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旧照,再忆最好的张国荣
2019-04-02 21:00

罕见旧照,再忆最好的张国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自述:夏永康






2001年,


张国荣的写真集《庆》在日本发行,


销量惊人。


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本个人写真集,


所有照片都是在中国内地取景。


而为他拍摄照片的,


正是哥哥(张国荣)的好朋友,


著名摄影师夏永康(Wing Shya)



夏永康生于香港,


早年因为给文艺片大师王家卫拍摄剧照而一举成名。


也因此和哥哥成为了好朋友。


今年3月,


一条摄制组来到香港,


在位于柴湾的夏永康工作室,


对他进行了采访。


十多年过去了,


谈及与哥哥共事的点滴,


夏永康对许多细节还记忆犹新。


他的性格,一直影响到我现在。”


Wing Shya:我眼中的张国荣



我是夏永康,做了二十多年的摄影师。1996年,因为一次广告的合作,我认识了王家卫导演,第二年,他带了我去阿根廷,为《春光乍泄》拍摄剧照,这也是我拍过印象最深刻的一组剧照作品,那一年我33岁,在阿根廷待了两个月。


电影《春光乍泄》里,哥哥饰演的何宝荣和梁朝伟饰演的黎耀辉在阿根廷旅行,他们迷路了而停留布宜诺斯艾利斯。因为一系列的矛盾,他们反复争吵、分开、复合......


在去阿根廷之前,我有为哥哥做过一张唱片的封面,那时候我负责设计,只是见过他一次,去到《春光乍泄》我才算真正认识他。


《春光乍泄》剧照,意外入镜的这双手属于摄影师杜可风


《春光乍泄》的摄影是杜可风、美术指导张叔平,他们和王家卫都是老搭档,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但我只是一个新来的剧照师,刚开始就没那么能融入他们的圈子,工作起来也是战战兢兢,也会经常闯祸。


比如说有时候因为要拍照,占据了电影摄影师的位置,他们要求我离开,我就只能说:“对不起、对不起。”


最要紧的是,当年我去阿根廷,没带相机用的灭声器。那个年代的胶卷相机快门声都很大,所以收音师经常对我很不客气,经常被骂。




没有灭声器,就拍不到剧照。但如果没有照片能交给王家卫,我肯定被炒鱿鱼。于是我只能够在导演喊“cut”之后,演员们的休息间隙,或者开机之前,才能拍摄一会儿。


如果导演说,这场戏不需要收音,那我就会很兴奋,因为可以疯狂地拍。有时候在outdoor(室外)我也会拍,我是以为环境的噪声可以盖过快门声,但耳尖的收音师都会听得出来:“喂!有相机声喔。”





《春光乍泄》是我第一次为电影拍剧照,我也不知道剧照该是怎样的,所以就做了很多尝试,希望导演会满意。


我带了很多胶卷去拍:黑白的、彩色的、120规格、135规格的。最后大概用了100多卷胶卷吧。




其实我拍的照片,很多都不像剧照。当时的想法就是先拍,因为怕停下来就拍不到了。


有一些场面我是陶醉在里面的,比如哥哥跟梁朝伟跳Tango那段,我完全沉浸在了那个氛围中,拍照的时候都忘记要对焦,照片洗出来之后才发现全是虚的。有时候测光又会搞错,所以我经常感觉拍了一大堆垃圾一样的东西。


也不知道为什么王导会选了这样的照片做剧照。



与哥哥对话是因为我犯了错 


当时是一场在马路上的戏,哥哥要表达出很深情的一面。因为那场戏收音师也不收音,于是我又疯了。


我相机对着他,不停地“嚓、嚓、嚓”。这让我和哥哥有了第一次对话。哥哥对我说:“你可以不拍吗?我的情绪有被你的相机影响到了。”



我虽然答应了哥哥,不会打扰他拍戏,但后来还是忍不住继续拍。一而再再而三,哥哥很生气,他去导演那里投诉,问王导这个“肥仔”是谁,相机很吵。


王家卫后来说:“你这样不行呀,我叫杜可风给你买个灭声器。” 但当时没有什么网购、快递,总之拿到灭声器的时候,电影已经拍完了。事后我回想起来,其实我是很自私的,只顾着我自己的照片,没有理会别人感受。



那场结束之后,哥哥抓住我,问道为什么我叫你不要拍你还在拍。我说:“对不起,哥哥,如果我拍得不够多,我真的会死的。是王家卫发工资给我的,如果我没照片交待,我会睡不着觉。”


“那回来香港后,你帮我拍演唱会吧。” 哥哥说。


说这句话之前,他其实没有看过我的照片,也不知道我拍得怎么样,但就因为这件事我认识了哥哥,可能这就是缘分吧。


 

为张国荣拍摄写真,哥哥:我想回家 


《春光乍泄》的工作结束,回到香港之后,我没想到真的会接到哥哥的电话。他让我去他的香港演唱会,帮忙拍舞台照。


拍过多少张照片我数不清了,但我帮哥哥做了很多东西。演唱会一路我就跟着他,为他的海报、唱片封面、杂志等等做过设计。


那几年过一段时间就会见到哥哥,就这样熟悉起来了,他还会主动打电话给我:“喂,我这里有一个项目,你想不想接啊?” 通常他会先问我,我没有档期了他就再找别人帮忙。


《庆》写真集


2000年,有一个日本人想为哥哥出一本写真集。


我们在香港构思内容,那时候我提出过想去其他国家拍摄,比如英国之类的。但他说不好,我很记得他说过一句话:“我很想回家”。他想回内地走一走,看一看。


“庆幸能够看到拥有几千年文化的这块土地正渐迈向一个新的纪元。红旗拂荡,国泰民安。”


——张国荣为《庆》写真集撰写的前言节选


后来就有了这本写真集,取名为《庆》。相片记录了他在内地举行巡回演唱会期间的生活点滴,上海、北京、杭州、重庆等等。


制作团队就5个人:哥哥、我、我的助手、一个制作人,还有哥哥的经理人陈淑芬。每一次演唱会过后,我们就留几天在当地拍照。



整本写真都是哥哥策划出来的,他设计去哪些地方,做哪些事情。其实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个导演,而我是一个拿相机的人,帮他实现想法。


拍摄的过程是很放松的,就是记录他的日常。我也没有用大灯,照片都像街拍一样,他在里面展现了最自然的一面。



哥哥很喜欢跑到人群里,到处去看,比如说街上有人在下棋,他就喜欢蹲在那里看。那些人也不知道他是张国荣。



在车里面,我坐在他隔壁,刚好有个警察经过,他发现了车里的人是张国荣,那个眼神好像在说:“啊,我认得你!”我把这一幕记录下来。按下快门后,车便开走了。




在杭州西湖的“我心双印亭”,哥哥主动跟我说:“我想你拍我背后”。于是他就背对着我向前走去了。我拿起相机,拍下了他的背影。那张照片我很刻骨铭心,因为他就走了一次,我只有一次机会,我很紧张。 



他不会给我摆pose(拍照姿势),但每一次都很投入。在北京的时候,我说:“要不你坐在窗边,我来拍。”他就坐下,只是在休息着。阳光照进来,他很享受,整个状态都很好。



有一些照片是我偷拍的,这张就是他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兜圈,当时他很放松,我就拿起相机拍下了。



我想拍摄他的状态,他的心情,而不全是他的样子。所以整本书里面没有很多他正面的照片。那个年代我不是经常回来内地,对我来说,一切都有点陌生,也很兴奋。所以我也会把一些路人的随拍,例如小笼包、街道的照片,摆到书本里面,让写真更加立体。


《庆》当中的这张照片由张国荣本人拍摄


这些石头,就是哥哥自己在重庆拍的。因为那一趟我有工作没和哥哥一起去。哥哥说:“重庆部分,你就用我拍的照片吧。” 



写真集还有一部分是在他的演唱会上拍的。特别是我在后台拍摄他化妆、换装。这对我来说很新鲜。明明是马上就要上台了,他还是很淡定地慢慢换衣服,换发型,很多人围绕着他转。这些都很好看。



他是天王巨星,但很懂得照顾人 


在舞台上,在戏里,哥哥很有范儿,很有魅力。舞台背后,他也很会照顾别人。他对所有人都很好,甚至我和我助手,都会被他照顾周到。



有时候我会怕骚扰到他,譬如工作人员帮他换衣服、化妆,在帐篷里。我就在帐篷外等。


他就会喊道:“阿Wing,你是不是在外面?”


“是啊。”


“你是不是想进来拍?”


“嗯!”


“那你进来吧。”


我很记得这个细节。因为他很细心,细心到能够猜到你要什么,知道我在外面等,但不好意思打扰他,所以,他就主动喊我进来。



演唱会上的粉丝


比如那时候在上海,在那家很出名的咖啡店,我们准备拍一些照片。我坐着,调试相机参数。他知道我喜欢喝咖啡,就说要跑去帮我买。我站起来拦住他:


“你不要啊,那边很多粉丝,不方便吧?”


“你坐下工作,我去买吧。” 哥哥回答道。


他是明星,为我这个摄影师买咖啡。我是很感动的。就是哥哥会放下自己的身份,“你这么忙,我去帮你做一些事情。”



哥哥细心待人的性格,一直影响到我现在。当然他对艺术上的追求,其他人也是学不到的,譬如在澳洲拍MV,他会说不如在直升机上面拍下来。除了天马行空想法,他还会提供解决和执行的办法,想着要怎样方便你去实现。这一点也影响到我。


他去世后,有很多记者联系我,想拿哥哥的照片。我当时不知道如何是好,会害怕。于是我就去问哥哥经理人陈淑芬意见。后来我们两人都觉得这个时候不适合这样做。所以就拒绝了所有记者的要求。到了十年后,因为要搞纪念活动,我们才决定把照片公开,当时出了一本纪念册。


Wing Shya:我不懂摄影



我的摄影技术几乎等于零 


我跟摄影真正产生联系是因为一部电影。16岁的时候,我看了许鞍华的《投奔怒海》。林子祥在戏里面使用了一部尼康单反相机,他是一个记者。


《投奔怒海》中的林子祥


当年我对摄影一无所知,只知道林子祥很酷,所以很想把这台相机买回来,因为我也想酷一点(笑)。于是我开始做兼职赚钱,下课了就去打工,终于存够了钱买下偶像的同款相机。在八十年代,有一部单反相机可算是大件事了。


所以可以说,是许鞍华带我走进了摄影世界



但其实相机买回来之后我也不怎么会用。于是我报了一所夜校的摄影班,开始学习。结果这个课程也不教摄影技术,更多的是照片的赏识,所以我在技术层面上几乎等于零。


到后来我做了摄影师,其实技术也没有很强。拍照就只会用AUTO(自动挡),甚至连光圈、打灯、测光这些我也不是特别理解。我只是把自己喜欢的、有感觉的东西拍下来。你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真的不知道。


以前我的照片经常会模糊。有一些人说,你的照片很有味道啊!其实,是我真的忘记开自动挡,没有对上焦的而已。但是有时候,又因为这些错误,让整件事有趣,也反而渐渐成了我的风格。



跟王家卫工作全靠猜 


1991年,我在加拿大读完大学回来香港。当时我在一个摄影比赛中胜出了,奖金是一万港币。对于刚毕业的我,那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了。我一半给了我妈,另一半买了个钢琴。到现在这个钢琴一直跟着我。


夏永康与王家卫


因为这个比赛的关系,一直到95、96年,都会有一些杂志来找我做摄影,比如《号外》。有时候也会接一些唱片封面、乐队演出拍摄的活儿,所以就开始经常拍照。后来,在朋友葛民辉(香港电台主持人,导演)的介绍下,认识了王家卫。他当时接了一个日本时装的广告,我去当其中一个摄影师。凑巧的是,他们最后选了我的照片去做广告硬照。


夏永康与王家卫


我很欣赏王家卫,对我来说他的所有东西都很前卫的。但是,帮王家卫工作就是要猜,因为他永远不会正面告诉你,他喜欢什么,你应该怎样做。


所以我一直会提心吊胆,尽量去多尝试,希望做到他满意为止。



《花样年华》剧照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懂摄影,但又不够坦白。那时候王家卫邀请我去当《春光乍泄》的剧照师,按理说我应该直接告诉他我不懂,不够资格接这份工作。但我还是答应了他的邀约,而且剧照出来的效果他居然也满意,这是运气。


后来我还帮王导的《花样年华》、《2046》拍过剧照。



世界上没有对与错 


我为很多演员和歌手拍过照片。除了哥哥,还有张曼玉、梁朝伟、张学友、莫文蔚、舒淇等等。


可能因为我一开始是拍剧照的关系,基本上每次拍摄演员,我都是让他们自由发挥。我会以第三者的身份去观察,这样出来的效果很好。其实就算是同一个情绪,每一个人的演绎或者表达方法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这张为《i-D》杂志拍摄的照片,那时候张曼玉在桂林,一下车就坐在草地上,我就马上拿相机去拍。来到这样的一个大空间,她就是很开心,那个状态就是很真实。


夏永康设计的王菲专辑《胡思乱想》封面


其实我更加喜欢实验性的东西,甚至有时候我明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我偏要继续。刚毕业的时候我整天老是想着,回来香港要做一点非主流的事情。所以就不断去尝试,去做一些大家眼中认为是错的事。


94年王菲的专辑《胡思乱想》,这个封面就是我的实验之一,我只是把打印出来的字剪碎,用透明胶带把它们拼贴起来,花了一个晚上就把设计原稿给做好了。这样的手工活儿最终都可以面世,实在让我意想不到!



夏永康的最新摄影作品


今年54岁了,但我一直在试验新的东西,尝试挖掘更多的可能性。现在我有广告会去拍,上一年也有参与电影工作。我觉得电影世界里面有很多东西,我到现在也不明白。所以很想去尝试。


现在最常用的相机,就是iPhone了。当然也会喜欢用胶卷机。我依然喜欢,胶卷带给人猜不到结果的感觉,那种拿到相片后发现曝光,或者对焦错误了的“惊喜”,我很享受。



有很多人说,错误成就了夏永康,可能是吧。其实我觉得,这个世界是没有错的。你认为这件事错误,是因为角度和看法的不同,仅此而已。


部分图片来源由夏永康提供,特别鸣谢: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条(ID:yitiaotv),自述:夏永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