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声Pro(ID:xinsheng-pro),作者:王珊珊、何婧,原文标题:《一位UP主决定放弃,一位UP主仍想继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声Pro(ID:xinsheng-pro),作者:王珊珊、何婧,原文标题:《一位UP主决定放弃,一位UP主仍想继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个持续被各方关注的问题:在B站做UP主能否赚钱?3月7日,B站在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中给出了一个较为体面的答案:2023年,超过300万内容创作者在平台上获得收入,同比增长30%。
还有第二个问题:多好的内容,怎样的粉丝属性,才够养活自己及团队?我们曾在《B站UP主变现小拐点》一文中梳理过,过去一年UP主变现跑出三个乐观的案例,@鹦鹉梨、@影视飓风、@食贫道,分别跑通了直播带货、商单、内容付费的路径。这三个UP主有相似的底盘基础,具备生产符合B站社区属性深度内容的能力,以及在深度内容基础上形成的强粉丝粘性。
但具体到如何一步步探索出有效的商业模式,不同UP主都有个体化的故事,而非依赖于B站的商业化基础能力,无法提供一条可简单模式化复制的道路。例如鹦鹉梨最终能跑出全站领先的带货成绩,与她本人的综合能力强有很大关系,选品策略基本是由她自己来定。影视飓风早期发展阶段,TVC广告收入占到大头,直到过去一两年才重点放在UP主商单变现。
与此同时,仍有很多粉丝量在20万到100万之间的“中腰部”UP主,甚至是粉丝超过百万的老牌UP主,持续面临着盈利难题。
B站UP主@阿Test正经比比此前花3个月,收集了两百多份UP主关于商单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变现是普遍困境。基于B站的内容生态,大多数UP的内容产出周期都在7天以上,变现效率跟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博主相差甚远。调查显示,56.8%UP主都是靠在B站接广告,也缺少后端变现手段。
我们与硬核知识类UP主@老奇好好奇、美食探店类UP主@吃货请闭眼聊了他们的经历。之所以关注这两位UP主,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一种内容人典型的成长难题:如何从为爱发电的创作者,完成到持续稳定的创业团队的转型。个人UP主产能有限,进一步限制了变现效率;如果组建团队,就意味着成本的指数级增长,也面临人才管理的挑战。
老奇好好奇在做出播放量900多万的爆款视频后,从打工人辞职,组建3人团队当全职UP主。但由于内容硬核、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导致难以靠商单收入维持生计,经济压力很大。
坚持了一年后,他不得不做出散伙的决定,账号暂时处于停滞状态。回顾整个过程,他最大的教训是,“要分清创作和创业的差别,创业更需要一个可复制的产品或者商业服务”。
相较于大多数以“创作者”身份自居的B站UP主,吃货请闭眼从一开始就是以“创业者”的思路来运营这个账号。早在2019年他们就开始通过自媒体给电商引流,并在2022年尝试了直播带货,在B站内测电商和直播时,吃货请闭眼都是第一批参与内测的UP主。他们也经历了从5人团队扩充到20个人,如今随着整个行业商业化困境加剧,为了维持收支平衡,吃货请闭眼的团队又回归到了最初的5个人。
吃货请闭眼是最早一批探索商业化的UP主,甚至是领先于B站的。如今B站开始发力直播带货,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他们也决定在B站开启常态化直播带货。
正如我们曾在关注去年UP主停更事件的文章中强调过的,UP主和B站并非站在对立面,而是双方都要共同努力,承担各自的责任,做该做的事情。
UP主首先要完成从创作者到创业者的转变,调整心态,学习成长,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老奇好好奇看来,影视飓风的成功就是探索出了一整套稳定可靠的制作体系,不管是选题、制作、商单,都进入了一个相对正循环的模式。
对于B站,则是要持续完善与内容变现相关的一系列基础建设,包括产品更新、路径梳理、运营管理等。最终目标,是实现陈睿在财报业绩电话会议中的承诺,进一步帮助有才华的内容创作者扩大他们的粉丝群并赚钱,为更多优质UP主提供流畅的变现渠道。
以下是“老奇好好奇”“吃货请闭眼”主理人老张的自述。
一、老奇好好奇:
我2021年11月发布了“老奇好好奇”的第一个视频,标题叫《我花了两个月,搞懂了5G背后的秘密》。头天晚上还没人关注,看到互动数据觉得有戏。B站的播放量和点赞量的比例在10∶1以内,像何同学有的视频能到6∶1甚至5∶1,另外就是投币数超过点赞数,说明受认可的程度很高。
果然,第二天播放量就开始起来,被官方运营推到B站首页,入选每周必看,一个星期内就冲到500万播放量,现在接近千万。
我摸不准是不是运气成分比较大,又做了第二个视频验证一下——《核磁共振为何知道》,流量也不错。
“老奇好好奇”的定位是知识类的小型纪录片。不可能平铺直叙地讲学科知识本身,需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有没有一个特别困难的目标?过程中有没有冲突?
每个视频需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目标。5G的视频,讲到十多年前土耳其教授发表的一篇数学论文,实现了香农极限。游戏引擎的视频,技术迭代的目标就是要逼近渲染方程。
我原来带过视频后期类团队,也做过电影特效。本身好奇心很重,非常喜欢研究硬核的学科知识。以及,我很认可元认知理论,即对认知的认知,要了解获得知识的整个过程。
我有一个动机,希望通过视频帮助大家拉进与技术的距离。很多人觉得前沿技术很神秘,AI一出现,很多人会陷入恐慌。如果大家能弄懂ChatGPT本质上就是一堆数学运算,对前沿技术的心理距离感就会一下子拉近,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选择做B站,是因为看到B站用户会奖励用心的深度内容,何同学、影视飓风这类UP主都做成功了。
做完这两个视频就暂停了,因为成本太高,一个视频平均得投入8万左右。如果不是商单,我就是纯赔钱。
很多UP主是真人口播,成本低很多。但我们这类选题没办法口播,要介绍很多科学原理,就得用可视化动画的方式呈现。后期制作就需要四五万,要找五六个兼职来做。
没办法,这个钱必须得花啊。我们的视频都很长,动画后期的工作量非常大。选题类型决定了内容体量,还要保持调性,怎么说呢,不是刻意要把片子做长,而是想做短,其实并不容易。
我也要参与后期管理,外包只能做执行的体力活,但具体要怎么去呈现,还得我去构思。还有剪辑、配乐,都很费劲。做音乐得花一个星期,天天坐那听,怎么配更合适。音乐是在版权网站上买的,成本大概也得两三千。
弄懂一个选题就得一个月,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要看非常多论文。当然如果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学习和认知的过程也能获得乐趣。
2022年上半年,我在一个公司做视频总监。心里总想着这个号的事,决定回来做算了。我有两个小伙伴,原本都是合作过的前同事。十一之后,在北京借了朋友的办公室,打算做全职试试。
为什么到2023年3月才发第三个视频?我们在那五个月期间接了两个商单。5G的视频爆了,就有腾讯、华为这种大公司面向B端的技术类业务来找。这类客户对格调要求比较高,硬核知识类的UP主比较稀缺。客单价大概小几十万,太低了没法接,成本算不过来。
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一个是有关游戏引擎的商单,前前后后做了五个月,很累。另一个商单客户中途撤单,投入精力成本很大,很痛。
当商单价格越高,客户的预期越高。特别是现在经济不好,钱都花得特别小心。客户想要一个深度的长内容,还想要广告植入不露痕迹,对数据也有要求。其实最爽的商单就是那种低客单价走量的视频,硬广都没关系,客户都能接受。
最痛苦的商单是给华为做AI天气预报的那个视频,一个半月就要做出来,时间太紧。但当时经济压力也比较大,商单没得挑。
2023年上半年就有点想放弃。五一之后,我们搬到成都,想着生活成本更低,而且北京让人精神很紧绷,图个心理安慰。
但搬到成都还是一样。最大的困难,是我们的内容,太倚赖人,只能靠团队才能完成。前期是我带着小伙伴一起走,又负责文稿又负责后期,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我的精力被消耗得特别严重,进而阻碍了商业化方面的思考。
知识视频这个行业,人才库特别小,选择的空间也小,资料研究员和视频后期就很难找了。但制作人,能主导一个知识项目的人,根本找不到。我们的小伙伴其实都很优秀,也很努力。但内部培养的时间成本,不是我们这种团队能承受的。
你可以理解为有点像传统的导演工作室,对导演的要求很高,很难复制。如果一个项目的收益就很高,够养一个团队也可以。但我们没到那样的商业影响力。
我给他们发工资,我自己相当于一年没有收入,压力很大。平均下来每个月入不敷出。机会成本的损失更大,没去上班赚钱。前不久本来有个去南极的机会,因为我一年没有流水嘛,居然还卡我签证。
说白了,有点像我在给小伙伴打工。2023年九十月份,我决定还是散伙。最后一根稻草是有个同事把商单弄丢了,忙活了几个月做不出来视频。因为我还在忙别的项目,也没办法帮他研究那个领域。
我们视频的切入点和故事线很难找。有好几次查了很久资料,结果最后找不到。有个小伙伴还研究过波士顿机械狗,看了一个月控制论,最后就是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查资料的时候如果缺乏故事思维,就会一直浪费时间。
我都忘了近60万的粉丝数是如何达成的,第一个视频大概涨了30万粉,后面三个视频各涨10万粉。很多网友的留言读起来很感动。有个人在工厂,说他看不懂这些视频,但感受到一种探究的精神,也想要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做自媒体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幻觉,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成就,好像有很多人认可你,欲望会很膨胀。这种幻觉也要尽早认清,网上的互动成本很低,也改变不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我最近在反思,可能是之前的工作比较顺,运气不错。比如我的第一份工作,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没几个月就被收购了。辞职做老奇前,我一年的收入也是破百万的。
这次创业做成这样,会有各方面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有很多能力上的欠缺。去年家里也发生了一些事,反正经济压力很大。最近有点焦虑症,老是莫名心慌,遇到一点事情就特别紧张。
我在成都也是借朋友办公室的工位,他一直在创业,我经常跟他聊天学习。最大的教训,是要分清创作和创业的差别。创业更需要一个可复制的产品或者商业服务。
现在这个号就处在搁置的状态,有点失去了创作的心气。前几天看去年写的一个流体力学的稿子,当时我觉得这个事情很重要,很有价值,就想把它做出来。但以我现在的状态完全写不出来。
接下来?说实话还没想好,可能就回去打工了。如果要继续做,需要找到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还是不想丢掉表达的冲动。
二、吃货请闭眼主理人老张:
我们团队从2017年就开始运营B站了,最开始我们是在一家传媒公司,我作为部门领导,带着四个同事做美食测评,发现流量还不错。第一期视频就有十几万播放,第二期接近40万,第三期直接达到156万的播放量。
不过作为早期的B站博主,我们最开始都怀着一种做内容的梦想为爱发电,也比较在意粉丝的感受。再加上我们是属于实话实说的风格,导致一开始的变现并不好。从2017年中旬发布第一条视频,到了2018年初我们才接到第一个商单,是盘锦旅游局推广当地红海滩的单子。
不过从2018年开始,集团效益不行,我们团队就被集团开除了,于是我带着大家出来单干。最开始我们团队是5个人,包括主播老白也是我们团队的初创成员之一,当时甚至还没有探店这个说法。
创业伊始,我们就决定多平台运营,B站是我们的主阵地,还有当时的A站、今日头条、西瓜视频、YouTube、爱优腾、大鱼号,同时分发多个账号。
随着商单越来越多,我们逐渐步入正轨,2019年,团队开始正盈利。因为当时做美食探店内容的并不多,行业竞争也不大,所以我们起号很快。
这一年也是我们名利双收的一年,我们成为了B站百大UP,账号流量、粉丝量、商单都在往上冲。
可能很多人觉得探店博主能接什么品类呢?其实当时找我们的除了餐饮类的,还有很多地方文旅,以及联合利华这样的快消品,手机这样的电子产品,甚至天猫、京东、拼多多都会找我们做品宣。
我们也从2019年开始尝试了做电商,在淘宝开了店,不过我们不是一个传统的淘宝商家,而是“自媒体商家”。全网有1000多万粉丝,通过自媒体,我们把用户导流到淘宝,我记得第一个月,两个品的流水就达到40万元,直到现在,我们淘宝店85%的流量都来自站外。
其实电商也是当时的一个尝试,当营收大部分都是靠广告的时候,很少会有人有兴趣去做电商,毕竟电商是苦活。
与此同时,我们公司的人员规模也在变大,仅电商团队就有7个人。随着更新频率的增加,再加上创意人才是耗材,我们需要不停地招更多不同类型的内容人。
2020年来疫情来临,由于市场的滞后性,我们那时还没感受到明显的变化,甚至我们的商务在2020年还达到了顶峰。
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内容产出,因为我们探店的内容需要走出去,需要团队配合,导致我们产出的效率低了很多。
2021年开始,我们明显感受到行业开始洗牌,商单数量下滑。除了疫情,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抖音开始大力扶持探店内容,导致行业饱和,之前我们的信息差优势也在削弱。
其实抖音最开始做探店的时候我们也跟了,只是我们没重视,只把抖音作为一个内容分发平台。因为我们做的内容是横屏的长视频,视频节奏比较符合B站和YouTube这种平台的节奏,没有特别为抖音做适配的竖屏内容。直到现在,我们抖音的粉丝也只有两百多万,这是我们决策上的一个失误,没有预料到抖音的变现能这么直接。
之所以没有重视抖音,也是因为当时我们在B站的商业化是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如果做抖音还要考虑投产比。
2021年,B站也开始尝试做电商,当时我们已经做了两年,因此我们成为了B站第一批内测直播带货的UP主。以我对B站的观察,B站做事是很谨慎的,做商业化也要以用户体验和内容为先。
2022年对我们来说,是最难的一年,很绝望。
B站的商业环境,对个人博主还好,就我了解,B站商单是全网最高的,要是团队就两三个人的话,不会很难过。但如果像我们团队有这么多人的话,就必须考虑尝试更多的商业形式,直播带货就是其中一种。
在直播带货的大潮下,我们也开始在抖音尝试直播。因为完全不懂,所以招聘了很多专业的人才,团队规模也达到了高峰,有20多个人。不过我们只做了半年,发现这个业务整体是亏损的,就停止投入了。
很多事情其实我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疫情好像抹去了很多记忆,很多事情都陷入了停滞,但工资还得发。
到了2023年,行业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很多探店博主和机构开始逐渐退出,我们的商单价格,也降到了之前的70%。2023年年中,我们团队的人数,又回归到了最初的5个人。因为没有那么多活了,只能把人数裁剪到一个能够承受的范围。
我们这个量级的UP有时候会在一起聊天,有人说自己好几个月都没在B站接到一个商单。
B站的商业化,其实有点像营养不均衡的小朋友。因为它的广告收入是所有平台里占比最大的,大部分UP主都没有做电商,一旦广告主没钱了,对UP主的影响是致命的。
这对于头部博主的打击尤其大,体量越大的博主,往往内容制作成本越高,在这个大环境下,又很难接到付得起自己报价的商单,反而会更快倒下。
而且广告主也很现实,之前广告主是看粉丝量来给商单价格的,从2023年开始,大家主要开始看播放量。
不过我们算是幸运的一批UP主,作为最早入驻的创作者,在商业化上我们是领先于B站的,不管是电商还是直播,在B站平台开始前,我们就在做了,并且还有年框客户。我们大多数客户都是过往积累的资源,只有30%是通过花火来的 。
现在我们也在思考要怎么调整内容,毕竟电视台还半年改版一次,我们的账号都7年了。目前我们调整了半年,但还没有跑通,所以数据常常忽高忽低。
今年我们打算开始在B站做一些常态化的直播带货,目前正在选品,3月份会开始直播。
B站的直播带货跟抖音不太一样,它不是以频次取胜,也不需要投流,因为粉丝粘性大,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粉丝,把货匹配到人。去年我们播过几次,粉丝反馈还挺好。
之所以选择B站,也是因为我们认为,在UP主服务这块,B站是所有平台里做得最好的。它在内容上会帮我们做热点分析和预测,也会给我们上直播课,还专门配人帮忙选品,这也是我们可以缩小团队规模的原因。
B站的用户对于广告的态度也跟其他平台不同,作为最早一批尝试商业化的UP主,这个我们真是深有感触。
其实B站的用户不是不能接受广告,在还是中小UP主的阶段,比如50万以下粉丝的时候,你接到商单了,粉丝会很开心,他们会有种跟你一起成长的感觉。但随着账号越做越大,粉丝会对有商单的内容要求更苛刻,觉得你都赚钱了,内容肯定要更硬核才行。
我觉得B站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和经历,来干直播带货这件事,可能它的效率不一定很高,但是这块土壤很好,所以全看博主自己。我自己来说,觉得今年在直播带货上的尝试应该没什么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声Pro(ID:xinsheng-pro),作者:王珊珊、何婧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