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浙大超过北大,是件好事
2019-08-26 08:59

这一次浙大超过北大,是件好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 小新同学,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清华第一,浙大第二,北大第三。”


8月初,75所国家教育部直属陆续高校公布了2018年决算经费数据。以上正是本次top3的排位。


高校过百亿的总决算经费让吃瓜群众目瞪口呆,#全国最有钱大学#的话题也再次冲上微博热搜。众人端好小板凳,围观这一场“神仙打架”。


近几年,浙大决算经费多于北大是常态


在这场高校争霸赛中,表现最亮眼的莫过于来自浙江的唯一选手——浙江大学。


浙大不仅榜上有名,还以1亿多的“微弱”优势盖过北大,成功跃居第二。


浙江大学一角。图/微博@浙江大学


与遥遥领先的清华大学相比虽然仍有一大段距离,但浙大这一回合的“财大气粗”,依然吸睛无数。


不得不承认,财政对于高校排名的影响越来越大。手中资金筹码越来越多的浙大,近几年在发展上是开了挂般的迅猛。


根据青塔网的数据,在2016年中国高校新增顶尖青年人才排名中,浙大位居全国高校第一。青年人才无疑是一股后备力量,他们的壮大也意味着浙大跨向未来发展的脚步只会越来越快,不会落下。


而据ESI2018年11月最新数据,浙江大学8个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居内地高校第一;5个学科进入前50位,居内地高校第二。一向只有清华北大争第一第二的各种排位,正在被浙大越来越广泛地侵入。



浙大在江南地区得天独厚,同时也有着连本校学生都认同的富有。知乎上一位自称资深“黑浙大党”却“不小心进了浙大”的网友表示,浙大是一所航空母舰般的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总数128个,比北大的125个略胜一筹,也远远超过清华的81个。


而更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到母校富有的,是母校毫不吝啬的重金奖赏。


2019年高考中,浙江省排名前100的学生报考浙大将获得50万奖励,前300的学生则有20万。


这样一比,北大的新生奖学金一等奖5万,二等奖2.5万,三等奖1万,就略显囊中羞涩了。



这一次在决算经费上的“浙大超越北大”,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钱作怪。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次并非是第一次。从2014~2019年的数据来看,浙大决算经费多于北大才是常态。


而如果有一天,top2高校终于全方位地洗牌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稳固多年的头部高校格局被打破之后,这股影响力势必也将辐射至top5、top10甚至更多。这样一来,高校之间的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大学也无疑也会更有活力。


大学有钱,有多重要?


有钱能为一所高校带来什么,看看资金状况相异的两种高校之间的差距,你就知道了。


从2018年高校决算经费排行中不难看出,排在最前列的均为本身实力就足够雄厚的985院校。


第一,源源不断的好生源


应届高考生争破头都想考进985,然而根据相关统计,985院校的录取率在全国的平均值在2~3%之间,个别省甚至仅仅只有1个百分点。


反观普通高校,有多所大学即便已经由二本升为一本学校,但它们却在经历降分之后依然招不满学生。


一边是可以任意挑选优秀生源,一边是不断下降招生标准却依然被考生淘汰,背后即是钱“作怪”。



学校有钱,意味着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尝试与实践能享受到更好的条件。


根据搜狐网的一项调查,67.6%的985高校学生有过至少一次的科研经历,而普通高校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是参加过一次以上科研项目。“学校提供的机会和支持不足”,成为阻碍他们学术发展的最主要绊脚石。


985院校与其他高校的同学,科研经历相差甚远。图/搜狐


第二,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有钱的高校,会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学生的培养当中。在网易数读统计的2019年75所高校的生均经费估算统计中,差距之大令人愕然。


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生均经费估算为42.5万元,是排名最后的合肥工业大学5.3万元的近8倍。数字的差距,自然而然体现在设施、环境、师资等各个方面上。


搜狐网做过的一份关于大学选修课的调查显示,普通高校的同学只有3%认为本校开设的选修课质量非常高,而985的同学持这种观点的就超过20%。


公选课是鸡肋还是宝典?图/搜狐


于后者来说,选修课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不仅能认识业界大咖,还能亲自实践和体会。这些收获与好感,无不需要足够有力的资金投入做支撑。


而在一份关于未来深造的调查中,有超过60%的985高校学生愿意留在本校继续读研。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同学,则是想方设法获取保送资格或者考到985院校。



高校间的贫富差距,真的很扎心


比浙大和北大之争更扎心的,是高校间鸿沟巨大的贫富差距。


基本上看,高校之间预算经费数额的差距,能从学校名气与排名、学校体量大小和综合化程度、是否有双一流/985/211头衔等因素中渐次拉开。


例如,从总体标准上对比,在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8年决算经费数据中,排在第一位的清华大学就比排名最后的中央戏剧学院高出了65倍。



而如果只将目光聚焦至其中一项,比如是否属于211高校,情况不同的两种高校间的差距也相当大。


截至2015年,国内“211工程”高校的数量为112,其科技经费总投入约为844亿;“非211工程”高校共630所,在数量上它是211高校的五六倍,而在科技投入上它还没到前者的一半,仅为389亿元。


平均下来,两种院校的差距更是显而易见,前者校均科技经费投入能达到7.5亿,而后者仅有0.6亿。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一所学术排名靠前、早早进入了“985/211工程”的综合性大学就一定不可能会差钱。


西部地区的985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图/微博@西安交通大学


高校的另一条命脉——地域,也深深地烙在了它们的命运里。那句口口相传的“宁报北上广深211,也不去西部地区985”大学报考“指南”,不知透出了多少西部高校的心酸无奈。


经费短缺是西部高校的一处长痛。2015年的数据显示,从西部与东中部地区教育投入的总体情况比较来看,西部地区经费投入只是东部的27.76%,只占了全国平均水平的47.79%。


2014年地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区域分布图。图/科学网


当然,高校的经费来源不仅仅全靠政府方面的补助,还有大学自身的事业性收入(包括学杂费和学校开展科研活动及教辅活动收入等)、投资收入、捐赠收入等。


30年前,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行收费制度,后来随着学费的逐步上涨,事业性收入在高校总收入中的占比也逐渐增加。


到如今,不少高校的事业性收入已与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持平,甚至出现过反超的情况。



高校的非财政补助性收入更加明显地表现出了与经济区域相关的差异,以2013年的数据为例,上海交通大学的事业收入为37.98亿元,其他收入17.99亿元;地处西部的西安交通大学的事业收入为13.49亿元,不到上海交大的一半,其他收入的差距更大,仅2.59亿元。


贫富的倾斜自然导致人才的倾斜,这一点对西部高校的损伤尤为明显。


有数据显示,兰州大学近年顶级人才流失严重,原兰大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均出现了被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的重点高校挖走的情况。



财政不给力,教师没有好的待遇,选择跳槽至别处也无可厚非。


做科研捉襟见肘,机会和平台总是僧多粥少,学生不愿意留在本校继续读研,留不住后备人才也正常。


财政能给力,成绩自然上得去。听起来也许有些俗气,但对于浙大和北大以及众多有钱或缺钱的其他高校来说,这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参考资料:

1.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资金来源分析,朱臻 张琳 孙颖颖 ,教育财会研究,2015.02

2.“211工程”高校与非“211工程”本科高校科技经费投入比较分析,谢鑫,昆明学院学报,2017

3.75所部属高校公布年度决算报告,清华获经费最多,界面教育,2019.08

4. 对西部高等教育现状的研究——以青海省为例,余圆圆,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

5.中国各省地方高校经费投入,差距到底有多大?,青塔网,2018.0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 小新同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