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关店19家,阿里都拯救不了新华都?
原创2019-05-06 19:53

单季关店19家,阿里都拯救不了新华都?

作者 | 范向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高街高参(ID:gjgc168),来这儿,我们一起直击当下零售、消费产业热点事件与案例的新锐解读。


提到新华都,福建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新华都主要经营超市、百货,而它的实控人陈发树,除了是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之外,还是云南白药等集团的董事长,一度成为福建首富。

 

对集团业务,陈发树格外重视,曾10亿聘请“打工皇帝”唐骏出任新华都集团CEO,但新华都的零售业务却问题重重,连续5年现金流、扣非归母净利润为负,阿里入股也不能让业绩有所改观。同在福建起家的永辉早已走向全国,做为发家致富的第一站,新华都仍守在福建,仿佛已被陈老板遗忘。

 

昨晚(5月5日)新华都公告显示,公司一季度关店19家,其中福建18家,江西1家。关闭门店中,经营年限最长的已经超过10年,而最短的仅一年左右。关店原因主要是“长期亏损并扭亏无望”或“长期经营亏损且经过调整后仍扭亏无望”。

 

而最新的201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新华都一季度营收16.6亿元,同比减少10.54%,归母净利润2545.6万,同比减少12.36%,并且新华都预计2019年上半年净亏损5000万元~9000万元。

 

如果从阿里入股算起,新华都的新零售转型已近两年,但其经营情况并无改观,面对“福建德比”永辉,新华都还能不能打?

 

关店止损,两年一次

 

扭亏无望,主动关停,这意味着相比规模,新华都注重单店质量和现金流,不过关店再一次暴露了新华都一直存在的管理问题。近年的财报显示新华都毛利为行业平均水平,但其管理费用过高导致其净利率频繁落入负数。

 

2013年,新华都关停门店16家,管理费用较同期增长65.42%,原因是关店带来的装修费用摊销和存货损失;2015年新华都关店14家,管理费用较同期增长64.1%,原因基本同上;2017年新华都关店10家,管理费用较同期增长21.79%。

 

新华都关店是有规律的,两年一周期,今年开店多,明年就关店多,门店数量在130家上下浮动,这反映出公司的门店管理、费用管控都是有问题的,也是导致其业绩徘徊在亏损边缘,或者说是保壳边缘的原因之一。

 

今年新华都再次关店,据公告,关店产生的损失金额已确认7532万元,主要包括业主和租户赔偿损失、装修长摊余额一次性摊销、固定资产损失等,并且部分门店关闭损失尚未全部确认完毕,新华都预计2019年上半年净亏损5000万元~9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都是福建连锁超市头部企业,几乎所有门店都在福建省,因此其关闭的19家门店,有18家在福建。而永辉超市亦起家于福建省,新华都要面对永辉的竞争。

 

去年12月,永辉将亏损的云创剥离上市体系,再次发力最具优势的传统超市业务,在2018年年报中,永辉把超市从过去的第一、二集群,重新划分为十大战区,其目的是基于永辉生鲜供应链的基因,稳扎稳打做更多本地化的融入。

 

永辉的十大战区中第一区便是大本营福建省,因此我们可以把永辉福建的业务跟新华都做个简单的比较。

 


在福建地区,新华都和永辉的门店数量相差无几,但新华都的坪效约为0.85万,永辉一区的坪效约为1.22万。营收方面,永辉接近新华都的两倍,不过毛利率反而是新华都比永辉一区高一些。新华都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降费以及发展特色业务,让较高的毛利率能带来真正的利润。

 

学习盒马,但跑偏了

 

对于新一年的工作,新华都在2018年年报中表示将继续围绕“新华都·新零售”战略目标展开工作,会专注商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推动自有品牌提升及业务流程优化,多业态布局,实现多业态协同综效最优,力争在新的一年实现可比门店销售收入有所增长。

 

5月1日,新华都与淘鲜达合作推出全新升级品牌——邻聚菜场开业。邻居菜场定位社区超市,是餐饮加开放菜场的组合,原本新华都的“新物种”海物也在开在里面,淘鲜达提供门店3公里范围内1小时送达。还有新华都的邻聚超市,类似投入较低、更接地气的同品牌多业态布局可能会代替盒马成为商超们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


阿里在提出“新零售”之后,持续投资或收购了不少线下商超,包括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高鑫零售等,这些公司的特点是低估值、盈利能力疲弱,换句话说就是急需改变但又缺钱。双方各取所需,这些商超需要互联网的力量让自己有所改变,阿里则要在线下找代言人,也看以得出当时阿里对自己的改造能力是比较自信的。

 

但如去年7月虎嗅·高街高参文章所言,新华都被盒马带“坑”里了。“新零售”的标杆光环太过耀眼,站队的商超急于改变,学盒马做新业态或引入盒马,结果是高昂的转型成本和持续的亏损。只考虑数据、技术能带来的效果,却忽视改造成本,这就像创业公司未来愿景远大,但实际业务不赚钱一样,是不能长久的。

 

因此商超们逐渐脱“坑”。去年9月,阿里回购福建盒马合资公司40.5%的股份,加上原有的50%股份,阿里已经成为福建盒马合资公司福建新合最大的股东,新华都等于退出福建盒马。

 

同样还有三江购物,阿里入股后,三江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海华地,运营浙江的盒马运营。去年8月,阿里在杭州成立盒马公司,法人为侯毅,业内认为是阿里收回三江在浙江区域的盒马经营权的前兆。果然上个月12日,三江购物发布公告称,拟将其持有的浙海华地100%股权全部转让给杭州盒马。同时,前盒马小业态负责人陈岩出任三江新总裁,阿里集团现任天猫超市事业群总裁李永和出任董事,显示阿里内部资源在三江的变动。

 

持续投入不见效,上市主体难以承受盒马高投入以及连续的业绩亏损,新华都、三江购物相继剥离盒马,对自身而言是好事。除了盒马,新华都等跟阿里还在支付宝、淘鲜达、猫超供应链及盒马自有品牌等方面有合作。阿里“新零售”的实质还是线下服务线上,通过轻量级的淘鲜达发展到家业务,或许能给商超们带来业务增量。

 

不过淘鲜达的投入,也未必少。今年3月,上任高鑫零售CEO的黄明端表示今年新零售大概还要投资4个亿,其中2亿用于改造,2亿用于补贴线上订单以培养用户购买习惯。投入不可避免,如何让外部力量成为自己的助力而不是负担,是新华都们要思考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