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一个月,小米过得格外有火药味。两周前的红米发布会上,雷军罕见发飙,公开喊话友商;这几天,小米又陷入与柔宇科技的口水打仗中。
针对近期与小米的“骂战”,柔宇 1 月 29 日再发公告,称无意进行任何无谓的碰瓷、炒作和争论。柔宇科技针对外界的质疑,称柔性显示产业不同于传统的固定曲面显示产业,是 AMOLED 真正最有前景的应用,柔宇瞄准的是下一代柔性显示产业化,该领域属于“无人区”,并称柔宇还有很多专利及核心技术未公开,在良率和产线投资方面,柔宇采用创新的技术路线大幅降低了对资金的需求,比同时期其他传统显示产线的良率更高。
柔宇还表示,公司在 2014 年发布柔性屏技术之后,曾收到过很多电子大厂的合作与投资邀约,但柔宇自己主动拒绝了,原因是为了中立性和下游厂商考虑。这也是针对近期言论的一个回应,柔宇数轮融资主要都是来自“国家队”,而电子、数码领域的厂商则无人入局,外界认为这是柔宇在业内没有竞争力的信号,“锌财经”报道,柔宇曾经向华为寻求融资,但没有完成,原因是它的技术达不到主流的水平。
针对近期的一些报道,柔宇表示“关于近期一些伪造柔宇员工采访、伪造离职人员发声,以及收黑钱所进行的不实报道、恶意扭曲事实的行为,我们予以强烈谴责,并将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
一块折叠屏,一场口水仗
这场口水仗,始于一块小小的折叠屏。1 月 23 日,林斌在微博晒出了小米双折叠手机的工程机,并称攻克了各种技术后,小米做出了全球第一台双折叠手机。不过,林斌也没有太高调,还是承认了这只是工程机,未来有可能不会成为量产机上市。
雷军随后发布了一篇名为《双折叠屏手机公布,小米为什么能够不断创新》的文章,讲述了小米创新背后的故事。
实际上,今年手机市场形势愈加严峻的时候,厂商们都选择拿技术出来秀一秀——小米晒出折叠屏,魅族、vivo 则是秀出了无开孔的设计,而 vivo APEX 2019 没有前置镜头的设定,注定它不会量产。这无可厚非,厂商们在告知外界不会量产的情况下,秀秀肌肉,博一下关注度也无妨。
不过,专门做柔性屏幕的柔宇科技看不过去了,其副总裁在朋友圈公开向小米开炮,称小米只是买了别人的概念机就拿出来吹,价值观太 Low,以假乱真,混淆视听。最后,不忘记给自家产品打了个广告:“即刻拥有柔宇的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
这还不算完,柔宇创始人兼 CEO 刘自鸿也加入战局,公开发博表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并附上了上述言论的截图,第二张图中,某博主则是表示小米所谓的折叠手机,其实是直接买的 LG 样机。
这算是公开撕破脸了。
对此,小米回应称,“我们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小米双折叠手机是小米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这款手机的柔性折叠屏本身是小米和供应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成果。折叠手机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够做到双折叠小米的确是行业首家。
小米口中的“业内常识”,应该就是指供应链和厂商的关系。柔宇称小米为“手机组装公司”,实际上,手机厂商本就是依托于供应链存在的,除三星、LG 外,主流厂商也鲜有拥有自己屏幕生产线的,毕竟术业有专攻。而目前的消息也显示,小米折叠屏幕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并不是 LG,而是国产厂商维信诺,后者 2018 年 AMOLED 面板全球出货量大陆第一,全球第三(当然这个第三也比较尴尬,毕竟三星一家就占到了 90%)。
对于柔宇来说,小米的体量可以算是巨头了,虽然林斌的微博也收到了一些吐槽,但质疑柔宇“碰瓷”的声音显然更多,尤其是其高管言辞如此激烈的情况下。
还需拿产品说话
和小米的骂战让柔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但实际上,柔宇一直算是一家比较高调的厂商。
柔宇科技创立于 2012 年,创始人刘自鸿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赴美国进修,获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柔宇科技的核心业务就是基于柔性 AMOLED 屏幕的方案与产品,经过几轮融资后,柔宇已经迈进了独角兽的行列,估值超过 50 亿美金。
柔宇融资历程,数据来自天眼查
柔宇也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电子数码展会。2017 年 CES,柔宇的 3D 头戴影院 Royole Moon、柔性手机原型 Flex Phone、柔性电子智能背包等三项产品共获得 CES 2017 “无线头戴设备”、“游戏设备”、“健康运动生物科技”、“穿戴设备”四项创新产品国际大奖。
去年 10 月底,柔宇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新品发布会,推出了折叠屏幕手机 FlexPai“柔派”,起售价高达 8999 元。
值得注意的是,柔宇 FlexPai 的处理器为骁龙 855,但发布会召开时,这款高通新的旗舰芯片,甚至还没对外公开亮相(高通技术沟通会于 12 月召开),而一线厂商们能用上这款芯片,最快也要到今年 3 月份。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柔宇官网显示,柔派目前依然是预定阶段。
折叠屏幕是手机这个品类增长陷入瓶颈以后,一颗显而易见的“救命稻草”,也因此,一直专注柔性屏幕技术的柔宇,有机会走到了台前。
但柔宇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是供应链方案,还是 C 端产品,都还没有形成规模。
柔宇官方在 2018 年 6 月曾对外宣布,总投资约 110 亿元的柔宇科技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成功点亮投产,满产规模超过每年 5000 多万片柔性显示屏。不过,“点亮”只是屏幕产线中非常初期的阶段,柔宇至今尚不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能力。
2019 年会是折叠屏幕的元年,手机市场的主要玩家们,已经开始对折叠屏跃跃欲试,华为直接表示会在今年的 MWC 上直接发布折叠 5G 手机。其中,三星自不必多说,国产厂商中,小米的供应商是维信诺,而华为则是合作关系密切的京东方,无论是自家产品,还是作为供应商,柔宇都还没有在业内站稳脚跟。
关于碰瓷一事,按道理来说,柔宇作为核心技术供应商,小米作为下游厂商,本可以是合作关系,大可不必弄得如此难堪,更别说,柔宇和小米在资本层面上还有些关联,雷军和柔宇科技的股东杨向阳共同投资了一家公司。
但客观来看,在和小米的骂战之后,柔宇这个本来只有圈内知道的公司,知名度确实提升了不少,但这种名声更多的是负面的。在那场“放飞自我”的发布会上,雷军曾质问友商:“有本事拿出来卖呀!”如今,柔宇要想为自己平反,就只能拿产品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