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自救:想开点,活下去
2019-04-03 14:58

社畜自救:想开点,活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ID:lixiangguo2013),作者:理想君


在现代都市,白领上班族是一个广大群体,这个群体也越发有着“社畜”的面貌。大家在各类社交平台上自嘲“社畜”,纠结自己是在什么时候“陷入了996的泥沼”,探索上班摸鱼的科学方法,寄希望于用这样的大型群体式吐槽达到抱团取暖的效果。这确实是社畜自救的一种有效方式,尽管大多也只能维持在摸鱼的那一段时间,缺点明显,后力不足。


当回到现实,我们面对的还是一天到晚忙到死,同事全都不给力,工资也挣不了几个钱,房租就耗掉一大半,自己得到的只有天天加班,有没有命挣不知道,一定没命花……尽管如此,大多数人坚信,这样下去,自己总有一天也能实现经济自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是社畜自救的第二种常用技巧,如同一剂强心针,起码能从最痛苦的周三撑到周四。


4月1日,日本对加班时间上限加以限制的新法规开始实行。企业年加班时间最长需控制在720小时以内,包含休息日加班在内,月加班时间需控制在100小时以内。韩国将原本的68小时工作制缩减到52小时后,近10万岗位消失,与政府预期相反。


当今社会,965已然成了过去,996成为标配,一些公司甚至有想要把996固定下来的趋势。加班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常态,超负荷工作成为了年轻人压力的主要来源。今天的imail讨论的是,已然成为社畜的我们应该如何继续面对生活。本期回信人是理想国知新馆主编EG。



理想国你好:


在最前面,我很怀疑你们能否取得你们想取得的文字片段,因为我很怀疑正在996的人群是否有精力来写下一份“自救指南”。写作本身就是很耗费心力和精力的事,自揭疮疤更甚。


如果不是我从忙碌的状态种脱身了一阵子,并度过了盲目享乐的时期,开始冷静下来看看曾经的处境,我也不可能在收到你们的推送消息时就决定:写!


我找到的自救方法就是写作。如果不写作,我觉得我在早高峰挤进地铁的那一刻也是个没有五官的人。


“欸?你的头发什么时候长这么长了?”


我在某家四大的咨询线工作。


这个财年刚开始的时候,我接过三四个需要疯狂加班的项目,大概两个月的时间,都是每周要上班六天,每天上班时间12~20小时不等的状态。


但要我回忆那段日子的话,我几乎已经想不起那其中一个完整片段。可能是过于麻木和无望,身体机能也跟着休眠了吧。


硬要回忆的话,每天的生活大概就是:早上醒来、地铁或打车来到公司,午饭就在写字楼周边解决。


按理说那段日子都是和同事一起下楼吃饭的,但也想不起来都吃了些什么,午餐时谈过什么也统统忘掉了。中午小睡之后,就根据老板的意见修改报告、在 Excel 中计算数字,然后要保证通篇的格式——没有错,在这个大家用前端排版的年代,我们还举着 Office 套件的小刷子。


作为新人,在专注工作的时候,还要时不时地被邮件和 Skype 消息打断工作,以及处理随时塞进来的新工作。早上九点就计划做的工作到下午五点才有空开始是常有的事。


完成了一定量的工作,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时候,抬头看一般是下午四点多。尽管楼层不低,但从窗户望出去是看不到天空的。窗外是写字楼连着写字楼,那段时间天气也不好,只能从楼和楼的缝隙里,看到被切成几块的灰色的天。


“下午四点的灰色的天”,这是可以代表那段日子的一个静止画面。


冲窗外发半分钟的呆,就又得把目光收回到明亮的、鲜艳的屏幕上。


单元格、一个一个单元格、字体、缩进、编号、图标大小、对齐标尺。


虽然理论上的下班时间是六点,但即便早早完成工作也最好不要在六点走掉——你加班的时候惦记的人不多,偶尔赶早一天下班,就会在同事心里形成“他挺闲”的印象,不好说第二天又会多安排什么项目下来。


毕竟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剥削体系,由于需要剥削的剩余价值总量是恒定的,因此在同事之间就是如何分配加班时间的问题。


虽然大家每天十几个小时待在一起呼吸着室内相当浑浊的空气,但其实并没有多少机会看到彼此的脸。


以至于有一天我回头和背后的同事说话时发现:“欸?你头发什么时候长这么长了?”


自救方法


最开始的自救方法是“吃顿好的”、购物、看番看剧看书旅行。这些事会很让人短暂抽身,带来的愉悦也很直接。


然后是跑步、打扫卫生、做饭、亲手榨柠檬,这些身体力行的事,会唤醒手指和大脑以外的身体部位。


最后的方法是我正在做的事:写下来


我不想再抱怨了,而是从第一人称切换到了第三人称,像人类观察家一样,记录下自己和同事的生活。会越写越清醒、越清醒越明确——我要做的事不在这里。


之前看过一档综艺,因为赛制太不公平,选手在比赛中表现出了停止比赛的状态。那是相当奇妙的。选手让粉丝停止投票,在battle环节大声唱着“让我走吧”,笑着向竞争对手唱歌、在PK台上互相拥抱,一切精致的紧凑的流程都不起作用,主持人故意营造的紧张凝重的气氛显得滑稽可笑。


我现在就好像内心已经弃赛的选手,这份工作对我的种种消耗,不会再有那么痛苦。


我在制造机会、等待时机,好写下那封“I quit”的邮件。


据说人在痛苦的时候,表达的东西会显得更有力量。我感觉自己是在一口很深的井里,朝着能看到的那一小方天空呼救着。


“这里好黑啊。”


虽然不知道是否会有回应,但还是这样用力大喊着。只要能吸引人看到这里就好,先看看这里,再来听我说的是什么语言。


所以尽管这个夜晚也有一些疲倦,我还是要先写下来,把这些投递给你们再说。


“社畜”这种集合名词会减轻个体情况的严重程度。自嘲为“社畜”的人们,超出正常工作时间的每一分钟,都是对身体、生活和新的可能性的侵蚀。


“再熬几年就可以xx”的句式,在我眼中就好像“这辈子再努力一些下辈子就可以成为一只养尊处优的加菲猫了哟”一样不值得付出。


我这样的年轻人啊,虽然也有体力,加个班通个宵也不会轻易死掉,但按自己的意愿有感受力地活着,才是我真的想做的事。


三羊



三羊好:


虽然有点迟,但也祝你三阳开泰吧。


因为可能写比较多,所以请允许我标一下编号。



新时代劳动年龄人口面临新型“我为祖国变成石油”的情况,恐怕已然上升到了“人类普遍困境”的地步。


我们去年第四季度也是有感于此,推出了《从早“茫”到晚:都市上班族的每日渡劫和永恒轮回》和《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希望加拿大的内心吐槽和日本的怡然态度,即便不能帮我们早日脱离苦海,也可以给我们的心底带来一点“四海之内心同此理”的慰藉甚至超脱。


读者对它们的评价当然总是多样的,像对任何读物一样。心有戚戚或豁然开朗总差不多,但有一些类“差评”让我自己印象颇为深刻,比如(精华重构)


——朝九晚六、七点半才起床的贵族,好意思自称社畜?那我这种上班36小时休息2小时的应该叫什么,木头埋成煤,煤再烧成炭,炭还红彤彤慢慢变成灰?


——每周工作两天就能收入4千多还不用交税,这种神仙日子谁不想拥有。


——当不下去社畜就辞职做零散工,这不是解决之道,也不是选择,这叫可耻的逃避!你是年轻人,请你正面刚!


——这种丧书,还不如成功学。


看到这些评论,就油然想起那句名言:“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生在hard模式,好抱歉啊……而想散兵游勇地正面刚世界,不知道我们各人的主角光环有多耀眼,够不够画出100话jump连载……当然抱持希望总归是不坏的,可以关注比如github的996.icu前前后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对社畜困境,我个人的体会大概可以表述为两点:


1. 想开点


2. 活下去


听起来特别没劲哦——越是这种大白话越是有蕴含巨大量深刻道理的可能空间。



“想开点”其实就包括了考虑历史的进程。如果特别物理主义一点的话,那“努力也是一种天才”,而“天才”顾名思义不是每个人都有或都一样的;九死不悔是一种英雄气概,处有用与无用之间也是一种,呃,通达?因此世界才多姿多彩,live and let live。反正多多少少自有命数(一些基因方面著作都有相关展开!),你让我妈像我一天得空就躺着,比让我像她一样时刻准备着做家务可能还难。工作——我准备直面你的问题了——大概也是“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好吧也是一句著名的“第一眼废话”)


我妄加揣度,可能世界上“87.53%”的困境(predicament)都是通过“想开点”解决的。七罪八苦,人皆难免;不想丧班,可是肚饿……这些问题都是最合当说“想开点”的时候吧。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写过这样的话:


要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问题,是这样一种生存之道:让问题消失。(《文化与价值》标准边码31)


“消失”则是指:


困难的是把握到问题的深度。如果你只用浅显的方式解释问题,它就会一直存在。问题必须连根拔起。这是说,你必须以一种新思路思考事物。这个改变是关键性的,就好像从炼金术思维方式改变到化学思维方式。困难正在于建立新的思维方式。一俟建立,旧的问题就消失了。(55)


如果这么刻画的话,“想开点”是不是听起来就比较有意味了。


比如你,不是也已经“把握到问题的深度”,“建立新的思维方式”了吗:第三人称地看待自己和同事的工作人生,并代入“综艺”情景,借此在心里预演了现实之外的另一种可能。上面的哲学家简要断言可能有点不接地气,但“心理演练”确有实际的好处:让人会得更快;至少事情真发生的时候,你更容易泰然处之甚至想到对策(详见《神经的逻辑》第3章)


我也差不多,经常把丧班当成打时间速率1:1的多人RPG,每天下来地铁登进服务器,发现其他固定玩家都已上线,又有了新剧情,甚至还有新老NPC拜访,带来新任务……刷满一个月还可以领金币!顿时什么别的游戏都不想玩了就想把这个打到后半夜……当然有人有时确实会遇到某服,玩家的高龄小学生密度太大,或者任务自己不喜欢,太难,回报不划算;那就,换个服?换服技能了解一下……


“想开点”这三个字并不容易,往往需要付出很多来学习求索,游历体味(“学习时代”+“漫游时代”)。如今全球都多多少少有阶层板结的问题,如果视教育为投资可能会觉得非常划不来,会越发想不开;不如视教育为一种“治疗”性的消费——5万块买股票亏了一个人会伤心,但用来拜访精神科/心理咨询,重新焕发了生命活力,大概觉得挺值的吧。“读史使人明智”,读了王小波讲的“有驴不用,全村人争当西绪福斯”的旧事,再看你的“自动排版时代使用格式刷”故事,是不是又要赞佩“日光之下无新事”了——而这句话也是教育带给我们的。


还有当下一些名人讲为什么要了解宇宙,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哪怕体会了宇宙时空的丁点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也能让自己的心灵从凡俗桎梏中获得片刻解脱。甚至多了解些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历史,也有利于早把心灵建设起来。



至于“活下去”嘛……倒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因为死很糟糕罢了。这个看似“常识”的东西也没那么简单,反正我是因为读了一些说明和论证以后才慢慢领会为什么死真的很糟糕。而其中一些说明书,名字还不能提。


南非有位伦理学家叫David Benatar,他老写书讲究文脉一贯,第一本成名作叫《最好从未出生过》,取的是古希腊传说中的名言,第二本Human Predicament(对就是那个人类,就是那个困境)我们工作中叫它“life is bad, so is death”(出版的时候大概只能改名了)……具体论证这里不详述了,总之是比较规范的现代伦理学论证,值得了解。


那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是出生了的,都已经没了那个最好的命,一般而言也只能活下去了。毕竟活着的糟我们知道,死的我们不知道。而且物体总有保持惯性的倾向(看,物理)…这也好像是人生识字忧患始,但既然已经识字了,没法复返淳朴无反思的猫主子式快乐世界,可能只有——像刚才说的那样——不断深化(自我)教育才能逐步远离这些忧患。当然,温斯顿式的处境另说。还是“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或者也可以“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个人要活下去,企业也要活下去。要丧班,要金币,要身心可持续运转;要市场,要业绩,要人员结构“优化”……有时可以帕累托改进,有时只能零和博弈。渺小的个人,多些心思,多些技能,就总会多些后路吧。开头说到的最近的996事件里,有位豆瓣网友这样建议:


我还是想了两条对策,也不一定对。一是去投奔那些真正的需要技术的公司,这样可以避免落入依靠条件反射每天工作的陷进[sic],坚持用脑,你的大脑才会升值。二是如果暂时不996,那么自己还是有一些自由,那么利用好自由,不要落入互联网碎片化时间的圈套,努力提升自己,那么在公司开始耍无赖之时,可以及时离开。(@ 思寇特牌搬砖工)


简化一下大概就是:多动脑,多读书。——“书”当然是代称,不只指一本一本的纸品。所以我通篇一直见缝插针地带货,不是因为我脸皮厚,而是我发自内心觉得,有些文本(其中有些碰巧形成为“书”)读读真的不错。


大家都是成年人,单纯隔空劈情操其实解决不了啥问题,况且我们也不是专业劈情操的;但我们是专业出书的,希望我们的职业活动对你有用!——一定会的吧,所以你才关注我们,给我们写信。希望咱们之间也形成live and let live的美好关系啊,心灵互助,共同拒绝肚饿——以及共同提升办公软件技能?我觉得libre office比微软强多了,特别是Math组件……


E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ID:lixiangguo2013),作者:理想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