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业餐饮网(ID:zycy168),作者:辰溪,原文标题:《被曝大规模裁员,将裁员20%以上?和府捞面又陷危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业餐饮网(ID:zycy168),作者:辰溪,原文标题:《被曝大规模裁员,将裁员20%以上?和府捞面又陷危机……》,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则裁员消息,再度将和府捞面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和府捞面被传大面积裁员,比例达20~30%。
从去年12月底至今,和府捞面被曝已开展多轮裁员,裁员总数接近1/3。“有的部门几乎被团灭,有的部门已有撤销计划……”
对此,4月2号,和府捞面发布声明表示,否认”裁员20%~30%”等传言,称此次为精简组织裁员120人左右,比例为1.4%。此外,和府捞面也否认了今年将赴港上市的传闻。
作为一家获得6轮融资、累计金额高达16亿元的明星品牌,和府捞面曾享受高光时刻。然而在近两年的发展中,和府捞面持续面临高层动荡、拓店失利、持续亏损等一系列问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和府捞面越发明显地进入了增长瓶颈,门店拓张逐渐碰到了天花板……和府捞面,还能否讲出新故事?
一、曝大规模裁员,和府捞面“扛不住”了?
被视为中式面馆赛道的一匹黑马,和府捞面曾备受资本青睐。品牌成立后共拿到6轮融资,累计超16亿元,创下了赛道最高融资规模。
然后在近两年的发展中,和府捞面却被曝降薪、高管离职,负面事件不断,如今又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1. 被传:将裁员20%~30%,至今已裁掉近1/3员工
据报道,和府捞面本次裁员主要集中在集团总部,涉及员工比例达20%~30%,补偿标准为N+1或N+1.5。
实际上,自去年12月底至今,和府捞面已开展多轮裁员,裁员总数接近三分之一。“有的部门几乎被团灭,有的部门已有撤销计划。从一线储备店长、督导至公司总部多个部门,均有不同身份、职务员工被裁。”
对于裁员的原因,和府方面此前回应称:“和府有8000多人,之前直营开店速度快人员多,组织架构过于饱满,进行优化和降本增效,属于正常操作。”
据了解,和府捞面此次裁员并非业绩不佳,而是未雨绸缪,旨在降低成本,为公司的上市计划铺路。早在今年1月,和府捞面曾传出上市消息,计划最快今年到香港IPO,拟募资1亿至2亿美元。
对此,和府捞面在今日发布声明称,2024年为精简组织裁员120人左右,比例为1.4%,并非网传的“20%~30%”。联营、出海、下沉、加密是和府捞面的未来战略,调整精简的人员为直营超配,联营版块仍在扩编。
此外,和府捞面也否认了今年赴港IPO的传言。
2. 三年累亏超7亿元,曾全员降薪、近10位高管离职
在此次裁员消息背后,和府捞面一直深陷亏损泥潭,三年累亏超7亿元。
数据显示,2020~2022年,和府捞面的净亏损分别为2.06亿元、2.11亿元、2.99亿元,累计亏损超7亿元。不过,根据品牌最新披露,2023年,和府捞面收入同比增长48%,实现扭亏为盈。
实际上,在这几年餐饮消费整体疲软的环境下,和府捞面也进入“多事之秋”。
首先是全员降薪。据媒体报道,在2022年疫情暴发后,和府捞面开始进行第一次降薪,持续数月后恢复,当时VP级打3折,总监级打4折,剩余员工5折或者6折。2022年底,和府捞面又出现了第二次降薪,打了八九折,降幅不大。
与此同时,和府捞面的高层也频繁发生变动,暴露出运营和管理环节的混乱。2022年,和府捞面近10名VP级高管离职,涉及产品、运营、IT、品牌、加盟、开发以及行政等多个部门。
3. 去年宣布开放联营,计划开出2000店
作为中式面馆赛道的头部品牌,凭借高端定位杀出重围的和府捞面,可谓是“资本宠儿”。
2016年到2022年,和府捞面共完成6轮融资,累计融资超16亿元。其中2022年,和府捞面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创下了国内连锁面馆行业的最高融资纪录。
在资本的推动下,和府捞面进入加速扩张,在过去10年里开出500多家直营门店。期间还推出了和府小面小酒、财神肉串、阿兰家兰州牛肉面等多个新副牌,布局多品牌战略。
随着2023年餐饮行业“加盟潮”的持续推进,一直走直营模式的和府捞面,也开始走向联营,为扩张寻找更多资金来源。去年12月,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宣布未来将寻找“5000+事业合伙人”开放联营,正式进入“直营+联营”模式。
同时,和府捞面也喊出品牌的“千店目标”,预计到2026年门店数量将超过2000家。
然而在这些光环下,和府捞面的发展却并不太平,面临着频繁关店的处境。
连锁门店监测网站“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月20日,和府捞面在营门店共计560+家,过去两年新开门店460+家,关闭门店190+家,综合关店率达到25%。
在重重困境之下,和府捞面能否达成预期的开店目标,还是个未知数。
二、背负千店目标,和府捞面能否打破天花板?
经历了快速扩张时期,如今的和府捞面已然碰到了增长天花板,从试水新品牌、降价和放开联营等一系列动作来看,和府捞面都在积极主动求变。
不过在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背后资本的双重压力下,留给和府捞面的时间或许不多了。
1. 规模化拓张受阻,和府捞面遭遇增长“天花板”
作为中式面馆的代表,和府捞面曾受到不少消费者的热捧。
和府捞面一直瞄准高端化和品质化,推出了“捞面”品类,利用“书房里的养生面”这一概念,吸引许多消费者。在布局上,和府捞面聚焦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热门商圈,提升品牌形象。在客单价上,和府捞面的人均消费在40元左右,高于许多粉面快餐品牌。
而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和府捞面很快碰到了“天花板”。
由于选址核心地段,租金昂贵,加上装修等各项成本,和府捞面开设新店的成本极高,只能围绕一线、新一线等消费水平高的城市,难以向下沉市场发展。
和府捞面过去一直走直营模式,限制了扩张的速度,这对上游的供应链成本也是极大的考验。
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消费者越发注重性价比,而一直卖高价的和府捞面,正流失掉许多顾客。
例如味千拉面,作为日式拉面在中国的“鼻祖”,与和府捞面主打相同的价格带。在拓店目标上,味千拉面也提出千店的口号,然而最高峰在中国开出近800家门店后,品牌便开始走下坡路。从2018年至今,味千拉面的净利润持续下滑,门店不断收缩,目前仅有500多家门店,只能靠关店求生。
味千拉面的颓势尽显,已经是个鲜明的例子。而同样扎根这一赛道的和府捞面,如今也陷入相似的困境,频频被曝裁员、关店。尤其在高成本、消费降级的当下,和府捞面恐难以支撑其高速扩张的梦想。
2. 降价、掘金第二曲线,和府捞面能否成功“自救”?
和府捞面一直主打高端定位,凭借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吸引顾客。然而经历阶段性的走红之后,和府捞面的生意开始“降温”。
随着近两年餐饮消费力下滑,消费者开始追求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动辄40元的一碗高端面,让消费者直呼“吃不起”了。面对这一消费趋势,许多拉面品牌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的手段,来留住顾客。
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和府捞面也做出一番调整,试图把价格打到30元以下。在产品上,和府捞面加大了30元以内产品的比重,面、饭类产品中有8个SKU价格低于30元,小吃类近7个SKU中有5个低于10元。
除了降价,这几年和府捞面还尝试探索第二增长曲线,接连打造了6个新品牌,包括“和府火锅和她的面”、“和府小面小酒”、“财神肉串”、“一杯拉面”、“阿兰家兰州牛肉面”,以及主打咖啡和快餐的“Pick ME”,然而成功存活下来的并不多。
三、职业餐饮网小结
在行业加速内卷、品牌纷纷加盟扩张的趋势下,和府捞面通过降价、打造新副牌、放开联营等一系列举措,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背后原因在于品类规模化的限制,加上餐饮消费力下滑,让这些主打“高端面”玩家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了。
但要实现转型和新的探索,并不容易。
更早进入行业的味千拉面,曾经历了许多尝试,如今已经步入增长瓶颈。对于后入局者的和府捞面来说,想要打破增长天花板,难度同样可想而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职业餐饮网(ID:zycy168),作者:辰溪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