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龙舟,不止速度与激情
2024-06-08 16:34

广东龙舟,不止速度与激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作者:大蹦驴,编辑:嗯?,图片编辑:老白羊,制图:九阳,原文标题:《“水上拉力赛”第一大省,端午节过得有多热血激情?》,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广东龙舟活动的激情与文化传统

• 💥 广东龙舟活动高度技术化,展现出激烈的竞技精神

• 🐉 广东龙舟不仅是比赛,更是文化传统的延续和交流方式

• 🌊 广东龙舟月活动贯穿端午节前后,凝聚了乡亲间的团结和亲情

珠三角地区的龙舟赛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火爆出圈,让无数北方人彻底开了眼。目睹了“龙舟漂移”、“龙舟急刹车”、“房东极限内卷”的北方人从此明白,龙舟并不是他们想象中那种充满形式主义的陈腐风俗,而是一项龙精虎猛、技巧与激情并存、可令人血脉偾张、致一城万人空巷的顶级竞技。



佛山叠滘,万众瞩目的龙舟漂移。图1;摄影/前方高能 ; 图2;摄影/ 一只肉鱼


而速度与激情,只是广府龙船文化的一个方面。其实仅在时长上,广府人的“龙舟月”就足以震撼外乡人:极端而言,此地的龙舟活动可以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最早的“起龙”开始算起,一直持续到农历五月末。


不少广东老板此时甚至会面临精干员工流失的严峻问题,尤其是那些在船上至关重要的左桨选手、鼓手、舵手等,轻则请年假、长假,重则停薪留职,甚至直接玩消失,毕竟“工作可以不要,龙船不能不扒”。


而在社交媒体上几十秒的短视频里,人们热议S弯大漂移的激情动感,感慨房东们与其身价完全不匹配的辛苦和拼搏,这背后其实有更强大、复杂的文化因素。要知道,仅仅靠好胜之心和有钱有闲,很难让如此多的人投入如此多的能量。广府龙船满满的噱头背后,其实藏着许许多多古老而生动、坚固而可靠的人文传统。


龙精虎猛的扒仔,即划手。摄影/卢文‍‍‍‍‍‍‍‍‍‍‍‍‍‍‍


在广东,龙船竟然是“活”的


早在端午假期之前,珠三角各地龙舟训练的视频就已陆续流出。他们或是在健身房里制作秘训设备,或是在祠堂中在列祖列宗的监看下连夜训练,或是斥巨资购买碳纤维船桨,或是在一艘龙船上头尾对“扒”锻炼操控……总之,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比赛中,达到无比狂野的速度,以及对龙舟极其精微的控制。


所谓“弯道看佛山,直线看东莞”。在佛山南海的叠滘,疯狂的龙舟漂移在今年终于开赛,一艘数十米的龙船上,扒手们有如可以随意分解组合的发动机,本着“宁可煲(撞)烂,不可扒慢”的原则,无限漂移狂暴过弯,急刹横移,其配合之微妙,精神之饱满,场面之奇幻,观感之酣畅,也许连达喀尔拉力赛和顶级F1赛事都难以匹敌。


在狭窄的河道中扒龙船。摄影/卢文‍‍‍‍‍


而在东莞万江这样的大水域上,大直线上的龙舟划出了运动员级别的水准,专业的解说随时报出各家的桨频,人们在暗流乱涌的“狮子洋”上猛冲,鼓手依据对水势之观察,对队员的了解,不断翻起鼓花,随着节奏变化,精猛的扒手们一体同频,击波斩浪,让观者不禁热血沸腾。


而这种非要分出个输赢的竞赛,传统上,被称为“斗龙”、“斗标”,由于其激烈好看、富有趣味,所以社交媒体上出现的扒龙船,往往都是斗标的场景。——然而,不得不特别指出的是,“斗标”,不过是广府扒龙船繁复习俗中的一个环节。而在我看来,相比“斗标”,“趁景”,其实才能真正体现出广府龙船文化之精髓。


华丽的趁景活动。摄影/Jeff


而要讲趁景,我们还要先从“龙舟”,也就是这艘可以用来渡水的船只本身讲起。


要知道,龙舟,不仅是装饰着龙头龙尾的窄体赛艇,更是具备某种神秘色彩的民俗道具,事实上,广东人会在某种程度上视龙舟为真龙,对其极为尊重,但凡启用,都要经过繁琐而严谨的祭祀仪式。不少地方至今仍不允许穿鞋扒龙船,乃至龙船过桥过洞提要前放鞭炮,为了提示桥上的人离开,以免在上方跨龙船而表现出不敬。


在龙船上燃放鞭炮。摄影/范号


对于一座珠三角的水滨村庄而言,一艘龙船在很多方面代表了一村之脸面。如今竞速所用的龙船,多是近年来用杉木制作的,快固然快,但江湖地位却低。而各个传统的龙舟村,都有其所谓的传统“老龙”,这种龙船一般由产自马来西亚的坤甸木制造,因其质地沉重坚硬、耐蚀耐蛀,因此在平时往往被埋在村中某个特定的水池的水下或者淤泥之下,这样保存的老龙可以拥有极长的使用寿命,如今最老的佛山盐步的老龙,竟有近六百岁之年龄,慈禧太后曾赏赐它12支“雉鸡尾”和“百足旗”,如今的老龙头上还长有白须,代表其年岁之悠久。


“鸡头公”龙船的龙头。摄影/自然造物 ‍‍‍‍‍


而广府龙舟之拟人化,不只局限于装饰上的生动心思,最关键的是,龙舟与龙舟之间,竟可以代表一村、一族互相交朋友、攀亲戚。一般而言,向来联络有亲、友好之村落,其龙船便是“兄弟船”。还有认父子船的,譬如佛山盐步的老龙就认了广州泮塘的龙船为自己的契仔(干儿子)。最特殊的,是新桥村有一雌一雄两条龙舟。村民甚至认为,这两条龙会每年都会生出龙蛋,每年端午,执事人员把“三华李”等水果当做龙蛋从圣母庙屋顶散落,村民用伞和帽子接住食用,以图吉利之意。


而珠三角水乡之间,亲戚相互走动探访,是在过年的时候。而世代友好的村庄或宗族,以整个村庄、宗祠形式互相探访,其载体即是端午之龙舟。


乡民们为龙船装龙尾。摄影/奥利给饼饼


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始,村中就组织男丁,把龙船从淤泥里抬出来,刷油、保养一番,然后经由福德齐备、有声望的村中长老“采青”(即采回新鲜的禾苗一类植物装饰在龙船上),并举办请神仪式(从龙王庙中请出龙头龙尾组装上),最后用公鸡血为龙头点睛。仪式完成,锣鼓叮咚,鞭炮震天,这条龙舟,也即将代表一村之老少,肩负起为期近一个月的繁忙社交与竞技任务。


起龙以后,本村一面便开始组织人力训练扒船,一面开始向世代友好村落之龙船发出邀约,是为“招景”。受邀之村落欣然答应,并扒船前往,是为“应景”。——没错,在“应景”的行动中,龙舟不只是竞技和表演的道具,更是实实在在跨江过海,穿越水道的交通工具。


起龙。摄影/二中兄‍‍‍‍‍‍‍‍‍‍‍‍


而龙船的友谊,除了来自最基本的姻亲联络,也可能源自于历史上的某种羁绊。譬如,盐步老龙认契仔,就是因为两村在数百年前的一次竞技中双双体现出良好的气度和风范,以至于彼此欣赏认可,最终攀成亲戚;又譬如广州石门街鸦岗村,人和镇蚌湖片区相隔十几公里,却一直会在端午节互相应景。


这是因为,300多年前端午节的一次龙船大会景中,蚌湖的龙船恰好在鸦岗附近遇险,而鸦岗的龙船刚好也在旁边,鸦岗村民便用龙船紧挨蚌湖龙船,并肩涉水前进,护着两条蚌湖龙船返回鸦岗避险,是为“双龙出海四龙归”,从此两村一直互称乡亲,不仅每年端午要互相探访,更是在几百年间彼此互助。


四方宾客应景赴会。摄影/二中兄


一村一景,尽展岭南乡情


招景之村落,各地历史上自有其俗成之约定,规模较大的“景”大部分集中在五月初一到初五,哪天有哪里的景,甚至会被本地人编成顺口溜以方便记忆。当然,如今,各村也会提前在本村公众号等渠道提前公示出招景的时间,以及本村龙船探亲巡游的路线规划。


而在一些临近江口、江面宽阔的大村,“景”是十分壮观的,譬如广州的“车陂景”即是在清代时由官方指定的“官景”,即其他村无论是否被邀请,都可以前来应景,并受到款待。其招景期间,最多一日能接待几百条龙船。在佛山、东莞、中山等地,都有类似的“龙舟大村”,龙舟活动都已陆续成了非遗,眼下这个时节,临村的水域之上,龙船你来我往,鞭炮声声不绝,岸旁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只是无尽的热闹与繁华。


繁华城市狭窄涌道中的龙舟。摄影/卢文‍‍‍‍‍‍‍


当然,随着如今现代城市的发展,一些新兴的“土豪村”也成了新的龙船焦点,最典型的就是广州的猎德村(猎德街道),一方面,这一村落本就拥有传承悠久的龙船传统;而更重要的是,它坐落在天河CBD之中,背后即是广州塔,被誉为“中国第一土豪村”,很多著名的“房东梗”即来源于此村。


本村招景之时,一方面因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场面风光;另一方面,围观的“趁景”之人早已不限于村中百姓,城市中的居民,白领,外卖快递小哥,外来的游客,无不特地前来驻足观看,毕竟,“围观有钱人为你表演的机会并不多见”。传统的联络乡村情谊的招景,如今成了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公共景观。——要知道,广州全市禁燃鞭炮,但只有在端午时节的猎德区域是个例外。


大桥下的龙船活动。摄影/卢文‍‍‍‍‍‍


作为应景的龙船,扒到要探访的亲友村落的水域后,一般要三进三出以表敬意,如果你足够有诚意,你甚至可以一直来回往返扒船,为亲友及趁景的群众表演,这时候,主人家会派出德高望重的长老游泳登上你的龙船,按住你方龙船鼓,让大家上岸休息接受款待。


其实,如今许多互相探访的村落之间早已没有实际的血缘,大家平日里也许根本不认识,但既然扒着龙船来了,彼此之间一定要亲切地称一声老表,岭南宗族的乡情,也在这独特的习俗中,因水网与龙舟联络起一张温情的大网。


表演性质的“扒龙船”。摄影/范号‍‍‍


当然,大家绝不会空着手前来应景,譬如当盐步老龙前去泮塘探望他的契仔时,泮塘会为老龙簪挂寓红花和红绸,然后赠送一头大烧猪、标旗、米酒、龙船饼,以及泮塘特产鲜菱角、马蹄粉等礼品,盐步则回赠当地特产秋茄等物。


而“趁景”的友好表演结束后,有些村落才会举办“斗标”比赛。斗标有顺水斗、逆水斗;直线斗、转圈斗;定距斗,不定距斗;坐着斗,站着斗。总之,如何斗标,战况是否激烈,也要看村子的气质与地理环境,譬如近狮子洋畔的村落,河涌广阔,乱流横冲,此地各村龙船,斗快斗力,好争强斗胜,多属“斗龙”,这就是为什么“直线看东莞”;而西江水系之内河涌密布之地,往往水流缓慢,其扒龙舟风格便更偏重追求表演技巧。


猎德村端午期间的水上民俗活动。摄影/卢文‍‍‍


到如今,城市、乃至更大规模的公共组织也会组织龙船比赛,它们与村庄、乡土组织举办龙舟活动在珠三角的端午节中交相辉映,让观者眼花缭乱。地方宣传上,会以表格形式标明“是否斗标”、“是否趁景”以做区分。往往,某某龙舟锦标赛往往只是单纯的竞技,而某村、某居委会举办的“龙舟文化节”一类,则往往是趁景斗标同时进行的传统项目。


一般而言,等到龙船的表演、竞赛全部结束后,村民、尤其是小孩子跳下河去洗“龙船水”,因龙船有着神圣之意味,所以被龙游过的水自然吉祥。尔后,大家简单休整,相聚于祠堂,这一切活动收尾后,自然是吃一餐隆重热闹龙船饭。


为龙船景准备的大烧猪。摄影/卢文


龙船饭,原本只是大桶的、混合好的海鲜、肉、菜与饭,无论是船上辛苦的扒仔,还是执事人员、村中百姓、来应景的客人,随时吃得上,吃得饱。做龙船饭的食材也有讲究,一些地方会用辣椒与头菜丁混合肉类炒成“龙船菜”,辣椒可为下水的扒仔祛湿,头菜即是“头彩”之意,当然,用来祭祀、送礼的大烧猪等食物,也会在扒龙船结束后被大家分而食之。


龙船饭,一盘盘诱人的烧猪。摄影/二中兄


随着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龙船饭渐渐成了盛大的乡村宴席。除了个别村有些特别讲究(譬如有些村的龙船饭中不能有鱼,怕其被翻捡而不吉),以及道道菜都取和龙船有关的好意头,其流程与菜色,就完全是一席常规而丰盛的广府酒宴。


但菜色本身其实不重要,因为在广府人的心中,这顿龙船饭,几乎是比肩、甚至超越年饭的存在,一年一度,全村老少、乃至友村兄弟欢聚一堂,把酒言欢,畅饮之余,又借意头之光彩吉祥,所以,哪怕龙舟水(在珠三角,龙舟月下的雨被称作“龙船水”)再猛,也不能阻止他们吃一顿龙船饭。


祠堂里的龙船宴。摄影/二中兄


酒足饭饱,夜幕渐沉,最后一场趁景结束后,龙头将被重新供奉回龙王庙,老龙的船身则将被再一次埋入河床沙泥中,是为“藏龙”。至此,广府人的端午节才算正式结束,然后,大家该收租收租,该上班上班,该找工作找工作,经此一个龙舟月,宗族之团结,乡亲之情谊,无疑又进了一步。


村中儿童与即将被“藏”的船身。摄影/卢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作者:大蹦驴,编辑:嗯?,图片编辑:老白羊,制图:九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