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苦”大学,来头很大,存在感却有点低?
2024-04-15 11:04

深圳“最苦”大学,来头很大,存在感却有点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Vennphang,图片:Vennphang、陈飞行,题图来源:深圳微时光

文章摘要
深北莫是深圳市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办学的中俄合作大学,校园小而精致,拥有俄式风情与岭南元素的建筑设计,注重精英教育和科研创新。

• 💫 深北莫是国内第一所引进俄罗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中俄合作大学。

• 🌍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学生有机会前往莫斯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访学交流。

• 🎓 深北莫提供中、俄、英三语教学,学生毕业可获得深北莫和莫斯科大学双文凭。

2017年9月13日,深圳,正值开学季,一首经典的《喀秋莎》在校园礼堂由学生用俄语唱响。有趣的是,部分演唱的学生,在一个月前还完全不懂俄语。


歌声拉开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首次开学典的序幕,从磋商到筹建,历时近4年,“深北莫”正式开学了。


这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天,对于深圳,乃至中国。


开学典礼上,中俄两国元首发来了贺词,两国副总理亲临了现场,这规格和排面可谓拉满,在全国大学里算得上独一份了。




凭什么呢?凭这是国内第一所引进俄罗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俄合作大学,由深圳市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下简称“莫斯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深圳合作举办;这也是莫斯科大学建校260年来唯一一所与中国联合建立的大学;这更是两国元首达成重要共识并亲自推动创建的中俄人文交流旗舰项目。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这所大学来头这么大,好些年过去了,怎么好像存在感有点低呢?


此话不假,曾经就有想要报考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问:怎么网络上都搜不到太多学校的相关资料?


神秘色彩最浓,异域风情也最浓,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深北莫。



一、别人大学一个系,顶深北莫全校人



很多普通深圳市民知道深北莫,大概缘于看到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打卡地推荐。


而进入校园逛过的人,都会有个比较直观的印象:小。    


“像是一座小公园,逛着不累。”


“十来分钟就能走完一圈(建筑区域)。”


相对于很多动则需要乘坐摆渡车、骑电动车的大学,深北莫确实有些迷你。占地面积33.37万平方米,其中绿化就占了足足一半。


且不说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这种庞然大物,“邻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有4个深北莫那么大。




和校园面积成正比的,是招生规模。


去年,深圳大学录取的本科新生是7286人。


反观深北莫,自2017年开始首届本科招生,2017年115人,2018年130人,2019年180人,2020年315人......现在全校也才2600多学生。根据规划,远期招生规模,也只是在校生总数5000人。


不久前,副校长朱迪俭在深北莫的开放日上如是介绍:“中国其他大学,一个系就顶深北莫全校人。”    



前几届的深北莫学子之间也流传着这样调侃:


你敢想象,在一所大学里,一个学年的同学都互相认识是种什么体验?走出宿舍,从教室到实验室,从宿舍到饭堂,都是熟人。


尽管校园不大,但耐不住人少啊,深北莫因此还解锁了一个隐藏成就。


“有老师曾经打趣,咱们大学,或许是全国人均面积最大的学校了。”    


大概建立之初谁也没想过,深北莫人会和远在俄罗斯的朋友,会就“地广人稀”这一话题产生奇妙的共振。



二、从面子,到里子,主打一个精



常言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用来形容深北莫,可以,但显然过于笼统。


作为一所以开展精英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大学,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相比求全,更求精。    



首先,是颜值和设计上的“精”,足以把中国建筑最高荣誉鲁班奖都收入囊中。


前来参观的人,都会对校园浓厚的俄式风情赞不绝口。


只是少有人知,深北莫的两大合办方,北理工和莫斯科大学之间情谊匪浅,前者最初的建设就曾得到苏联专家的援助,因此它们的建筑风格也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渗透。


深北莫的设计,则在延续传承的基础上,融入了深圳和岭南元素。    


在中心广场上摆放着的三匹骏马雕塑,分别对应的就是合作三方,深圳政府、北京理工大学以及莫斯科大学。



学校主楼建筑形态是俄罗斯传统风格加上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高达156米的哥特式塔楼高耸突出,其中顶端高悬的那颗被誉为“深北莫之星”的五角星,最是瞩目。


根据介绍,这颗“星星”宽足有5米,施工难度巨大,期间还经历过两次台风,费了老大劲才安装成功如期交付,相关的建造技术就荣获了3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就连156米的高度,也暗藏玄机。据称是经过精确的人体工程学计算后得出,只要站在深北莫所在的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区的路上,人们都可以一种略带仰视的舒适姿态,一目了然地望见塔楼的尖顶。


怎么说呢,不明觉厉!




不过最浪漫的是,莫斯科大学主楼顶端,也有着一颗 “星星”,“深北莫之星”成功镶嵌之日起,两颗星便隔着6000公里,遥相呼应。


校园的其他区域,也是很多人口中的“出片”点。图书馆、中心广场的建筑采用极简风格,室内和庭院则表现出岭南风格与中式传统设计的味道。


整个校园的设计,可谓汲取中俄建筑风格精华,很好地体现中俄两国文化交融的内涵。




当然了,真正的内涵,还得看办学理念和实践。


从一开始,深北莫秉承的就是精英大学的理念,求质不求量。    


学生少,成反比的是师生比,简直高得离谱。根据最新数据,深北莫在校生2656人,教师却多达520人,师生比不低于1:7。    


教师队伍中,9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更有17位外国院士。




值得一提的是,超过半数老师来自于莫斯科大学,这可是俄罗斯的顶尖学府,走出过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另一部分由北京理工大学选派与全球招聘。北理工大家应该就熟悉了,国内顶尖理工大学,首批入选国家“211”和“985”。


授课模式也相应地采用了15到20人一班的小班制,让学生和老师能有更充分的沟通交流,更便捷地获取教学资源。


用深北莫学生的实际体验切身体会来说就是:“老师能关注到每个学生。”



学科专业方面,自然取北理工和莫大的强项,前者有强大的工程应用学科,后者则是实力雄厚的理科。


于是不少被学子们称为“天坑”的专业纷纷出现,从生物工程、材料学,到化学系、环境工程等,张雪峰看了或许要直摇头。


玩笑归玩笑,不难看出,深北莫一开始就是奔着科研、技术创新的方向去的,从基础学科到高端技术,对于深圳乃至大湾区来说,都是刚需。    



三、比高三还高三的大学体验:虽不易,但可期



求质求精,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俄英三语的教学特色、重基础强综合的学科设置,带来的是“地狱级”难度的学习体验。


你不会想到,在学校开放日上,校长会说:“想轻轻松松读书,就别来深北莫。”你也不会想到,在录取通知书的校长寄语中,会着重强调“不易学”和“你将要付出比同辈人更多的努力”。


你更不会想到,在官方发布的毕业视频里,师兄师姐们会给出诸如此类“搞怪”而“沉重”的寄语:


希望都能顺利毕业/活下去/撑住/有快乐也有痛苦,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咬牙坚持/别怕,都会过去的……      


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上个大学不仅要打 “预防针”,还要用这么重的剂量?




难是真的难,作为国内唯一一个采用俄语教学的中外合作大学,首当其冲的,是语言关。


就读深北莫,你要接受高考后暑假比别人少一个月的“悲惨”现实。


早在八月初,深北莫的大一新生便坐在了大学教室里,开始叽里呱啦地练弹舌,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俄语强化培训。


双学籍学生入校后的第一学年,也都以学习俄语为主,为后边的专业课打语言基础。


俄语被称为“世界最复杂的语言之一”,大部分新生都需要从零开始学,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根据深北莫学子的反馈,上课的老师们都很有经验和认真负责,小班教学和良好的语言氛围,都有效地降低了学习难度。


“如果说系统地学习俄语,这里应该是国内高校最强的。”


但真正难的还在后头。    



到了大二,随着专业课程的加入,压力和难度又拉升了一个层级。


因为深北莫沿用的是莫斯科大学的教学体系,这意味要莫大5年的教学内容需要4年上完,俄语学习又占用了第一学年,相当于要用3年来学5年的知识,压力和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以至于有毕业生这么形容:“在深北莫的四年,像是重读了高三,甚至比高三还高三。”


学子们不是上完课去考试的路上,就是在考完试去做实验的路上,其中最可怕的是材料系,每周居然要上48节课。    


挂科率据说也是居高不下,尤其是第一年还没吃透俄语的情况下,那就是瞎子跑夜路——难上加难。


这下可以理解,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为何会“深情寄语”了吧。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蔡元培先生的这句话,曾多次被深北莫李和章校长在致辞时引用,这一定程度上正是深北莫的写照和努力方向。


学习之路,向来如此,漫漫且修远。


正如一名毕业生所言:对于那些愿意付出努力、有明确目标的人来说,高压高强度的四年是很累,这也会是人生中最重要、最有收获的四年。


不说别的,中、俄、英三国语言,深北莫、莫斯科大学双文凭,足显含金量。


这个深北莫的发展“公式”,正是许多人选择深北莫的重要原因。


另外,相比起其他中外合办学校动则10万/年的学费,4万/年的深北莫,性价比拉满。



四、与世界和人们保持沟通:开放的深北莫



不知道有多少和我一样,第一知道深北莫,不是因为学校本身,而是因为其他公共性活动,深北莫只是恰好是场地。


包括今年春节,龙岗迎春花市已经连续两年在深北莫举办。


能把花市搬进大学,在城市里深圳算属独一份,在大学里深北莫算是属独一份了吧。      


这里还连续三年成为深圳文博会唯一的高校分会场,也协办过曾经很火的敦煌石窟艺术展,今年还把学校最隆重的节日——第二届知识科学文化节开放周对市民免费预约开放……


说一句深圳最亲民最开放的大学不为过吧,放眼深圳其他高校,很难找到像深北莫这样,常年抱有一种“大门常开、欢迎做客”的态度。




深北莫的开放,在我看来,是刻在DNA里的,也是使命所在。


谈及收获,深北莫学子往往都会提及国际视野。


因为深北莫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多元成长环境,在这里,有机会前往莫斯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访学交流,赴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实践,还会接触到“俄罗斯茶”等多元的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体验不同文化的融合。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吗,这是一个“中俄人文交流旗舰项目”,中俄的友谊不必多说,今年也恰好是中俄建交75周年,唯有开放,才能实现有效的交流,深度的合作,才能实现共享文化资源。


选择扎根深圳,则是深北莫开放的另一个必然。这是一座以创新为名片,以敢闯敢拼为特质的城市,深北莫亦然。



“年轻的深北莫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直走在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上,她的每一点变化都代表着新的开始。” 李和章校长曾如是说。


这和曾经的深圳何其相似,这所大学也寄托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深圳渴望”。      


因此,可以说诞生之日起,深北莫就承载着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的寄望。


谈这些可能过于宏大,但在一个毕业生寄语视频中,对于“留一句给毕业后的自己”这个问题,一个深北莫留学生的回答让这些“宏愿”有了具象化:


“请继续与世界和人们沟通。”      


相呼应的,是校长李和章在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今天的你们就是深北莫‘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独特表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Vennphang,图片:Vennphang、陈飞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