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惊魂24小时
2024-03-24 07:59

莫斯科惊魂24小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傅一波,编辑:梁励,原文标题:《莫斯科惊魂24小时,恐惧蔓延至街头:当地人不敢坐地铁,有人炒卖防弹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发生在莫斯科的恐怖袭击事件,描述了当地人和留学生们面对恐袭带来的恐惧和不安的心理反应。

• 💣 莫斯科市中心的音乐厅和圣彼得堡商场相继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 🚇 当地人不敢坐地铁,出行选择受到限制

• 📈 恐怖袭击后,莫斯科的文化活动和学校课程都受到影响

枪声打断了演出的举行。


当地时间2024年3月22日晚8点,留学生李远平的朋友维克(音译)身在莫斯科市郊克洛库斯城的音乐厅内。当时他坐在夹层的中庭,眼见着3个穿着迷彩服的武装人士拿出了自动步枪。


△事发后的音乐厅附近,有不少救护车。(图源:社交媒体)


作为俄罗斯人,维克的反应是下意识的——先趴在地上,枪声一停就往楼下跑。半路上,又有人涌上来。据他回忆,慌乱中他和一些人在大楼的角落里躲了很久。


大约1小时后,获得安全的维克意识到——恐袭发生了。


收到维克消息时,李远平正在出租车上。他26岁,2年前到莫斯科留学,住在市中心,上个月才刚去过克洛库斯城参加户外展会。他看了手机消息,猛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心里暗骂了一句。


△透过车窗,李远平发现回家的路上堵车了。(图源:受访者提供)


李远平是害怕的,他希望快点到家,可透过车窗却发现路上鲜见的堵车了。他犹豫要不要和司机主动说起,刚刚发生了恐袭。但想到当地人因俄乌冲突的发生,对国事、政治愈发冷感,日常也几乎不谈。李远平只好不停刷手机,在朋友圈里了解事情的发展。


晚上10点前后,李远平到家。相比以往,他花在路上的时间多了一倍。


恐袭的火还未扑灭。李远平收到了另一个朋友发来的视频。画面里,人群正呈扇形奔跑在圣彼得堡的一家商场内——疑似恐袭的事件,再次发生了。


而就在商场不远处的圣彼得堡爱乐厅内,钢琴家伊万·贝索诺夫正在演奏肖邦的《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黑白琴键原本想将俄罗斯人拽进和谐平静的音乐世界,却最终被冰冷的枪声搅灭。


凌晨2点多,李远平才睡下。


那时候,据俄新社的报道,事件造成60余人死亡,100余人受伤,大火已基本被扑灭。


但李远平说,身边没人关心死亡数字。对很多人来说,忐忑不安才是主旋律。大家都生怕旧梦重现,子弹落到自己头上。


早有预兆的恐袭


恐袭是有预兆的。


3月7日,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曾发出安全警报,指接获“有关极端分子即将针对莫斯科大型集会(包括音乐会)发动袭击的消息”,建议在莫斯科的美国公民“在未来48小时内避免大型集会”。


在俄罗斯的四年里,李远平消息灵通。美国大使馆的消息发出之后,各类聊天软件的群组比以往更活跃了。李远平说,基本每天都能看到“美国老外”准备撤离的消息。只是,当地人和留学生们的反应不一,“总之,还没放在心上。”


大概到了月中,有人在群里说,“(恐袭)应该不会来了。”李远平也认同,“大家谁都没想到,22号会发生这样的事。”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因为距离预警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另一方面,不论是李远平或者当地人,大家都认为在俄罗斯发生的恐袭,会集中在市中心的建筑,以及重点交通枢纽中。李远平的同学就跟他讲述过,年前曾在莫斯科6号线地铁中亲历过的恐袭。


而此次事件发生的地点,位于莫斯科市郊西北部的克洛库斯城。


△图源:受访者提供


李远平说,尽管这里号称拥有全俄罗斯最大的商业休闲中心,也有地铁,但距离莫斯科市中心还是比较远,单程往返要花上2小时左右。来克洛库斯城的本地人居多,如果不是之前这里偶尔会举办展会,他也对这个地方并不熟悉。


提到克洛库斯城,中国留学生吴谦印象是:远、郊区,“谁没事会去那里。”


惊魂未定之余,李远平现在回忆,此前美国关于恐袭的消息发出之后,莫斯科确实也有一些反应。莫斯科作为首都,增加了地铁安检人员的投入,遇到可疑人员也会重点查验护照。李远平在上下地铁的时候,也被黑色的金属扫描仪拦停过。商场也是,小型的安检门也变多了。


可即便如此,22日晚上的枪声与火光仍旧未能避免。


据俄罗斯侦查委员会最新消息,该次袭击已造成143人死亡,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事件负责。


蔓延的恐惧


袭击发生后,莫斯科各地的周末文化活动均被取消或暂停,博物馆和图书馆关门停业。当地远东地区的高校转入远程教学。警方加强了检查。


莫斯科的气氛紧张起来了。


当地时间23日上午8点,李远平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远在国内的家人看到了新闻,开始担心孩子的安危。在电话里,母亲说,“实在不行,回来也没事的,书读不读没什么关系。”


李远平没接话,出来这么些年,他和以往一样不希望让父母担心。


在留学生的圈子里,恐惧的情绪正在蔓延。大家担心起各自的安危。微信群里有人说,明天是不是要停课了;有人说,接下来先不出门了,不敢拿自己的命来赌;还有人说,地铁内的警察已经全副武装,换上三件套,手枪、头盔、防弹衣。


△莫斯科地铁内的警察已经全副武装。(图源:受访者提供)


学校也发出了通知,让学生们减少非必要的外出。


23日中午,李远平所在的聊天群内出现了让他觉得奇怪的东西——有人做起了生意。


他记不清是谁带了一句头,“出门要背着国旗。”10分钟后,就有人在群里丢出了购买链接,卖519卢布,折算下来大概40多元人民币。在之前,价格基本是25~30元人民币左右。


更让他意外的是,还有人卖起了防弹衣。在俄罗斯持有枪支是违法行为,但李远平知道,这个国家对黑市的监管并不强,有心人还是有办法能买到。只是,在恐怖袭击刚过去的当下,防弹衣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到了下午,李远平因为工作还是出了房门。他发现,莫斯科打车的价格涨了。恐袭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当地人不敢乘坐地铁公交,于是外出最便捷的出租车和网约车成了唯一选择。


“平均下来每单多了10~15元人民币”,这在当地可以吃上一顿汉堡餐。


街上空空荡荡的,原本李远平乘坐地铁的车站会在周末和上下班高峰挤满人,但今天,他数了下,“不超10个人”。


△莫斯科空荡荡的街头。(图源:受访者提供)


恐袭过后


维克似乎还没走出来。


李远平在23日下午,给他发去了信息,到了晚上才收到回复,翻译过来是看不出感情的4个字。


“我在休息。”


这和李远平印象里的俄罗斯人一样。俄乌冲突发生之后,大家养成的是猜忌和躲避——猜政治立场、躲可能发生的恐袭,听到枪声就趴下。


他们的性格也一分为二,住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讨论任何国事,渴望和平。莫斯科的原住民最享受的生活是,在普希金广场街头的店外,围着取暖灯慢悠悠喝咖啡。


还有一个则是大都市之外的世界,在那里大多数人活得很辛苦,基础设施破败,那些地方的人更愿意把战争当作一种盼头,把“Z”字贴在自己的车上。


有留学生准备离开。


李远平的同学赵晓宇就是其中之一。他来莫斯科才刚满6个月,就一头撞上了一场恐怖袭击。


可留学生的离开也没那么容易,他的护照刚交上去做延签。他自我调侃着说,本来是为了留下来,现在想走又不掉。他向学校老师提了申请,表达了对恐袭的害怕和想要回国的打算,至今还在等待结果。


△空荡荡的莫斯科地铁。(图源:受访者提供)


李远平在天黑前打车回家,中途的安检警察打开了引擎盖、后备箱,确认非恐袭人员才给予放行。


回到家里,李远平刚松了口气。群里的消息又冒出来——下周的课程改成线上了。他觉得事情似乎更严重了。新闻里说,这是自2004年俄罗斯别斯兰学校围攻事件以来,对俄罗斯最严重的袭击之一。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 (ID:timeweekly),作者:傅一波,编辑:梁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