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新生事物都面临这样的困境,要么其前进速度超越社会平均改革水平而停滞,要么在社会可以容忍的形势下获得长足发展。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来说,是趁着这轮金融改革和新任领导班子的某种开明,才取得目前较为良好的开局。
从发展阶段来看,2013年,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都经历了一个喧嚣的躁动期,从无到有,或者从激昂到稳定,或者从业务到风控,互联网金融之风席卷了传统金融界,并获得极大关注。这个阶段,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更多的表现在“金融”阶段,也就是寻找到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的渠道对接口。因为目前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来源仍旧是传统金融或者其服务不了的客户。
2014年,随着互联网金融渠道对接的稳定,以及传统金融对互联网的某种更大意义上的开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又会怎么样呢?个人认为,这就是第二个阶段的来临,它的特征是“互联网”。也许有人会反驳,互联网金融不是一开始就有互联网的特征吗?要不怎么会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呢。对,第一个阶段,互联网金融是在完善了金融属性的前提下开展了基本的,满足网络用户群体的使用习惯的改良,但这只是初步的。更加完善的,更加场景化的互联网金融体验有望在2014年获得新的传承。
应用场景化的基础:金融稳健
互联网金融,其实个人认为应该是这样的逻辑,先是金融,而后才是互联网。为什么,中国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平台是没有金融牌照的,也没有相关的业务资质,目前P2P是一个特例,是在没有金融牌照的情况下开展了类银行信贷业务,但这并不能抹杀它的金融属性。
就是说,在没有获得金融产品生产资质的前提下,大多数互联网金融起到的是一个渠道的作用,通过互联网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进行对接,解决的是传统金融产品的营销和体验上的改良问题。
因此,互联网金融必须首先解决自身的金融属性问题,包括和监管层的沟通,获得某种认可;包括在自身系统性风险建设上做好防控,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转;也包括对客户信用体系的维系和建设。金融属性是基础,互联网属性是延伸。因此,应用的场景化需要建立在金融属性稳健的基础之上,否则,一旦出现风险,即便渠道再好,也很难获得投资者的信赖,美国版的余额宝就是最好的例证。
何谓应用场景化?
对于互联网金融,场景化就是把复杂的,相关联的,需要做风险评估的产品和服务用互联网化的简单思路表现出来,同时做好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提示。而应用场景化就是把互联网金融的快捷、便利、通俗的投资方式用合适的途径传播给广大的投资者和消费者,并融入日常生活。注意,是融入日常生活,把金融的门槛降低,把环绕在金融周围的神秘大幕全部扯开,让金融接触日常百姓生活。
当然,这里的金融是指大概念的金融,包括存、贷、汇,包括第三方支付,包括相关的金融产品延伸服务。2014年伊始,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场景化已然开始了实践。微信支付的马年发红包活动,已经在短短的春节假期期间做了最好的示范,上亿用户,近乎0成本的推广,给微信支付的应用场景化做了做好的产品实践。可以说,微信支付在客户数量和使用粘性上不能和支付宝钱包相比,但在客户发展的速度和传播上胜过支付宝,一个是广度上占优,一个是深度上占优。
应用场景化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下一个阶段的趋势,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如电商小贷、在线理财、支付、P2P、众筹、金融服务平台、互联网货币等,都还是在传统互联网的框架内做互联网和金融的嫁接,而下一个阶段,就需要把这种嫁接场景化,融入日常生活。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在线下打的市场的争夺,以及平安壹支付的入场,都是为了把电子钱包融入日常生活,是账号虚拟化的表现。
所以说,现在的互联网金融还没有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也还没有完全覆盖传统金融服务不了的客户,下一步,就是需要用应用场景化来实现更高级别的,嫁接于互联网的产品宣传。
场景化革了谁的命?
既然互联网金融是成为了对接传统金融产品的渠道,那么,至少在渠道上,应用场景化是对传统金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流。受影响最大的便是银行了,在快捷支付、银行卡、理财、小额信贷等银行零售业务上,互联网金融的应用场景化将分得一杯羹,甚至是全盘的颠覆。最后,银行很有可能丧失业务的前端、中断,只在和虚拟账号绑定的终端占有主动权(因为有金融牌照)。金融服务的链条,不再是由传统金融独占,而是由金融、互联网共同分享,各有所长。
目前,场景化做得最好的是余额宝,5000万客户,2500多亿的规模,并且春节期间据传每日的转入量达到百亿规模,完胜所有的基金,已经远远超过最大的基金公司华夏(不管是客户还是规模)。所以说,金融服务在满足风控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对金融效率和服务的提升,尽可能降低沟通渠道成本,只要这种成本不有害于系统的风险控制。
传统金融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不管是之前推出现在已经半途夭折的民生电商,还是民生直销银行,招行微信银行、P2P,以及银行在线下领域力推的社区银行,从广义上来说,无非都是为了满足用户体验需要,拉近与客户距离。而平安壹钱包则是线下场景化的又一个实践,不论效果如何,其积极意义值得鼓励。
2014年,互联网金融将在应用场景化上进一步丰富、完善自身的用户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户的拉锯战,道理很简单,用户习惯什么互联网金融应用,熟悉什么投资理财平台,才能获得更长期的用户粘性,这和互联网公司抢流量是一个道理。
互联网金融分析师
财经专栏作家 陈凯
微信公众号:samchen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