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本文嘉宾新京报“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分享时间为2019年8月14日。头图为视频截图,来自新京报官方微博
每年夏天,台风都是我国东南沿海需要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之一,冲到一线报道的记者们留下了敬业的身影。今年,新京报稳重的“追风”现场报道令人尤其难忘。
本期我们获得授权,公开新京报“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的分享,看看“我们视频”爆款台风报道背后的故事。
爆款是个意外
大家看到俞金昱同学的爆款,其实是一个意外。当时有一个同事截了一张俞金昱报道的截图,发朋友圈之后发现有很多朋友留言,所以我们就把图片和相应的视频也剪出来放到微博。
其实利奇马台风的报道和一般意义上的突发报道是有区别的。因为利奇马台风提前会有预告,所以我们就会做好相应的准备,记者大概是在利奇马台风来前一两天就到现场做准备了。
唯快不破,操作已成常规
操作突发报道大概分两种,一种像台风这样,可以提前做准备,这块对我们来讲不是特别难,之前也做过非常多,可以有充分的调配时间。真正的突发事件是一瞬间发生的爆炸、地震等等,这种是最考验我们的。“我们视频”团队内部通常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记者会迅速反馈选题到相应的各组负责人,或者当天值班的主编,他们就会协调各种人手准备报道。
热点连线组会迅速通过材料和采访第一时间把消息发出来。然后记者马上订机(车)票,赶赴现场,另外我们还有拍客组,拍客组也会调配相应的拍客提供支持。基本上操作突发报道时,各个组都在做出反应,后续就是根据事情的发展调配人手报道跟进。新闻操作就是唯快不破,各个新闻团队面对突发报道的反应其实都是相似的。
UGC信源丰富的时代
当下很多突发事件的一手视频来自于民间拍客,短视频新闻中通常都会用到很多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我们视频”也不例外。当前做新闻非常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UGC的素材内容更加重要了。不管是突发新闻还是其他类别的新闻,当事件第一时间发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UGC素材来得最快。
一是因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很少有记者恰好在场的情况;第二,当下大多数人都有智能手机可以拍摄,还有很多监控设备比如行车记录仪、各个机构的公检法监控摄像头等等。假如十年前,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记者没有到现场,基本上是拿不到视频,过去,真正拿到视频素材的快慢往往取决于记者到达现场的快慢。
6月女孩深夜遭暴打案中,关键线索视频是摄像头监控视频
在UGC素材的使用上面,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去核实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新闻素材的真实性,以及5个W相关的内容;第二种UGC素材是拍客素材,事件发生的时候会专门去找附近的拍客,帮我们拍摄素材;还有一种是主动寻找没有被公开的UGC。
比如说一个事件发生之后我们会想它附近有没有监控素材,或者有没有人把这个素材给拍下来了?这个时候可能要去想一些方法。例如通过百度地图可以找到附近的当事人,然后跟他联系;或者事发地点旁边有一个商店,就可以问这个商店有没有留下监控视频;或者和公检法相关机构联系,看看有没有监控视频。
6月女孩深夜遭暴打案中根据视频内场景比对和地图比对最终确定事发地
最好的时代,也是最考验人的时代
对于专业媒体来讲,寻找和核实UGC素材是体现专业性的时候,也是考验我们的时候。
在重庆的公交车坠桥事件发生以后,如何拿到一手素材是非常考验记者能力的。这个素材大致会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公交车里面的监控视频。
另一个是前后车辆的行车记录仪视频,再有一个是相应的路段可能会有摄像头,记者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寻找相关素材。
还有一次是发生在成都的新闻,当时网上只传出来一张女孩从车的后备箱中滚出来的图片,大家就猜测她是不是被绑架了。只有一张图,怎么得到更多素材呢?当时我们能知道的信息是后面有一辆宝马车,后来我们的记者设法加入了一个成都宝马车的车主群,通过这个车主群找到了这个车主,最后真的找到了监控视频。说起来寥寥几句,其实难度是非常大的。
除了寻找UGC素材的能力,核实UGC素材的能力也很重要。 新闻需要追求时效性,但是对于专业机构媒体来讲有一条红线不能突破,就是新闻绝对不能够失实。一条视频的真实性没有被核实之前,无论如何都不会发布。普通网友不需要承担事实核查的义务,但对我们来讲真实就是生命线。虽然说一直是在强调唯快不破,但是,这个快速是建立在准确的前提下面的。
视频报道是风口,但文字和图片仍无法被替代
我最早之前在电视台工作,然后做纸媒,现在转型做视频。文字语言和视频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文字语言是抽象语言,而视频是动态记录的语言,所以它在使用上其实有非常大的区别。
列举两类我认为适合用视频记录的事件,一类的动态发展的事件。比如说桥上有一个人准备跳桥,下面有消防准备救援,旁边有很多人在围观,有人在堵车,有人在咒骂……这类的事件就是适合视频记录的。因为它是正在动态发生的一个事件,它有强烈的行进感——你也不知道他会不会跳下来,旁边的人各式各样的反应,有的人劝他下来,有的人说你要跳就赶紧跳吧。那么这样一个复杂的,动态发生的场景就特别适合视频的记录。
像刚才说的有人跳桥的新闻,如果你把它换成文字来报道,那它最终的有效信息会损失多少,这是完全没有办法比拟的。你写一万字,可能也比不上一个3分钟的视频能够呈现的出丰富和真实。
另一类是以人物情绪变化引导为主题的新闻。人脸上的信息太丰富了,用文字来形容一个人的表情,一个人的这种声音什么等等的这些信息的时候,文字会丢失掉非常多的内容。比如《局面》对于江歌案的报道,江歌妈妈接受采访时候脸上的表情,如果换成文字就会逊色非常多。
虽然说视频新闻报道很重要,需要同学们掌握相关技能,但是视频不是万能的。如果我们要看一些分析性的内容,我认为用文字其实更好。
比如说一篇评论,或者一个非常复杂的深度报道,就不是很适合用视频叙述,不是说视频就不能完成这样的工作,而是需要考虑成本的问题。像新闻调查之类的节目能够做很有深度的调查性报道,但是背后的投入就要比文字报道大得多。
包括涉及到回忆的时候,文字是非常有优势的,文字在讲一个复杂、涉及历史性变化的时候,是有优越性的。虽然说大家现在都在谈视频化,视频更受欢迎,视频是风口,但是我觉得文字和图片本身的优势可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里面都是无可替代的。
以用户思维做新闻
在台风的报道中,最初就是因为有小范围的正面反馈,才促使我们把整条片子都放出来,进行微博的推送运营,这背后也反映出新闻和用户的关系变了。
我最早之前在央视新闻评论部社会记录栏目当编导。我记得那个时候,做完一条片子后是很难获知用户反馈的。就算有收视率调查都是好几天,甚至一个月之后我们才能够知道具体的收视率。很难快速知道节目受不受欢迎,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生产新闻,往往就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判断,媒体人的精英意识可能就是这种大环境造成的。
那个时代,想跟用户互动几乎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我离开央视之后去了凤凰网。上班没几天,我最大的感触是受众反馈的及时性。那个时候一般会打开两个页面,一个页面是CMS发稿系统,另外一个页面就是数据监控的页面,你可以看到每一条新闻流量曲线的变化,大概5秒钟能刷新一次,是非常清晰的。一条新闻发上去之后,大家看不看,马上就能够得到及时的反应。
过去生产新闻的时候,是以我为主的。现在生产新闻很大程度上我们是以用户为主,观察用户的反馈,然后调整生产。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有很多人会去反思这样的变化,认为这给新闻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标题党的现象和流量至上的导向。但我觉得总体而言,带着用户思维做新闻是一个积极观念转变。因为我们做新闻的人最强调的就是传播,你的新闻如果传播不出去,一切都没有意义。
要做信息的服务员
媒介的变化也会带来媒体人心态的变化,在团队里面,我经常强调:我们其实就是信息的服务员,不要用那么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做新闻,不要有那么强的精英意识。关于新闻价值当然要有自己的基本判断,并不是说用户喜欢看什么我们就去生产什么,只是说需要更加强调受众的反馈。
做信息的服务员不是对媒体人的贬低。新闻工作,和饭馆里面服务员的工作是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一个顾客点了菜,你不得赶紧上菜吗?这对新闻来讲就是时效性,对于你所上的菜味道是不是好,体现在报道上面,就是你剪的片子够不够好看,用户体验够不够好。相应的,我们要求生产的新闻是准确的,是全面的,是平衡的等等,这些基本守则对应在做菜上就是保证菜品的卫生安全。
我一直跟同事说要强调我们的服务意识,这在传统新闻和互联网时代,对于用户能够充分反馈的时代里面,媒体人的心态应该有的一个变化。就我个人来看,一个媒体人需要有理想主义,需要有专业精神,需要有一切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东西,并且坚守这些东西,但是与此同时,我觉得不应该骄傲,而是应该像服务员一样,或者是厨师一样为我们的受众服务。
当代记者:全能不如专精
媒体融合大势之下,似乎对于新闻学院的学生来讲就是什么都得会,但是我一直反对一个观点,就是说要做一个全能记者。以个人经历看来,我在电视台做过,在互联网做过,在杂志社做过,现在来做短视频,很多领域我都接触过。但是如果你问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全能记者,我觉得我根本就不是。
各种新闻能力其实都是需要去体现其专业性,文字的专业性,图片的专业性,视频的专业性。我觉得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在某个领域做到非常好就可以了。
在现在的这个时代,媒介载体发生了变化,记者的选择更多了。过去我们更多会选择做一个文字记者,做一个摄影记者,现在还可以选择做一个视频记者,或者做一个新媒体的编辑。
新闻院校应该有“蓝翔精神”
不过总体而言,对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实操能力。我在不同的场合都强调过这么一个观点。这句话可能不太中听:新闻学院,应该向蓝翔技校学习。因为蓝翔技校非常强调实操性,而新闻是一个实操性非常强的领域。即便学了再多书本的理论知识,你不去跑新闻,不去写新闻,不去编片子,不出东西,实际上是一无所知的。
国外的新闻院校也是这样训练,不停地出去采访,不停地去写稿子,编片子,不停地练习。同学们如果一年下来,能够做几十篇报道,那么以后去从事新闻行业也就问题不大了。但是如果始终学的是书本上东西,当你真正去进入行业的时候,你会发觉可能什么都还不懂。
进入新闻的钥匙:对世界保持好奇心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心态。是你对这个事件的好奇,对陌生人的好奇。这个是对于新闻学院的学生,或者媒体人来讲更加重要的。因为只有好奇心你才会探究真相,才会挖掘。而对于新闻来讲,真实是最为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在新闻这个行业干了十多年,现在还兴致勃勃,并且觉得挺幸运的。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像这个行业一样的去接触到那么多新的东西,新的变化。这是这个行业里面最大的优势,如果你确信自己对于外部世界是非常感兴趣的,那么你可以进入新闻这个行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