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技术帖中贯穿全文的”囚徒困境“案例,是典型的博弈论模型。我同样以博弈论模型,分析与纠正原帖错误之处。
文章、马伊俐共同的严格优势策略
原技术帖核心错误一:该帖对公关动作熟悉,但对博弈论模型的基础要素与概念缺乏了解,所以模型没有量化,推导不够严谨,结论无法论证。
【纠正】小三的悲哀,在于她的命运,往往由情人夫妻对婚姻的选择而决定,只要一张图,就能看懂文章和马伊俐为何都选择婚姻。
模型一:文章-马伊俐婚姻策略模型
矩阵图一中,纵向表示文章的选择(选婚姻或姚笛),每格左下角数字代表此选择的得分;横向表示马伊俐的选择(选婚姻或离婚),每格右上角数字代表此选择的得分。
文章在理论上还可以谁都不选。但不用策略模型也知道:此选择对婚姻不负责,对爱情没勇气,对错误没担当,失人失形象,是下下策。为简化模型,删掉此选项。
我们将文章、马伊俐选择的得失考量因素,抽象为“道德、夫妻关系、情人、孩子、形象”五大项,这也是大众感知中对婚姻最重要影响因素。得一项则得1分,失一项则失1分、无关则为0分。其中,文章夫妻无论哪方选择离婚伤害了孩子,都失1分,以此体现中国传统的婚姻观。
根据上述设定,在矩阵图一的左上格中,文章、马伊俐都选婚姻。文章在夫妻关系、孩子两项各得1分,失掉道德、形象、情人等3分,得分为+2-3=-1。马伊俐得到夫妻关系、孩子、道德、形象,共+4分(该策略模型中马伊俐无情人,此项0分),两人得分表示为(-1,+4)。
依上述规则计算,右上格中,文章选婚姻、马伊俐选离婚,两人得分为(-4,0);左下格中,文章选姚笛、马伊俐选婚姻,两人得分为(-3,+1);右下格中,文章选姚笛,马伊俐选离婚,两人得分为(-3,0)。
很明显,矩阵图一左上格双方都选婚姻时,两个人得分都是最高的,这也是两人在现实中的选择。用博弈论的术语来说,选择婚姻,是文章、马伊俐共同的严格优势策略。
小三想上位,没那么简单!
原技术帖核心错误二:该帖认为“囚徒困境的关键因素在于两个囚徒之间无法直接沟通并需要共同做出选择”,这种理解彻底错了。因为囚徒困境反映的是“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也就是说,无论其中一个囚徒是否先做出选择,无论双方怎么沟通,对另一个囚徒来说,揭发都是在此次博弈中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纠正】原技术帖在错误理解囚徒困境的前提下,以为姚笛如果在媒体#周一见#曝光前,采用率先选择公开恋情或向马伊俐道歉的先发策略,提高”小三上位“的几率。下面就用博弈论模型来验证该结论的彻底错误。
模型二:“文章-姚笛表态策略模型”
矩阵图二中,纵向表示文章的选择(选马或姚),每格左下角数字代表此选择的得分;横向表示姚笛的选择(向马道歉或公开恋情),每格右上角数字代表此选择的得分。
该模型中,文章、姚笛都受到来自马伊俐和社会舆论压力,假设两人承受的这一压力值都为1,压力增大则数值增大,压力减小则数值减小。
根据上述设定,矩阵图二左上格中,“小三”姚笛选择向马道歉,争加同情分,此模型设计的社会舆论压力值减小;文章选择马伊俐时,模型设计的压力值也会减小。结果可表示为(0.5,0.5)。
右上格中,当姚笛选择公开恋情时,承受此模型设计的压力值1;此时文章选择马伊俐,模型设定压力值减小,但来自姚笛及支持者的压力增大,一增一减,压力值仍为1。表示为(1,1)。
左下格中,姚笛向马道歉化解部分压力,压力值减为0.5;文章选择姚笛,承受模型设定的压力,且姚笛的道歉,加大了文章在道德舆论方面的压力,压力值增加为1.5。结果表示为(1.5,0.5)。
右下格中,姚笛公开恋情,文章选择姚笛,两人都承受此模型设计的压力值,表示为(1,1)。
从博弈论上说,矩阵图二左上格(0.5,0.5),是该策略模型的惟一纳什均衡。也就是说文章选择马伊俐、姚笛向马道歉,是双方的理性选择(选择马伊俐是文章的严格优势策略,选择道歉是姚笛的相对优势策略)。这也推翻了原技术帖所推导出的结论:“率先选择公开恋情或向马伊俐道歉,能提高姚笛小三上位的几率。“
无目标,不策略
原技术帖错误三:该帖除了不太懂博弈论之外,还有一个公关公司不该犯的错误。就是策略目标不明确。有时感觉是为了减少舆论压力、改善姚笛形象,有时又似乎让人感觉为了提高姚笛小三上位几率。
其实,改善舆论形象和小三上位两个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不兼容。小三想上位,往往要敢牺牲舆论形象;要想改善形象,就需契合主流价值观。当然,如果是要像干露露一样不顾一切上位,就是另一套逻辑了。
现在,姚笛被曝和公司联手出卖文章。如果你是姚笛的公关团队,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运用本文所示例的博弈论模型,其实你也能推导出姚笛下一步的应对策略。不信你就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