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400亿美元估值了,这家公司为何还不上市?
2018-12-18 07:00

都400亿美元估值了,这家公司为何还不上市?

传了许久的陆金所新一轮融资终于落定了。


雷帝网报道,陆金所日前完成C轮融资,资金达13.3亿美元,投前估值为380亿美元,投后估值接近400亿美元。


此轮投资由卡塔尔投资局(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领投,其他投资方包括春华资本、高盛Lion Rock、全明星基金、摩根大通、麦格理、日本金融公司SBI、UBS、Hermitage Capital、大华银行、高盛IBD直投基金等。


陆金所是平安集团旗下的互联网投融资平台,于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人民币。


陆金所的上一轮融资是在2016年1月,当时的融资金额为12亿美元,估值约为185亿美元。两年过去,陆金所的估值迅速增加,但从2016年起就频频提及的IPO事项却一再推迟。


事实上,由于金融监管形势日趋严格,陆金所从2016年就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向财富管理转型,努力降低P2P业务在总业务中的比重。陆金所控股旗下包括陆金所、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和平安普惠。


金融科技的巨头们,走的都是一样的路?


大额融资、高估值、迟迟不上市——这不光是在说陆金所,还是在描述金融科技领域的另外两个巨头级公司,蚂蚁金服与京东数科。


2018年6月,蚂蚁金服披露了其最新一轮数额惊人的融资,融资总额为140亿美元,打破全球单笔私募融资金额的记录,据彭博社报道,其最新估值为1500亿美元,是当之无愧的“超级独角兽”。


7月,京东金融宣布新一轮融资,金额约为130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约1330亿人民币,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


五个月后,“京东金融”这个名字就成为了历史——11月,京东金融宣布品牌升级为京东数科:强调“数字科技”,在原有的金融产品以外,希望将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IoT等)与实体产业相结合,进行产业数字化。


蚂蚁金服的最新动向释放着同样的信号。11月29日,蚂蚁金服宣布组织架构升级,阿里云原总裁胡晓明将出任蚂蚁金服集团总裁,向董事长兼CEO井贤栋汇报。早在今年6月,蚂蚁金服就曾宣布,要在五年内将技术服务占收入的比重从去年的34%提高到65%。为了实现从消费金融向技术服务的转型,任命拥有技术背景的高管是重要一步。



去金融化、强调“技术”和“科技”,大公司们的一致举措能反映出市场的风向变化:想要IPO,转型是一条必由之路。


陆金所频频踩雷,估值还是高过平安银行


陆金所并不像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一样能讲出那么诱人的科技故事,但其市值比同属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银行还高。截止12月17日收盘,平安银行的市值约为1767亿元,陆金所的最新估值则约为2758亿元(400亿美元)。


此外,今年以来与陆金所有关的新闻,其实有不少是较为负面的“踩雷”报道。


2018年5月,陆金所代销的凯迪生态出现违约。据国盛资管5月10日紧急出具对旗下神鹰118号凯迪生态资管计划的风险提示,因凯迪生态中期票据违约、主体平均下降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事项,可能导致其对信托贷款的偿还能力下降,从而对集合资管计划造成损害。


7月,陆金所代销的大同证券同吉8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被曝逾期,二季度利息至今未付。据大摩财经报道,该资管计划成立于2016年11月,规模7793.12万,存续期两年,托管方为宁波银行,底层资产为东方金钰的贷款项目。


9月,陆金所代销的大同证券“同吉58号”资管计划出现违约情况,这一计划的资金投向是通过长安信托通道向神州长城提供信托贷款。而神州长城的主要业务为PPP项目,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一种前期投资巨大、回款压力也很大的项目种类。


陆金所作为代销机构,不对投资人和交易提供担保,但其“踩雷”产品均为大同证券的“同吉”系列资管产品。据大摩财经报道,陆金所目前代销的23项资管计划中,有申宏万源、国泰君安等排名前十的券商,也有中山证券、国都证券这样评级为BBB的小券商,还有新湖期货这样的非券商。


陆金所的风控能力与准入门槛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这样频频“踩雷”的情况下,陆金所还是融到了一笔数目惊人的钱,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资本市场对其转型方向的认可。


但说回到最初的问题,拥有近400亿美元的估值,陆金所为什么还不上市?或许,风险控制仍旧是绕不过的一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