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身材为什么那么瘦?
2024-03-26 21:37

日本人身材为什么那么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 (ID:huanxingxingqiu),作者:小芃,审稿:蟹黄捞饭,图文制作:木易,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日本人身材瘦小的原因可能与他们从孕妇开始的体重管理、体育文化盛行、低卡的传统饮食结构以及追求外表的社会风向有关。

• 💪 日本人从孕妇开始就重视体重管理,控制胎儿的体重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和新生儿健康成长。

• 🏃‍♂️ 日本的体育文化盛行,从儿童时期就有定期运动的习惯,使得超重的青少年比例极低。

• 🍣 日本的传统饮食结构以米饭、海鲜和蔬菜为主,相比欧美国家,红肉的摄入比例较少,而且烹饪方式相对健康低卡。

说到日系男女,大家脑海里浮现的或是步履轻盈的少男少女,或是一身笔挺制服的上班族,或是脾气古怪但精神矍铄的老头老太。总之一定是一副单薄的身躯,基本不会将日本人与一个肥胖臃肿的形象联系起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的报告,日本的成年人肥胖率(BMI大于30的比例)在高收入国家中排名最低,只有惊人的3.3%。而中国的成年人肥胖率是6.9%。


日本的肥胖率真的是显著地低


不仅肥胖率低,日本国民的平均体重在各个国家中也处于较低水平。日本人的BMI均值为22.6,处于排行榜的倒数,和老挝、缅甸、赞比亚等国家的数值相同。而比日本人“更瘦”的就只剩有经济困难和食物短缺问题的国家了。


而和这个印象相反的是,日本也是甜品爱好者的天堂,各种蛋糕、布丁、巧克力在货架上琳琅满目。日本人嗜甜也是出了名的,传统的和果子几乎都是豆沙馅裹砂糖,任何发源于欧洲的面包,到了日本也会被改良成软乎乎的,加入大量黄油和砂糖。除了和果子,麻薯、大福、铜锣烧等等都是日本的经典甜点。


那日本人到底有什么秘密全民保持苗条的身材呢?


原因一:体重管理从孕妇开始


首先,日本人对于体重的管理从孕妇和胎儿就开始实施了。和中国传统观念中孕妇应当尽量补充营养不同,日本的医生会倡导妈妈们进行严格的孕期体重管理,将胎儿控制在适当的体重,这样更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和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数据,1975年,单胞胎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千克,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据为3.05千克。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逐年降低。


数据:mhlw.go.jp


到了2021年,日本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男性2.98kg,女性2.91kg。这一代日本青年们比上个世纪出生的孩子们又“瘦小”了一些。可见日本的妈妈们在身材控制上有多努力。


而根据我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新生儿的体重的中位数值是3.5kg(男)和3.3kg(女)。以中国的标准来看,日本出生的孩子们几乎都体重偏低,刚出生就是“营养没跟上”的状态。


原因二:体育文化盛行,锻炼充分


日本人不仅从新生儿开始就赢在了低肥胖率起跑线上,到了青少年时期还会进行大量锻炼保持苗条。日本的中小学生和大多数东亚孩子们一样,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但是家长们不仅卷教育,更卷在艺术和体育上。


日本体育厅2017年的调查问卷显示,70%的初中生和75%以上的高中生加入了运动社团。在日本的中学里,自闭宅男其实是非常小众的群体。


初中的运动社团活动时间在周一到周五每天40~60分钟,周末的训练时间大约为3小时。


日本的体育文化氛围浓厚,几乎全民参与。从小学开始,学校就开展了各色社团活动,人气较高的运动包括棒球、网球、足球和弓道等。日本的学生在体育社团上会投入难以想象的热情。


到了中学,每天集训是常有的事,竞技水平也越来越强。如果能在全国比赛上取得成绩,将会成为学校荣誉墙上的骄傲。比如在高中棒球赛事“甲子园”上获胜,将成为社团吹嘘十几年的荣耀。流行日漫《网球王子》《灌篮高手》,是80、90后不曾拥有的虚幻青春,却是日本青少年的真实生活。


日本的社会相当看重集体归属感,从学校毕业之后,很多日本人依然会加入运动同好会,继续保持运动健身的习惯。


体育文化的盛行也和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关。狭长的国土之上山区连绵,2000m~3000m入门级的雪山众多,催生了一批登山爱好者。丰富的降雪和有利的地形也孕育出一批高质量的滑雪场地。而另一方面,日本也常常面临着地震、海啸等风险,为了更好的逃生能力,游泳就成为了每个日本国民的必修课。


日本的法定节假日还设置了“山の日”“海の日”“体育の日”,鼓励国民在节假日亲近自然,进行运动。因此,很多运动都有深厚的国民基础,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广泛的受众。在全民运动的大环境下,日本人从儿童时期就有定期运动的习惯,超重的青少年比例极低。


原因三:低卡的传统饮食结构


“三分练,七分吃”,维持身材既需要运动,也需要膳食的搭配。


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与这个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密切相关,会经过时间的积累,融入到民族基因中。日本传统的“和食”文化,就给日本人带来了“纤瘦”的外貌特点。


日本南北狭长,耕地稀少,山海众多。古往今来,日本人顺应自然环境,形成了以米饭、海鲜、蔬菜三大类为主的饮食结构。相比欧美国家来说,牛羊肉等红肉的摄入比例较少。在烹饪方式上,相比中国油的使用量更少,卡路里摄入量也相对更少。


传统的“和食”中还使用了大量发酵食品,比如酱油、醋、味噌。据日本学者所说,这些发酵产品的摄入有利于保持肠胃健康,促进消化。


原因四:追求外表的社会风向


几十年如一日地维持窈窕清瘦的身材并非易事,坚持运动、健康饮食不仅是个人选择的一种生活习惯,也是社会风向使然。


最近中文互联网上正兴起一股“拒绝服美役”的风潮,很多年轻人选择不去迎合统一的审美标准,更加舒适地做自己。而用这个标准来看,日本几乎全员都在“服美役”。


比如温柔的制服裙是日本女学生时代的共同回忆,也是社会规训的象征。女生们在冬天也只穿袜子和裙子,露出膝盖。这样的规定据说是受到战争时期吃苦精神的影响,希望培养下一代的坚强意志。虽然笔者不赞成这种方式,但是客观上说确实加强了身体的代谢能力,也增加了脂肪的消耗。


日本社会极其“以貌取人”,一个人的衣着外貌被认为应当和社会形象相匹配。学生时代必须身着学校统一的制服,上班族每天穿着通勤服装。一丝不苟的头发、精致整洁的外表被认为是自律、得体、专业的象征。


在这样的文化下,无论男女都会时刻注意个人形象,保持良好的身材,以接受周围人的审视。这样的高压环境也让日本人对外形的改进有近乎变态的追求,随之而来的容貌焦虑也成了社会性问题之一。


例如,日本一家美容机构投放了大量电车广告,用高中生的照片做宣传,引导未成年女性实施整形手术,在2023年2月份时引起了日本网友的讨伐。但是点入网站,依然在进行同样的青少年整形活动宣传。


而与之相对的,日本自然也有不爱好运动,体型稍胖的群体。他们大多不爱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外出,更喜欢宅在家里打打游戏、看看漫画。在日本文化中,这样的“御宅族”背负了很多负面的标签,本就占少数的群体在社会上更加被边缘化。


典型日本宅男形象:微胖,戴眼镜,不爱运动,有一些不怎么消耗卡路里的爱好。这样的男性只能在漫画书店、偶像演唱会上大量出现,和现充人士交集几乎为0。


来日旅行的游客们在街道上很难见到这些“深居简出”的群体,“日本没有胖子”的刻板印象也就变得更加深入人心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行星球 (ID:huanxingxingqiu),作者:小芃,审稿:蟹黄捞饭,图文制作:木易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