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阿力米热,编辑:梁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阿力米热,编辑:梁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
过去一年,随着经济回升向好,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完成了“1200万左右”的年度既定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反映出劳动力市场未出现大范围波动。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就业发展,新能源、新制造、新消费也逐渐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面对新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围绕稳岗扩就业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并将2024年的就业预期目标定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这个目标如何实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同时,根据已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的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2024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将达41384亿元,同比增长3.76%,成为继教育支出后,又一项财政支出超4万亿元的项目。
一、多举措稳住就业大盘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已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体。
但从年龄阶层来看,青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去年上半年,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持续走高。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而这一数据也引发一些担忧。
实际上,当前以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大部分是“00后”。从就业类型来看,这部分群体对就业岗位有更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再加上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新就业形态,逐渐呈现出灵活就业、个体创业等多种形式就业的特点。在这种个性化需求之下,多次就业代替一次就业也逐渐成为主流。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教授周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还表示,部分大学毕业生面对与预期不符的就业机会时,考虑到较高的工作转换成本,会选择考研、考公等方式来延缓就业,以求获取一份稳定或者性价比更高的就业机会。
“不过,在这种过度竞争的情况下,不仅会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求职难’与‘用人难’的结构性矛盾。”周平说。
那么,该如何解决结构性矛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挖掘就业潜力的关键是促进经济规模扩大,不断扩大经济增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通过采取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强各行各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而提升全社会的求人倍率,并制定支持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措施。”
周平认为,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就业压力,要继续激发民营企业的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据了解,当前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和新增就业,可以说,民营企业对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拓宽就业增长点。实施好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优化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聘(录)安排。
在强供需匹配方面,通过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促进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实际需求更加匹配,开展百万青年职业技能培训。
不仅如此,为了稳住就业大盘,按照预算报告,2024年中央财政拟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创业。
二、各省份怎么做?
具体要怎么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9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来发力,包括全力稳定就业岗位,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全力提升就业技能,全力优化就业服务和全力保障重点群体。
“将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力。同时,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充分发挥6900多家零工市场供需对接作用,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王晓萍说。
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以外,各地也在围绕重点行业,聚焦重点群体,不断推出促就业新举措。
纵观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就业工作上,各省份致力于通过就业优先、就业增收、高质量充分就业三方面,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例如,广东、河北、河南明确“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福建、山西、江西提出“促进就业增收”;北京、江苏、安徽则提到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从具体举措来看,通过帮扶保障、优化公共服务实现充分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全面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等举措优化收入分配。
其中,为了顺应青年群体就业观念变化,拓展就业空间,各省份也正通过贷款支持、权益保障、渠道畅通等方式,加大对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规范、保障和支持。
例如,上海和江西就提及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以资金支持激发创业活力;湖南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创业支持对象范围,提出支持高校师生创业,推进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也在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劳动力特色等特点,积极培育劳务品牌,推动产业与人力资源有效对接。
四川提出培育“川字号”劳务品牌,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建设;河北明确培育河北福嫂·燕赵家政等劳务品牌、 云南明确打造‘七彩云南’系列劳务品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
眼下,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为了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各地也正实施“春风行动”,稳岗位促就业。“从整体来看,当前稳就业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2024年的就业形势有望保持稳定 。”周平说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阿力米热,编辑:梁励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