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叶克飞
前几天有一篇名为《为什么内地永远不会成为沿海》的爆款文,文中提到“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只蛋糕,那么繁荣的珠三角只是蛋糕表面上那一层薄薄的奶油而已”,“在长三角珠三角发生的这一切,也许永远不会在内地发生,沿海和内陆的命运早就已经分道扬镳,走向不同的方向”。
在作者看来,“内地变成财政依附性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变成纯粹的财政负资产,而是在未来的经济分工中,彻底失去参与的机会”,在此情况下,沿海不但不会被内地的沉沦拖累,反而“作为最后的税收奶牛,会得到最多的发展机会和政策资源,因为这些地方垮了就什么都没了。”
这篇文章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中国内陆地区这些年来的发展确实也印证了这一点。
其实关于沿海和内地的探讨,并非中国独有,全世界都讨论了几百年。
大航海时代后,海洋文明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众多沿海国家依靠海洋贸易成为世界强国。尤其是经济发展较早的欧洲,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有海岸线,并以发达的海上贸易起家,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和丹麦,莫不如是。
说海洋决定了西欧和北欧经济发展,一点也不夸张。但内地是不是就没活路了?还真不是。你可知道,西欧地区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山内陆国?
而且,这个国土面积仅2500平方公里(比北京市怀柔区大一点)、人口仅仅50多万的小国,居然还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投资信托中心、全球最大的钢铁冶炼技术出口国、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地面数字电视转化的国家,掌控着拥有40颗卫星、覆盖全球九成以上区域的世界最大卫星运营集团。
这就是卢森堡,一个不但小而美,还小而强的国家。
人口密度远超中国的多山国家
被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包围的卢森堡,不但人均收入排名世界第一,还是欧洲法院、欧洲审计院和欧洲投资银行的所在地,被称为继布鲁塞尔和斯特拉斯堡之后的欧盟“第三首都”。它还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也是欧元区内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投资信托中心,以金融、广播电视和钢铁为三大支柱产业。
一说起这些富裕小国,就有人拿人口少说事儿,其实按照人口密度来说,卢森堡相当“拥挤”。它的人口密度达到225.1人/平方公里,而中国的人口密度是144.3人/平方公里。当然,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衡,北京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早已超过1000人,广东也超过了600人。但不管怎么说,卢森堡的人口密度与中国的中部省份基本相当,可以对标山西,超过了四川和陕西这种传统大省。
而且,卢森堡的自然环境并不理想,虽然有30%的森林覆盖率,风景如画,但境内多山,适合人居的土地更加有限。卢森堡城市人口比例高达90%,城市人口密度绝对不亚于我们的东部沿海地区。
最糟糕的是,作为内陆国,卢森堡没有出海口。如果类比的话,可以参照尼泊尔和老挝。
也有人说,虽然是内陆国,但旁边都是发达国家,这就是天然优势啊。可如果认为临近发达地区就可以天然享受经济辐射,那就太幼稚了。江浙沪周边省份,珠三角旁的清远韶关河源梅州,都没少接受辐射,但发展都不如预期。
卢森堡不一样,它甚至超越了周边的沿海发达强国。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
钢铁立国
19世纪时,卢森堡还是一个极其贫穷的内陆国家,80%的人口从事农业,许多家庭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以至于有1/3的本国人口跑去其他国家谋生,许多人前往美国。
卢森堡的第一桶金来自于铁矿资源,它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铁矿,约为2.9亿吨,而且品质极佳。说难听点,躺在铁矿上也可以衣食无忧。
但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很多,可没见每个地方都发达。远有石油储量位居西半球第一的委内瑞拉,近有我们的煤炭大省山西,都是反面例子。
卢森堡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很早就知道不能将铁矿资源的运营粗放化。1858年,卢森堡建立了第一座用焦炭炼钢的高炉。1897年发明了对褐铁矿石含磷成份处理的新办法,提高了冶炼质量,降低了成本。与此同时,作为冶金业副产品的脱磷炉渣又是很好的化肥,农业产量也随之大大提高。
1911年,阿尔贝德公司成立。1913年,该公司钢铁产量已占卢森堡钢铁产量的31%。此后,钢铁一直是卢森堡经济的核心命脉。即使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性钢铁危机的巨大冲击,卢森堡仍然依靠政府大资金扶持、减产裁员等手段渡过难关,并在80年代实现复兴。
想不到吧,花园国家居然是钢铁立国
卢森堡钢铁业的又一次转折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由于钢铁产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供大于求,行业再度陷入萧条。此时的卢森堡并未一味选择政府资金扶持,而是将升级改造放在了第一位 。1993年至1997年,阿尔贝德公司进行了战后最大规模的投资改造,投入50亿美元建成三座现代化电弧炼钢炉。
到了1997年8月底,卢森堡关闭了境内最后一座传统高炉,正式告别矿石炼钢,步入电弧炼钢新时代。值得一提的是,卢森堡的旧传统高炉设备其实仍然完好,被我们的柳钢买下,拆运回国继续使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卢森堡和中国在钢铁业上的合作历史很久,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汉阳铁厂时代。而且,卢森堡在钢铁业的全球化合作,可不仅仅是靠出口钢铁,因为冶炼技术的出色,它在技术出口方面的收入相当可观。
卢森堡的钢铁业受益于快速转型,始终走在世界前列,直到今天,人均钢产量仍为世界首位。2001年,原为世界第三大钢铁集团的阿尔贝德公司与法国北方钢铁公司和西班牙阿赛拉里亚公司合并,组成阿塞洛尔公司,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2006年7月,阿塞洛尔又与世界第一大钢铁公司米塔尔组建成世界第一特大钢铁集团——阿塞洛尔-米塔尔钢铁集团,总部就设在卢森堡的首都卢森堡市。
但与此同时,卢森堡并没有躺在矿藏上看天吃饭,而是不断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因此,钢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占比也不断下降,在国内GDP的占比,从上世纪70年代的28%降至如今的20%。
金融王国有多厉害
目前,卢森堡经济的最大支柱是金融产业。早在1856年,卢森堡就出现了最早的金融机构,成立了国家储蓄银行和卢森堡国际银行。1929年,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奠定了卢森堡金融业日后的基础。
上世纪70年代的钢铁行业危机,让卢森堡认识到了经济结构单一的弊端,开始大力发展金融业。它模仿瑞士做法,推行银行保密法,对外国公民不征储蓄利息税,吸引了大量外国银行和存款。60年代,卢森堡银行为13家,1970年扩张至37家,1980年扩张至111家,1995年达到223家,每十年都有成倍以上增长。直到近年来实行兼并重组,银行数目才有所下降。卢森堡目前最拿得出手的要算是基金行业,有三千多支投资基金,管理净资产位列欧洲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目前在欧洲注册的中国基金,八成以上都在卢森堡注册。
1979年,中国银行卢森堡分行成立,这是1949年后其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银行分支机构
卢森堡金融业发达的重要基础是投资环境,卢森堡政府一直廉洁高效,司法体系完善。面对外资更提供了大量软硬件,包括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投资,一流的金融网络,还有全欧盟最低的增值税。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金融基金会等机构选择以卢森堡为总部,既是对卢森堡的认可,也成了卢森堡营商环境的招牌。
谁说小地方就搞不了广播电视
在很多人看来,广播电视行业跟平台关系很大。北上广显然比地级市更有优势,省报省台肯定比地市报和地市电视台平台更大。如果用这个思路来套欧洲的广播电视行业,人们也会很自然地认为只有英法德这种大国的平台才更大。
但卢森堡不一样,这个弹丸小国居然把自己的广播电视业做到了全欧范畴。
1925年,卢森堡第一家业余电台诞生。1931年,卢森堡广播公司成立,1933年开始向全欧播出,涵盖法德英荷意等多种语言。
1954年,卢森堡广播公司开辟电视业务,更名为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
其实最初的卢森堡广播电视市场,就跟我们的四五线地级市的电台电视台一样,市场规模小,影响力无法走出地域。而且,相比中国广播电视业的政府背景,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卢森堡广播电视业面对的形势更严峻,毕竟市场规模小,就意味着广告收入低,生存艰难。80年代末期,卢森堡国内的数字电视转换用户仅有15万户,更别说网络时代到来后的电视市场占有率不断走低了。
卢森堡广电大楼
在这种情况下,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干脆走出国内,放眼全欧,开拓国际市场。卢森堡对外拓展的最早合作方是德国人,它与德国传媒巨头贝特斯曼合作,在一般人看来,卢森堡显然是合作关系中较弱的一方。可是,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于1986年开始向德国传输信号,1989年改为卫星传输覆盖,1990年便收支平衡。
1993年开始,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开始和德国公共台竞争,1995年就在德国本土赢得了这场收视大战。1990年,卢森堡进军荷兰,一年后就打破了荷兰公共广播电视台的垄断地位,甚至迫使荷兰修订了国内电视广播法。1993年,卢森堡电视台打入比利时,收视率可观。
1997年,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与德国UFA电影电视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欧洲最大的广播电视媒体公司。目前已拥有电视频道及广播站各三四十家,向40个国家转播套电视节目,每月观众人数超过2.5亿。
难能可贵的是,卢森堡广播电视业的发展,突破了体制的束缚。要知道,卢森堡是目前欧洲仅存的大公国,大公为世袭制,掌握最高权力。这一体制难免有专制弊端,对行业有过多束缚。但卢森堡政府却放开了对广播电视行业的限制,不进行任何干预,仅仅制定整体规划,具体运作完全市场化。最令人惊讶的是,早在1929年,卢森堡的法案就已取消了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各种限制,允许企业私营化。
卢森堡在电视行业下的功夫可不仅仅局限于节目,也看重技术。1985年,在卢森堡时任首相的倡议下,欧洲卫星公司成立,这个私有跨国集团的总部设在卢森堡,而且卢森堡还通过金融机构持有该公司20%的股份。
1989年起,该公司通过卫星系统向欧洲各地传输电视及广播节目。1999年,它收购亚洲卫星公司34%的股权,随后又进军美洲市场。目前,欧洲卫星公司拥有40颗卫星和99%的全球覆盖率,是全球最大的卫星运营公司。
卢森堡创办欧洲卫星公司,不仅仅覆盖了全球市场,也使得自己站在了全球数字电视转化浪潮的最前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地面数字电视转化的国家。
卢森堡的成功在于开放
卢森堡的亮点可不仅仅在钢铁、金融和广播电视这三大支柱产业,它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旅游业,卢森堡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国家之一,景色秀美森林覆盖率高,环境保护得力,还号称“千堡之国”。神奇的是,一般来说,越是小国,航空业和运输业就越不发达,往往依赖周边国家,卢森堡却又是个例外。虽然海运依托荷兰的鹿特丹等港口,但在航空领域,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可是欧洲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
卢森堡政府作为世界上最高效廉洁的政府之一,表现也十分出色。因为工商业极度发达,政府可支配财政也水涨船高,可贵的是,卢森堡政府将税收基本用于国民福利。因此,卢森堡一直保持着低失业率,贫富差距小。2017年,卢森堡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月2000欧元,折合人民币接近16000元,月收入在4000欧元(折合人民币三万多元)都会被政府纳入低保范围,领受补助。
卢森堡的成功,最大的倚仗就是持之以恒的开放。因为国土小、资源少,卢森堡一直坚持开放政策,寻求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早在1843年,卢森堡就与德国建立关税同盟,打入德国市场。1921年,卢森堡与比利时建立经济同盟关系,1944年又将荷兰纳入这一同盟。二战后,卢森堡一直是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倡导者和先行者,是当年欧共体的六大创始国之一。
而且,卢森堡的国际市场开拓,从来都不是走粗放型路线,而是注重科技。不管是工业产品,还是如电视产业这样的消费品,附加值都非常高。
这个国家崛起的经验,我们的内陆城市当然无法照搬,但可以借鉴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且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