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大壮,内文图片:大壮,原文标题:《“深圳放开共享电动自行车了?怎么连南山都有了!”》,题图来自:大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大壮,内文图片:大壮,原文标题:《“深圳放开共享电动自行车了?怎么连南山都有了!”》,题图来自:大壮
“深圳也有共享电动自行车了!”
这样的消息,在一年前就不时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也许是因为数量很少或者投放区域比较偏,始终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和讨论。
但最近,这阵风有点大,也有了新变化。
一个是数量突然变多了,龙华、龙岗、光明等区都出现了共享电动自行车的身影,从网友拍摄的图片来看,都是崭新的车辆,部分区域看起来还是批量投放;运营方也变多了,根据网友反馈,沿龙岗大道一路走,可以见到四五种不同品牌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另一个是杀进了原“关内”,虽然只是极个别区域,但其中就有赫赫有名的南山科技园片区。
如果以“深圳共享电动自行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发现,早在2017、2018年,就有关于企业在深圳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报道,但都以“未经批准私自投放”被叫停告终。
那么,这一次共享电动自行车在深圳的“小爆发”,是个什么情况?深圳真的放开共享电动自行车了吗?租用的体验和安全性又如何?我们决定探究一番。
一、“价格刺客”,起步价3元,还车却要20元起充?
关于共享电动自行车,“哪里有”和“什么价”应该是很多人会关心的问题。
尽管近来很多人感觉数量变多了,但从总规模来说应该还是相当小的。运营范围方面,原关外各区都能见到,其中龙华和龙岗的集中度较高,同时遇见好几个品牌的车放一起的几率比较大。
在福田、南山、罗湖这几个中心城区,目前仅发现有一家品牌(由于车身是蓝色,以下称为“小蓝”)在南山进行了投放,运营范围上至北环、下至深圳湾,称得上覆盖南山中心区。
价格方面,结合网友分享,南山科技园的“小蓝”起步价是3元/10分钟,超过起步价后1元/5分钟。站点外还车的调度费用是5元,在禁停点还车和服务区外还车的调度费用是10元。
“小红”则跟龙岗片区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们都商量好了统一的价格,绝不“背刺”同行:起步价3元/15分钟,超出部分按1元/5分钟计算。站点外还车的调度费用是5元,禁停点还车和服务区外还车的调度费用是10元。
不过,在结算页面,大家都注明了实际金额以结算页面为准。
当我们进行实测时,才真正懂得“实际金额都以结算页面为准”的深意。
第一站,自然是要找寻“关内独苗”小蓝。
我乘坐地铁前往科技园时,就打开了相对应的小程序,打算提前搜索地铁站附近的可用车辆,弹出的提示却让我一脸懵:“深大南地铁站不在骑行范围”。
然而,在查找资料时,我正是看到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骑行范围包含了这个地铁站才“慕名而来”。
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我决定还是要眼见为实。有惊无险,抵达目的地时,附近的可用车辆终于显示了出来。
然而一波未停,一波又起。
经过略微繁琐的注册和实名认证后,我扫码解了锁。由于有骑电动自行车的经验,我对试驾还是颇为自信的。
但收起脚撑准备试驾后,拧不动的油门让我怀疑起了人生:难道科技园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就是高级,要按刹车才能解锁?还是非要戴头盔才能骑,有什么隐形启动按钮吗?试了一圈才确认,哦豁!油门是坏的!
这个时候,已经过了50秒免费还车时间,也意味着我得为这坏掉的油门,额外支付3元。
进入付款环节,又出了幺蛾子。不能单次付款,必须先充值,最低的充值金额是20元。余额想要退款,小程序后台是没有退款按钮的,甚至没有线上人工客服按钮,只能很old school式地拨打电话进行退款。
正如一位网友的调侃:“很好,互联网经济玩不起互联网是吧?”
随后,我还到了布吉,这一片数量最多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品牌车身为红色,就称为“小红“吧。
在付款方式上,“小红”良心一点——可以单次支付。但也有骚操作——头盔要单独解锁才可以用。
网络上,不乏网友分享在深圳骑共享电动自行车的被坑经历,有人直呼“收费比打车还贵”。
这位网友是第一次使用,当快到小区门口时,电动车毫无预警地断电了。当她把车子推到家门口想还车时,却发现这里已经超出服务区(即该款电单车可以骑行的区域),而最近的停车点距离自己的位置有8.6公里。由于急着回家,她只好支付了共计15元的调度费和骑行费,但从出发地打车回家,大概只需要12元。
事实上,价格方面,我无法过多评论,因为“小蓝”和“小红”都没能让我骑着坚持到它们的计价器跳动。
在骑行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受到便利和乘风而行的快乐,只有一路的惴惴不安。
二、“隐患不少”,共享电动自行车,安全有保障吗?
出门实测这一天的天气是雨转晴,但我的心情却着实晴朗不起来。
首先给我使绊子的,是头盔。
即便提前做好了共享另一个人头油的心理准备,也为隔绝头盔的“湿气”豪掷了3张Tempo纸巾,但万万没想到,这头盔这么能“装”,当我反扣之时,积水宛如倾盆大雨,直接给我洗了半个澡。
行吧,姑且算是自己大意了,但更重要的是,“小红”的头盔没有见到CCC认证标识。(全称为“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具有CCC认证的头盔才能流入市场,如果没有CCC认证的头盔则被认定为不合格、不安全的产品。)
众所周知,在深圳,电动车必须上牌了才能上路。但根据我的观察,南山科技园的“小蓝”基本都是没有上白牌的,“小红”则是部分上了牌。那么问题来了,万一遇上交警被罚,责任归谁呢?
再来看看车子的其他硬件,在外观上,“小蓝”和“小红”似乎是同一种车型——略微小的座椅、喇叭采用的是共享单车同款的“扭扭铃”,行驶起来后,避震像个装饰品,在不平缓的路面行驶会颠得人头疼。
如果说这些都是小问题,那没有后视镜、没有转向灯按键、没有速度显示,简直就是让骑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没有后视镜,压根不知道后面按喇叭的大哥,到底要从左边过还是往右边走。
没有转向灯,我的每一次转弯都在抓瞎,生怕撞上突然走出来的路人、机动车。
而“扭扭铃”,在经历了雨天后就像“哑巴”,更像是个摆设。
骑个车骑出了做贼的“偷感”,也是没谁了,也可能是我的道行还不够吧。
/ 请问,此时此刻我该怎么骑过去?
为了测试共享电动自行车骑出运营区域后会不会立马断电,我还经历了十分“社死”的瞬间。
当我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小红”,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抵达运营区边缘时,车身的大喇叭突然毫无预兆地开始循环播报类似这样一句话:“你已在运营区域边缘,超出运营区域我会断电哦!”
别问为什么是“类似”,因为太过尴尬忙着掉头回“安全区”,导致大脑当机,实在没多余内存记清楚说了什么,只知道整条马路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都在看笑话似的看着我。一位从我边上“超车”的外卖小哥甚至笑出了声。
我心想:既然能有这么大声的音量,要是换成带按键的喇叭,就能增加几分安全感了。慌乱地掉头时,还因为没有后视镜和转向灯,差点碰到直行的机动车。
想起有网友说过自己刚骑行不到200米就被判定超出服务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温馨提示”,如果有,大概现场就能抠出一个三室一厅。
尽管目前的投放规模不大,但运维跟不上的情况已有端倪。
从百鸽笼地铁站走出来可以看到,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不在少数,不少“小红”歪歪扭扭地被夹在其中,还有少数已经倒在地上,显得十分凄惨。
在小红的隔壁,还有另一个牌子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它们与小红的遭遇差不了多少,有些行车链条已经生锈脱落,还有一些外表塑料件损坏的,仅仅用轧带简单固定了一下,并没有得到及时维护。
即便需要单独解锁头盔才能使用,但部分“小红”的头盔已经不翼而飞,如果它会哭,一定会大喊:“还我盔来!”
虽然深表同情,但我想到的是,如果没有其他可选,那么“被迫”使用这辆共享电动自行车且没有头盔的“倒霉蛋”,会不会恰好某一次出现事故,就因为缺少这一个头盔而遇到性命危险。
事实上,即使放着不动,它们一样会造成潜在的危险。
乱停放的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共享路障”,完全有理由相信,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只会雪上加霜。
三、“已经够多够乱了”,深圳人有共享电动自行车需求吗?
事实上,共享电动自行车并不算多新鲜的事物,在很多其他城市称得上已经融入了当地的日常。但在深圳,大家对于这件事颇有争议,正反两方的声音都有:
支持的人觉得,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出现,多了一个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选择,长远来说还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私人车辆数量的“狂飙”,利于统一管理。
“挺好的,不用自己买了,由每人一部电动车变成共享电动车,也减少有人非要把电池弄回家充电的安全隐患。”
“现在改装车这么多,推共享车然后慢慢控制私人车数量,应该能更好地管理和改善骑行环境吧。”
但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来看,反对的人则明显占多数,当然这并不完全是共享电动自行车的锅,深圳人只是苦电动自行车久矣。
根据统计,深圳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高达500万辆,从原关外到原关内,从城中村到CBD,都不乏电动车的身影。
人行道、地铁口被密密麻麻的电动车堵住的场景并不少见;走在街道上的人更是得时刻留意身前身后有没有飞驰而过的骑手;若是遇见加装雨棚的电动车,还得小心不被剐蹭到……种种乱象,让很多深圳人直呼没有“走路自由”。
由于非机动车道建设滞后等原因,深圳的人车矛盾、路权争夺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初,深圳非机动车道设置率是28%,但北京是95%,上海是90%,尽管近年来各个区都在大力推进打造“慢行系统”,新增建设非机动车道,但短板依然明显。
在管理和相关法规方面,最近深圳也出台了新规,调整电动车不戴头盔的处罚幅度,对于加装雨棚等严重威胁行人安全的加装行为处五百元罚款,明确“一人一车”,电动自行车号牌有效期5年……
但要收到成效,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落实的力度更是至关重要。
“现下的混乱局面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加入,是否只会添乱?”这正是无数深圳人心中的担忧和疑问。
应该不少人和我有一样的疑问,深圳真的放开共享电动自行车了吗?毕竟之前的态度一直都是禁止的。
致电深圳交通运输局后,我得到的反馈是:这些车辆都是企业私自投放的,并不具备运营资质,属于占道经营。
在文章写完之前,我又收到了交通运输局相关部门的回电。
工作人员告诉我:市政府已经出了政策下发到各个街道办,正在执行对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劝导回收工作。如果发现哪里还有共享电动自行车,可以致电12345进行举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微时光 (ID:szdays),作者:大壮
支持一下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