“活下去”,已经不只是地产大佬和一众创业公司的目标,也成为了创投界的口号。
在全球资本市场波动的大环境,和国内金融去杠杆、加强风控等政策的影响下,创投行业也在进行残酷的优胜劣汰,行业整体投资回报正在下降。募资难,是摆在所有创投机构面前的难题。
“会更难。”在GGV纪源资本位于北京亮马桥的办公室里,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玮(Jenny)这么对包括虎嗅在内的媒体感慨道。
但寒冬似乎没有阻挡到GGV的脚步,10月24日,GGV正式宣布已经于最近完成了一笔近20亿美元的基金募集。
根据GGV管理合伙人符绩勋的介绍,这轮募资是第七期募资,总额达到18.8亿美元,投资人主要来自一些世界性的捐赠基金、养老金及家族财务管理机构。此次募集的资金包括GGV启航基金二期(GGV Discovery II)(4.6亿美金)、GGV Capital VII及VII Plus(13.6亿美金)、GGV Capital VII创业者基金(6000万美金)。
GGV管理合伙人团队
今年也是GGV 18周年,GGV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
18年中,GGV累计投资296家公司,其中220家在GGV投资时为B轮或者以前阶段,其中独角兽公司56家。在本轮募资之前,GGV还在年初完成了其第一支人民币总计15亿元的TMT基金。目前,纪源资本总共管理13支基金,共计62亿美元。
当然,还有一些得失在这份成绩单之外。
押宝
投资阿里巴巴带来的一千多倍收益,已经成为GGV投资史上一个无比好讲的故事。但现在的创业形态多不可数,只有一个好故事对于一家创投公司来说远远不够。如今让GGV津津乐道的,还是其在哈啰出行等新兴赛道上的押宝。
在外界看来,GGV投资哈啰是一招险棋。“很crazy!”这是GGV管理合伙人徐炳东(Eric)在听说这个项目之后的第一反应。
哈啰单车出现在街头的时候,ofo、摩拜正如日中天。资本、曝光、机会通通聚集在这两家头部企业,共享单车的赛道似乎已经没有留给第三家崛起的缝隙。
尽管GGV在哈啰出行还是“车钥匙”(哈啰出行前身)的时候就已经投注,但还是在其转型的时候做了不少的考量,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共享单车这个赛道的经济模型不成立。符绩勋表示,GGV最后选择投资哈啰出行是因为关于“怎么挣钱”这个问题,杨磊(哈啰出行创始人)“想得比较清楚”。
即使这样,外界也很难不认为是ofo、摩拜面临的资本机会太多,GGV根本“挤不进去”,才选择哈啰出行。对于这样的说法,符绩勋和李宏玮一同笑道:当时GGV和ofo、摩拜“都有聊”。李宏玮回忆自己是先见的摩拜方面,“那个时候摩拜在上海才运营了一两个月,就在两个月之后,我们又在北京见了戴威(ofo创始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GGV还是决定不投。
在共享单车这个赛道上,GGV正和阿里骑在同一辆车上。
“抛弃”ofo、扶持哈啰,流量资源加持......阿里用这一系列“小恩小惠”,让哈啰出行硬生生地挤进了赛道中心。
在阿里的帮助下,哈啰出行得以腾空出世,“免押金”的大动作也一度让ofo、摩拜等十分尴尬。如今,摩拜委身美团,ofo卖身的消息也已经传了大半年,反观哈啰出行,除了进军一线城市之外,它还在进军网约车市场。
不可否认,这是个避不开巨头的时代。阿里、腾讯纷纷发力,看起来,共享单车这个赛道已经被巨头全面接手了。
单车是不是一定要基于巨头的流量才能生存?GGV对此的回答是“不需要”。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Hans)表示,巨头的进场给了大家一种“错觉”,但大部分情况还是这些公司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流量,而非阿里主动给出。
因为投资了哈啰出行,GGV总算没有与共享单车的赛道擦肩而过。
错过
“投资最怕的是两件事,一是投错项目,二是错过项目。”符绩勋说道,“但最遗憾的还是错过好的项目。”
GGV错过的,恰恰是两个听起来就不容错过的名字——京东和今日头条(已改名字节跳动)。
2008年,符绩勋在京东筹备B轮融资的时候见到了刘强东。
在符绩勋的形容中,当时的刘强东“还挺惨的”。“那年华东大雪,他的仓库都被压坏了,当时他是急着用钱了,想融3000万美金。我问他‘你3000万美金能花多长时间?’他估计一年就会花完。”
当时的符绩勋比较看重资本运作的效率,而京东在初期需要拓展整个仓储物流体系,“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项目,在这个基础上我当时是没想好,或者说没看好,就错过了。”符绩勋说。
2012年,GGV还有着投资今日头条的机会。
“2011年~2012年的今日头条,流量还只有不到100万。但是我观察,周围用(今日头条)的还不太多,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只有我们公司的两个司机师傅在用。所以当时我并没有觉得中国的用户有这么强大的信息需求。”符绩勋说,“也因此,我们有时候就得看,中国如此的广大,但你只在一个城市,或者在某一个视角,是看不到全部、看不到整个中国的消费需求的。”
2017年,今日头条10亿美金收购海外音乐短视频平台Musical.ly,也借此,GGV又拾回了今日头条这个机会(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正是Musical.ly的投资方)。
争议
GGV的布局依然集中在四大方向:消费和新零售、互联网服务或社交、企业服务和云、前沿科技,目前,“大出行”是其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
10月19日,小牛电动赴美上市,李宏玮作为其投资人赴美全程围观了整个敲钟过程。小牛、Grab(新加坡网约车平台)、LimeBike(美国共享单车)、Yellow(巴西共享单车)、小鹏汽车、滴滴都是GGV出行矩阵中的组成部分。其中,明星项目非滴滴莫属,在其D轮融资中,GGV进行了几千万美金的投资(具体金额还未公开披露)。
现在的滴滴正艰难度日。
半年内的两起事故,让滴滴这个出行领域的巨头暂时收起了自己的羽毛。
作为投资方,符绩勋坦言,企业在发展太快的时候,都容易在运营和管理上出现一些问题。“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会碰到,这就是成长过程里面有不同的痛,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解决这些问题。”他说,“问题肯定是有的。”
创业潮的出现,让资本在一众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滴滴之所以大跨步地发展,其中有没有来自投资人的压力?因为存在着对盈利的追求,所以运营就只好如此粗放?
对于外界存在着的这种声音,符绩勋坦陈:“压力是一定会有的,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上市公司,尤其上市公司还有大量的股东股民。”
压力确实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压力会带来一个追求利润、追求收益的过程,从而导致一些管理上的疏忽。他们(创业者)会面对这个问题。“但站在我们的角度,如果我们在董事会上,肯定希望他去想如何解决、改进这些问题。我们不知道是一回事,但我们一旦知道,一定是希望他们能做的更好。”符绩勋说。
对此,徐炳东补充道:“我们在经历过的好几个项目中发现,每一次危机集中式出现的时候,也是公司管理层需要马上跃迁式学习的机会。你(创业公司)会经历这些东西是因为你是最大的,对后面那些跟随者来说,可能都没有这些‘机会’。我记得之前有另外一家公司遭遇风波,我就说‘恭喜你,你可能马上就会上一个台阶了’。所以你要从两面来看,有时候它是个危机,但至少证明你到了这个资格能经受这个问题。”徐炳东强调说,“而很多人连这个资格都没有。”
符绩勋认为这并不是一家公司面临的问题。“其实不管是滴滴也好,阿里也好,百度也好,海外的公司也一样,比如Facebook就涉及到数据隐私的问题,它也是要去纠正自己对于数据隐私的管理。”
“所以我觉得一个新兴的企业,它在改变很多原来的规章制度,也会挑战原来的法律,这些问题我们都会不断地研究。创新既会带来好的一面,但它也会有一些副作用,这就要看创业者怎么去面对它,企业家怎么去面对它?这是需要跟着时间去改变,他(创业者)不可能一步到位。”符绩勋说。
过冬
寒冬已至。国际上的经济贸易环境早就迎来变数,国内的消费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变化。GGV如何应对?
李宏玮的信心溢于言表。她表示GGV在18年中看过六次的高峰低谷,“什么东西都看过。从互联网泡沫破灭,到亚洲金融危机,到国际金融危机,我们知道怎么去理解市场的高低。”
对于国内的消费市场,徐炳东也发表了他的看法:对中国来说,现在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环境。
关于“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的争论不绝于耳,但现在徐炳东更倾向于“消费分级”。他甚至认为拼多多本身也是一个消费升级,因为“原来不接触互联网人开始用电商了”。“市场最怕的是没有变化。五年前都说每个行业都已经有了老大,阿里上市、京东上市,都说电商没机会了,但现在又出一个拼多多。那么,现在所有的高中低都已经布局了,是不是就没机会了呢?还会有。”徐炳东说。
随着启航基金的募集,GGV也会更加侧重对早期创业公司的关注,而对于GGV日后的投资逻辑,童士豪也进行了解释:
“讲得直接一点,每一个新的项目、新的行业、新的赛道,最开始以数据来分析它的话都会比之前的(旧赛道)要更糟糕。为什么没(做)起来?是因为效率不高,因为获取用户成本高等等,所以完全用数据分析的话其实是会越来越难投,在一些比较老的基金看来,会有一种情况就是:项目比之前贵,数据比之前难看,很自然就不投了,这也都是非常理性的判断。”
“当浪潮来了,金钱的经济效益短期之内看起来比较差,但长远看的话,能够发挥的经济的效应作用更大,需要更多的钱去把它做出来。”童士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