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原文标题:《我们的世界需要的是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原文标题:《我们的世界需要的是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个“思维平权”的个人时代,也许正在来临的路上。
人人都在谈论sora,有人兴奋不已,有人绝望至极。我是短期兴奋,中期及时行乐,长期绝望。
如果说,过去的一年ChatGPT把码农冲击的半死,那么sora的出现,则对人文领域的从业者,造成了原子弹般的震慑,已经有一大群公关和媒体人,私下问我,未来如何面对这种变化。
我给的悲观答案是,不需要这么多人了。
最近,我在硅谷,看到sora、cybertruck、vision pro,这些产品让人兴奋不已,硅谷依旧是世界的引擎,但是这不影响硅谷的大厂在疯狂裁员,尤其是码农,每一个资本家都在思考如何缩减人员。
我能感觉到,硅谷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迎来一波创业潮,被裁员的码农,会借助AI做事,因为不创业,根本找不到新工作。
那为何AI出现了,还有创业机会?因为“火”,AI只是一堆柴,它需要“火”来点燃,“火”是什么?是我们的大脑。
这是我们剩下唯一的优势,大脑的创造力,我简称脑洞。
我看到了一种“思维平权”的机会。
我简单举一个例子,在科技媒体领域,有大量的优秀记者,长期负责跟踪科技企业,他们近距离观察行业的动态,经常会有很多脑洞大开的见解,但是他们从来都是纸上谈兵,并没有自己下场做事的机会,当然,也有很多记者去了企业,转型做了产品经理,凤毛麟角。
但是,在AI时代,一切可能就会变化,当记者看到机会,做好设想,用自然语言描述清楚,AI就可能会帮助他实现产品,剩下的就是验证这个产品的可行性。
也就是说,此前人类沿用了几十年团队规模化的公司运作模式,将来可能会被个体户或者小团队模式取代,大量的执行工作将由AI来完成,世界将进一步碎片化和快速迭代化。
很简单举几个例子。
软件开发,以前有框架、设计、前端、后端、测试,哪怕一个大牛自己是全栈,什么都能干,但是工期又会无限延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AI就可以直接配合产品经理,实现一切。
公关内容策划也一样,今年特别流行做视频号,之前还得养一些人,专门去剪视频,或者外包给供应商,现在只需要批量生成剧本,让AI给你搞定。
这些例子在说明什么?产品经理和写剧本的人在变成核心。
这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在AI时代,到底什么最值钱?
我个人的观点,非常明确,脑洞最值钱,其次就是文字叙述能力,然后是审美情趣。
脑洞、表述、审美,成为AI时代人才标准的三件套。
首先说脑洞。
我在上面提到“思维平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首先思考一下我们大脑的运作机制,它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模拟幻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创造一切,我们是神,但是这终究是意淫,我们很难无损传递给别人,最简单的传递模式,就是用语言,于是出现了最早期的意淫模式,小说。
一大堆中年男人,觉得看色情小说,比看片更过瘾,就是因为大脑的幻想机制。
再往后面,音乐、绘画、电影、电视剧、戏曲、装置、雕塑、建筑等等艺术形式,都是人们传递想法的方式,但是越玩越复杂,门槛越来越高,大部分人就只能停留在幻想,却无法表达的境遇。
AI最大的好处是什么?降低了人们实现脑洞的门槛,只要大脑还能传递文字信息,就可以帮你实现想法。
其实,脑洞,一直才是这个世界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我在人群之中,最难找到的一种能力。
过去三年多,我一直在传媒行业创业,按说这是一个极度需要创意的行业,但是很可惜,我换了无数的同事,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个让我觉得脑洞大开的人。
这是一种极度稀缺的个人潜质,有很大的天赋在里面,也需要极大的知识积累。
我们2023年,就给很多公司品牌公关提出过一个建议,未来记者可能不再是公关策划的好标的,小说圈、编剧圈可能更适合未来的公关策划团队,记者大部分都是尊重事实的工作,创造力有,但是跟小说家和编剧相比,明显不足。
但是未来的传播,人们是喜欢炸裂?还是喜欢事实?其实,短视频时代,就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你去看看各地的融媒体和机构媒体的视频号,有几个还在做新闻?是不是全部在发段子?仅剩下的有流量的文字号,是不是都是鸡汤和非虚构写作(我个人认为60%以上都没采访,瞎编成分高)?
一切都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AI时代,人人都会是导演、画家、音乐家、建筑师、软件开发者、产品经理。
但是,不学习的天才等于蠢材,天赋和经验的双重堆叠逻辑,不会发生变化。
其次,我们说表述。
虽然,AI可以让“思维平权”,但是还是需要一种介质,让AI知道你要做什么,自然语言已经是目前所有介质中,门槛最低的选择,除非未来可以脑机接口,让AI直接看到大脑。
为什么我会短期兴奋?就是因为表述成了AI时代,三大核心竞争力之一。
这恰恰是媒体人、公关人、营销人的强项,大家平时就靠码字为生,精准的语言叙事能力是基本功。
千万不要以为精准的文字叙述很简单!人与人沟通,企业与企业沟通,国家与国家沟通,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误解和误判,这就是信息损耗。
我见过太多的天才型码农,话都说不清楚,文章写得狗屁不通,人都看不懂,何况AI?
经常出去旅行的人会发现,如果驾驶员是一个熟练工,可以一边看导航一边驾驶,基本不会走错路;如果驾驶员技术一般,需要副驾驶帮忙看导航指路,往往会错误百出,因为两个人的语境不一样,对于同一句话的理解不一样。如果前方是一个岔路,副驾驶说请直行,那就是沿着目前的车道直行,那驾驶员往往就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道是往左还是往右。
两口子在家吵架,女孩子往往撒个娇,暗示老公过来哄一下,坐在那讲什么道理,结果就变成了一个,作怪,老子摔门出走!
之前跟某电商公司的市场一号位聊过动作变形的问题,他说团队只要一变大,错误理解领导意图,就会变成一个极为头痛的大问题,你们外界看到的内卷甚至畸形的需求,都是动作变形的结果。
他告诉我,为什么一般做一号位,都要学会少发或者不发朋友圈?一般要变得沉默寡言?就是尽量少传递信息,说者无意,听者有意,热爱揣测上峰意图的人,实在太多。
信息在传递中的损耗,这就是三体人比地球人科技发展速度更快的核心原因。
最后,为什么会提到审美?
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体,在中短期内,大概率依旧是人类,所有的行为服务于人类的宗旨不会变,那么最后我们要呈现的产品,就会需要美学共鸣,无论是欢喜的美、悲伤的美、绝望的美还是原始的美,人们对于美是有一套潜移默化的标准的。
跟叙述一样,审美也是一件看似很简单,但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甚至忽略的功能。
干过文字工作的人,都明白一句话,这篇文章写得真漂亮!
文章的美如何定义?语言的美,结构的美,节奏的美,一个好的文字工作者,他的文章是有明显个人印记的,不用署名,熟悉的读者就知道作者是谁。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为什么很多文字自媒体,很难转型去做视频自媒体?核心原因,就是审美不在线,视频展现出来的,都是丑态,毫无美感。
文字媒体,展现认知就行,但是视频媒体,认知是需要视觉美感来加持的,要不你长得美,要不就是个性美,很多老师对着摄像头,画质模糊,口齿不清,一通乱吹,那就只能自己买点数据,自我按摩,骗骗客户了。
有脑洞,有表述,最后各种产品会如春笋般冒出,最后拉开差距的是什么?那就是审美,不要把AI时代的创造力想得很复杂,短期就是“思维平权”的工具,就像唐朝人人写诗,最后留下来的也就那么为数不多的人。
毕竟,脑洞、表述、审美三者在线的人,少之又少。
一个新的时代,毫无疑问正在来临,有很多人说,这是iPhone时刻,我觉得说小了,这很明显是计算机时刻,或者火种时刻。
我们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产生关系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脑力工作中,人们不需要再重度参与到执行层面。
我自己的公司,已经开始借助AI干活有半年时间,毫不吝惜地说,如果没有AI,很多业务,我们根本没法接,这种借助AI工作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重,sora的出现,可能会进一步帮助我们压缩人力成本。
基础文案、快讯、通稿、排版、校对、设计,这些岗位,在未来,也许一个人就可以解决。
我跟一些营销人私下聊,未来的策划内容团队,大概率也是一样,只需要出创意和框架的人,执行团队存在的意义都不大了;但是什么样的人值钱了?跟人打交道的值钱了,广告业务、公关媒介、商务,AI不能代替我们去跟客户喝茶、喝酒、唱歌、逛街。
记者也变得很值钱,因为AI不能代替你们去采访。
职场的演变逻辑也开始变化,入行的时候,很多人都要从真正的一线开始,跟人打交道,了解行业,然后未来所谓的管理岗,大概率就是出策略和框架的人。
这些变化,如果我的乌鸦嘴再次预判准确的话,大概率会在15年内实现。
人类,即将摇摆在神与虫之间。
只存在一个AI控制力,控制,是神;失控,是虫。
这就是我为何长期悲观的原因,当神已经不知道自己神力的原理时,变成虫,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我再说一个让媒体工作者开心一点的故事。
大概在2013年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开始成型,微信推出了公众号,一大群优秀的记者,终于可以摆脱在机构媒体每个月寒酸的薪水,他们独立出来做自媒体,很大一部分人实现了财富自由,再往后面出现了抖音,又有一大批普通人开始利用手机,成为了自媒体。
直到如今,只要你脑洞足够大,镜头感强,人人都可以做媒体。
这个过程,就是“思维平权”的一个初级形态,AI时代,这种平权有可能会如我们上文所预判的那样,进一步扩展到各个行业中。
人类的经验在工作中所占的比重,会下调,大脑的天赋会跟经验结合起来,灵光乍现的东西,会更容易炸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媒体这一次跑到了人类文明的前面,提前告诉我们,下一个时代的模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