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漫威压根不需要你的票钱
2019-05-06 16:24

下一个十年,漫威压根不需要你的票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焦DeepFocus(ID:deep_focus),作者:斯大凌,编辑:冬生,头图来源:豆瓣


漫威电影宇宙(MCU)第一个大系列“无限传奇”的收官之作《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上映后的市场表现确实堪称核爆,刷爆了全世界的票仓。但就在前两天我还在捶胸顿足于这电影在国内早于北美两天(算上时差有三天)上映的时候,朋友问了我一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你作为一个学电影的,喜欢漫威是为什么呢?”诚然,漫威的超级英雄系列作为当代的《奥德赛》,在造神之余也满足了观众们的文化和情感需求,但是仅仅如此显然不够。为什么喜欢漫威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已经被讨论烂了的“漫威的成功之处”,因此挖掘一下漫威电影的特质也是有必要的。


带着漫画的老底,漫威在电影产业的创作和运营都是牢牢围绕着自身所拥有的IP进行的。这一点在创作上的反映就是漫威电影宇宙MCU中一系列电影的核心驱动力不在于剧情事件,而是人物角色。正如其所有电影都以角色或团队命名一般,无论是电影还是漫画都还是以角色作为最主要的核心。众所周知,超级英雄类型现行的主要思路还是聚焦于英雄本身的成长,以及顺手解决的问题和事件。尽管部分漫威角色还是比较平面或者说功能化,这一点在《复仇者联盟》这个系列中凸显的更为强烈,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十一年的经营核心的几个角色已经非常立体,观众也有这个条件和机会去认识、了解乃至理解和热爱这些角色,甚至一同成长。


《复仇者联盟》剧照


从大家熟知的“初代复联六人组”、“复联三巨头”之类的名词中也能看出来,漫威庞大的角色库也是分等级的,有些英雄能独立拍电影,有些英雄能拍剧,还有些英雄可能暂时还在客串打酱油。显然复联三巨头是有理所应当的高人气的: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完整三部曲,前三部复联也都在唱着主角。其中,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钢铁侠托尼·史塔克在漫威这一整个11年的“无限传奇”系列中就登场了9次:本传三部复联四部外加《蜘蛛侠》和《美国队长3》的客串,而且每一次登场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说他是现阶段漫威宇宙的第一大功臣可能真的不过分。


如此有密度的“曝光”让钢铁侠从一个漫画中并没有很出众的角色直接晋升为MCU最人气也是最重要角色。这样一个有条件塑造得完整丰满有魅力,再加上观众接触的时间最长的人物角色,我想很难有漫威的观众会不喜欢他,区别仅在于喜欢的程度。


《复仇者联盟》剧照


“角色叙事”并非漫威首创,但是他们通过合适的密度和节奏做到了极致,这对于整个电影史来说都是非常特别的。按照常规两小时的电影,对于角色的刻画限于篇幅只能做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而电视剧的主要角色塑造相较于电影则有可能出现过于集中冗长而造成泄气的情况。漫威通过每年二到三部电影这样的密度和合理的节奏,让钢铁侠和美队这样的主要角色在近五六年来做到了每年在一部漫威电影中登场,既保持了角色的新鲜感和曝光度,又让主创们更有空间去刻画一个个更为完整有血有肉的角色。在这里节奏和密度是同样重要的,两者把握不当都会产生风险。


与此同时,经常“饱受诟病”的漫威“工厂式创作”也至少保证了角色的一致性,即便是在9部电影里登场的钢铁侠也没有出现“人设崩塌”这样前后不一的情况发生。这在非单一创作者的创作中是非常难得的,尤其是在和另一个曾在游戏界叱咤风云,现在却各种日常“吃书”、角色设定崩塌的《魔兽世界》相比时。至少目前看来,漫威摸索出来的计划在商业上是成功的,对于电影乃至媒介叙事和角色塑造本身也有重要的意义可供后来人借鉴与学习。


《复仇者联盟》剧照


当然,强行把角色和事件分开是非常耍流氓的行为,漫威以角色为核心但也没有抛弃事件,因为事件也是塑造角色的最主要方式。但如果要和以事件为核心叙事点的另一个大IP《星球大战》比起来的话,漫威的事件真的要弱化很多。旧的《星球大战》可以基本概括为三位主要角色经历一系列事件的成长故事,新三部同样如此。


但是这种以各类“史诗事件”为重要元件的叙事方式,会给新观众带来不小的观影门槛,因为事件叙事几乎都是环环相扣,不了解之前的情况就很难理解接下来的剧情发展。而漫威的电影虽然也有门槛和粉丝导向,但由于叙事元件是角色,观众只需要了解一下主要角色就不难理解剧情了(虽然主要角色也数量不少)。私以为在除复联4之外的“无限传奇”中能算得上事件高于角色的只有两部:《美国队长3:内战》和《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灭霸1》),这两部也正好是导演罗素兄弟给出的官方必看指南:看了这两部基本上看复联4就没什么问题了。


《复仇者联盟》剧照


但重角色的策略并非没有弊端,最直观的就是核心角色会与演员牢牢绑定。好莱坞明星制再一次张开獠牙,即便是漫威这样注重IP和工业化流程制片的公司,到了最后也不得不屈服于自己创造出来的明星的魅力。钢铁侠、美国队长和雷神这些“最老一辈”的复联成员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因而后续加入的几位只能当当背景板而发挥受限。过于依赖部分角色,以及新鲜血液的缺乏显然对漫威是不利的,因此他们也需要复联4这样的作品来承接和转型。


同时,重角色轻事件的叙事也会削弱系列电影间的连续性,漫威的应对则是使用“彩蛋策略”来填补其中的部分空白。这里说的是更广义的电影中的彩蛋。随着《钢铁侠》里挺讨人嫌的神神叨叨的神盾局一直到现在,漫威逐渐摸索出来了彩蛋的合理利用方式。彩蛋策略的核心在于电影与电影、电影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以及对特定观众的“奖励”。


《复仇者联盟》剧照


首先,由于漫改电影本身有源头,因此MCU每一部电影都会埋有大量和原作漫画有关的彩蛋。这种稍纵即逝的小瞬间,若是被观众发现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因为找到彩蛋的两个条件是“找到”彩蛋和“懂得”彩蛋。这一激励在实现了内容与观众互动之余,也激励着观众进行自我区分:找到彩蛋的观众、看懂彩蛋的观众和找不到也看不懂彩蛋的观众也是不一样的,即便是漫威的观众内部也存在着鄙视链,而漫威则是通过彩蛋来激励观众努力“晋级”。


《复仇者联盟》剧照


其次是连接不同电影之间的小线索彩蛋:这些彩蛋一方面做到了承上启下的线索功能,让系列的电影之间的关系由传统的时间或事件的线性关系变成了角色与重要物件(彩蛋)的网状关系,进而助益于形成“电影宇宙”;同时,由于漫威MCU电影的观影对于前作的要求没有那么迫切,因此在这里看过前作更像是一种奖励,能看懂彩蛋进而能让观众在观影中获得更多乐趣,没看过前作而看不懂彩蛋,也不至于有太大损失。


通过彩蛋策略的过渡和指引,漫威在完成了“强角色弱事件”的叙事之余,也成功利用电影之间相呼应的彩蛋创造出一个自洽的电影宇宙。长达3小时的《复仇者联盟4》就是一个角色和彩蛋的集大成者,登场的众多角色和与漫画、前作相呼应的各种彩蛋和梗一定会让粉丝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一大原因就来自于此前对角色们的漫长铺垫和彩蛋的巧妙利用。 这些策略和技巧也一定程度上为漫威在短时间内崛起,在全世界培养出一大批粉丝提供了助力。


本质上来说,漫威MCU在电影界与007、指环王、星战这种老牌IP比起来还是只能算一个“新贵”。但不可否认的是,漫威确实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电影产业的格局,这从票房上就能直观地看出。漫威的快速崛起具有一定必然性,这说明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新一批观众需要也热衷于这样高密度的角色叙事,以及不同电影之间的联动和交互,因此电影产业也有必要对应地进行调整和升级。一句题外话,难免有人会认为漫威所创造出来的所谓超级英雄IP是一种低级廉价的文化快餐,但值得提醒的是文化本身没有高低之分,不看漫威带来的优越感和看漫威带来的优越感没有本质区别。


《复仇者联盟》剧照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作为一种现象级巨无霸,漫威的野心已经彰显无疑:以前那个卖版权拍电影的公司,早已不再满足于仅仅打通漫画和电影之间的壁垒。我们可以在复联四里看到众多伏笔和铺垫,这些都是在为将于今年十一月上线的Disney+流媒体中的漫威自制剧做准备,目前已经官宣的有《猎鹰与冬兵》《猩红女巫与幻视》以及《洛基》。在ABC《神盾局》和Netflix《捍卫者联盟》的初步尝试后,漫威是铁下心来要认真拍剧了,今后的剧影联动想必会更加激烈和频繁。


另外与漫威IP相关的游戏也有着巨大的市场,包括合作的《堡垒之夜》在去年推出“无限战争”合作版本后,今年又对应推出了“终局之战”的版本。尽管游戏玩家可能与电影观众群体有重叠,但是两个群体之间的互通也会带来更多的用户。同时在实体乐园领域,全世界各地的迪士尼乐园也都在建造新的漫威相关主题园区,预计在近两年内开放。看来对于漫威来说,复联四也只能算是阶段性的“胜利”,更加宏伟复杂的计划也正在运作之中。


在迪士尼的加持下,漫威的“大文娱”计划已经全面铺开,而之前讨论的重角色叙事和彩蛋策略这样的技巧也确实非常适合不同媒介间的联动和交互。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妙手偶得,漫威这样围绕IP进行创作的策略又反过来助益于IP本身的发展,因此漫威的后续也很值得期待。


不过也还有很大一批观众担心在《复仇者联盟4》之后,漫威的几大核心角色演员合约到期,主要角色的流失会导致整个MCU的作品都会失去吸引力。但我想大家还是多虑了:且不论在流媒体冲击下电影作为媒介自身亟需的调整和转变,以目前观众的更新换代速度,下一个十年漫威最需要争取的观众根本就不是你们了,还是安心去多刷几次复联四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焦DeepFocus(ID:deep_focus),作者:斯大凌,编辑:冬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