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叁里河(ID:Sanlihe1),作者:星爸爸
“你又创了个神迹。你招到的几个人让我欣喜。x 和 xx 都是重要的胜利。xxx 已经被一个专业录取了。” 这是哈佛肯尼迪学院前院长在 2013 年给招生和学费扶持项目主管 William R.Fitzsimmons 的一封邮件中提到的内容,满心的赞赏让这位院长起了一个 “我的英雄” 这样的标题。
在另一封邮件里,校友事务以及发展副主任则对另一个捐款碰到 “挑战” 的学生做了分析,“xx 一直是个忠实的成员(Chair)和慷慨的捐献者。往后,我不认为还有更多大额捐赠的机会。他的一些艺术收藏倒很有可能会送给我们……就定个乙吧(call it a 2)。”
根据 Fitzsimmons 在去年于法庭上就哈佛招生案接受问询时回答的内容,乙级意味着申请人在录取过程中会得到一些照顾,“适当地认真对待”,但是比不上甲级 (也就是 1)所受到的待遇。
去年沸沸扬扬的 “哈佛招生歧视案” 中,除了对亚裔的区别对待和对 AA 平权的讨论外,校友子弟和钱权阶层如何通过关系和捐赠进入这所世人瞩目的大学是最吸引人的讨论。哈佛校报整理出了上述内容。
这几天因为招生舞弊官司而被媒体捕捉到的两起华裔富豪疑似贿赂案再次让富豪捐校的话题成为中心。650 万美金如果只靠正常捐赠的话到底能不能进入斯坦福?这是一个值得好好说的问题。
在 U.S.News 根据 2017 财年数据整理出来的美国名校捐赠基金规模排名中,哈佛、耶鲁和斯坦福依次以 371 亿、272 亿和 248 亿美元排名前三。学术排名则依次为 2、3、7。
两位中国学生,据称花费是 120 万美元和 650 万美元,与耶鲁和斯坦福两年前捐赠总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分别是 0.004% 和 0.026%。
所以在很多人眼里 “650 万美元直接捐个实验室就能进去读书” 的 “常识”其实是不管用的。根据纽约时报采访得到的信息,进入常青藤或同等级学校的捐赠门槛已经达到 1000 万美元,才有可能让条件不足以进入校门的捐赠者获得被重新评估的机会。
但一千万入门级捐款 “可能都无法引起招生办公室的注意”,所以纽约时报会说这两年名校招生特权水涨船高的成本甚至已经超过了富豪阶层的舒适区。
连续数年的哈佛招生官司和最新的贿赂案让大众认为巨富阶层用钱为子女铺路是人人皆知的潜规则,大学校园正在被富人子女挤满,但实际的情况却并没有这么严重。
哈佛官司已经打了好几年,各种文件也相继被披露,因此可以作为一个比较权威的案例来分析,所幸哈佛本身也是令全世界所有学子向往的梦校。
根据去年六月的文件披露,哈佛应届生共有 192 名是通过所谓的特别名单,也就是捐赠和关系入学的,大约是 2019 届新生的 10% 左右,在过去六年的跨度内,”名单生“ 的比例也差不多是 10%。
数量确实不多,但是这个名单上候选人却有着高达 42% 的录取率,而正常水平则在 5% 上下,也就是说对于能进的人,这个 list 是一层双保险。
“先上名单,后上名校“,就成了大多数富裕阶层为后代寻求进入顶级大学的一个幽径,而这条路具体需要多少 “资本” 却很难界定,如果按照纽约时报的数字,纯靠捐款已经是 1000 万美元起,但如果有足够好的家庭背景或者其它资源作为背书,也可能仅需要一百万元就能搞定。
哈佛校报上登出一个例子里,一名申请人只捐了 110 万美元,就得到由网球队主教练陪同参观校园的特殊待遇。这名教练随后在给招生主管的心中写道:“对于 a 和 b 来说能看到 c 出现在哈佛校园会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所以我们为 c 铺开了红地毯…… ”
在同样是由哈佛校报根据法庭公开文件整理出来的录取过程综述中,像这种由主教练级别的招生人员强力推荐、具有某种 “能够支撑学校的技能或实力” 的学生,就有可能会被打上 1~4 个等级中的最高级——1。在招生程序的下一步中, 也就是最后由资深招生人员组成的委员会投票中,1 级学生被录取的概率又会再次放大。
对于那些指望仅靠学业背书的人来说,获得一个学业方面评级为 1 的条件,根据官方手册,必须具有在 “主要学科上做出贡献的潜力”,“超强潜质” 和 “近乎完美的分数和绩点”。有 “国家或国际水平学科竞赛成绩” 者有加分。
花了 650 万美元的赵家姑娘在直播中曾说考出过 ACT 33 分,按照哈佛官方的标准,这个水平刚好够上 2 级的水平,如果再有合适的经历和拿得出手的荣誉 ,进入委员会投票阶段显然不是难事。
而对于运动员来说,1 级意味着该生可以在 “国家、国际和奥运水平的比赛中参与竞争”。花了 120 万美元的雪莉·郭就是被包装成女足国青队员而进入耶鲁的。
所以,大众口中富人和名校用金钱和利益构建的入学通道其本身也是一个处在变化中的模型,不缺钱的名校并不是给钱就能上的公交车,这个利益交换涉及的范围要比人们想象中要广得多,也更难以琢磨。
捐赠门槛超出了经济的纬度,同时考验学生本身和家庭素质,既要看经济实力,还需要考察学生背后的父母是什么人?能够为学校 “做些什么” ?而即使能进入到名单,让学校愿意考虑与之进行某种利益交换,也只有一半不到的概率能被录取,并没有百分之百成功一说。
所以,不难想象成绩本身并不算差、1000 万美元轻松可以拿出来的赵家,为什么最后会以一种不体面的方式把女儿送入斯坦福。其实无论是从赵本身已经非常优秀的成绩来看(假如这成绩没有水分),还是郭疑似白花了两年时间、21 岁才入读耶鲁大一,最后时刻被用行贿的方式送入校园都像是在最后关头一个无奈的决定。
这也反应出,以名校为终点的教育规划其实是一个至少长达四五年的过程,如果考虑顶尖大学的招生过程是提前很早启动的情况,还可能再延长一倍。
哈佛大学每年都需要向 ACT 和 SAT 背后的公司购买超过十万名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候选人池的补充,特别突出的学生在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被高校注意甚至建立联系,这里面既包括了学校突出也包括了体育和其它特长有明显优势的学生。
学校考虑招生时,大部分人还刚刚沉浸在升入高中的兴奋感里。等到临门一脚的环节,在与上万名来自全球的优秀同龄人争夺名校入场券的竞赛时,招生官早已看腻了如同复印件般的高分成绩单。如何打出差异化就成了重点,也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升学服务市场。
其实在看完了哈佛案披露的招生程序和标准之后,就不难发现,现在中产疯狂推娃表面下还是有一套自己的逻辑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叁里河(ID:Sanlihe1),作者:星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