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公平的县城教育改革,竟导致生源外流?
2024-03-19 12:02

看似公平的县城教育改革,竟导致生源外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刘鑫月(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研究生),编辑:李星可,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S县教育改革对生源外流的影响。教育改革旨在实现教育兜底功能和公平入学,但却引发了家长和学生的择校恐慌。同时,教师面临着工作内容的繁琐和教学质量的下降。

• 💔 教育改革并未扭转S县教育颓势,反而引发了新的问题

• 😰 家长面临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的选择困境

• 😩 教师被迫在教学和行政工作之间无法专注,教学质量下降

S县位于武陵山片区,是典型的中部山区县。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S县教育在省内具有一定名声,其质量在当地也具有较强的认可度。彼时的教育成为S县学生跨越龙门的极佳途径。但随着经济败落、人口外出务工、邻市县优质教育的虹吸等现象涌现,S县的教育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即便历届分管S县教育的领导使出浑身解数,直至今日,S县教育也尚未重现昔日辉煌景象。在当下,教育虽仍是落后山区学生跨越阶层的有效方式,但是其成效似乎被日益削弱。被教育改革裹挟着S县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群体无所适从,只能硬着头皮对抗日益加剧的内卷化。


教育改革:兜底性与公平化


教育一直是社会焦点问题,其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而教育改革更是对每位学生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改革之风盛行,S县也居于其中。为实现教育兜底功能并推进教育公平化,S县教育局及其上级部门对全县各所学校进行阶段性改革,其涵盖学校性质、招生规则、教师轮岗等内容。


在此次改革之前,S县教育产业化特征较为典型。私立学校为吸引优质生源与优秀师资“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现带有编制的教师在私立学校就职并同时享受两份工资等怪象。S县畸形的教育生态导致乡镇中学塌陷,多数家长带着学生涌入县城,同时县城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每况愈下,家长更偏好将学生送至私立学校就读。


为扭转教育怪象,S县开启系列改革。就学校性质而言,S县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各保留一所私立学校,其余均转为公立学校或停止私立学校办学;非义务教育阶段扩增一所私立高中,私立高中增至两所,其余均为公立高中,即一所公立普通高中及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较之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学费仍高居不下。


在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性质的同时,S县将私立中小学内原有国家编制的老师全部调回至各公立学校。为尽可能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性,S县开始实行教师轮岗制,即教师就职单位不固定,轮流在多所学校任职。


此外,招生规则也发生相应改变。义务教育阶段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存在一定差异,义务教育阶段升学规则是根据户籍所在地、监护人工作单位所在地、居住证、优录对象、劳务合同和房屋租赁合同等条件将学生划分为保障性入学和非保障性入学对象,保障性入学对象的入学权利将优先得到保证,而在剩余就读机会偏少的情况下非保障性入学对象将面临摇号入学的可能性。


若在主动申请过程中仍无法获得就读机会,学生将被教育局分流至不同学校。而初升高则是根据录取分数线进行分流,受政策照顾,市内部分优质高中往往会给予S县各中学一定招生名额,并放宽录取分数线的严格限制。这也为S县学生提供向上接受教育的空间。


S县教育改革旨在为乡镇学生提供兜底性教育服务,并保障所有学生公平入学和享有均等师资的机会。但看似强有力的改革并未扭转教育颓势,却引发了新的问题。


择校恐慌:公立还是私立?


在S县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以张姨和陈叔为代表的家长群体陷入两难境地。张姨一家住在S县郊区,户籍也落在该地。为了照顾家庭,张姨选择留守在家,同时在县城兼职。当初女儿升入小学之时,张姨考虑到学校教学质量、自身工作时间与女儿上下学的适配程度等因素,一咬牙决定把女儿送入县城某私立小学。


六年来的高额学费开支让张姨萌生了送女儿读公立中学的想法。根据最新招生规定,张姨女儿虽被纳入几所初中的招生范围之内,但却在张姨心仪的学校招生范围之外。为了女儿能够被心仪初中录取,张姨决定发动身边亲朋好友为女儿抢号。在放号当天,张姨出钱在县城某网吧包了多台电脑,以此提高抢号成功率。但结果并未如张姨心意。


由于抢号失败,张姨面临两个选择,一面是等待S县教育局的分配,另一面是主动入学私立初中。张姨跟在外务工的丈夫商量后,还是决定继续将女儿送入私立初中。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确保所有适龄学生的入学机会,但随机性分配使得以张姨为代表的家长群体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私立学校的高昂费用但有目共睹的教学成绩、教育局招生规则对户籍地所在地的限制等因素使得这类家长群体难以取舍,却又必须做出取舍。于是,择校恐慌在家长群体中弥散开来。


不同于张姨女儿在义务教育阶段内升学的情况,陈叔儿子将跨越义务教育阶段,升入高中。陈叔夫妇一直期望儿子能够升入S县一中,陈叔妻子甚至提前入职一中的后勤部门,只为提前打探相关消息。但小陈的成绩却在一中分数线上下波动,即便是接受课后强化辅导也难以有十足把握。最后,小陈以两分之差未能进入一中的新生录取榜单。


分数线是中考分流的重要指标,以S县实际情况来看,一中是S县唯一一所公立普通高中,那些无法通过一中分数线的考生只能去向职业技术学校或学费昂贵的私立高中。因而,陈叔不得不开始在本县和邻县市的私立高中之间做出抉择。


陈叔并不认可S县的老牌私立高中的培养方式,即“只培养尖子生,放弃差等生”的吸血式教育模式。而S县刚成立的私立普通高中的质量无法被有效确证。最后,综合考虑师资、学习氛围、学校口碑等因素,陈叔决定将小陈送入邻县的私立高中。但未来三年六万左右的学费以及小陈起伏不定的成绩让陈叔夫妇倍感担忧。


张姨和陈叔是S县部分家长群体的缩影,他们的择校过程体现出不同阶段升学的差别性难题。在当下,升学过程不仅隐含着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校等多重主体间的博弈,也凸显出县城教育产业化的负面冲击。受社会氛围以及教育意识觉醒等因素影响,县城家长越发重视学生的教育,并由此催生陪读妈妈、学费重担等一系列现象。在外生和内生动力的双重驱使下,学生也不得不拼劲全力向前冲刺。


“极端”的学生与被“拉扯”的老师


在内卷全面铺开的当下,学生也主动或被动加入其中。以小肖所在的S县L中学为例,该校学生在校期间为早六晚十的作息。即便L中有严格的住校制度,该校部分学生也会偷偷突破早六晚十的规定,以延长学习时间。


在S县其他走读制学校,学生往往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这便意味着其可能在学习中投入更多。同辈之间的较劲往往带动多数学生加入内卷行列,晚自修后的挑灯夜战成为多数学生的必修课。


但如此奔命式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颇为疲惫,课间仅有的十分钟全是埋头补觉的学生。在高度内卷化的另一端是奔向自由的学生,他们厌倦高强度且快节奏的学习,并默默地反抗着所有的规则,但其中部分学生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对于两级分化的学生,教师本应在教育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然而在以材料考核为主导的职级晋升以及繁杂的行政工作等导向下,教师不得不被专职教学和材料工作来回拉扯。除了繁琐的工作内容,S县教师还需要面临教学环境的不定期更改。在此大背景下,教师难以专注于本职工作。


2023年春季学期,S县开启“教师大调动”,即将教学质量靠前和靠后的学校教师进行对调,其结果却是全县中考成绩创历史新低。此结果导致2023届中考考生家长去S县教育局表示不满。S县教育局为平息家长的怒气,调离相关负责人并停发全县所有中学教师的部分时期的福利。这一决定让家长和部分无辜被殃及的教师哭笑不得。


教育改革过程中,S县盲目且激进地效仿教育优质地区的经验,由此造成教育模式与教育基础错配,形成了被迫“泄气”的教师群体,带来了S县教学质量等系列问题。在面临现实教育问题时,S县教育局只是找寻外部原因,而未反思自身行动的问题,其结果便是采取治标不治本的解决方案。


在如此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带着学生“逃离”县城,S县教育愈发具有重蹈S县乡镇教育覆辙的倾向。S县教育改革的结果与初衷大相径庭,将其拉回正轨成为S县亟待解决的重大命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刘鑫月(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研究生),编辑:李星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