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翔李翔(ID:gh_b19aab226944),作者:叫我以实玛利,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早上跑步时听朋友推荐给我的一期播客,访谈一位九零后女生,应该是在男刊GQ的新媒体工作,网名叫“月薪两万的金子酱”和“还可以的金女士”,表达非常欢乐,听完之后觉得对九零后、年轻人还更多了一些了解。
1.
更年轻的一代,确实是更懂流量、更有网感。比如我之前从来不理解,为什么一些社交网络上的博主每次介绍都要提自己是北大毕业。金女士说,这就是流量密码,清华北大再加上智商/智力/阶层,马上就能引爆评论区。
还有一个流量密码就是钱,每个月赚多少钱。所以毕业两年月薪两万买车买房就是个好选题。当然这就要求他们能够乐于去分享自己的收入、私人生活、工作环境等等。
总之听完就还挺喜欢这样的年轻人,天生适合社交网络,优秀又松弛,一点都不装。
同时也让我反思,包括我在内的八零后,我的感受真的就是:这一代人太装B了,而且普遍羞耻感很强。(当然,每次谈论这种宏大概括,都会有例外。)
比如我身边的很多同龄人对谈自己赚多少钱是很羞耻的。虽然这并不妨碍一些人想要展示一下实力时,也会不经意提起自己住哪个小区、开什么车,或者一次性购物花了多少钱,但大家普遍不会主动谈论自己每个月赚多少钱,最多就是嗫嚅着说自己工资还挺高的。
为这事儿还闹过一个乌龙。事情已经过了好多年,我一个好朋友,同时也是某公司前同事,不知道是不是喝多了,突然在一个小群里讲,说你当时来公司的时候,年薪多少多少,大家心里都很不平衡,因为很多劳苦功高的主编也没这么高工资。我对着屏幕认真回忆和思考了一会儿:大哥你绝对记错了,你说的那个人不是我,我当时没有拿那么多钱……
包括播客里金女士很欢乐地谈怎么做植入广告。我们那时候的记者编辑,你要敢跟他/她说,去采访一下客户写一篇软文,他/她当天就敢跟你提辞职,觉得你是侮辱了他/她的整个人生和职业理想。
2.
八零后确实很装,好面子。比如我们八零后里博客时代出现的大网红韩寒和郭敬明,回想起来,还是各有各的一本正经的。今天让他们去拍抖音上的短视频,我觉得他们不一定能拍出来。
包括我自己,如果跳出来看,那可真是太装了。去年拍纪录片,导演老师说,你有没有之前采访时跟采访对象的一些照片,或许我们可以用。我理解导演的意思是要传递出我跟很多大企业家都曾谈笑风生过的感觉。我回复说:我们那时候做记者从来不跟采访对象合影…...
其他代际的人呢?六零后今天最大的网红是俞敏洪老师。其实你一看俞老师那张满是沧海桑田的脸,看他孜孜不倦更新公号和短视频就大概能知道:六零后就是“奋斗B”。
六零后的价值观里就是奋斗、奋斗、奋斗…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些天天在社交网络上表演奋斗的六零后,都已经功成名就,不需要奋斗。
(很好玩,真正的富人在表演奋斗,一些表演自己是富人的却真的在奋斗…...)
七零后是“精英范儿”。当年互联网初起,各种社区和论坛里的主力网友都是七零后。当时流行的网文,主角必须得喝一杯星巴克。当年的星巴克和哈根达斯才是流量密码。
七零后有对国际化和国际品牌的迷恋。我估计七零后精英可能是中国这几代人里最愿意把自己定位成世界公民的一代。
八零后是装。装的背后我估计可能是慕强。但我说的慕强不是贬义,慕强是因为他们想做到跟最好的一样好。所以八零后做车的企业家张口就说,这是多少万以内全球最好的车,我是完全理解。我们这一代就是要aim high,对标全世界最顶级的同行。
至于今天的九零后和零零后,从我有限的观察来看,虽然他们姿态放松,但却有一种苦中作乐感。比如金女士的播客,非常欢乐,但谈话里却有一种自觉的社畜感,会有意识地去想自己在公司的阶层序列里大概是什么位置,如何熟练地跟客户打交道。
我作为八零后,就感觉很“苦”——当然他们可能一点都不觉得,乐在其中。(八零后又开始装了。)
当然,除了这个简单粗暴的概括之外,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一些杰出的2B出现,他们横空出世,让人敬佩。比如某某某、某某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翔李翔(ID:gh_b19aab226944),作者:叫我以实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