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有四个层次,看看你在其中的哪一层?
2024-03-19 22:15

迷信有四个层次,看看你在其中的哪一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ID:tongyipaocha),作者:思想钢印,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投资圈中的迷信行为,并将其分为四个层次。作者认为,投资圈的迷信行为泛滥的原因是人们对于随机性的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对于寻找规律的强烈渴望。迷信行为的层次越高,越隐藏,属于高学历人士的专利。

• 💼 投资圈迷信行为常见且普遍,包括求神拜佛、摆放风水物品等

• 🧠 迷信行为源于人们对于随机性的不确定性的恐惧,以及对于寻找规律的强烈渴望

• 🌍 迷信行为在高学历人士中也很普遍,因为他们更需要一种现代化的迷信来应对随机性的挑战

一、投资圈迷信行为大赏


在我曾经从事过的几个行业中,投资圈的人爱搞迷信的程度是最高的。


类似买楼租办公室请风水先生布置一下,这都不算迷信,是每家投资公司必备的程序。印象中去过最离谱的一家公司,员工进门要拜关老爷,搞得像黑社会一样,当然是当财神拜,不是讲义气;一般的公司洋气一点,摆巴菲特,每周搞巴菲特读书会,其实上就是复盘,交流小道消息,无非是想沾点股神的仙气。


还有一些老板看八字,看星座,跟HR说不要某某属相的,破财,不要某某星球的,犯冲,甚至招高管,还得要个八字排个盘看招不招财。


一年一度的里昂风水月历定期出没于微信群,这不仅仅是谈资,据我所知,很多人还是很认真地对待上面预测的月份涨跌的。



私募公司如此,堂堂国企的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也不遑多让,根据五行八字十神算命术推算的择时研究,出现在券商研究所的正式报告中,至于非正式的研究和私下的交流就更多了。据我所知,此类打通股市与易学的大师,如果正式邀请,出场费也是远超一般的行业专家。


为什么投资圈的迷信行为如此泛滥?毕竟这个圈子是有了名的高学历,公募基金经理中的“清北”和“高考状元”含量,是所有职业中最高的。


事实上,现代社会的迷信行为,已经不再是教科书上说的中下层人民的精神鸦片。某种程度上说,越是有钱人,越迷信,越是高学历的人,越需要某些更现代化的迷信。


有研究把人类的迷信行为分为四个层次,层次越低,越明显,属于普通人的迷信,层次越高,越隐藏,属于良好教育人士的专利,我觉得这个分类特别有意思。


比如第一个层次,也是最低的层次,是求神拜佛,把希望寄托在那些非正常力量上,这当然是一眼可见的封建迷信活动,包括了前面列举的某些行为,不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就一笔带过。


本文就重点分析一下另外三种迷信行为在投资圈的表现,以及盛行的原因。


二、总得做点什么吧……


迷信行为的第二个层次是一些有意无意的小动作,期盼好运气的降临。


这一类行为在职业投资人中非常普遍大部分人在做决策前或行情不顺时,往往会有一些特别有仪式感的专属动作。


大部分人都喜欢在电脑面前摆一个带来好运气的挂件,还有人在屏保上设置一个有灵气的符,有人在亏得多的时候就开始反复折腾座位朝向、绿化的方位,以及座位旁各种陈列,甚至换一个座位,直到暂时止亏。


有家公司在办公室里摆一个沙袋,往上面画一些鬼画符,亏得多的时候就冲这个沙袋多打几拳,把霉运打走。以至于大盘下跌时,这里都要排队,估计像一月份那种行情,天天都要换沙袋。


有人每天开盘之前需要打坐冥想几分钟,说的好听是叫修身养性凝神,但它对于决策质量到底有没有提升,大部分人根本不想去证实,所以这正是迷信的第二个层次——追求仪式感的行为。


还有名校出身的基金经理,因为怀疑对方的陈列故意坏了自己的财运,而大打出手,这种在亏损面前的降智行为,其实跟教育水平无关。很多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迷信行为是大脑的固有机制,与面对任务的不确定性有关——你做的事结果越不可控,越有可能产生迷信行为。


有一项著名的鸽子试验,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1948年设计的。他先是在鸽子笼里设计一个小机关,鸽子无意中碰到,就会有食物下来,时间长了,鸽子就知道通过这个机关获取食物。


接下来,斯金纳把这个获取食物的机制改成随机的,有时有食物,有时没有,鸽子就开始寻找规律,到底什么样的情况下有食物。


接下来,有意思的事发生了,斯金纳发现,大部分鸽子在碰这个机关前,都有各自奇怪的动作,有的是点点头,有的是扭扭脖子。


一群迷信的鸽子就此诞生……


而且,这些鸽子在完全消退这种迷信行为之前,卖力地表演了超过了1万次“它自创的讨取食物的舞蹈”,迷信行为才完全消失。


所以,迷信行为的产生机制就是,在随机性的任务面前,人(或者鸽子)总希望做点什么,让结果尽在掌握。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基金经理容易迷信,投资跟大部分日常工作最大的区别在于结果的难以预测,股价大部分时候都在随机漫步,一份努力有时换来十份收获,十份努力有时换不来一份收获,经验丰富的投资经理常常收益还不如什么都不懂的新人。


但投资又是有规律的,优秀的基金经理,就是凭着经验获得的一点点更高的胜率,随着复利的积累,最终获得优秀的收益。


所以,基金经理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股价的随机波动中,寻找极少但非常值钱的规律,这个执着如同想要寻找食物的鸽子,结果连桌子上放什么摆饰,绿化在哪个方位,决策前做什么动作,亏钱了做点啥改改财运,都成了尝试规律的一部分。


当然,迷信还有一个成本的原因,这些行为的成本都很低,导致我们明知道并不能帮助我们改善业绩,但还是忍不住去尝试,至少可以让自己在心理上舒服一点。


这就是第二层次的迷信行为——祈求好运的习惯性动作。


如果说,这个层次的行为,大家还是知道其中的迷信成份的话,那么第三个层次的行为,很多人并不会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迷信。


三、都你害的啦!


迷信行为的第三个层次是阴谋论,认为一些不正常的事,都是有人故意安排,另有图谋。


这个说法一定会让很多人不满,因为自媒体时代真是各种阴谋论爱好者的天堂,特别是国际关系领域,以及金融投资领域。


很多人都认为,股市的背后有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控制着一切,所有的异动,都是那个神秘力量为了某种目的而下的一盘大棋,这是“大棋论”。


很多人认为,有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高层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另有安排,只是不方便让下面的人知道,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这是“高层自有安排论”。


每次大盘下跌,大家第一时间都会相互打听,到底是为什么下跌,而利空这种东西,又是天天有,所以刚好在当天出现的利空就会被放大,导致真的变成利空。


总之,金融圈的人,就是那群老是觉得行情欠自己一个解释的人,老是觉得自己赚不到钱,就是因为“量化/庄家/游资/无脑散户/不良董秘/基金经理老鼠仓”反正总是其中一个害的。


为什么很多人不惜相信各种阴谋,也要强行找解释?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方面总结了三个原因:


第一,人们对“因果论”的偏爱。


如果有一本历史书告诉大家,历史上所有的事情都是随机的,没有什么必然规律,世界并不是一定会越来越好,现代社会并不一定必然出现。这不但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恐怕也难被大部分人接受。


大部分人相信,万事必有原因,所以本能地排斥“随机性”“不确定性”,特别是那些古怪的事件,其后必有原因。而专家的解释,往往充满了冗长的条件和假设,相比之下,“阴谋论”可以让普通人用有限的知识,理解那些复杂现象,更有成就感。


第二,人们对随机性的误解。


有试验者记录了一次抛硬币的结果(正面为1,反面为0),再根据这个结果设计了一个更符合人们心理的随机数,然后让测试者选出其中的真实纪录:


A:1000000010110011


B:0110010101010110


大部分人都认为B组是随机结果,因为正反面比较平均,但事实上,A组才是真实纪录。


很多人以为随机就是没有规律,所以有了规律,那就肯定不是随机的,一定是有人故意安排。但人脑是很擅长寻找规律的,比如你随机给四个数字,一定有人能给你总结出规律来,数字最多,你越容易发现规律,找不到就接着找,直到找到。


乔布斯有一次看到一位用户的抱怨,说iPod播放器的随机播放模式并不随机,而是有着某种规律。乔布斯就让人修改了这个程序,目的是用一定的规律,让你觉得没有规律。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阴谋论是学习能力的副产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阴谋论是人类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但信奉“凡事都有阴谋”的“深度阴谋论爱好者”,并不是学习了什么独特的思维,而是一种大脑的异常生理现象,有一个心理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心理学家把测试者分为三组,两组按是否有宗教信仰和相信神秘现象分,第三组人食用了能提升多巴胺的药物左旋多巴,然后给他们看一些图案,其中有一些像人脸,有一些完全看不出什么,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结果,相信神秘现象的那一组和大脑中多巴胺浓度更高的那一组人,都能“看”到更多的人脸。



多巴胺是一种人体自带的增强动机强度的神经递质,它可以提升你对某个结果的欲望,进而推动自己去实现它。所以擅长学习的人,往往体内多巴胺水平容易被提升——俗称充满求知欲望。


大部分人小学低年级甚至幼儿园都做过“找规律”数学题目,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学习都是找规律,不管是语言还是数学。


但是,太高的多巴胺学习水平,又缺乏对随机性的科学理解,这就让学霸倍出的投资圈,更容易进入“阴谋论”的认知陷阱。


所以第三层迷信行为,实际上就是看你怎么面对随机事件,特别是小概率的随机事件,是倾向于认为这只是巧合?还是觉得有人捣鬼?


第四个层次,可能让你无法接受。


四、一无所有不好吗?


迷信的第四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迷信,就是——在任何事物中都想发现生活的意义。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电影《周处除三害》,里面有一个通缉犯变身的邪教头子,最擅长的就是抓住普通人的这一心灵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意义,有人问为什么自己忙碌了一生,还是一无所有,他反问“一无所有不好吗?人活着为什么要有目的呢”,他甚至可以把“生活没有意义”说成是生命的意义,此时教徒的心理反应是:


大师:生活为什么要有意义?


你:哇,原来生命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我终于找到真谛了!


这就是“任何事情中都能找到生命的意义”,类似的还有“青年问禅师”的段子系列。


这种层次的迷信,在投资圈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产生,往往是那些小有成就,赚钱已经无法满足,业绩排名也已经不太重要,更注重追求“活明白了”的感觉。


有人追求顿悟,想要从常规的市场分析中跳脱出来,寻找盘面中某种上天的暗示;


有人认为投资与生活一定有某种天人合一的接口,可以指引自己进入更高的境界;


有人相信,投资之道就是悟天道的自然而然的过程,“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把这个层次的行为加入,就可以给迷信一个完整的定义: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悟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


而相反的态度就是承认:在投资中,大部分现象是没有原因的,在人生中,大部分事情是没有意义的,不管是生活还是投资,大部分事都是无法被控制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其实是非常少的。


可能有人觉得,如果这也算迷信的话,那我还是迷信一点的好,迷信的人生多么有意义啊。


事实上也是如此,迷信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就算第一种求神拜佛,也是一种活法,信科学不一定高人一等,什么都不信的人,更不可信。


但我们至少要做到一点:坏运气来了,不要暴怒,不要哭哭啼啼,更不要怪罪到任何人的头上,因为这些都是命运随机性的安排,而命运唯一控制不了的,是你的人生态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ID:tongyipaocha),作者:思想钢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