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线城市电影观众大幅流失,是票价太高还是影片太烂?
2019-03-15 11:57

四五线城市电影观众大幅流失,是票价太高还是影片太烂?

文 | 威利、鹏翔

编辑 | 师烨东


尽管2019年票房破100亿的时间被提前了六天,但到现在票房及观影人次相较去年同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拓普电影智库的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3月10日,2019年的总票房为162亿,相比去年同期的174亿缩减了6.9%;观影人次则仅为4.08亿次,相比去年的4.79亿下滑超过14.8%,缩减比例远超票房。


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梳理发现,在今年观影人次的流失中,一至五线城市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是三四五线城市的人次下滑幅度远超一线城市。


往常出现票房下滑,我们通常会认为是影片质量不够给力。但是数据对比却指出,今年电影的数量和质量均未出现大的问题,高票价被认为可能是电影观众流失的罪魁祸首。四五线观影人次大幅下滑背后,中国的电影观众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四五线城市人次大幅下滑,高票价或是首因


第一季度观影人次的下滑在过去五年中并非首次出现。毒眸分析了从2015年至2019年、1月1日至3月10日的数据后发现,早在票房增速陷入停滞的2017年一季度,人次同比就出现了下滑。


不过与今年票房人次下滑不同的是,2017年的观影人次下滑主要在一二线城市,降幅分别为5.4%和1.2%,当年三四五线城市的票房与观影人次依然在增长,同时三四五线城市的票价在2017年初也实现了微增。


反观今年,截至今年3月10日,总计减少的近7000万人次中,一线城市的观影总人次从去年的6480万缩减至今年的5859万,人次减少约620万,下滑幅度为9.6%,是下滑幅度最小的区域城市,而二线城市及以下的人次流失都超过了15%。


票房占比最多的二线城市人次减少也最多,同期从2.2亿人次下滑到1.87亿人次,观影人次减少3300万,同比下滑15.2%;三线城市人次下滑幅度同样为15.2%,四五线城市的观影人次跌幅最大,分别达到了18.2%与16.2%。


2017与2019年(截至3月10日)各线城市人次同比、票房同比、票价同比


从地区的影院数据来看,北京市的代表影院五棵松耀莱同期人次37.63万,同比下降14.5%,但1901万的票房仅略降1.2%;金逸影城朝阳大悦城店同期人次同比下降5.1%,1478万票房则微增5.1%。


而一线以下城市的影院经营情况则不容乐观。拓普上的数据显示,截至到今年3月10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家票房份额为7.6%的影院人次同比下滑26.7%,票房同比下滑13.2%;另一家票房城市份额为6%的五线城市影院则更加惨淡,今年以来人次同比下跌高达59.1%,票房同比下降51.7%,1月下旬的10天内该影院单日票房全在3000元以下,最低的时候甚至只有625元,而去年1月下旬该影院单日票房维持在8000元左右。


在毒眸的采访与超过250人的调查问卷之中,高票价被认为是今年人次流失的最主要因素;而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去年开始经济整体并不向好的大形势下,很多消费者对于电影这种并非必要的消费会有所缩减。


票价贵是受访者今年比去年更少去电影院的主要原因


这一现象,从今年最重要的春节档期票房和人次走势也能看出端倪。今年大年初一虽然票房创下了单日新高,但是这主要得益于票价的增长,人次却出现了下滑;而整个春节档票房微增,但是1.31亿次的人次相比去年的1.45亿人次下滑9.7%,而全国平均票价涨幅也接近5元。


实际上,不仅仅是春节档,从去年开始,随着票补的逐渐减少,电影观众能感知到的全国整体票价就在不断上涨。“2018年开始,我身边影院的电影票就从50元左右的均价涨到了80元左右,我原本一周会去影院看一到两部电影,现在大约两周才会进一次电影院。”一名一线城市的电影爱好者告诉毒眸。


而在一位二线城市的资深影院经理看来,实际生活中涨价的不止电影票价,很多行业都在涨,“但在很多人的消费观念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并不排在消费的前位,因此电影票价上涨就给人感觉很突出。”


国产片没拉后腿,但观众审美标准更高了


在以往,当我们分析为何人次和票房减少时,影片或者优质影片供给不够,通常是我们认为的主要原因。在毒眸的调查之中,“今年影片没有吸引力”也是减少去电影院消费者中仅次于票价的原因。但是毒眸统计了今年上映影片的情况之后,发现影片总体质量不仅没有下滑,反而出现了上升。


从发行放映协会公布的上映影片数量来看,截至今年3月10日,一共有73部影片上映,其中53部国产片、20部进口片;去年同期则共有85部影片,其中58部国产片、27部进口片。


在影片数量上,今年有所下滑,但是考虑到票房靠后的影片对整体市场影响不大,因此毒眸对比了今年和去年同期(1月1日-3月10日)票房top15的电影:口碑上,今年TOP15猫眼平均评分(8.8)略强于去年(8.7),豆瓣平均7.1分的评分同样高于去年6.8分;今年为止上映的影片中,总体口碑情况也都略优于去年。


唯一不同的是爆款国产影片的缺失。近年崛起的三四五线城市对国产片一直偏好有加,去年出现的《前任3》是电影市场的意外之喜,尽管评分和口碑不高,但是其却风卷残云一般拿下了将近20亿票房,在三四五线城市更是一度场场爆满。


电影《前任3》


三四五线城市对国产片的偏好,从2017年至2019年三年同期的数据中就能看出。近年来,三四五线城市观众占进口片总人次比例,一直以来都远低于国产片人次占比:从2017年占国产片总人次的43.3%、进口片31.3%,到2018的42.9%和31.2%,再到今年的43.4%和31.2%——历年差距高达12%以上。


2017-2019年三四五线城市对国产片和进口片的观影人次占比


国产片爆款缺失背后,更深度的原因是电影消费者的审美提升。


早在去年开始,毒眸就在提醒从业者,消费者的成长速度远超市场想象,流量明星参演的电影在去年票房大败就是最好的证明。而随着大量电影消费者建立基础的审美逻辑,那么下一阶段消费者对于电影内容的判断会从“拒绝烂片”逐渐过渡到在众多上映影片中“挑选好片”,不仅一二线城市的观众会更加挑剔,四五线城市的观众也会观察口碑而后再进行选择。在此背景下,《前任3》即便是放在今年上映,可能也难以拿到将近20亿的夸张成绩了。


多元竞争与影院自救


高票价和更高标准的审美,就意味着对于很多观众而言,电影可能已经不是最优的娱乐选择了,更何况现在电影现在需要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多。在毒眸的调查中,相比去电影院,不少潜在消费者都会更偏好短视频、流媒体平台等免费或者低消费的娱乐措施。



电影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多


电影消费开始震荡的同时,流媒体的付费用户与短视频的使用者却越来越多。过去一年,优爱腾三家流媒体会员数增加了数千万,而短视频的使用时间和日活数据更是夸张,以抖音为例,2018年2月其日活只有6000万出头,而到了今年2月,其日活涨至2.5亿,一年间翻了整整四倍。


流媒体付费用户增加的背景下,优爱腾等流媒体平台窗口期缩短也开始成为影响观影人次的一个因素。


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票房不佳的影片就开始缩短窗口期,甚至出现了第一天登陆院线第二天就上网转为网大的奇葩影片,而今年春节档的《新喜剧之王》和《神探蒲松龄》等体量不小的影片也在上映一个月之后就登上了流媒体平台。截至目前,《新喜剧之王》在腾讯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上的播放量甚至显示超过了2亿次——可见有大量的潜在用户会觉得花6元在流媒体平台观看比去影院要划算。


在毒眸的调查问卷“相比去影院,如今您更愿意在闲暇时间进行哪些娱乐?”的问题中,也有将近40%的被调查者都选择了“在流媒体看电影”,在其选项中占比最高。


电影《神探蒲松龄》和《新喜剧之王》


观众感觉去影院越来越贵的背后,影院本体服务不到位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春节期间火爆到三线城市的影院一个小马扎都要收费40元,消费者花40元坐在影院过道内看片,这样的体验,提何服务与舒适感?在票补越来越少的前提下,没有良好的、差异化的影院服务,即便有优质的影片,观众也得在昏暗的灯光和周围的臭气中观影,更别提培养消费意识了。


过去几年的飞速发展中,我们只注重了数量的扩张,而忽视了没有跟上的需求与质量,做好服务是过去几年下游发展中被遗忘的一个点,也应该是之后影院发展的重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