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江左三郎,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江左三郎,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一
中国人历来看重“人情世故”。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教导“为人处世之道”,甚至发展出了“三纲五常”等伦理。还记得《红楼梦》里荣国府的那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吗?
善于察言观色、接人待物的“精明人”,走到哪里都吃香。相反,如果你不善于交际,就要吃大亏。哪怕你专业技能力再强,也会被人讥讽为“书呆子”“憨秀才”“死脑筋”。
在我们的《二十四史》里,很少能看到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的名字。为什么?因为这些苦心钻研科学理论的“书呆子”,是不受待见的。他们发明了新工具,得不到任何奖赏,反而会被扣上“不务正业”“奇技淫巧”的帽子。
就算在人文艺术领域,要想成功也得会搞关系。那些情商不高的“诗痴”“文痴”“画痴”“曲痴”“舞痴”,普遍过得不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唐伯虎,都吃不饱、穿不暖,连下葬费都要去外面借。
大部分“书呆子”,都会涌向科举考场。可是录取率太低,大多数都止步于秀才,然后当个乡村教师混日子。就算考上了举人、进士,可以当官拿俸禄了,但事业还是不顺。像海瑞这样的“耿直之士”,一生受人排挤,还险些被杀。
纵观整个农业时代,“书呆子”都过得很惨。
但工业化以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变强了。越来越多的“书呆子”走向了舞台中心,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拥有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化界一扫前朝灰霾,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新时代。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中国开始出现了一批经济和思想双独立的知识分子。
这些人再也不用捧帝王将相的臭脚,不用看达官贵人的脸色,而是安安心心为普罗大众搞创作。他们的作品,给国人带来了启蒙思想,激发了青年的爱国热情,为民族革命做了贡献。
与此同时,这些独立知识分子也获取了不错的精神和物质回报。比如说鲁迅先生,就用丰厚的稿费,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
除了这批人文类“书呆子”,理工类“书呆子”也逐渐站起来了。新中国建立后,自然科学的地位迅速上升。哪怕在经济最困难的年代,国家也没有亏待科研工作者。钱学森等科学家的伙食标准,比党员干部还要高。
同时,为了科学家安心搞科研,各级政府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兴办了一批又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些“象牙塔”里,供养着一帮“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科学家。
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典型代表。虽然他不修边幅,讲话也磕磕巴巴,但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超高造诣,获得了周总理的赏识,成了全社会的偶像,47岁时还娶到了29岁的漂亮女医生。
正是因为有了这群默默奉献的科学家,新中国才能在极短时间内搞出“两弹一星”,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
二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书呆子”的出路也就越来越广。
除了政府、大学和国企外,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也能供养专业人才。任何一家民企,只要做到了一定规模,就会成立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然后招聘一批“书呆子”来搞技术。
哪怕是普通人看来最没技术含量的物流公司,也在砸钱搞科研。2022年,顺丰公司投入了35.3亿元研发经费,供养了5652名研发人员,其中硕士学历的有1043人。
至于像华为、苹果这样的科技公司,那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公司都是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核心的。截至2022年12月31日,华为的研发人员占比为55.4%。具体来说,华为拥有大约20.7万名员工,其中研发员工约为11.4万名。
在华为研发部门,没有论资排辈的传统,更没有办公室政治,一切以专业能力为准。哪怕是20多岁的新人(“天才少年”),也有可能获得百万年薪,以及任正非亲自签发的嘉奖令。
在任正非眼里,科学家是第一位。如果你是他看重的科学家,他可以为你提供一切服务。如果你不想去华为公司上班,他可以为你专门建一座实验室。
不只理工类“书呆子”吃香,文科类高材生也能获得企业的优待。
不少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地产公司,都成立了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薪聘请了一批研究员(分析师)。这些人不做具体业务,专门研究宏观经济和行业趋势,还保留了浓重的书生气。
以上这些“书呆子”都是由企业供养的,随着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还出现了一批不受资本节制的专业人士。
雪球网上的大V,就是比较厉害的金融个体户,如炒股的、炒期货的、炒黄金的、挖矿的。他们都宅在家里,基本不用出去社交,可能一天到晚都不说一句话。
互联网兴起后,很多“书呆子”当上了自由职业者。像董宇辉这样的“读书人”,可以去自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做知识类网红。喜欢自由的设计师、程序员、工程师、收纳师等专业人士,可以在众包平台接任务。
所以说,经济越繁荣,科技越发达,“书呆子”的出路越多、前途越好。
三
反过来,“书呆子”越多的地方,科技进步速度也更快,经济也会更活跃。
所以我们发现,发达国家不但喜欢掠夺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还争抢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尤其是“书呆子”。
美国早在一百年前就认识到了“书呆子”的重要性,所以在二战前后去欧洲抢救了一批又一批犹太科学家。这批犹太科学家的到来,迅速提高了美国的科研实力,也改变了美国的国际形象。
19世纪时,欧洲人都觉得美国是“文化沙漠”“暴发户天堂”。但到了20世纪下半叶,美国已经成了全球学术中心、科技第一强国。
后来,美国养成了“挖墙角”的习惯。美国移民局每年都要从世界各国招揽上万名专业人士(主要是科学家),然后给他们绿卡(甚至国籍),让他们留在美国效劳。
所以说,我们要成为科技强国,必须先建设“书呆子友好型社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江左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