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豹、虎”的爱情故事
原创2019-06-11 07:39

“马、豹、虎”的爱情故事

作者:孙鸣远,封面:Topgear


前几天还在写关于FCA与雷诺合并一事的看法,研究为何合并和如果合并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结果6月5日晚,FCA发出官方消息,称“FCA坚信与雷诺合并的提案是极具吸引力和变革性的,自提交方案后双方也都非常认可这一点,提案中的条款和方案是经过精心研究后设计的,能够为双方带来实质性的长远利益。然而,法国当局不愿意接受此方案”,最终FCA撤回了提案,自此与雷诺合并一事也以失败告终。


那边法国公司不想和美国公司玩,这边印度公司和德国公司“官宣”将一起玩“过家家”。6月5日,捷豹路虎和宝马宣布他们将合作推进关于新一代电动和插电混动汽车的技术。两家公司将会共同开发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希望能够在未来几年里,将电动汽车高昂的研发成本大幅度降低,以此互惠互利。


“联姻”


在电动汽车领域若想作为“后起之秀”尽快实现盈利,宝马和捷豹路虎此次的联盟是大多数汽车公司一直追求的合作模式。例如在保时捷投资后,现代也跟着投资电动跑车Rimac公司9000万美元以寻求合作,还有福特近期投资了5亿美元给电动皮卡Rivian公司。各大传统汽车公司虽然在燃油车领域造诣精湛,但是面对电动汽车领域都深知自己亟需合作模式来弥补技术空缺,才能“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就职于宝马研发部的Klaus Frohlich,对于两家公司的合作,认为:“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巨变,我们认为合作是未来车企成功的关键,更是电动汽车领域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捷豹路虎跟宝马拥有同样的愿景,发展新一代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这正是我们寻找已久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我们能够缩短研发时间,将最先进的技术和车型更快地推向市场,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捷豹路虎的总工程师Nick Rogers补充道:“我们已经证明了捷豹路虎能够造出媲美其他品牌的电动汽车(I-Pace),现在需要尽快扩大技术优势,利用规模化效应为下一代捷豹路虎车型服务。宝马与我们的目标高度一致,都需要新一代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来保证两家公司未来发展和共同利益。”


宝马十分确定“对于环保和未来电动汽车技术,双方拥有共同的思路和策略。”两家公司将共同投资用于研发部门,旨在结合捷豹I-Pace和宝马i3积累已久的技术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共同研发生产对应的技术和车型以适应市场需求。”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将会在各自公司进行生产,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已经在年初确定作为捷豹路虎全球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生产基地。而宝马暂时还未确定地址,不过有消息称宝马或将把生产基地定在伯明翰附近的海姆斯霍尔,距离捷豹路虎基地很近。


宝马和捷豹路虎的结盟并未给出准确的时间计划,不过有媒体分析可能至少保持3~4年。同样的,合作的规模和资金的投入暂时也是个未知数,但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恐怕规模和资金投入不会小。


“红娘”


就在两家公司宣布将要进行合作的前一周,捷豹路虎刚刚公布了2018的公司财报,亏损近36亿英镑,并且之前就有传言称,PSA(标志雪铁龙)一直在与塔塔公司商谈收购捷豹路虎之事,但迟迟未得到官方的回应。


捷豹和路虎原本是两家独立的豪华汽车制造商,前者专注轿车,后者专注SUV。不过由于经营不善,最后都被福特汽车收购。从2002年开始,两个品牌作为一个整体运作,但是大量的投入依然没能让捷豹路虎重现生机,于是2008年捷豹路虎再次易主给了印度塔塔集团。



捷豹路虎在塔塔集团一开始顺风顺水,但近几年由于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市场反响很差,销量暴跌。其实路虎和捷豹的问题一直存在,TGT节目三位主持人作为英国人虽然都很喜欢这两个品牌,但在多期节目中一直冷嘲热讽两个品牌的各种毛病。


陷入窘境的捷豹路虎,也许是看到了电动汽车对于未来市场重要性,于2016年在洛杉矶汽车展上推出了纯电动汽车捷豹I-Pace,正式量产销售直到2018年4月才开始。宝马“下手”则比较早,2011年推出概念车,2013年正式发布量产版电动汽车i3。


(捷豹I-Pace)


捷豹路虎希望I-Pace能够给公司带来一条新的发展方向,作为捷豹品牌第一款电动汽车,公司非常看重这款车型,任命Ian Callum(06版XK、08版XF、10版XJ、12版XF、13版F-Type、15版XE和16版F-Pace等车型的总设计师)担任总设计,并给予了极大的资源支持,最终I-Pace没有辜负众望,在各国拿奖拿到手软(年度车型、最佳车型、高级电动汽车车型等等)。


(宝马i3)


财大气粗的宝马或许仅仅是想通过i3为电动汽车领域打下一些基础,但同样是作为宝马第一款电动汽车,也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从碳纤维加强塑料,到电动化驱动系统,从零设计的i3处处都是宝马硬实力的体现,并且与I-Pace一样,在全球拿到不少的奖项(年度最佳设计车型、最佳环保车型、最佳mini车型等等)。


(宝马i3销量,数据来自维基)


(2018年I-Pace各国销量,数据来自I-Pace论坛)


(捷豹I-Pace销量,数据来自INSIDE EVS)


虽然两家进军电动汽车领域不算晚,但或由于品牌问题或车型有限等问题,两款车型在销量上并不亮眼。宝马i3发布较早,所以销量还算可以,到2018年全球总销量约为13万台,而2018年才发布的I-Pace,全球总销量约为1万台。


(美国2018年电动汽车销量,数据来自Statista)


表面看起来,销量数据也算不错,但对比其他品牌电动汽车,就显得有些羸弱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美国,两款车型的销量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而在中国,销量更是少的可怜。


(特斯拉Model S全球销量,数据来自Statista)


(特斯拉Model X全球销量,数据来自Statista)


(特斯拉Model 3全球销量,数据来自Statista)


再来对比特斯拉不同车型的全球销量,特斯拉不算Roadster,正式推向市场量产车是从2012年发布Model S开始,随后是2015年Model X,和2017年Model 3,到2018年为止全球销量超过55万台,Model S约为27万辆,Model X约为12万辆,而Model 3约为16万辆。


不难看出两家公司为何如此“心急”,一拍即合结盟进军电动汽车市场了。


“婚后”


日产Leaf在2011年进军欧洲和加拿大市场,2012年开始在全球范围销售,到今天为止,全球销量约在20万辆左右。雷诺或许是受到雷诺-日产联盟影响,在2012年推出了Zoe电动汽车,虽然主战场集中在欧洲市场,但全球销量已经突破了13万辆。大众则是直到2016年才陆续推出纯电动汽车(e-Up!, e-Golf, Audi R8 e-tron),至今销量约为10万辆。


尽管从销量上看,捷豹路虎和宝马的电动汽车销量不如特斯拉,但与其他几个品牌横向比较,并未落下很多。并且,一方面由于捷豹I-Pace才刚刚面向市场,很多消费者对其还不甚了解,另一方面宝马虽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考虑到使用成本和适应市场变化速度,才迟迟未在纯电动汽车方向推新。



就单纯从车辆本身而言,考虑到价格、车型等因素,两款车型尤其是I-Pace还是颇有竞争力的,宝马i3的竞争者则是雷诺Zoe和日产Leaf。此外,捷豹为I-Pace研发了一套电动汽车专属生产平台,宝马则是电动车平台与燃油车平台可以共用,一旦合作开始,就可以大大加快“物美价廉”车型的量产落地速度。



同时,宝马和捷豹路虎正在扩大其电动车型阵容,宝马iX3、i4(类似于3系宝马)将会在明年发布,而捷豹路虎也将会在未来12个月内发布插电混动路虎揽胜和路虎发现者运动版,以此适应不同的消费者人群。


两家公司不同于FCA和雷诺的联盟,都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此番合作不单单是能够大大减少研发成本,更是能够将传统汽车大厂长此以往积累的技术和设计经验融合,取长补短,以此作为撕开电动汽车市场的“利器”。


“寄言”


尽管笔者很看好这次宝马和捷豹路虎的合作,但是不得不说在电动汽车市场中,他们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是“黑科技”方面,捷豹路虎对媒体说:“电动汽车技术的先进之处,其核心部分已经逐渐向ACES(无人驾驶,汽车互联,电动化,汽车共享)的未来转变。”两家公司已经着手致力于ACES的共同发展,但是目前来说,距离行业标兵特斯拉仍有不少差距。例如OTA升级、AP系统(FSD系统)和驾驶数据收集、无人出租车等方面,宝马和捷豹路虎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其次是电池部分,特斯拉一开始就与松下合作研发自己的电池,并且特斯拉超级工厂能够生产和回收电池模块,其大部分核心技术和生产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对于电动汽车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近日特斯拉已经收购了超级电容Maxwell公司,有传言称今年新款Model S和Model X已经使用了超级电容作为快速能量存储模块。


反观捷豹路虎和宝马,宝马在2018年才与宁德电池签订了合作合同,捷豹是2017年与LG合作,并不是说两家电池公司水平不够,而是技术沉淀相对较少且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生产供应将会受到制约。此外,宝马和捷豹路虎使用的都是定制电池,在不同车型布局转换中,生产设计成本会大幅度上升,而特斯拉的18650和21700电池可以根据不同车型需要,任意调节电池组尺寸和大小,以此节省成本提高竞争力。


最后是品牌因素,诚然宝马品牌影响力毋庸置疑,其后背彰显技术的领域也有不少,但是捷豹路虎就很有问题了,全球市场的“质量疑问”,中国市场的“奇瑞捷豹路虎揽胜”,标签意识会在消费者眼中形成固化的思维,很大程度影响市场的接受度。


最后的最后,笔者深切希望不同厂商能够看重电动汽车市场并为此付出真正的投入,而并非像某些厂商“东施效颦”玩花活。毕竟,传统汽车大厂虽然在电动汽车领域经验不足,也存在庞大的转型困难,但是其多年来的技术沉淀和研发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相较于环保因素,消费者更希望看到的是“物美价廉”的电动汽车供人们“享受”生活,让人们觉得电动汽车不再是个新鲜玩意,不再意识到与燃油车有何分别,如同现在的智能手机一样,没人还会去注意到与上一代满是按键的手机有何不同,而是会考虑用手机点个外卖还是看个视频。


电动汽车市场必将随着各个大厂的参与而不断发展繁荣,借用特斯拉创始人艾伯哈德在发布Roadster的一句话:“有人可能会怀念发动机的轰鸣声,就像人们怀念大街上哒哒的马蹄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