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收购GetJar?
2014-02-17 07:19

我们为什么要收购GetJar?

本文作者为久邦数码总裁

上周三上午,从美国的科技博客GigoOM爆料开始,我的手机铃声几乎就没断过。

但是没有发布正式的公告之前,不能讲任何事,只好不接任何电话。现在消息正式发布,我可以讲一讲久邦数码SUNGY MOBILE收购GetJar这个事件背后的逻辑。

不国际,毋宁死

久邦数码现在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格局中,所占的国际化的位置。不继续扩大国际化的优势,我们的价值就会下降,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看法。

首先,移动互联网是天然全球化的。

这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桌面互联网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在电脑时代,虽然我们总说互联网无国界,但它的商业拓展其实还是会受到语言和国界的限制。要拓展一个新的区域性市场,往往要在当地开设分公司,或找到本土的合作伙伴,才能比较顺利的进行,无法在全球层面形成有效率的传播渠道。但是现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等几大应用市场,把最复杂的全球分发搞定了。开发者只需要推出对应的语言版本,一个好的应用就会在全球崛起。通过App Store和Google Play强有力的分发渠道,一款应用在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速度,远远超过桌面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天然国际化的市场,用户只关心体验,不关心开发者身在何处。

PC互联网国际化很难,但移动互联网是天然的国际化。这是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走出去的最好时机。

其次,中国的开发者,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更有优势。

为什么这样讲?这和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相连。相比欧美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市场,中国的桌面互联网是相对落后的,这造成了大量用户跳过了桌面互联网的普及,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多的人没有自己的电脑,甚至不会用电脑,但是会用智能手机。市场中用户基数大,用户成分复杂,而且竞争激烈。在这样快速增长的市场,能够孕育出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GO桌面能在过去几年,快速战胜其他各国的桌面产品,也是一个证明。

第三,国内是红海,国际是蓝海。

国内的市场很大,非常大,潜力也很足,但明天很美好,今天很残酷。国内的竞争不是充分,是过度,是长期以来的白热化。举最简单的例子,每次我们GO桌面发布新版本,光是给不同应用市场,就要差不多要打30个APK。甚至需要组一个专门的Team,去这些应用市场里面发包,安排更新和推广。应用市场的分裂,立刻就让用户获得的成本增加了不少。当然国内市场还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困难,尽管小而美的生意永远能找到空间,但多数情况下,国内还是一个有钱的庄家才玩得转的地方。相比之下,去海外获取用户,寻找商业机会,性价比都要高出不少。

基于这些判断,整个公司过去几年,都在践行国际化这条路。

收购是最快打开市场的方式

既然要国际化,总要找到方法。久邦数码的规划,是分三步走,国际化的用户,国际化的收入,国际化的品牌。眼前差不多走到了一步半的位置。就是有了足够多全球用户,总量还在继续增加,有了可观的国际化收入,和很大的增长空间。眼下的阶段性目标,就是在海外要有落地的公司。

其实我们在旧金山已经有分公司了,2012年底我们派人过去,在那边开了办公室,开始在北美地区推进GO桌面的货币化。开拓成果非常显著,在那边谈下的第一个客户今天已经被我们收购了,就是GetJar。

但是在为办公室招人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最初的想法是,既然要在当地运营,那就需要本地化的人才,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找到美国人加入我们。但招聘了很长时间之后发现,人家还是觉得我们是刚起步的公司,又是个中国人开的公司,所以来应聘的都是中国留学生。不是说留学生不好,但是异国他乡,这种隔阂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隔阂,也不是在那里待上几年就可以跨越的。

去年在硅谷参加Google的I/O大会,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种隔阂。简单来说,站在互联网世界的中心,你才会发觉,一家中国公司所做的事,其实挺微不足道。那时候带着几位同事在旧金山晨跑,从酒店跑到海边,我说,这样跑一通,恐惧感觉会减轻一些吧!

上次遇到的一个朋友的故事给我很大启发,这哥们供职的公司在中国数一数二,但来美国后很难约见到客户,辛苦了几个月,成绩寥寥。后来有一天,他在住处附近散步,偶然看见想约见的客户在跑步锻炼,马上加入进去,变成“跑友”,才慢慢认识,打开了局面。几年下来,他又是跑步又是登山。生意做成了,这哥们也成了运动健将,现在还经常自费参加马拉松。

这哥们供职的是制造业,要是在互联网,以这个速度,市场打开了可能公司也衰落了。移动互联网更恐怖,这是一个速朽的行业。一两年起来,一两年兴盛,再过一两年业务可能都结束了,公司在不在都不知道。哪有时间跑着步去套关系?

国际化扩张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收购一家成熟的本土公司。

一千万美元的GetJar非常划算

GetJar是一家和久邦数码同时期成立的公司,早期在功能机时代是有名的应用下载平台,现在转型为积分墙广告平台。这里也解释两句,GetJar不是立陶宛的公司,只是创始人是立陶宛裔,土生土长的美国公司。立陶宛,我都没去过。

GetJar是我们在美国拓展的第一位商业伙伴,早期通过积分墙跟GetJar的合作也很简单:GO桌面的收费主题在Google Play出售,但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愿意或者有账户来花钱购买。这时用户就可以在GetJar平台,通过下载平台上的其他App获得积分,来换取GO桌面主题。这些积分App的开发者会向GetJar支付广告费用,这笔收入GetJar会用来与GO桌面分成。这样GO桌面就与GetJar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共生关系。事实上这个合作开始没多久,GO桌面就成了GetJar在全球最大的合作伙伴。因为GO的用户实在是太多了,每天的下载需求也就相当可观。

与GetJar的深度合作只是促成收购的一个原因。更有战略意义的,是GetJar在长达十年的运营里,积累的行业地位、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客户资源。

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的美国同事出去谈客户,以前自我介绍“我是Sungy Mobile”,“对不起没听过”;这次并购之后,美国人立刻就知道我们是下了决心要在国际市场扎根的公司。

此外,GetJar在移动广告的数据分析和精准投放方面的技术实力,是久邦数码目前所欠缺的。对于大数据的分析,需要长期的深耕挖掘,而客观地讲,我们广州的技术部门,在这个领域还非常年轻。GetJar从2007年到2011年,先后获得了三轮总计4200万美金的融资。今天我们以530万美元现金和受对赌协议约束的约500万美元股票的价格,全资收购它,获得了一个成熟稳定的美国本土分公司、丰富的可以继续挖掘的广告客户、以及迫切需要的移动数据分析技术。为GO系列应用从入口模式向平台模式进化,奠定了基础。我觉得,这笔买卖,还是非常划算的。

在早前发给媒体朋友们的新闻通稿中,我们说中国互联网正在进入勇敢出海拥抱国际化的年代。我想这话并不夸张,而且不仅仅是简单的出海,而是用资本的手段用并购的方式出海的年代。

当然,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奇虎360这些巨头们动辄上亿美金的海外投资行动,我们一千万美元的收购并不突出。但是我敢说,在这股中国公司出海的国际化浪潮中,我们的勇气和决心不遑多让。

是不是会有新的收购?我只能说:“你猜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