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 (ID:rendaxinwenxi),创作团队:陈存、贾亚欣、吴仪、禹琳、何雨萍,原文标题:《用过代下单,这辈子基本“定型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 (ID:rendaxinwenxi),创作团队:陈存、贾亚欣、吴仪、禹琳、何雨萍,原文标题:《用过代下单,这辈子基本“定型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原价23.5的麦辣鸡腿堡,只要多点几步,就能9.9拿下——代下单,是很多人省钱的秘密。
在淘宝、闲鱼等平台搜索“代下单”,能看到从麦当劳、星巴克等餐饮连锁,到取快递、看电影等生活服务,都有接近“骨折”的代买服务。
只要代下单一次,“这辈子就基本定型了”。几乎每个第一次知晓这一“窍门”的人都直呼“错亿”:你怎么不早说?
但在享受实惠的同时,代下单也不免让人心生疑虑:这种差价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靠信息差打价格战
在淘宝平台统计八个常见餐饮连锁品牌,在销量最高的代下单商家中,麦某劳与肯某基的折扣力度遥遥领先——分别平均比原价便宜了49%和43%。
能省的远远不止是“吃”。代下单的深度使用者小安说,从视频会员到收发快递,基本每一笔开销,他都会习惯性去看看能不能省点钱,这让他“有种薅资本羊毛的快乐”。
代下单,似乎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一省钱妙招往往是口口相传:这么便宜的渠道,为什么很多人从未听说过?
四位受访的代下单常客中,有三位是通过朋友介绍,还有一位是从豆瓣小组上看到的。如果身边没有消息灵通的朋友,这羊毛就是薅不着。
通过别人代下单,占的是信息差的便宜。而代下单本质上便是一个售卖“信息差”或“微小特权”的生意。代下单商家的日常就是搜罗普通消费者接触不到或未加留意的优惠渠道,然后以低于官方价、高于优惠价的价格售出。
商家阿尼亚的生财之道来源于支付宝、抖音、淘宝等平台上的优惠券,通过在闲鱼上二次售卖,每单可以赚5毛到6元不等。郑十一的优惠渠道更加简单,他本身便是某快餐品牌的员工,可以享受员工75折的福利。闲暇时他就在闲鱼上接单,“每单赚2~3块钱”。
掌握着多少信息差,便意味着能挣多少钱。
对阿尼亚和郑十一这样小规模的“个体户”而言,挣得其实很有限,一个月也就接几十单,充其量是一份“挣几顿下午茶钱”的副业。
淘宝上排名前列的代下单店铺,许多销量已超100万。这些商家有自建的代下单网址链接、服务流程更自动化,顾客几乎在一秒之内就会收到回复;同时,折扣力度也更大,许多商品接近5折,远超过郑十一的员工75折优惠。
这些规模化经营的大店,系统更加封闭,优惠来源也更加神秘。当我们试图应聘成为其员工,却被客服一口回绝:不需要哦。
作者与淘宝某快餐代下单店铺客服的对话
省的是钱,费的是什么?
对于代买的商家来说,这似乎是“无本生利”,但这一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平滑。
阿尼亚仅仅做了一周的闲鱼代下单生意,就发现自己可能“黑号”(被限制功能)了,“领不了品牌每周发的优惠券,还显示账号环境异常”。郑十一则疲于应付与客户的交流,一单两三块钱的生意有时候需要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回复。他还曾因和客户争吵,被平台官方客服扣除了信誉分,自此账号流量变低,销量也受到影响。
下一步,可能是账号被查封、会员卡被禁用。每一次帮别人下单,就是对个人信誉的一次损耗。
更严重的是,代下单在我国仍处于灰色地带,可能涉嫌违法。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的赖芃律师指出,“代下单这种交易方式涉及的优惠权益本应仅限于特定客户,代理商的转手出售行为存在违约甚至诈骗的法律风险。”他强调,如果涉及较大金额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的刑事风险。[1]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虽然通过代下单得到了更优惠的价格,但也并非白占便宜,同样会产生一些隐形的成本。
首先就是时间。代下单不是官方渠道,点单的流程增多,等待的时间自然增多了。同时,“决策”也是一种成本。为了吃到最心仪又优惠的食物,顾客小土和朋友会来回比较官方小程序和代下单平台的价格,甚至策略性地在不同平台分开下单,“我们俩会一直讨论,差不多要花半个小时”。
代下单,还会有被跑单、点完不出餐等风险。由于下单主体与实际使用主体不同,消费者在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或者服务不符时,维权也变得困难[2]。
代下单,也剥夺了消费者一部分选择的权利。许多代下单店铺提供的套餐有限、内容固定。祝新就时常因为店铺提供的套餐不合心意而发愁,“有时候真的就是只想吃一个东西,或者就是不想吃组合里的某个东西。”但没办法,谁让代下单便宜呢。
此外,代下单还可能是个“面子”问题。在祝新看来,被别人发现自己使用代下单服务是一件有点尴尬的事情。由于代下单会因食物种类不同而生成多个单号,祝新觉得一次次地去拿订单太明显了,“正常人在小程序下单,谁会跑三次而且单号还不一样?”
小土也有类似的烦恼。有一次,肯德基的服务员看到小土的小单上显示“大神卡”字样,于是向她推销更优惠的大神卡年卡。小土明知这是她使用代下单服务造成的误会,但最后还是购买了年卡,“因为我觉得不好意思,感觉对不起肯德基,薅了他们的羊毛”。
三方博弈,谁是赢家?
乍一看,代下单似乎是一笔三赢的买卖: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了商品,代下单者从中分到了一杯羹,商家看似被“薅走了羊毛”,但也得到了一些原本因高价望而却步的顾客。小安说,因为代下单太划算,“大大增加了吃麦当劳的频率”。
从经济学视角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李三希教授表示,代下单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家价格歧视(或称之为“差别定价”)的能力。
价格歧视是指消费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商家能够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差异定价,并且消费者之间还不能够互相套利。代下单的存在无疑打破了价格歧视中“消费者不能套利”的壁垒,那些被歧视的消费者也能在这一渠道买到价廉的商品。
需要留意的是,差异化定价本是一个中性词,“大数据杀熟”和“大学生吃海底捞69折”都属这一范畴之内。前者令人愤恨、备感不公,后者“令人暖心”,拉动经济。
而主导差异化定价的商家,对代下单这一套利行为也并非一无所知,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部分成本,正在被均摊至处于信息鸿沟另一端的群体:他们没听说过代下单,甚至不会领取优惠券、线上购买套餐,正在用溢出的“原价”购买餐食。
有网友在肯德基看到一位老人在柜台点了一根油条和一杯豆浆,14.5元,而小程序中的组合套餐明明只要6元。也有网友心痛自己的外公“用原价买了一大袋麦当劳等自己回家”……价格歧视这一场博弈中,总有输家,而他们很可能浑然不知。
注:文中小安、阿尼亚、小土、郑十一、祝新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1][2]梁贤安,高京.顾客使用代下单,一餐省了30多元……当心风险!.新快报.
https://mp.weixin.qq.com/s/9Qd451NpRDbKb5O45-nyf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 (ID:rendaxinwenxi),采访:陈存、贾亚欣、吴仪,文案:吴仪、禹琳、贾亚欣、何雨萍、陈存 ,数据:何雨萍、禹琳,可视化:吴仪、禹琳、贾亚欣、何雨萍、陈存,统筹:贾亚欣、吴仪,美编:陈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