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主要谈的是信息识别能力,今天想谈的是"数据驱动思维"。
相对于信息识别能力,建立数据驱动的思维难度更大,而且短时间内未必会成为个人的竞争优势。
但从长远看,这种能力在信息时代更具价值。
数据要真实
"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这是美国的一句谚语。
当我们想表达一个观点,或是阐述一个现象的时候,用数据总比其他的方式更具说服力。
由于个体在经验和知识方面的差异,在缺乏数据的情况下,人们可能就一个问题无休止地争论下去。而如果有真实的数据存在,那么就会很容易达成共识。
以前,我们表达对产业的观察,往往是基于个人的判断,而现在要拿出各种行业报告,来阐释市场空间、竞争对手、自己的优劣等。而对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更是要用一组真实的数据来证明。
当观点以量化数据为基础的时候,其准确性和可信度立刻上了一个台阶。
随着大数据概念的兴起,人们渐渐懂得,不仅可以用数据证明既有的观点,还可以从数据中找出新的规律。从商业到政治,大数据产业迅速发展了起来,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的单位成本都大幅度降低,惠及产业链上的各个玩家。
然而在这个游戏中,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数据是不是真实的,是否真的代表了事实?
如果台上的人对着满屏的数据侃侃而谈,台下的人却窃窃私语,这数据有假。基于这样的数据得出的结论,你还相信么?
而在现实中,数据不真实,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情况。
首先,由于技术局限性,有的数据被采集时就存在误差。或是真实数据被大量假数据掩盖,这些不可用的"脏数据",不能准确或完整代表事实真相。
另一类情况,是人为干预的结果。
据说,在统计圈里是这样的套路:
每一个上级单位都会对下级提要求,给我的数据一定要真的,至于我怎么往上报,那是我的事。与此同时,这个上级单位会接到他的上级同样的要求,而这个下级单位也会对他的下级下达同样的要求。
换句话说,只要是以人工的方式层层上报的,都是被处理之后的数据。
这样的数据,也不是完全可信的。
因此,要建立数据驱动的思维,首先要做到对数据真实性的严控,尽量避免出现"假数据,真分析"的状况。
对于数据的出处和真伪进行识别,找到获取准确数据的方法,这既是数据驱动思维的前提,也是数据驱动思维的基础。
数据驱动的路径不是从结论反推数据
正确的数据驱动思维方式是:依托数据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认知,然后再从这个认知点出发,通过推演和分析去探寻未来。
也就是说像小时候做题一样,根据已知条件,通过逻辑和公式,形成最终的结论。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也是数据驱动思维的方式——先假定一个方向或者判断,然后去寻找相关的数据和事实,严谨地验证假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这个论证过程,有的时候是正向的,有的时候则是逆向的-——否定了其他可能性,剩下的就是真相。
然而,毕竟我们刚刚步入信息时代。很多人还无法建立起正确的数据驱动思维,但又要基于数据说话,所以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先预设结论,再基于结论反推数据。
在企业内部,有的决策者仍习惯于拍脑袋判断和决策,主观上先形成了结论,再驱动下属为结论去找数据。表面看是拿数据说话,是经过逻辑推演形成的结论,其实是自欺欺人,空中楼阁,根本不是数据驱动思维。
有的公司喜欢引用第三方报告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好、成长空间大。于是就有了这样场景:A企业发现B公司报告的数据,可以证明需要的结论,而B公司以自己的报告被A企业引用为荣。
两家单位相互证明对方的权威性,以为是梯云纵,实际是基于虚假的数据在互相忽悠,都是先设定结论,从需要的结论寻找数据,再依托这些数据反过来证明结论的正确。
实际上,数据驱动思维的基础就是真实的数据情况,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就谈不上数据驱动思维。
从数据出发进行推理,是基于真实的数据。而进行假设时,如果最终的数据和事实证明假设有误,就需要放弃或者修订这个假设。
如果把假设直接作为结论,再为了证明这个结论去寻找数据做支撑,这样弄虚作假、劳民伤财的做法,压根就不是数据驱动思维。
数据驱动思维的核心是保持务实、开放
刚才说的例子是企业,其余对于个体来说,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当我们看到某些数据和事件与自己的预期一致,就倾向于相信其真实性;而如果不支持自己的观点,就习惯性质疑甚至拒绝接收这些信息。
久而久之,"信息茧房"就出现了——习惯性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甚至丧失了和它们接触的机会。
把自己囚禁在“信息茧房”里,并不仅仅体现在对数据的片面认同,也会体现在对其他信息的理解和判断上。
比如,某个新闻事件一出来,有的人立刻信以为真,有的人马上嗤之以鼻,本质其实都是仅仅凭借自己的直觉,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没有甄别论证就做出判断,不能确保其准确性。
未来,由于有了更充足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发掘出更多的事实,这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需要具备的能力。
采用数据驱动的方式进行准确的推断,是信息时代的常规思维模式。但当我们刚刚步入信息时代的时候,在过渡期还会有很多人笃信自己的结论,只是为了数据而去找数据,对于这样的行为还是要保持警惕的。
要培养数据驱动思维,保持个体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我的个人经验和建议就是:尽量避免预设立场,时刻提醒自己在充分理解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决策,以开放务实的心态接受各种信息。
只要数据和信息是真实的,是事实,无论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就要接纳和吸收,然后再基于数据和事实做出自己的下一步判断。
要接受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不轻易做判断下结论,要做到这一点真不简单。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用理性与人性进行抗衡,需要强大的毅力和克制力才能完成。而真的形成数据驱动思维的人,就具备了信息时代优于常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