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美国总统和1%之间的八卦故事
2019-03-19 18:02

亿万富翁、美国总统和1%之间的八卦故事

本文首发于2019年2月15日,来自微信公众号:糖总总(ID: clairetangmedia)。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新年新气象,工作状态也要不一样。


回顾一下亚马逊CEO贝索斯如何手撕美国媒体《国家问询报》和总统特朗普,学习1%之间如何战斗,简直比《纸牌屋》还好看。



按照《经济学人》的话来说,这是一个世界级别、前所未闻、不可错过的八卦故事。


美国时间2019年2月7日晚,贝索斯在Medium发布了他史上第一篇博文,告诉大家他如何被八卦媒体敲诈勒索、威胁要发布其裸照。



这次贝索斯直接开战,说“宁愿承受尴尬也不愿意被威胁”,把对方的电子邮件原稿都逐字发布出来了,比如私人照片的描述,包括“贝索斯只穿了一条紧身黑色平角内裤或泳裤的全身自拍照”,以及“浴室里的自拍裸照”等等。


贝索斯的文章迅速登上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绝不仅仅是因为牵扯到世界首富身家1339亿美元(约合9028亿元)的离婚、让人充满想象力的出轨。



这次事件让海外媒体直接爆炸了,因为直接牵扯到美国乃至世界政坛、科技公司和媒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折射出很多资本和权力的斗争与猜想。


《纽约时报》评价:这次事件影响还真的大,哪方面都有联系到一点。



跟了一周报道,发现有三个很有意思的关联:


第一,贝索斯指责《国家问询报》的举动有政治动机,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有关。


他说这家媒体的老板 —— 母公司American Media Inc.(以下简称AMI)首席执行官David Pecker —— 是为总统特朗普办事的。



感受一下《国家问询报》的画风:



据纽约时报分析,AMI和特朗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特朗普的竞选媒体顾问曾任职AMI董事会。


在《纽约客》专访里,Pecker说的很直白,“你们骂特朗普就是骂我”。


特朗普的前律师Michael Cohen2018年8月份向美国检察官认罪,主要因为在特朗普竞选期间,他通过AMI和谐了一些桃色新闻。


Pecker豁免无罪,因为向检察官提供了一些证据。


他们和谐桃色新闻的方式和美剧《傲骨贤妻》刻画的差不多。比如就是在关键时刻,给了这位《花花公子》的前模特Karen McDougal15万美金的封口费,和八卦健身杂志上更多流量位。



贝索斯和前电视主持人Lauren Sanchez的关系,最初就是《国家问询报》爆料的,有媒体说可能导致了贝索斯和妻子提前宣布离婚。



紧接着贝索斯找了团队“不惜一切代价”去调查《国家问询报》怎么获得私人短信证据,2月7日就通过文章对Pecker做了灵魂拷问: 


“AMI得知后就联系了我,并试图说服我停止调查,是害怕有更多不可告人的政治关系会揭露出来吧?”


社交媒体上对贝索斯的文章褒贬不一,但很多也都是猜测、吃瓜和继续观望。


倒是拿过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Ronan Farrow拿出了一个#me too的实锤,说自己和至少另外一个有影响力的记者,都收到过来自AMI的类似威胁。


第二,美国传统媒体和现任总统特朗普之间的骂战由来已久。


自从特朗普成为总统之后,美国传统媒体包括纽约时报、CNN和华盛顿邮报等等,一直追着特朗普的日常笑料和疑似黑料不放,穷追猛打。


偏向民主党派的自由主义美国媒体讨厌特朗普到什么程度?



2017年10月,我之前的写作课教授Bill Berkeley在北京美国大使馆作了一场分享。


基本在讨论为什么美国总统选举可能被俄罗斯影响。



Bill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来复旦当过一段时间客座教授,之前是纽约时报资深调查记者,每次讨论起媒体的言论空间,都会高高挥舞一下他的手臂。


他讨厌死特朗普了,整场演讲PPT全是美国媒体收集的证据,两个小时越讲越生气。


有意思的地方是,他认为“如果非得说Trump上任有任何一点点用,可能是带来了传统媒体的复兴,反而让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这样的老牌报纸,通过追着Trump的所作所为做深度调查报道,实现了互联网时代的前所未有的注意力回归”。


特朗普则在推特上不断表示,”你们这些不入流的报纸只有Fraud News,活不久的。“



现在美国主流媒体上,都有特朗普推特知识点专区,特朗普从抓别人注意力这一点上真是值得大家学习。



不过给特朗普做PR管理的同学确实挺头疼。


第三,贝索斯从2013年起就是《华盛顿邮报》的owner。


《纽约时报》专门发了一篇社论分析友媒目前微妙的处境,提出这次的事件对《华盛顿邮报》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正面角度看,贝索斯个人出资2.5亿美元买下《华盛顿邮报》后,也推动了这家老牌报纸的互联网转型 —— 从三年前实现盈利,新闻团队增加了200多个记者,有超过150万数字订阅用户。



在很多传统媒体关门的今天,从商业角度来说,是相当好的成绩单。


但是,再高举言论自由的报纸,是不是也能公正看待自己的爸爸?


《华盛顿邮报》向来有以报道国家议题为主的传统,据《纽约时报》统计,在2013年以后邮报明显增加了商业和互联网议题,驻硅谷的记者快到25名,是之前的两倍。


贝索斯对媒体向来很感兴趣,“至少每两周一次,经常和《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坐在一起讨论媒体议题”。


邮报负责人Marty Baron则表示,“他对我们的报道没有任何干预”。


贝索斯指控《国家问询报》是“敲诈勒索”,有辱美国新闻业的价值观和道德水准。 《华盛顿邮报》第一时间发表社论支持,表示该媒体确实很腐败。


《经济学人》认为,其实美国各个州关于“敲诈勒索”的定义不一样,美国媒体的言论和报道的界限也一直在争论之中,很难直接断定这次事件的责任。


Paypal的早期投资人、《从0到1》的作者Petel Thiel之前经历过被爆料隐私的类似事件,直接通过法律手段把八卦媒体Gawker告倒闭了。



当时很多媒体人就出来质疑:资本直接进行舆论管制的能力如此强大,这正常吗?


不过邮报负责人Baron还蛮会讲话的。他反问,“如果这次事件发生后我们啥都不说,《纽约时报》估计也会写篇文章质疑,你们《华盛顿邮报》空窗这个主题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


贝索斯写道,跟媒体的这层关系让这次事件更加复杂化,也更容易让一些人不高兴,“特朗普总统是其中之一,他的许多推文一目了然。”


特朗普和贝索斯一个作为美国总统,一个作为世界首富,都颇具有争议,互相在推特上喊话也已经有一阵了。




特朗普经常批评贝索斯和他的《华盛顿邮报》,批评内容包括税收、邮递运费、“假新闻”等方方面面。特朗普1月发推特,把贝索斯称为“杰夫·笨蛋”。


《国家问询报》披露了贝索斯的婚外情之后,特朗普立即在推特上转发、点踩,语气有点幸灾乐祸。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整件事情是1%之间的战斗,单媒体报道和案件进展,其实也很难猜测出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过,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一,在这个权力和迷思不断瓦解和重构的时代,个人隐私也是被不断瓦解和重新定义的,特别是1%的隐私。


帮贝索斯做调查的De Becker团队,主要帮公众人物解决敲诈勒索问题,他的公司已经64年了,整理的案件有上千个。


1%的苦恼其实也不少,在他们爬到了人类政治、商业、产品或者技术的顶端,一张照片就能带来让他们痛苦不堪甚至感觉灾难的问题。


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让普通人难以理解。你可能会问,贝索斯和特朗普吵架跟我有什么关系啊?


政治、经济和科技这些严肃但很重要的问题太复杂了,很容易让普通人漠不关心。但很多看似和我们无关的事件,只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关注,都能发现深层的关联,某一天就会影响到我们。


我们要持续be informed,不要做一个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是培养判断能力的基础。


第二,这个时代的1%新贵,特别是技术新贵,正在以超乎你想象的实力和速度,积累权力和影响力。


亚马逊就是好例子。亚马逊的Amazon Web Services给全球商业提供云服务,他认为正在敲诈他的AMI,据媒体报道也是亚马逊AWS的客户。


经济学人说这次的事件,是一个观察美国的切口。


如果美国主流媒体不断追着特朗普打,质疑他被沙特和俄罗斯影响导致权力腐败,科技新贵的权力日渐集中可能也值得多问拷问一嘴?


这个观点和赫拉利今年出版的《今日简史》差不多,特别是数据权:“今天只要是用智能手机的人,你交出去的数据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机器可能智能到什么程度?


我在今年开年直播里,拿DC最新的电影《海王》举例,就像海王拿到三叉戟之后能够影响号令所有海洋生物一样。机器能够智能到号令你的程度。


未来究竟谁能指挥机器,谁能号令谁?自己想。



张小龙在今年微信大会上也表示,自己思考很多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其实他是比较悲观的。


第三,1%,无论是科技还是政治背景等等,都会使用媒体这个杠杆。


媒体其实就是一个注意力工具,本身是中性的。


好人和坏人运用,效果完全不一样,各个国家怎么用,价值观即关于好坏的定义也完全不一样。


《经济学人》调查了一下AMI,除了特朗普很明显之外,可能背后有贝索斯所说的沙特阿拉伯资金支持。AMI其实变现一直有问题,杂志卖不掉了,2016年还欠了3亿美金的债,最近刚刚融资成功,但没有披露来源。


不过,AMI确实写过沙特王子Muhammad bin Salman的领导力如何优秀。这位王子也多次表示过对西方媒体的投资兴趣。



媒体本身商业模式变现难度大,所以天生需要爸爸,我们只能期待这个世界有更多好爸爸。就像一直支持《财新》杂志的黎瑞刚。 


绕回来,作为普通人学习媒体这个杠杆,记住一点最基本的:


所有的信息背后,都有自己的议程(agenda)


你在媒体上看到的任何观点,都是人为通过一定方式组织、传播出来的,都有自己的用意。


去年有央视的前辈邀请梁冬去传媒大学讲座,我印象很深刻。媒体人出身、创造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句slogan,在现场聊这个时代的营销,核心跟大家表达的就是这个信息。


所以,千方百计保护自己的注意力,防止被收割。无论是一次点击,一个观点还是一波转发。


我说的也可能都是错的,关键是你自己在信息不断爆炸的今天,有没有在判断,在提问。


第四,对于1%来说,必要的时候要出来亲自手撕(设置议程),是有效的。


贝索斯在博客文章中称:“是的,这封电子邮件引起了我的注意。但不像是他们原本希望的那样。AMI获得的任何个人尴尬信息都会让我退居二线,因为这涉及到更重要的事情。但如果以我的地位都无法容忍这种勒索,又有多少人可以?”


这句话说得漂亮。有多漂亮,可以琢磨琢磨。


这样你就可能理解,为啥李笑来在被陈伟星莫名黑的时候,微博出来抛证据了。


帮贝索斯调查的Becker,1997年专门写过一本对待敲诈威胁的书《The Gift of Fear》,他首要的策略就是先公布,“kill the threat”,显然贝索斯是采纳了。


从贝索斯整篇文章里面,你能看出来一个强大的人,如何有效组织信息,如何通过媒体这个杠杆来保护自己的名誉、公司和家人。


《纽约时报》说贝索斯“step out”,近几年越来越高调,成天去好莱坞和明星拍照。



我反而觉得是作为创始人如果step out的好,是聪明地省了PR和请明星的费用。


你看看特朗普竞选时候全球的知名度?


信息越爆炸,单点突破就越是注意力开门的钥匙。


第五,创始人运用媒体来设置议程是应该的,但最好有需要的时候再说,不只是为说而说。


贝索斯出来写文章,也不是为了出名。有婚外情这样不算光彩的八卦,人设也能站得住。


为啥?牛逼呀。



毕竟他:


把握住了互联网的经济体崛起,创造了过去100年都难得的公司增长奇迹;


根据互联网公司估值已经是世界首富,影响了全世界无数人的购物、生活还有娱乐;


个人还投资了太空计划Blue Origin,使命是 “建造通往未来的道路,让我们的孩子能建造未来。”



跟亚马逊中国合作过几次,也都蛮喜欢他们公司文化的,做事情很麻利、激情,说起公司Frugal的价值观和six pager文化,一个个都充满热情。(建议搜索了解一下)


最终还是要有作品说话,说到做到。



本文首发于2019年2月15日,来自微信公众号:糖总总(ID: clairetangmedia),一个穿梭科技和媒体之间的反省博客,有关改变一生的媒体课,和你我都必须面对的道路漫长、期待的快乐自由,欢迎关注。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