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虎嗅实习生 王一苇
一掷千金已经不足以形容Facebook今年年初对于Whatsapp的收购。在所有人都为之咋舌,惊叹或者质疑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也许是历史的又一次翻版。
1998年,美国在线(AOL)出价4.07亿美元(包括直接购买的2.87亿和视表现而定的1.2亿),收购了当时属于以色列Mirabilis公司的ICQ。这款昵称为“I seek you”的软件是当时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即时通讯软件,在推出仅仅6个月之后就以1000万的用户数成为了此类软件中用户量最大的一个。而这场交易的收购方更为引人注目,美国在线,这家著名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网上服务公司,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电子商务平台。而收购,正是它充实自身的手段之一。ICQ、Spinner、Winamp、Netscape和MovieFone,在它一系列的收购中,品牌效应是它最为看重的特质之一。
细看之下, 这两场收购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首先,同为网络服务的提供商,AOL和Facebook本身在互联网领域已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同时,两者一致地将收购有潜力的新兴产品作为资深扩张的战略之一。值得注意的是,AOL在收购ICQ之前,自己已经推出了类似叫做AOL Instant Messenger的服务,收购之后相当于在当时垄断了这方面的市场;而类似的,Facebook自身有Messenger,甚至在一些地区的使用率高于Whatsapp。
两场收购的另外一个相似原因是市场占有。对于AOL而言,ICQ带来的不仅是实打实的1200万用户,还有每日超过5万用户的增长率,更有前景广阔的海外市场——ICQ的市场分布为40%美国市场,40%欧洲市场,还有20%的用户则散布其他各个国家。对于Facebook,这方面的收益似乎没有那么丰厚,尽管Whatsapp能够拓展Facebook接触不到的市场,如西班牙与瑞士,而且带来了Facebook未曾涉足的语音和电话市场,但与Facebook总共12.5亿用户的市场占有量相比,Whatsapp带来的4.5亿用户,似乎是杯水车薪。当然,如果我们把扎克伯克“连接世界”的雄心计算在内,也不妨认为这场收购只是Facebook宏观战略下的一片小拼图,只不过这不起眼的一小片拼图被华丽丽地镀了一层金。
然而最大的相似之处隐藏在两家公司的收购声明中。AOL在收购时最看重的,还是ICQ上每人每天75分钟的使用时长(这也许是因为ICQ所面对的用户群体相对年轻,对于新技术也有更大的热情),也就是说,一个能够在人们生活中刷出“存在感”的软件才是好软件;无独有偶,Facebook也发表了类似的言论,他们认为Whatsapp是唯一一个“比Facebook有更高程度参与率”的软件。这也说明,两家公司都意识到了市场纵深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追求横向的市场占有率。
尽管存在多个相似之处,外界对于这两场收购的反应却并不一致。最大的原因也许是收购的数额——相比于Facebook豪掷的190亿美金,即使以五倍的通胀来计算,美国在线的这笔收购在今天也仅仅相当于20亿美金而已。AOL发布收购消息之后,其股价上升了1.5美元,评论认为这场收购在扩充用户市场方面价廉效果美;而撇开评论界的不同意见,Facebook收购后的股价却应声跌了1.8美元,使其市值遭受了460亿美元的损失。
但现在说什么都为时尚早。AOL收购ICQ之后,尽管规划了美好的扩展版图,却因为软件内功能的冗余和广告的植入造成了用户数的下降。最终,AOL在2010年仅以1.87亿美元——收购价的不足一半——将ICQ卖给了俄罗斯投资公司Digital Sky Technologies。相比之下,Facebook继续Whatsapp仍保留收费模式的无广告策略,或许能保留这个软件的生命力。况且,对于这样一家“不差钱”的公司,谈钱太俗,“connect the world”才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