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作者:杜芹
从 AlphaGo 横扫围棋界,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人类顶尖棋手,到 ChatGPT 大语言模型横空出世,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再到 Sora 的惊艳亮相,生成式 AI 大模型的无限潜力不断释放,AI 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我们的认知,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我们的想象力。
在 AIGC 的时代,所有的不可想象都在变成寻常。
去年9月份当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在硅谷率先提出“AI PC”的概念时,很多人不以为意。然而,短短几个月内,AI PC 已不再是口号,大模型部署在本地成为可能,2024年甚至被一致认为是AI PC元年。
而今,英特尔通过酷睿Ultra再次领先行业,让AI在商用 PC 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场席卷全球的AI PC革命正在加速袭来!Canalys的最新报告预测显示,到 2025 年,集成 AI 的 PC 预计将占全球 PC 总出货量的 40% 。
40年来最大革新,英特尔酷睿Ultra开启商用AI PC时代
AIGC之所以能成为爆点,是因为它颠覆了传统业务模式,重塑了商业的效率和创新的价值链,加速了千行百业数字化的变革,开创了一个AI的新纪元。就目前的市场反响来看,无论是图文生成,还是提高办公效率,AIGC已成为行业用户的刚需,用户希望能够以非常低的成本、更加方便、更加可及的方式来实现效率的跃升。
AIGC下沉到本地端的呼声愈来愈高!在众多的终端设备中,PC被认为是AI的最佳载体。为何这么说?于消费者而言,PC是目前最好的娱乐工具和学习工具,对商业用户而言,PC是最佳的生产工具和协作工具。此外,PC还具有以下优势:1)强大的混合算力;2)安全和强大存储能力。PC 与生成式 AI 的内容生成、内容提取和智能涌现的能力是天生契合的。因此,PC是AI的普惠终端。它将推动 AIGC 的普及,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 AIGC 带来的便利和价值。
酷睿第14代处理器——酷睿Ultra的到来打开了商用 AI PC的大门。英特尔称其为 40 年来最重磅的架构更新,它极大地降低了功耗,同时大幅提升了性能,为 AIGC 时代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大 AI 引擎协同作战,赋予本地设备澎湃算力。酷睿Ultra在单个封装中集成了CPU、GPU 和 NPU三大AI引擎,可让 200 亿参数 LLM 本地运行,为本地化生成式 AI 提供强劲支持。具体来看,酷睿Ultra的CPU部分首次引入两颗低功耗内核,采用Intel 4制程,更优的性能核和能效核带来更高数据吞吐量,性能大幅提升;首次集成了独立显卡架构,内置英特尔锐炫GPU,达到了2倍于前代产品的性能,视频剪辑速度更快;内置的神经处理单元NPU能够以低功耗处理持续存在、大量使用的 AI 工作负载,让续航飙升。
在强悍的三大AI引擎加持之下,酷睿Ultra处理器实现了性能和功耗的双重突破。实测数据表明:
相比使用 了3 年的老旧 PC,办公应用生产力提升最高达 47%;
与上一代(英特尔酷睿第 13 代 i7)产品相比,在频繁使用视频会议的场景下,处理器功耗最高降低 36%;
视频编辑的 AI 性能比上一代产品最高可提升 2.2 倍。
值得一提的是,酷睿Ultra内置的锐炫显卡已经达到了移动工作栈的性能需求,提供了Pro级别的ISV软件认证。在3D渲染评分上,酷睿Ultra9最高可达到上一代酷睿i9产品12倍的性能。
针对商用 AI PC,英特尔推出了基于搭载酷睿Ultra处理器的英特尔vPro平台。该平台在性能、安全性、可管理性和稳定性方面进行了增强,可帮助 IT 部门更轻松地应对转型挑战,为商业用户带来全新的AI PC体验。目前已有 90 多家商用设计采用了酷睿Ultra。商用AI PC的袭来势不可挡!
三大法则,六大应用场景,勾勒出商用AI PC未来画卷
那么PC上的AI如何展开?基辛格在CES 2024大会上曾总结了三大法则:首先是经济法则,在边缘设备(手机、个人电脑、本地计算等)上运行人工智能工作负载比租用云服务器更便宜;其次是物理法则,在客户端执行此操作比将数据往返到云端更快;第三是数据保密法则,由于保存在云端和本地设备上的数据都是真实数据,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监管,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这三大法则为AI PC指明了方向,英特尔率先锚定了AIGC六大关键应用场景。
场景一:AI Chatbot
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陪聊工具,也不满足于只做一些打油诗,AI Chatbot将会对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提供非常专业的问答。例如,浪潮利用英特尔酷睿Ultra AI PC迅速部署了“YuanChat”,用户能够流畅地使用“源”大模型强大的文本创作、编程、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享受便捷、安全的本地化智能交互体验。南京英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酷睿 Ultra 处理器和 OpenVINO™ 深度学习套件为载体,打造了低成本、高质量的数字人解决方案,实现快速精准的数字人智能问答。
场景二:AI PC助理
该AI助理可以极大地简化 PC操作流程,智能处理个人文件、照片和视频等内容,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数字体验。
场景三:AI Office助手
通过Office套件的插件,为多种工作场景和语言带来 AI 功能的支持,提升办公效率。在本次发布会上,海南欧菲思信息科技和中科创达等公司都演示了AI在处理文档方面的便捷性和智能性。
场景四:AI本地知识库
它可以把个人和企业的文件转换成一个运行在AI PC上的知识库,实现快速的文档处理和知识检索。星环信息科技目前已利用 AI 构建了庞大的本地金融知识库,用户可以按需轻松调用。
场景五:AI图像视频处理
提供图像生成、后期处理、图像细节或风格调整等功能。利用AI生成短视频、3D模型或体机视频,还可智能生成慢动作等内容,开拓创意边界。当虹科技已经通过 AI 生成的高清视频慢动作,实现了生产线缺陷检测,可高效查找故障问题所在。
场景六:AI PC 管理
协助企业更智能、高效地管理设备资产,并增强系统安全。在会上,智谱 AI 展示了其 PC 智能控制、文档处理和演示功能,;神州一诺则分享了其基于 AI 的企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快速盘点、分析资产并生成报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英特尔商用AI PC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把强大的AI算力和模型带到了我们的身边,直接部署在本地,让我们不再受限于网络的束缚。这不仅让数据处理更加私密和安全,还能降低能耗。
如果将这六大场景看作是商用AI PC的横坐标,那纵坐标就是 AI PC 在各个场景里的纵深拓展,只有将 AI PC与真实的应用场景深入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并实现商业闭环。
例如在教育行业中,构建在AI PC终端的大语言模型,可以大幅提升教师备课效率,提高备课质量,为缓解教师的工学矛盾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作出贡献;又如医疗医药行业中,通过在AI PC上部署大模型帮助新药靶点发现,提升医生和科研人员在药物研发阶段的效率。再比如现在关注度很高的康复养老行业,产业基于AI PC通过动作捕捉对老人健康进行评估与康复健身运动指导,用技术赋能老人健康;对于政务办公场景,考虑到数据隐私管控的需求,AI PC终端非常适合部署本地大模型,提升政务办公效率,惠及民生,从而提供新质生产力。
包括戴尔、惠普、联想等在内的OEM厂商都在积极全面拥抱AI,推动AI技术在PC领域的应用。从传统的PC应用到AI所带来的功能增强再到智能生成,进而到个性化服务,AI必然会在PC上无处不在。而与此同时,随着AI应用在千行百业的不断渗透,AI PC一定会加速化部署,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在当下AI转型的历史性时刻,英特尔所提供的以AI PC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就像是为大家带来一块无限大的画布,大家一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出更美、更生动的AI画卷。
英特尔酷睿Ultra携手合作伙伴,共创商用AI PC生态
如何鉴定一个事物开始蓬勃发展?看生态的成熟度。
英特尔认为软件领导力是AI PC体验的关键。进入商用AI PC新元年,英特尔全面加强对软件生态的投入,通过软件把酷睿Ultra处理器和vPro平台的价值转化为用户体验和商业解决方案。
去年10月,英特尔启动了“AI PC 加速计划”,旨在将独立硬件供应商和独立软件供应商与英特尔资源连接起来,涵盖了从AI工具链、培训、协同工程、软件优化、硬件、设计资源、技术专长、联合营销以及销售机会等全方位支持。英特尔提供全栈的AI开发工具,包括 OpenVINO、One API 等,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和部署 AI 应用。AI PC 加速计划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为超过 1 亿台 PC 实现人工智能特性。
3月27日,英特尔宣布“AI PC加速计划”再添两项人工智能(AI)新举措,即新增“AI PC开发者计划”,并吸纳独立硬件供应商(IHV)加入“AI PC加速计划”。这两项举措将优化并扩大AI规模,并且加速在2025年前为超过1亿台基于英特尔平台的PC带来AI特性。
目前,英特尔已凝聚超过 35 家本土 ISV 和 10 余家 OEM 的生态合力,共拥 AI PC 创新大势,同领生成式 AI 发展新机。
“水利万物而不争”是英特尔的生态之道。技术不是为了技术而生,技术是为了我们每个人而生。英特尔希望能够携手产业的合作伙伴打造更宽容、更包容、更开放的生态,构建全栈的AI应用解决方案,加速AI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结语
英特尔酷睿Ultra AI PC的问世仅仅四个月,便在PC领域引领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浪潮, 大模型、大算力、以及众多厂商的合作共建,让AI PC“大力出奇迹”,催生了无数AI新应用的涌现。
这仅仅是开始。商用 AI PC 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是 PC 产业的转折点!AI PC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使用PC的方式,为全球劳动力解锁新的体验并提高生产力。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观察(ID:icbank),作者:杜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