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龙舟,如何搭上现代生活的快车?
2024-02-21 13:39

传统龙舟,如何搭上现代生活的快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 (ID:yixiclub),演讲者:岳阳,策划:Holiday‍‍‍‍‍,原文标题:《全清华阳气最重的电脑里藏着哪里的龙舟最长最快最奇怪的秘密|岳阳 一席第1056位讲者》,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传统龙舟在现代生活中的发展和变化。通过研究龙舟竞渡的空间环境和龙舟的分布情况,揭示了龙舟文化的流动性和多样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龙舟活动在城市中的潜力和可能性。

• 💡 通过地方志梳理建立龙舟信息数据库,揭示了龙舟竞渡的分布情况和历史渊源。

• 💡 龙舟形制和文化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风土和特色,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 💡 龙舟活动具有观赏性和仪式性,并且与观众互动紧密,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大家好,我是岳阳,是学建筑的。我们这个专业在我念书那会儿,高考报志愿收分是最高的,但是我听说今天的高中生宁愿选择复读,也不选这个专业了。


我记得大学本科入学时,寝室的几个哥们儿自我介绍,有一个人说他小时候特别喜欢吸汽车的尾气,所以他经常在县城里面追着一辆公交车奔跑,一边跑一边吸尾气。



我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可笑的人,但是没想到当我毕业的时候,我们这个学科就像那辆公交车,而我变成了那个吸尾气的人。我并没有赶上这趟末班车,但是这个尾气吸得久了以后,我看待这个城市的眼光就有了一点点独特的气味。


比如说这是一个床板和一个自行车的钢圈,它们合在一起是什么呢?



它们变成了一个篮球框。



虽然这个篮球框不是很高,但是如果你在路上走着发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它好像就变成了一个突如其来的邀请,试图去让你和这个空间发生一些互动。



这个篮球框在哪呢?它在张家口市的玉狗梁村,这个村子是中国瑜伽第一村。走到村子里面,你会发现田间地头有一堆大爷大妈在做瑜伽,号称70岁能劈叉,80岁能倒立,很有意思。



左边是天桥,右边是吊环,那天桥和吊环放在一块是什么呢?



它们就变成了前不久北京特别火的吊环挑战。


同样是桥,如果遇到的是大爷,到了天津,变成了天津大爷跳水。


我们知道传统文化运动龙舟一般是在水里的,但如果龙舟在水里待腻了,在陆地上也不是不行。



所以我就觉得,当一项运动闯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以后,就为公共生活增加了一些独特的气质。


我们当年在学建筑史时,经常会提到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可能连凯旋门自己都不会想到,它在遥远的广东肇庆有一个远房亲戚在兼职做龙门——有很多龙舟都要经过这样一个门。



我就在思考,龙舟虽然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活动,但是它面对的是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城乡环境,它们之间一定会产生一些碰撞。于是我就把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定成了龙舟竞渡空间环境的研究。


谁是最xx的龙舟?


我首先要想的一个问题就是龙舟到底都分布在哪儿,然而现实是我们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龙舟信息数据库。这是我国台湾的学者文崇一在1961年时做的一项研究。



这个研究主要是针对百越地区,也就是广东福建以及周边一带进行的地方志梳理,然后他以自己的视角确定了一个当时的龙舟竞渡环境。现有的关于龙舟竞渡的分布,主要是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主要是以村庄或者城市为尺度,所以在思考具体的竞渡环境时,既不全面也不是很精确。但是它提供了一个方法,就是对地方志进行梳理。


我当时觉得一本一本地看地方志这个方法不太聪明,然后我就问我的导师,他说这个方法确实不太聪明,但是很适合你,所以我读博五年就和845本地方志一起生活,你们想象的可能是这样一种场景。



但是好在地方志也电子化了。



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也完成了这个梳理工作。


845本地方志对应了6997条与龙舟相关的信息,我把这些信息都整理完以后,就搭建了一个龙舟信息数据库,数据库里包含具体的空间坐标、竞渡活动的内容,同时还有龙舟所在的河流水系等等。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做一些基本的推测,比如说一条水系有上游和下游,我们可以分析上游竞渡活动发生的位置是不是和下游有一些空间上的联系,或者以此能不能猜想它们历史上的渊源。


我把划龙舟的地方叫作龙舟竞渡场,我画了一张图,反映了现在中国龙舟竞渡场分布的基本情况。首先是地方志中提到了2216处位置,分布在我国各个省份。图里面颜色越深,代表它分布得越密集。除了西藏和新疆,我国其他地方都有在公共空间里面进行龙舟活动的记录。



今天还存在的竞渡场一共有1327处,地方志里面反复提到的一共有110处,还有819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消失掉了,但是消失的地方也曾经同样精彩,比如重庆。


重庆的主城区在以前是有龙舟竞渡活动的。民国的时候重庆是陪都,1940年重庆还在抗战,主城经常遭到大轰炸,人们的心情非常沮丧。怎么办呢?



这是《良友》期刊在1940年的一篇报道,人们通过划龙舟这种方式来凝聚和振奋心情,以至于在轰炸的残垣断壁上写着“越炸信心越坚定”,也反映了大家当时的一种乐观的态度。


重庆的主城区一共有9开8闭17个城门,每一个城门背后都对应了一些不同的功能和业态,结合着嘉陵江和长江,就形成了不同的船帮和商会,基本上每一个船帮和商会都有自己的龙舟队,所以不同帮派就形成了不同特点的龙舟。


比如说米帮是做粮食生意的,它的龙舟就是黄色的,酒帮是贩酒的,它的龙舟就是白色的,碳帮是做木炭生意的,它的龙舟就是乌龙——黑色的龙舟。


这就是当时重庆的一只龙舟,看上去是不是特别的威武雄壮有力量?但是它有一个呆萌的名字,叫黄辣丁(是一种非常好吃的小鱼)



在地方志里面有一个描写是,重庆有一个叫作梁沱的码头,这个区域也要召开赛龙舟的活动,所以各个码头的龙舟都会聚集到这里。


但是比赛完了就会有一个问题,梁沱有一个灌口是汇水的区域,水流特别湍急。人们想要离开的时候,如果掌舵技术非常差,就很容易翻船,所以很多龙舟在比赛完了以后都划不出这个区域。


梁沱灌口有一个传奇的舵手,人们都叫他“总统”,他的掌舵技术特别高超,所有人都要请他来掌舵划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说“总统,请拿艄”,意思就是你来掌舵。然后他也会回应一句,不过因为他是总统嘛,所以就会回应一句英文,“OK”。


但是其实他叫总统,并不是因为他的掌舵技术好,更因为他生下来有一个好名字,叫罗思福。


光是重庆这个地方就有很多形态各异的龙舟,不同的人群和聚落划着不太相同的龙舟,代表了咱们国家不同的风土和特色。


这是湖北洪湖的凤舟,洪湖女儿节人们会划凤舟。



这是湖南永州道县的虎头龙舟,你说它是招财猫也不过分。



这是浙江杭州西溪的龙舟,这种龙舟叫满天帐或者半天帐,布满了精美的装饰。



这是上海罗店的龙舟,同样装饰精美。



所以不同的龙舟对应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我对它们做了一个二级区划的划分。比如说西南地区的龙舟,它代表了一个更广泛的西南文化,还有荆楚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等。


根据分布的聚集程度不同,我也对龙舟的发展分区做了一个划分,分成了4个级别,从1到4越来越稀疏。



虽然它们有很多的区别,但是还是有一些共性。


比如说一条船上一般都有这么几种角色,坐在最前面的是鼓手,就是敲鼓的人,他是一条龙的心脏,为这个船的前进提供基本的节奏。人数最多的就是划手,也就是这条龙的动力。最后一个是负责掌舵的,他给这条龙的前进提供方向。



我开了个抖音号,叫岳师傅寻龙,我每天都会看龙友们的评论,他们经常在网上激烈地争论,比一比谁的龙更长,谁的龙更快,谁的划龙姿势更奇怪。我觉得他们每天都在吵,这个事就没有尽头了,干脆研究一下吧,到底谁是最长的龙舟。


于是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收集这些龙舟相关的资料,把我的电脑填满。龙是我们传统文化阴阳中阳的代表,我的电脑里越来越多资料,它的阳气越来越重,可能变成了全清华阳气最重的一个电脑。


然后我做了这么个视频,从视频里能看到,不同地区的龙舟的形制会有一些区别,长度也不太一样。大家可以看看里面有没有你们家乡的龙舟。



我在研究时经常会做一个游戏,就是看到一条龙舟图然后去猜它到底是哪个地方的船,我会去联想船上坐着的那些人,和背后对应的那些生活的聚落,这一条条龙背后是各自独特又相互关联的人群和聚落。


然后我觉得我的研究有结论了:广州地方的龙最长,有40米长,他们就是老大了。



我以为这个争论终于可以停止了,直到2021年,我看见贵州人又造了一条98.8米的船。



这个事似乎还没完,两年以后湖南又造了一条99.9米的龙舟。



所以我现在也在观望,看啥时候哪个地方再造出一条100米长的船。


在这个过程里,其实有些东西是值得被注意的,比如龙舟文化的流动性。这两个龙舟都是贵州的龙舟,但是贵州台江施秉的龙舟是独木龙舟,船身的主体主要是从一棵完整的树上截取下来的,而铜仁的龙舟就有一些拼接的工艺在里面,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再对比铜仁的龙舟和湖南怀化辰溪的龙舟,就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它们的尾巴都高高翘起,甚至辰溪的龙舟本身就叫燕尾龙舟,再比如说他们都有在龙头进行摔跤的习俗,一个叫“掐龙”,一个叫“扭龙”。



这其实反映了苗族在历史上进行迁徙时,因为不同的迁徙路径所产生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一些区分。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比如说日本那霸的龙舟,它的龙头就特别像福建连江地区的龙头。



然后我就去查资料,果不其然,日本那霸的龙舟文化就是在清末的时候,通过一批福建人的流动传播到那边去的


我们知道划龙舟有很多目的,比如说以前划龙舟是为了求雨,因为会遇到大旱‍‍的天气,那‍‍个时候的人迷信,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划龙舟是为了讨好龙王。


但是你求雨,有的时候龙王也不是很灵,江浙地区的人为此付出了很多,为了惩罚龙王,他们就会把龙王的雕像拉到太阳底下晒,这其实就反映出大家对于神仙的态度也不太一样。



后来划龙舟为了纪念一些古代的先贤,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端午节纪念屈原,大家划龙舟救屈原。


但是在水里需要救的也不光有屈原,比如说江浙地区救的是伍子胥,云南地区救的是白洁夫人,在贵州还有久保,不同的地域纪念着不同的人,但是采用了相似的形式。



不管怎么说,一条龙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面,产生了一些文化意义和仪式性的东西。


从木头船到龙舟需要几步?


那它是怎么从一条木头的船变成一条具有龙属性的船呢?我认为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空间,分别是造龙空间(生产)、藏龙空间(储藏)和竞渡空间(使用)


这三个核心空间在相互互动的过程里面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造龙空间是象征基础,藏龙空间是竞渡的时空标志,当然竞渡空间是龙舟活动的内容核心。


我举个例子,一艘新造好的龙舟,它的下水仪式是有基本置的。



他们有一个队伍,在最开头的是发福利的队伍,负责把全村的人都吸引过来,然后给大家发放一些福利。



这个队伍自带BGM,因为后面跟了一个锣鼓队。



它后面是队伍的主体,也就是抬新船的队伍。



我们可以看到这条龙舟上面坐了三拨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坐在上面,你需要在造船的过程里面出大头,出的最多的人坐在最前面。



下面还有更多抬船的人,抬船的人不白抬,会得到一些奖励,我们叫彩头。



后面跟的就是抬新舵的人,



最后是和前面的人搞呼应的。



这样一个完整的队伍,在村子的街道、水域附近进行游行展示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向整个村子和周边的聚落进行一种宣告,告诉大家我们新造了一条船,这条船即将成为端午竞渡里面的一条龙舟。



通过这种与核心空间产生的互动,一条木头的船变成了和这个村子紧密联系的龙船,这样的船在传统文化里面被称为村船村船一般有两种象征,一种象征了整个村子,另外一种象征了一个家族/宗族。


村船其实代表的是原有的传统文化里面的血缘关系,但是血缘维系的社会在今天其实也发生着改变,这样的改变在不同的聚落里面形式是不太一样的。


我以两个例子来作为说明,一个是三溪村,它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名村,另外一个是洋下村,它是改革开放以后率先在长乐地区进行龙舟活动的一个村子,都是福州的村子,它们挨得很近。


以龙会友


我最开始对福建的印象来自“爱拼才会赢”的MV。


去了以后,我发现三溪村比我想象中还要厉害,他们会把自己村子里面出现的名人放在祠堂上,以前管中举的人叫文魁,就挂一个牌匾在上面。



现在时代变了,挂在上面的牌匾是墨尔本的硕士,还有福州大学的教授。



这还没完,这个村儿还出了越南的国家主席,我查了一下是在2016年的时候。



你可以看出来这个村子特别自信,以三溪村赛龙舟的方式,主要就是在内部的街道和河流展开。


我去了三溪村以后,发现这里有特别多的、不同届的同学会所,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同学会所。



三溪村有一个中学,每一届中学的同学们关系都特别好,所以在赛龙舟的时候,他们从原来代表一个家族的龙舟,变成了这种代表每一届同学的方式来组成龙舟队,一个同学会所就对应一条龙舟。



这个村子里有这么多的同学会,这些同学也真的都会参加到村子的赛龙舟活动里面去,他们非常重视端午节,甚至比春节还要重视,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全国各地同学会的同学、包括海内外的同学都会回到这个村子。


他们拉了很多横幅,在端午节给家乡父老提供一些问候,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一条龙舟上面既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他们在划龙舟的时候比的不是谁更快,而是反映了村子内部的一种和谐关系,更像是一种展示和表演的行为。



与三溪村一村之隔的洋下村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村子的公路桥下面藏了一个龙舟俱乐部,它有一个不太年轻的名字,叫捌零后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在洋下港,洋下港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面,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村内外的企业家在村委组织下的捐助行为。


这个村子的竞渡活动主要是一场社交会,他们通过端午赛龙舟的方式去结交更多朋友,包括生意上的朋友,所以捌零后俱乐部划船主打一个以龙会友。


▲ 某次八零后俱乐部的聚餐活动


洋下港是他们的主场,不过这个队伍里面不光有洋下村的人,周边村子的人也都可以加入,其实就像他们村儿的企业家有着开放的态度,这个村子的龙舟队也非常地开放。


他们会邀请周边村子的龙舟队加入到洋下港的比赛里,甚至会邀请福州的职业队来参加,比如说长乐兄弟、汇泉这样有很多国家队成员的队伍,所以洋下村是抱着必输的决心去邀请他们的。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他们的龙舟自称为“蓝色眼泪”的原因,这条捌零后的龙舟我印象很深。


当然他们不光在自己的村子划船,也会到附近的村子去凑热闹,所以捌零后龙舟队不是在划船,就是在划船的路上。



这两个村子的特点其实很明显了,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结合本村的内容,对原有的血缘维系关系进行了改造,一个改为同学会,一个改为这种更开放的会友方式,但是无论哪种,都呈现了一个非常热闹的场景。




在这里面我就发现了一件事儿,赛龙舟重要的不光是龙舟队,还有这些观众,观众数量非常多,所以有的时候观众反而会成为焦点。别以为看龙舟是个很轻松的事,它也非常费劲,有时候人多得栏杆都挤断了。


看龙舟的人


这是广东佛山,佛山的叠滘龙舟漂移非常有名,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为了去看这个东西要提前占座位,比如说在栏杆上绑一个红绳子,如果去得晚了,你就会错过最精彩的场面。



我觉得湖南株洲的人就比佛山人有“格局”,格局特别高,为啥呢,因为他们站得高一些。



有人就提问说,如果没有楼怎么办?贵州有一座大桥,叫下南门桥,这个桥也可以用来看龙舟。



但你们只猜对了一半,他们是站在拱上看的:



这个巨大的拱成为了一个天然的观看场所,他们上去以后一站就是一整天,主要是上去了也下不来。这个拱大,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平台,其实小了也不是不行。



如果没有拱,还有桥墩。



在这个过程里面,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以前不太理解“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这个古话是什么意思,我现在理解了。



因为参与赛龙舟活动的不光是一个龙舟队的人,还有周边聚落的人,所以龙舟竞渡其实是划手和观众的一个总和。


因此我重新思考了一件事,龙舟这项运动其实是一个更具观赏性的运动。我们知道现在的体育活动试图去追求一种绝对的公平,比如说在足球运动里面会引入计算机技术,人们通过VR的来判断一个球员到底有没有越位,在视频上画一条线仔细地看。


但是传统龙舟绝对不会这么做,谁先将锦标握在手里谁才是冠军,所以这件事就变得非常可感,能够被感知到。



他只有把头彩握在手里才是扎扎实实的第一名。



再比如说福建莆田,哪个船先撞到龙珠,哪个龙珠先高高飘起来才是第一名。



所以其实龙舟活动是一项更具观赏性,同时也更尊重观众的运动,它有自己的一些独特智慧和设计在里面。


在城市里划龙舟


广州和佛山这两座城市之间会进行一个龙船探亲活动,它在两个村子展开,一个是佛山的盐步村,一个是广州的泮塘村。



在历史上他们有两条线路,分别经过了十几二十座桥梁,这意味着什么?我认为这就意味着这项活动和城市有至少十几二十次产生互动的机会。


我在北京加入了北京的TBT龙舟队,领队娜姐每天带领着我们在后海训练。北京的后海是个景区,所以它不会有太多水上的浮标,那我们是怎么进行空间的认知呢?



比如说我从码头划到望海楼,那我知道我已经划了五百米,如果在划的过程里闻到了一股臭豆腐的味道,那就是划了七八百米了,所以城市里面的很多要素对于水上活动是有价值的。


2024年巴黎奥运会,他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我们不要在体育场馆里面举行奥运会,我们要把这个城市打开,要让更多人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里面去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


所以他们设计的开幕式是这样的,运动员站在轮船上面,然后整个塞纳河的两岸都变成开放空间,60万人可以免费去观赏这样一场开幕式。


然后我就在想,其实我们的龙舟文化也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它成百上千年以来,都是在城市空间里面进行的。


在过去,龙舟既有着非物质的意义——在龙舟文化上的认同和建构,又有着物质上的部分——比如船本身如何建造、需要的竞渡场和聚落这些空间要素。以前这两个部分的发展是相对均衡的。



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的生产工具工业化了,环境也在从乡村到城市发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空间,所以再从平衡点上去看赛龙舟,就会发现它似乎更倾向于变成了一个非物质的部分,变成了文化符号,而它的物质空间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那么传统龙舟如何搭乘现代化的快车呢?我就在想这个事。


我们从不同的领域来思考一下,首先是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水利部门对城市的水资源有一个功能的划分,其中有一个叫景观娱乐用水区,赛龙舟就属于这个区域。



以前人们对水资源的关注往往是河流怎么治理、洪水来了怎么办,不太在意景观娱乐用水区。但是在今天,我们的城市有了更多的需要,所以现有的关于景观娱乐用水区的定义就需要进一步细化了。


比如说我想在河道里面划船,那我首先就要面临一个问题:河道分不同的等级。我如果想在主航道里划船,主航道里有其他的船只,比如说采砂船、货运轮船,人们就会觉得你划船是不是在给这个城市添乱呢?


但是我们反过来想一想,一个城市的需求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阶段可能有不同的功能,那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城市的主航道里面增加一个休闲娱乐的功能呢?


等划完船以后,这个龙舟放在哪里?可能就要修一个龙舟亭,但这个事就不归水利部门管了,归住建部门管。


住建部门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也有自己的定义,比如说龙舟相关的这些房子,可能会被定义为体育用地、公园用地,或者城镇的道路用地,无论如何它们都被统一地称为建设用地,但是划龙舟的水域在住建部门看来,就被定义为未利用地和农用地。



未利用地是什么意思呢?并不是说它还没有被使用,而是说这个部分是不能作为建设用地来使用的。这意味着我们如果想要发展一种水陆结合的龙舟文化和设施,那水域空间还缺少一种天然的作为公共空间的认可。


更重要的是从水权释放的角度来看,如何去治理水资源,其实是我们国家从古至今都很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治水,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逐渐就发展形成了一种对于水权的逐层上报的结构,在学术领域这个结构叫科层式的结构。



这样的结构,最后会有什么表现呢?如果我认为端午节划龙舟是一种传统文化,那我们在端午节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赛龙舟,但是如果你想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平常日子想要划龙舟的话,那就需要从上一级获得对于水权的使用权,它就变得不那么好说了。


从这个角度看,赛龙舟这个事对于水域的使用权就具有了时间性,有的时候可以,有的时候似乎不可以。


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呢?如何解决这个事?


我也不知道,毕竟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涉及的部门太多了,可能原有的那套功能体系并不能够满足了。可能需要更多的部门坐在一块来聊一下。



但是从建筑学和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常提到亲水性这样一个概念,左边是一种表观的亲水性,就是我们可以看见水上发生的事;还有一种深层次的亲水性,也就是说你可以直接和水发生关系。



但是实际情况是,深层次的亲水性有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隐患,这就会对管理的成本和管理能力带来考验,所以人们为了方便,就发展了左边的这种亲水性,往往会忽略掉右边。


但是赛龙舟这个活动,显而易见,说明了右边这种亲水性也是重要的,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城市需要的是涉水性这样一个属性,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人和水进行直接互动的行为定义为一种城市的基本需求,所以在涉水友好的城市里面,你可以自由自在地跳水、划船、赛龙舟等等


我在做龙究的过程里面经常会想到美国的超级碗,超级碗的中场秀往往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其实我有时候就在想,我们拥有龙舟这样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它也天然地具备这样一种特质,潜在地就可以成为一个比超级碗还要厉害的赛事,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大胆想象一下呢?


也许未来,龙舟可以和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结合,也可以放在一个城市的未来规划里一块去考虑,或许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可以变成这个城市独特精神的一个部分。



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席 (ID:yixiclub),演讲者:岳阳,策划:Holida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