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证券跌宕16年,从“宠儿”沦为“弃子”?
2024-05-16 11:46

瑞信证券跌宕16年,从“宠儿”沦为“弃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 (ID:tf-app),作者:刘子琪,编辑:卢泳志,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经历一波三折之后,瑞银(UBSAG)和瑞士信贷(CS.US,简称“瑞信”)的合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5月7日,瑞银发布声明,预计将在5月31日完成瑞银和瑞信的合并。2023年3月,在瑞士当局的撮合下,瑞银拟以30亿瑞士法郎的价格收购瑞信,约合人民币223.05亿元。


当年6月,瑞信不再存续,资产、负债、合同依法转入瑞银。伴随两家公司的整合,瑞信证券也从瑞信的控股子公司变为瑞银的控股子公司。


5月3日,瑞信证券披露的2023年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该公司净亏损达1.99亿元,这是其2022年亏损2.55亿元后的又一次亏损。对于亏损的原因,瑞信证券提及控股股东瑞信与瑞银合并带来的影响。


另外,根据中国证监会规定,证券公司股东以及股东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制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因此控股两张券商牌照的瑞银必须舍弃一张。


2024年开年,据媒体报道,海外知名量化巨头城堡证券计划收购瑞信证券,以此扩大业务规模。随后又有消息传出,蚂蚁集团愿意出高价拿下瑞信证券以获得券商牌照。另据财新网报道,北京国资公司有可能用手中的瑞银证券股权置换瑞银持有的瑞信证券股权。


目前,关于瑞信证券股权收购的事宜尚未有定论,但连续亏损两年的瑞信证券究竟有何魅力,引得诸多财力雄厚的财团纷至沓来?


一、从“宠儿”沦为“弃子”


瑞信证券的前身为瑞信方正证券,设立于2008年10月,注册资本8亿元,股东方为瑞信和方正证券(601901.SH),持股比例分别为33.30%、66.70%。


2020年,瑞信单方面向瑞信方正证券增资,持股比例增至51%,成为其控股股东;方正证券在此轮增资后,持股比例降至49%。2021年6月29日,瑞信方正证券更名为瑞信证券。


最初,瑞信对原瑞信方正证券的投行业务多年来没有做出成绩颇为不满,但由于自身没有太多话语权,且公司高管多由方正证券派员,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瑞信的目标是谋求100%控股瑞信证券,可以对公司人员进行调整。


2022年9月,方正证券公告称,拟以11.40亿元的价格向瑞信转让所持瑞信证券49%的股权。如果交易完成,瑞信将持有瑞信证券100%股权,瑞信证券将成为继摩根大通证券、高盛高华证券后的第三家外资全资控股券商。


从方正证券方面来看,本次出让股权或是迫于监管压力。2014年8月,方正证券收购民族证券(现方正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获证监会核准批复。根据证监会要求,方正证券必须在控股民族证券5年内解决方正证券与瑞信证券、民族证券的同业竞争问题。


然而,由于瑞信在2022年出现流动性危机,上述收购事宜只能作罢。2022年,瑞信营收规模大幅下滑,净亏损73亿瑞郎。2023年3月,瑞士当局果断出手,主导瑞银对瑞信的收购。收购方案中,瑞银出价30亿瑞郎收购全部瑞信股份,约合人民币223.05亿元。


2023年6月,相关法律程序全部完成,瑞信不再存续,资产、负债、合同依法转入瑞银。当年9月,瑞银董事会批准合并,双方签订最终合并协议。如今,此事迎来新的进展,瑞银和瑞信将在5月31日完成合并。


合并完成后,瑞银将同时控股瑞银证券(持股67%)和瑞信证券(持股51%)。根据中国证监会“一参一控”的规定,一家机构不能同时控股两张证券业务牌照。


由此来看,无论是瑞银,还是方正证券,似乎都已经将瑞信证券视为不得不出手的必卖品。


二、瑞信证券苦于股东之变


过去,瑞信证券曾取得过较为亮眼的成绩。在2018年、2019年连亏两年后,2020年瑞信证券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84.56%;实现净利润1180.49万元,同比增长128.22%。


2021年,瑞信证券的业绩持续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97亿元,同比增长75.57%;实现净利润4518.58万元,同比增长282.77%。


到了2022年,由于大股东出现危机,瑞信证券的业绩受到拖累。当年,该公司由盈转亏,实现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下降41.91%;实现净亏损2.55亿元,同比下降663.27%。


图源:wind


受股东变更的影响,2023年瑞信证券持续亏损,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下降45.58%,净亏损达1.99亿元。


具体来看,2023年,瑞信证券投行业务取得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4045.9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34%;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317.8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7.01%。此外,该公司利息净收入1842.48万元,其他业务收入9052.34万元。


图源:瑞信证券年报


可以看出,投行业务及经纪业务业绩下滑是导致瑞信证券2023年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对于投行业务收入下滑的原因,该公司称,2023年,受市场变化及项目执行进度推进影响,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对于经纪业务收入下降的原因,瑞信证券则表示,瑞信与瑞银合并后,公司经纪业务机构客户因考虑到合并之后的不确定性,选择减少通过公司进行交易活动,再加上A股在2023年的总成交量减少、公司2023年响应监管部门号召主动降低佣金费率等因素,经纪业务佣金同比大幅下降。


此外,截至2023年末,瑞信证券共拥有126名员工,而2022年底公司员工数量为234名,同比减少46.2%。其中,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从11名减少到8名,投行业务人员从58名减少到30名,财富管理客户部从22名减少到2名。


另外,时代财经注意到,瑞信证券在2023年更换了总经理。据其2023年披露信息,该公司总经理由王菁变更为张铮宇,张铮宇曾历任瑞信证券交易部主管,机构经纪业务与研究业务负责人。


此前,瑞银首席执行官安思杰曾表示,合并可能导致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被裁员,瑞银将从银行的综合成本基础中节省数十亿美元。从瑞信证券2023年年报数据来看,裁员或许已经发生了。


三、谁将成为接盘侠?


尽管连续两年亏损,但瑞信证券的魅力依旧未减。


此前,瑞信证券在A股市场仅有股票和债券承销与保荐、证券经纪业务(限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牌照;2023年3月,瑞信证券获准变更业务范围,证券经纪业务范围扩展至全国,并增加了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业务两项牌照。


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财经,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加上金融牌照获取标准的完善,金融牌照审批明显收紧,但各大公司对金融牌照的热情与日俱增。


今年1月份,有媒体报道称,对冲基金新王、亿万富翁KenGriffin创立的全球知名做市商城堡证券计划收购瑞信证券。此前,城堡证券首席执行官赵鹏曾透露,城堡证券正计划扩张。


目前,城堡证券在中国已经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但没有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供证券经纪和承销业务的牌照,通过收购瑞信证券,将有利于其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规模。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城堡证券曾出价15亿至20亿元,而瑞信方期望的价格约为20亿元。此外,美国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Pincus)也曾考虑收购该业务,但因未达到设定的底价而放弃。


随后,多家媒体报道,蚂蚁集团对瑞信证券提出收购要约,且出价要高于城堡证券,希望通过收购瑞信证券建立证券业务。对此,蚂蚁集团向时代财经表示,不予回复。


从蚂蚁集团目前的金融版图来看,独缺一张券商牌照。早在2015年,蚂蚁集团就曾试图通过入股的方式拿下德邦证券,且与德邦证券已达成资本层面合作,但最终卡在了监管审批的最后一道关口。


不过,与城堡证券相比,蚂蚁集团还要面对来自监管的压力。近几年,监管部门一直在加大对金融服务公司的监管力度。因此,蚂蚁集团想拿下瑞信证券并非易事。


今年4月,关于瑞信证券股权的收购事宜再迎变数。据媒体报道,瑞银考虑转变策略,拟以所持的51%瑞信证券股权,与北京国资公司换取其持有的33%瑞银证券股权。


据了解,瑞银一直在谋求全资控股瑞银证券,即从北京国资公司手中收购剩余33%股份。同时,北京国资公司目前没有实际控股的证券公司。由此来看,这个方案似乎可以让二者实现双赢。


不过,北京国资公司如果想全资控股瑞信证券,还要从方正证券手中收购另外49%的股份。以当年方正证券发布的拟转让股份公告来看,截至2021年12月31日,瑞信证券49%股权对应的评估价值为11.4亿元。


目前,上述几位潜在买家均未公开发布收购消息。最终,瑞信证券到底花落谁家,恐怕需要在瑞银和瑞信完成合并后才能揭晓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财经APP (ID:tf-app),作者:刘子琪,编辑:卢泳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