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陷阱
2024-05-14 12:03

思考的陷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马宋(ID:xiaomasong999),作者:小马宋,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讨论了思考中常见的陷阱,包括对定义和标准的差异导致的争执、观察者偏差、利益相关性以及合理化自己妖魔化他人的现象。

• 💡 讨论了争论中常见的陷阱,强调对定义和标准的一致性重要性

• 🤔 讲解了观察者偏差的心理学现象,提醒注意主观感受与事实的区别

• 🔄 分析了利益相关性对观点偏向的影响,呼吁审视自身行为并原谅他人

今天说一说关于思考的陷阱。


起因于读书群里产生的很多讨论,大家很难达成一致,所以我才想讲一些通常的逻辑问题。


思考的陷阱(1):为什么吵架的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


有时候我们看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而且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道理,那其中一个原因,很可能是,我们对一些事情的定义不同,标准也不同。


举个例子,一个杀马特少年,一个跳广场舞的老太太,他们穿的衣服留的发型,也许你会觉得很丑,但是,他们自己应该会觉得很好看。


谁会穿一件自己觉得很丑的衣服出来呢?是不是。


假如我们要确定谁是对的,那就应该先对“好看”来做定义,只有对“好看”的标准达成一致,我们才有可能来验证它究竟好不好看。


比如我们可以这么定,随机抽选1万人,由他们来投票,如果觉得好看的人数超过80%,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好看的。


当然这1万人怎么产生,又是另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简化处理。


只有我们对定义和标准达成一致,才有可能确定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比如今天有两拨人,一个支持定位理论,一个反对定位理论,而且每个人都很有理,都信誓旦旦。


为啥呢?因为他们两拨人说的根本不是一件事,甚至反对派的理由,支持派恰恰认为这支持了定位理论。


支持派的说辞,反对派认为就是胡说八道。


所以,说一个东西好不好、行不行,那首先要互相确认,定义是什么,验证的标准是什么,然后再来讨论。否则就变成了各说各个,谁也不服谁。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还是认死理,会找各种证据证明自己是对的,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思考的陷阱(2):观察者偏差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观察者偏差。


观察者偏差又被称为孕妇效应,就是当你家里有一个孕妇的时候,你在大街上就会看到更多的孕妇。


当你是一个咖啡爱好者的时候,你会更多地注意到有人爱喝咖啡,然后你就会有一个错觉:我身边有好多人爱喝咖啡。


其实,到今天为止,中国大部分人都不习惯喝咖啡。


这个就是观察者偏差。即使世界真实地呈现在你面前,你看到的和别人看到的世界,还是两个样子。


一个夜总会的服务生,他看到的人都是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一个图书馆管理员,他看到的人都是热爱读书,喜欢学习的,其实这都是观察者偏差。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感受,而是要学会看数据和统计。


当自己的主观感受与证据和数据违背的时候,那更多地,应该相信证据和事实。


更可怕的是,当我们拥有对世界的某一个看法的时候,我们会努力寻找证明我们看法的证据,结果就是:你会越来越认为世界就是你想象的样子。


比如有人就相信,世界是由XX控制的。他会收集各种XX控制世界的案例和证据,从而越来越强化他的认知。


这个时候,你很难说服他,你提出一些反例,他会说这是XX迷惑你的假象。


你说为什么他的某些观点找不到证据,他会说,XX的运作很隐秘,你当然找不到。


这不仅仅是观察者偏差,这就是进入到了单一思维中去,他完全不能接受其他任何观点。


你是不是也有一些感慨,觉得十年前的自己就是个SB?那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幼稚的想法?


那么,我们也应该谨慎地对待今天的自己的看法,随时等待证伪,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包括我们做营销也一样,有时候特别容易出现“观察者偏差”,我们觉得消费者跟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思考的陷阱(3):利益相关 


有位朋友提出一个问题,说物业费为什么要按房屋面积交费?物业又不帮我打扫房间。


我问他,那如果一个业主把小区的房子都买下来了,那他应该怎么交物业费呢? 


后来他说,那应该按照房子的套数来交,一套房子就交一份物业费。 


我又问,如果按照房子的套数来交物业费,假设小区里有公寓又有别墅,其中一栋楼是公寓,一栋楼是一套别墅,这也算一套房子,那么其他住公寓的业主会不会同意他按照房子套数来交物业费呢?


显然对于房屋面积大的业主来说,他会更支持按套数来交。 


对房屋面积小的业主来说,他们会更支持按照面积来平摊物业费。


而对家庭人口少的业主,他们可能会觉得,别人家人多,扔垃圾也多,使用小区的次数也多,那他们应该按照居住人口数来交物业费。 


一楼的业主可能会觉得,自己不用电梯,那电梯维护费用就不应该我来出。


其实每个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是会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方案。 


有个思想实验,假设一个村里有100户,1户是有钱人,99户都是穷人。


如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现在投票决定一件事:村民有权平分全村所有人的财产。 


那你觉得投票结果是什么?应该是99户人赞同,1户人反对。


我们听一个人提出的方案或者建议,要先想想他跟这件事有没有利益相关。 


可口可乐为什么会成功?营销专家会强调品牌的重要性,媒体会强调必须做广告,管理专家会说企业管理才是它的核心。


因为大家都想强调自己专业领域的重要性,因为他们利益攸关。


其实对很多问题来说,没有绝对公平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必须要确定一个执行原则才行。


今天物业费按住房面积收费,应该是实际执行成本最低,最多人达成一致的方式。 


比如拆迁该怎么补偿?有很多种方式。 


新加坡的拆迁,并不是所有住户都同意才拆迁,而是大部分住户同意,就可以拆迁。


同一片拆迁区域里,公布同一个补偿标准,只要得到80%以上的人支持,那就可以强制拆迁所有人。


所以新加坡就很少存在钉子户。 


而美国的租房中介在我们看来也很奇怪,就是给你介绍房子,不管你最后租没租,中介都要收中介费。 


其实制度和行业规定,没有什么绝对合理的,我们要较起真来,全世界都会被喷死。 


我们观察一个人的观点,还是要看他有没有利益攸关。这也是许多公务执行中利益相关者要回避参与执行的原因。 


思考的陷阱(4):合理化自己,妖魔化他人


知乎上有人做过一个社会实验。 


在某女网红被爆做第三者后,有大量网暴评论,在她微博下谩骂她不要脸。后来有两个人,把自己微博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租了法拉利。 


然后去私信那些谩骂的人,男的私信女的,女的私信男的。 


大概意思,就是你价值观好正,我很佩服你。然后互相关注。


因为伪装成了有钱人,对方对他们都很友善。 


接下来,他们分别倾诉自己的感情,说是受家族业务影响,自己被迫跟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了。


然后问,对方愿不愿意跟自己交往。 


具体数字我不记得了,但实验的结果是,这些大骂别人做小三的人,大部分选择愿意跟这两位已婚人士交往。男女都有。 


而且,有女生还要求他下班时开法拉利来接她,并且停在显眼的位置。 


这也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我们在看别人时,必须是圣人,不能有一点瑕疵。对自己的时候,则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不管自己有多无耻。 


现实生活中,陷害同事,抹黑对手,欺骗客户的事比比皆是,但看起来每个人的朋友圈又都正能量满满。 


朋友圈里皆君子,生活之中多小人。 


就是每个人在做“坏事”时,往往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我必须这么干,我跟他好是因为xxx,我骗客户是因为我太需要这些钱了,别人也这么做,那我为啥不能。等等吧。 


所以,我们才要每日“三省吾身”。


如果没法管住自己,至少也要能学会原谅别人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小马宋(ID:xiaomasong999),作者:小马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