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甲醛应对,迄今仍是困局
2019-03-15 14:19

室内甲醛应对,迄今仍是困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ID:wowjiemain),作者:王学琛,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甲醛危机事件频发后,室内空气质量引发公众担忧。


2018年9月,“阿里P7员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的报道引起舆论哗然,也带火了甲醛检测仪。但2019年2月,“网红”甲醛检测仪无一合格。


人造板家装引起的甲醛超标,一无是处的“网红”甲醛检测仪,难以关联因果的疾病……甲醛恐慌下,现状是:我们该如何知悉居住风险?


不靠谱的甲醛检测仪


在“甲醛房”问题尚未引起舆论哗然之前,李欣然早已忧心忡忡。


2016年大学毕业后来京工作,李欣然跟着中介看房子。有一处正在装修中的房间,中介许诺装完就能住。李欣然好奇:“装修后不会有甲醛吗?”中介表示没问题,“都是环保装修材料。”


“这种公寓会为了快速出租,装修后也没太多通风时间。”李欣然在天通苑租了一个合租房的客厅隔断间,仍对甲醛保持警惕。入住后,她在淘宝下单了一款售价50元的便携式家用甲醛检测仪。


李欣然按照说明书开始给房间做检测,显示室内甲醛超标好几倍。“也怀疑仪器瞎搞,但还是害怕。”她在窗户外面也测了一次,并没超标。“感觉窗户那里有一道隐形的屏障,伸出去是雾霾,跨进来就甲醛超标。”


彼时,室内甲醛问题尚未成为危机。直到2018年9月,“阿里P7员工得白血病身故,生前租了自如甲醛房”的报道于各个社交媒体刷屏,自如及其他长租公寓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引发公众热议。


与之伴随的是,甲醛检测仪也跟着火了起来。但随后,“网红”产品遭遇反转。


2019年2月,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对网红产品“甲醛检测仪”进行了风险监测。检测人员将售价低于1000元的甲醛检测仪按销量排名,在天猫与京东商城购买了41个批次、近20个品牌的产品,生产厂家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检测项目包括甲醛浓度的示值误差和甲醛浓度示值重复性。根据检测方案,甲醛检测仪的示值误差只要小于15%就被视为满足要求。不过,检测结果显示,没有一台甲醛检测仪在6个环境条件下,示值误差和重复性都能满足要求。


也就是说,所有被抽检的甲醛检测仪都不合格。而在淘宝与京东等电商平台,这些价格低廉的检测仪颇受消费者青睐。以“甲醛检测仪”为关键词在淘宝搜索,排名最前的一款检测仪销量为1.8万,价格只要49.9元。


界面新闻咨询了一款售价为168元的甲醛检测仪。截至2019年3月13日,此检测仪仅在本月销量已超过2000单。淘宝客服表示:“检测结果与专业测试结果有一定误差,但是误差并不大。”


但实际上,依据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测结果,部分甲醛检测仪显示的甲醛浓度数值不仅不准确,甚至与真实的浓度可能完全相反,毫无参考价值。


“这些价格低廉的甲醛检测仪基本上是无用的道具。”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讲师、室内环境污染物监测与防控专家陈生力说,专业的甲醛检测仪分析方式一般为泵吸式,而网络上售价千元以下的甲醛检测仪基本为被动扩散式采样方式。泵吸式即利用电源带动气泵对待测区域的气体进行采样,而扩散式成本较低,通过气体自由流动进入仪表。也因此,扩散式检测仪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此外,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的高峣博士在东方网的采访中表示,由于甲醛检测仪的校准设备搭建成本高、难度大,小厂家生产的仪器很多都是未经过校准,因而检测结果有较大误差。


早在2017年,科普网站果壳网对市面上的家用甲醛检测仪进行拆解测试,结果显示测量数据完全随机且不可重现,有些检测仪甚至只是安装了感应风速的设备,并不能测量甲醛。


检测行业鱼龙混杂


李欣然也觉得“这种极其粗糙的自测不可信”,但那时已草木皆兵。“查了检测机构的价格,大概要上千块钱,对当时的我来说觉得比较贵,就选择自测。”


事实上,专业机构检测价格令普通消费者超出预期,也是甲醛检测仪销量巨大的原因之一。


多名行业专家表示,对于室内甲醛检测,要认准具有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即中国计量认证)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这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市场的准入证,其出具的报告具有权威性。


对于如何选择专业检测机构,陈生力表示,CMA资质的审核一般是由当地市场管理监督局完成,可以通过当地市场管理监督局来查其资质是否属实。此外,陈生力提醒,拿到CMA的一个前提就是经营范围里不能出现检测之外的其他业务,如果经营范围中也出现治理业务,就需要警惕。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CMA认证机构检测通常按照采样点收费,100平方米面积的房子大约需要3至5个采样点。由于地区不同导致的交通费与上门费差异,每个采样点费用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不过,尽管只有经过CMA认证的检测机构的出具的数据报告才具权威性,但未经认证的检测机构在市场中并不鲜见,很多往往还承包了室内空气的治理工作。


一个无法忽视的是事实是,很多CMA认证机构往往集中于一线城市。陈生力表示,很多四五线城市没有本地CMA认证机构,而一线城市的认证机构出于交通与人力成本可能不愿意去,或者采样点足够多才起测。


一家CMA认证机构表示,北京五环以内上门检测一个采样点需300元,而五环以外需视距离增加上门费用。此外,此机构的检测区域仅限北京与天津,如果是在河北或者山东均无法检测。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为廉价甲醛检测仪与未经认证的检测机构留了空间。但市场鱼龙混杂,买到安心并不容易。以“甲醛”为关键词在“天眼查”搜索,可以得到超过2万条结果,多数公司的经营范围同时包括甲醛清理与检测。


“这类机构非常混乱。”一名成都的环保科技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无相关的技能等级培训这种体系,甲醛治理与非认证机构的检测也没有什么定价标准,很多检测或者治理公司也都是‘看人下菜’,消费者根本没办法判断检测是否专业。”


尽管各地都存在行业协会,可以进行标准的审定,但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协会毕竟不是强制力的约束机构,只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自律作用。此外,各地行业协会往往各自为阵,很难有一套统一的标准。


笔者通过淘宝网咨询一家位于北京的甲醛治理公司,对方表示可以进行专业检测与甲醛治理。不过,在产品说明页面中,此检测公司表示检测前需要关窗6至12小时。而依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进行甲醛检测前需关闭门窗12小时以上。


一方面是鱼龙混杂的市场,另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恐慌,自媒体“老爸评测”创办者魏文锋同样对此深有感触。


魏文锋此前在政府检验检疫部门工作了近十年,因偶然发现女儿使用的包书皮味道刺鼻且检测化学品超标,维权无据之后开始自己做消费品评测。“有特别多的家长关心房屋装修甲醛检测问题,突然意识到这个需求量很大,而很多甲醛检测仪又不靠谱。”


魏文锋开始做一个“甲醛检测仪漂流”的项目,买了一台12500元的专业甲醛仪器给到一个家长群。“目前已有超过2万个家庭做了甲醛检测,大部分还是装修半年以内。在检测的接近6万多个房间里,甲醛超标的房间超过40%。”


陈生力介绍称,一般价格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甲醛检测仪,在其传感器寿命之内,经过定期校准的前提下正常工作,通常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但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比找专业机构检测的成本还要高。”


无处不在的甲醛


从沸沸扬扬的“自如甲醛房”事件,到“甲醛检测仪不合格”引起的热议,都暴露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甲醛正引起广泛关注甚至恐慌。


一个问题是,是不是只要是室内装修,就必然会有甲醛?多篇研究文献表明,甲醛在装修中广泛存在,即使是实木家居也并非完全没有甲醛,但含量很低,而人造板是甲醛释放的主要污染源。


“甲醛最大的麻烦来自于,它远高于其他常见有害化学气体的挥发时长,人造板中的甲醛释放长达十多年,衰减缓慢,对人造成长期影响,所以需要引起重视。”陈生力表示。


并非只有新装修的房子才有甲醛污染。清华大学在2013年调查了北京40户家庭的室内甲醛浓度,被调查家庭两年内均未进行过装修。调查结果显示,40户家庭中甲醛检出率为100%,有12.5%的家庭中甲醛浓度超出国家标准(0.1mg/m³)


研究室内空气质量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张旭撰文表示,中国2010至2012年间的人造板产量是2007至2009年的2.4倍,产量快速提升的背后是市场巨大的需求,装修建材的大量使用可能是甲醛浓度上升的一个原因,而近几年室外的PM2.5污染也降低了住户开窗通风的意愿。


公开研究资料显示,上个世纪欧美学者就已经知道室内空气甲醛是“不良建筑物综合征”的病因之一。中国室内空气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比发达国家迟了约20年。


2015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以人造板为主要原材料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复合木家具被大量使用,其中不乏一些会散发甲醛和苯的材料。


事实上,对于装修材料中的甲醛释放量,中国已采取了严格的标准。2017年4月22日,中国人造板行业唯一的强制性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16年来进行了首次修订。新标准将甲醛释放量限量值改为0.124mg/m3(即使用1立方米板材,甲醛含量是0.124mg),较之前更为严格。


不过,陈生力说:“人造板的甲醛释放具有累积效应,比如每一块板材都符合标准,但使用多了室内空气最终就可能超标。”这也不难解释,为何采用环保装修材料,公众却仍然难逃室内空气污染恐慌。


目前,对于室内空气的甲醛浓度,在司法实践中常用的衡量标准有两个:《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与《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前者是非强制性的国家推荐标准,主要用于确定室内环境是否符合居住健康要求。后者具有强制性,主要用于建筑工程和室内装修工程的环保验收。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实际上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要宽松。前者的标准是要求带测房间的门窗提前封闭1小时,而后者要求12小时以上。”陈生力表示:“室内有害物的浓度呈对数曲线上升,12小时后可以达到一个浓度平衡饱和。封闭1小时与封闭12小时测量会有很大区别。”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放在全世界来看其实都是很严格的标准,它的数据来源于香港办公室内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以及前苏联工业企业卫生标准。”陈生力介绍,不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目前只是一个推荐标准,没有强制性,近几年不少此领域专家也一直在推动将此标准调整为强制性标准。


其中的区别在于,如果标准具有强制性,监管部门在前端检测发现出租房甲醛超标,就可以验收不合格,不准其入市。或者日常检查经租户投诉发现其甲醛超标,监管部门就可对相关租赁企业进行惩处。


目前来看,李欣然等租客们觉得:“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租首次出租的房子。因为要想维权的话还得先证明侵权,这个就很麻烦。”


因果鉴定难题


“证明侵权”确实不易。对于甲醛与白血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也成为诸多现实案例的关注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09年的一项结论,专家组认为,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甲醛可以引发鼻咽癌,但并无足够的证据证明甲醛可以引发白血病。


此外,根据一篇2017年发表于毒理学知名期刊《Archives of Toxicology》的文献,丹麦国家职业环境研究中心的学者Gunnar D. Nielsen综述了30多年来各国科学家和卫生组织对甲醛危害性进行的遗传学、分子动力学、流行病学等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示,当室内空气中甲醛平均浓度低于1ppm且短期甲醛浓度低于4ppm时,包括白血病在内的肿瘤的相对风险没有增加。


而依据中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0.1mg/m³(即0.08ppm)的限量标准,上述结果中提及的1ppm与4ppm分别是国家标准12.5倍和50倍。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李振宇在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白血病的病因复杂,涉及环境污染、基因突变、电磁辐射、病毒等。现有研究表明,室内甲醛污染与诱发白血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还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既证明不了“甲醛污染导致了白血病”,也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


这种因果关系的模糊,在诸多“装修污染疑致白血病”的案件中,同样成为争议点。根据裁判文书网公开的资料,在近30份关于甲醛超标疑似引发白血病的相关文书中,偶有患病一方胜诉,但多数患者则面临诉讼难题。


上述案例主要的争议点多集中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报告的证据效力、举证责任主体在谁、以及病情与甲醛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一份公开于2018年7月的判决文书涉及链家公司所出租的房屋疑致白血病的案例。案件在患者生前曾历经大兴区法院和北京二中院的两次民事判决,患者死亡后又历经北京市高院的民事裁定。上述过程中,法院均以原告未能证实空气质量与患病因果联系为由,拒绝支持原告诉讼请求。


老爸评测也接触到消费者疑因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白血病或者其他疾病的案例:“只能说用哪些措施来防范和治理,或者大方向上推动监管、标准的进步。如果是消费者要维权,举证非常难。”


值得提及的是,不仅仅是室内空气污染,近期引起关注的“奥迪车内异味疑致白血病”事件,同样面临此难题。


2019年3月11日,一篇名为《他们都买了奥迪车,他们都得了白血病》的文章在网络热传。此文引发了不少奥迪车主担忧。在一个名为“奥迪车异味维权”的QQ群里已有超2700人,不少车主怀疑,亲人的疾病或许和车内异味有关。


不过,经检索裁判文书网发现,车内空气污染的案例多数也因无法证明疾病与车内异味的因果关系而败诉。已有案例不仅涉及白血病,其他疾病同样面临此坚定难题。


根据一份2018年6月的判决文书,原告于2009年购买了一辆法国标致307CC轿车,一直到2017年,车内空气依然检测超标。原告认为自己和家人的鼻炎、咽喉炎、肝功能异常等疾病与此有关。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判决认为,原告没有证据证明超标气体产生的原因,同时,病历记录无法证明具体损害,更无法证明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李欣然还是会特别关注这些新闻:“虽也担心最终不过只是一个危机公关,这些事情受到关注总是好的。在问题真的解决之前,还是要自己防范。”


陈生力表示,在装修和家具已成定局的状态之下,最有效的处理手段是良好通风。“一般来说,长期在高浓度环境下生活风险概率才会更高,甲醛是有阈值毒物,低浓度下不至于有多大问题,符合空气质量标准的环境不需要过于紧张。”


(应受访者要求,李欣然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ID:wowjiemain),作者:王学琛,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