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浙江能培养108个“娃哈哈”?
2024-03-26 08:34

为什么浙江能培养108个“娃哈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江左三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浙江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省的原因,涉及浙商的创业精神、政府支持以及全球消费者的贡献。

• 💪 浙江创业者信奉“四千精神”,勇往直前,攒下第一桶金

• 🤝 浙江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和鼓励,推动浙江模式的崛起

• 🌍 浙江吸引了来自全国和全球的人才和消费者,推动浙江企业快速发展

宗庆后老先生走后,又掀起了浙商精神的讨论热潮。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第一省”,浙商是“中国第一大商帮”。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浙江企业占了108席(其中包括娃哈哈和农夫山泉),连续25年居全国之首。根据《浙江日报》报道,每7个浙江人当中,就有1个是老板。


另外,胡润曾表示:“浙商和粤商是中国最厉害的两大商帮。过去20年的胡润百富榜中,浙商几乎年年位列全国总人数第一,仅2004年和2007年被粤商所超越”。宗庆后、陈天桥、丁磊、马云、钟睒睒等浙江商人,都当过中国首富。


除了这些大老板们,浙江普通人也有钱。2023年前三季度,浙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高达23085元,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1位,高于上海和北京。


那么问题来了,既没有像经济特区那样的特殊政策、又没有像上海那样的交通优势、还没有像山西那样的矿产资源的浙江,究竟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



一、浙商的“四千精神”


浙江人都信奉一句话,“白天睡地板、晚上当老板”。


“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楚记得那一天的情景:1987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气闷热,杭州的小巷子里见不到人影。我骑车出了家门,去干一件有些冒险的事情——靠借来的14万元钱,去接手一家连年亏损的校办工厂。”宗庆后曾经这样讲述创业初期的自己。


接下校办工厂后,宗庆后骑着三轮车满城转悠,给各个学校供货。不管学校有多偏、要货有多急,宗庆后总是随叫随到,包你满意。就这样,一单一单地跑下来,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攒下来,宗庆后终于把校办工厂的债务还清了,还有了一笔积蓄。


这个创业过程是相当辛苦的,宗庆后的衬衫总是湿漉漉的,手上也布满了老茧,也承受过不少人的白眼。不过在初代浙商里,这都是小场面。浙江南部的商人们更惨,冒着挨打的风险出省闯荡,冒着坐牢的风险开办民企。


在遍地是机遇的八九十年代,浙商就靠这股“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攒下第一桶金的。


但是要想赚大钱,光靠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和谋略。商场如战场,要想笑到最后,就必须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用尽各种办法打赢“价格战”“渠道战”“营销战”“人才战”“技术战”“诉讼战”……


这可难不倒聪明好学的浙江企业家。不管竞争对手来自何方,也不管竞争对手用了什么手段,他们都能淡定从容地应对。


娃哈哈大战法国达能集团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最近媒体提到的都很多。淘宝与ebay的商战,也值得说道。2005年,当“全球电商一哥”ebay以雷霆之势攻入中国市场时,马云一点都不慌,仅用三招(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全平台免费策略、建立支付宝体系)就打败了ebay。另外,吉利收购沃尔沃、网易大战暴雪、青山大战“妖镍”等案例,也是各大商学院学习的对象。


用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浙江不大,创造神话,一个商帮,名满天下”。


二、浙江各界的全力支持


一个好汉三个帮,浙商的崛起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


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位合法个体工商户、第一本股份合作制企业营业执照、第一个合法注册的私人钱庄、第一家H股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第一张财团类法人执照……这些创新举措,就体现了浙江政府的管理智慧。


上世纪80年代,当其他城市还忙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温州干部都在想办法庇护新生的民营经济。


1982年温州市就召开了由农村专业户和重点户代表参加“两户大会”,发布了发展商品经济的鼓励措施。


1984年,温州政府抓住中央一号文件“国家要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指示,为八大王翻案平反。


1986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在温州日报上发表题为《试论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必然性和国营经济的主导作用》的长篇文章。


有了市委书记和市长的支持,温州老板们才敢放开手去干,才有了闻名世界的“温州模式”。


不只温州,浙江其他地区的主政者也很有魄力,非常重视民营经济,善于利用民营企业来盘活经济。


还是以娃哈哈来举例:1991年,杭州饮料行业出现了一冷一热现象,民营的娃哈哈营收突破亿元大关,而国营的杭州罐头食品厂却负债累累、经营困难。于是,杭州市委秘书长主动找到宗庆后,提议由娃哈哈来收购杭州罐头食品厂。后来这件事果然做成了,各方都很满意,杭州政府甩掉了财政负担,娃哈哈获得了100亩厂房和精良的生产设备,2000名罐头厂员工保住了饭碗。


由此可以看出浙江干部的务实精神,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所以浙江民企的发展速度,比其他省份更快。


除了政府外,浙江的媒体记者、专家学者、法律人士、金融精英也在为民营经济摇旗呐喊。


宗庆后的第一个爆款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就是浙江医科大学教授朱寿民研发的。而“娃哈哈”这个品牌名,则是由《杭州日报》读者想出来的。


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浙江名校,与浙商总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浙江民营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中国打工人和全球消费者


研究浙商现象,不能只盯着浙江,还应该多看看全国、全世界。


阿里巴巴、网易、吉利、娃哈哈等浙江民企的辉煌成就,不是马云、丁磊、李书福、宗庆后等老板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数以万计的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些一线员工,至少有一半来自外省乃至外国。部分外来精英,还成了浙江企业的高管。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井贤栋是安徽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是中国台湾人,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安聪慧是新疆人。


正是因为浙江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浙江吸引了来自全国的青年才俊。2023年,浙江净流入的省外人口为55.7万人,人口增量领跑全国。


另外,浙江企业家还不能忘了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消费者才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如果没有全国网友的“买买买”,阿里巴巴就不可能成为“世界500强”。


总而言之,浙商的拼搏奋斗也好,浙江政府的开明政策也好,中国人才的自由择业也好,中国市场的自由交易也好,都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个大前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江左三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