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Roku,电视里的增量
2019-04-03 16:33

小米,Roku,电视里的增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竹集(ID: Mind7Hand)作者: Yancy B。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读小米 2018 年报,很意外的一点是,虽然近两年小米的 IoT 硬件不断做性价比爆款,但毛利率反而从 8% 上涨至 10%。相反,开始提价的智能手机却从 9% 下降至 6%。


小米解释说,IoT 业务营收、毛利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智能电视。


出现这种状况,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


  • 智能电视所处的市场成熟度与智能手机不同,“整合”会占有更多优势。


  • 智能电视的用例不丰富,提供基本的 Watch 功能远比 Motion 重要。


简言之,小米在 2018 年智能电视战场的优势,更像是早期智能手机的“查漏补缺”版,而不是升级版。所以,当华为准备在今年 Q2 推出与电视相关的智能终端显示屏时,我其实还是有担心:小米会否又被反超?


老实讲,小米的商业模式——将硬件按照成本价出售,依靠服务盈利——并不是走不通。


事实上,美国机顶盒巨头 Roku 就是这么干的。只不过,同样在用成本价卖硬件时,Roku 把精力集中在了流媒体平台的生意上,收取广告费、订阅分成费、操作系统授权费,甚至连遥控器上的按钮费都不放过。


正如我在《小米公司能力的修复、复制、升级与新建》里提到的,小米的真正问题不在商业模式,而在于不匹配的公司能力


虽然小米认为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但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将硬件销量视作主要指标,忽略了 To C 服务的收入质量。公司内部的价值观优先级是不同的,资源会自下而上自发地配置到优先级更高的领域,毕竟当员工从事于公司最重要的事项时升职概率更大。


不同的目标、流程设置会塑造出不同的公司能力,进而影响产品的长期竞争力。


因此,买小米股票前,我会一直追踪它从去年底持续进行的各种架构调整的效果。这种调整也许可以帮它新建一种与其商业模式匹配的能力,使之成为一家收入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


这是一篇 Daily Update,暂发在公众号。


前段时间和投资公司的前同事聚餐,闲聊当时的工作,发现了一件很捶胸顿足的事情,我们往往在一些风口来之前就已经有了解、思考甚至是参与,但是一次风口也没有 hold 住,大家纷纷自嘲自己就是那张“错过了几个亿”表情包的写实版。


回家后,我开始浏览 Ulysses 以及 Slack 里这些年收集的信息。其实我是知道我和我的前同事为什么一次都没有抓住的。


1)没有践行自己所知道的事情。


只满足于思考某个技术、产品或商业模式的未来,没有真正拿时间或者金钱去辨证这种想法。


2)没有链接意识。


我用 Ulysses 自建了一个知识库,我的同事好像也有一个类似的,但是我们并没有链接。我用 Slack 做工作台,每一个主题下都有很多跟帖,但是这个 Workspace 里只有我和机器人两个账号。


换言之,这些信息、知识框架的使用率非常低。不只是人数意义上的少,更是自我使用意义上的低效。有些信息往往需要某些外力事件才能唤醒,然而时机已一瞬即逝。


所以,我在今年的第二季度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小目标:在知识星球而不是 Ulysses,完成每日 500 字的 Daily Update。


但是“知识星球技术更新中”,无法发布内容。于是,公众号成为了它的临时载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竹集(ID: Mind7Hand),作者: Yancy B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