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视觉中国(人物与本文内容无关),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社(ID:U_quan),作者:套路编辑部
上周,我的手机一“哆嗦”,收到一个好几年没联系的朋友发来的消息:
在吗?
毕竟是老朋友,我回复了她。接着,她表明了来意:她的微信号被封了,需要我提供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后几位数,帮她解封。
可是她的号为什么会被封呢?
原来,她在一家商业培训公司做销售工作,卖的主要是商业管理的课程。除了线下销售渠道外,微信社群也是他们的一种重要销售渠道。
这个微信社群就很有意思了,其中一部分是公司经营的用户群,还有一部分,则是销售们额外运作的“广告群”。
所谓的广告群,就是销售自建的潜在用户群。他们还会“包装”多个“模拟真人”,把带有公司产品广告的公众号文章投放到那些群里,以期获得转化。
正是由于她手里的那些“模拟真人”账号高频率地往各种群里投放广告文章,所以会被微信平台封禁,也就有了开头求解封那一幕。
这听起来还真有几分像最近火热的私域流量的玩法呢,这套玩法,还帮她登上月销冠军的宝座,这背后具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周末,我去探访了这位朋友。
一、销量第一的“卖课王”有多疯狂?
1)iPhone、iPad不离手
当我进入她房间的时候,目光首先落在她的写字台上。我看到写字台上放着 2 个 iPad 和 2 个 iPhone,显得壕气十足。
我心想,做销售的果然有钱,买得起这么多 iPad 和 iPhone。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呀,就算再有钱,也没必要买这么多吧?用得过来吗?而且家里也没别人啊,就她一个。
图片来自网络
我没忍住好奇,问她为什么买这么多设备。她说,这些都是工作用的,没有这么多设备,也玩不转那么多微信群和微信号啊。
原来如此。她继续解释说,他们每天在公司的工作几乎用不上电脑,用的主要就是平板和手机,这些东西上面挂满了微信群和微信号,他们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戳戳戳,用不同的微信号向不同的微信群投放广告文,同时忙活账号被封后解绑的事情。
据了解,公司还可以提供熟悉的二手电子产品渠道给他们,让他们购置平板和手机。这些设备都是他们自掏腰包买入的,他们也接受这么做。
因为,掌握的“生产资料”越多,意味着可以运作更多的微信群和微信号,有望带来更大销量,而在销售提成和工作业绩面前,那些一次性付出的设备成本就显得很值当了。
某私域流量运营基地盛景,堪比大型“挖矿”现场
2)3000个微信群、99个“分身”,运营全靠一个人
说了这么多,小赵到底拥有多少微信群呢?
3000 个!每个群几乎都满 500 人。群成员主要来自往期的客户和他们的朋友,还有一部分是公司老员工好心留下的“遗产”。
有了群还只是有了流量池,还需要去打造一批水军,才能实现广告文章的投放。
小赵把她自用的手机打开,点开微信通讯录给我看,我简直惊呆了,在她的微信通讯列表里,整整齐齐排着“分身 1 ”、“分身 2 ”、“分身 3 ”等一大串有着近似名称的好友。
小赵的微信通讯录
我费力地下滑列表,发现她竟然有足足 99 个这样的“分身”,而她真正的好友也就只有两百多人。这些“分身”都是她亲手“克隆”出来的,加在自己的微信上是为了方便把广告文章发送给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转发到微信群里了。
那么,这些分身是怎么个克隆法呢?就是她以手头真实客户的微信朋友圈为原型,去“复刻”到那些分身的身上。具体来讲就是,从头像,到签名,再到朋友圈内容,把分身包装得和真实客户一毛一样。
这其中最大的工作量是,真实客户发了什么朋友圈,就得同步到分身的朋友圈去,所以她每天得多刷朋友圈,一旦看到“母体”有新动态,就立刻复制到分身头上。
这样才能养好那近一百个分身,让他们看起来就像活生生的真人一样,在水群发广告文章的时候不被怀疑是广告党。当然,即便如此,有的分身还是会因为过度“分享好文”而被群主踢飞。
对了,虽然在小赵自用手机微信里,这些被复刻出来的微信号都被备注为“分身”,但他们可都是拥有姓名的,一般来讲是一些四字词语,而且是中年人喜欢用作微信昵称的那种,比如随遇而安、心情驿站、海阔天空、奋斗不息等等。
朋友圈的内容也大多为中年成功人士画风,有时政新闻、旅游照、励志鸡汤、大师雄文、品茶场景……这样的形象和人设与小赵公司的目标用户群体十分匹配,所以这些分身在微信群转发广告文章是相当的自然而稳妥。
更何况,你很难发现这些文章是广告文,因为文章内容一般都是大公司动态、管理心得之类的,分身们发到群里,只会被认为是群友的好文推荐分享。但在文章的底部,会有公司产品的广告链接。
这些社群往往缺乏经营,凝聚力比较低,但由于群数量和群员总人数量大,“分身”们的文章投放还是能为小赵带来一定量的转化。
小赵的辛苦没有白费,每天戳着屏幕“运营”社群和分身,她的手都快磨秃噜皮了,好在最后还算有所成效,在去年 10 月,她获得了“销量冠军”的称号,在她的衣柜上,还赫然摆放着作为奖品的宝剑和战袍。
三、微信封杀刷量号,解封变成家常饭
销量高了是很爽,但小赵也有烦恼。最大的烦恼就是因为分身刷屏而被微信官方封号,毕竟养一个分身不容易。
尤其在前段时间微信大规模封杀外挂号后,小赵的“分身”们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但这个时期,业界有句给自己打气的话这么讲:
这世间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被封号了,依然做私域流量。
小赵坚持了下来。
一个账号一年内只能帮助别人解封三次,而账号被封却是日常会发生的事,所以,小赵就得动用能用得上的一切亲朋好友,用身份证和银行卡后几位数做背书,帮她解封。
解封,是她每天必做工作的一部分。而敢不敢把身份证和银行卡后几位数提供给她,则成了检验朋友情分的试金石。
并不是所有朋友都放心把身份证和银行卡号交给她。她说有一个月销量惨淡,急着冲业绩的时候,不巧一个分身被封了,她赶紧找到高中同桌小萍,求解封。
小萍也确实愿意帮忙,但她总怕有什么风险,还是婉拒了小赵的请求。小赵嘴上说着理解,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更让小赵生气的是,小萍竟然以为她落入了传销组织,劝她早日脱身!
小赵难过之余,意识到利用人情解封不是长久之计。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服务,就在这个时候,她发现了第三方解封业务群,解封一个账号需要花 60 块钱。
不过,利用第三方服务解封可解燃眉之急,但也不是没有风险。有一次,小赵刚花钱解封一个号,没过多久,这个号又被封了!理由是:
解封环境异常(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解封、非法客户端解封等)被限制登录。
小赵和第三方的小九九八成是被发现了,要想复活这个号,还是得求助朋友。
三、微信克隆背后的灰色产业
见识了小赵同学展示出来的大场面,我忍不住去扒了下其他相关的刷量玩法。
1)刷人头
上个月,我观察过一个兼职群,里面有人发布信息称:
我这里有一个兼职,做微信客服,差不多每天一单三分钟可以做完,有人想做吗,我已经做了几天了。
这个消息一出现,立马引来一波群友的好奇:
怎么做的?详细说下。你也在做吗?一单多少钱?
原来这是个进社群充人头的兼职,就是你只要同意被拉进一个微信群,就可以得到三五块钱的收益。而且,你进群后可以屏蔽群消息,不需要履行任何后续的义务!
2)养号
养号其实早就不是新鲜事,直到今年 6 月底,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微信“养号”产业,私域流量玩家们才重重受到惊吓。
待售的微信号被分为国内号、国外号、满月号、带圈号、私人号、站街号等,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像本文中小赵那样复制客户身份去“水”群,总有被本尊发现的风险,而购买现成的微信号就不用担心这个了,就算花一百块钱买 10 个号,一共也才花费一千元的成本,还省去了养号所消耗的时间。
总之,状态越接近正常人的微信号越不容易被发现是营销号,也就越值钱,但哪会有那么多真人号可供出售?所以,买号的需求催生了“养号”产业。
产业链中的新号可以通过外挂的方式自动扫二维码加好友、发朋友圈,而且是图文并茂、不重样的朋友圈。而支撑养号产业的,则是手机号买卖业务。
3)解封生意
招聘微信解封兼职,30元/单,每天可做10单。招聘微信解封兼职:50-80元/单。
在微信搜一搜中输入“微信解封 兼职”等关键词,我看到一些招聘启事,明码标价招聘兼职解封员,一单从 30 元到 80 元价格不等,还有的说每天可以做 10 单。
我算了下,这一天就可以赚至少 300 块,一个月就将近一万块呢。简直是躺赚。
据了解,解封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加好友的,另一种是不需要加好友的。前者指的是你得提前加上风险账号,一旦这个账号被封,你就可以出手相救;后者指的是你不用加对方为好友,只需要直接辅助解封。
前者的风险要高于后者,当然,风险总是和收益成正比的,所以加好友的解封方式标价相对更高。
结语
在私域流量爆火的当下,有句流行语,叫“我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私域流量。”小赵实际上正是在扮演这句话的践行者。
现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转化更是难上加难,没有人不想降低获客成本,提升转化率,但本文所描述的这种“运营”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扎扎实实与用户培养长期信任、建立品牌影响力,靠弄虚作假去刷量,恐怕装得再像也会“分身乏术”。
在我快要离开的时候,小赵说她在计划离职了。理由是这份工作除了钱,没能给带来她更多的获得感,反而让她在重复劳动中消磨了大量时光,更消费掉了宝贵的亲情、友情。
她觉得自己是时候去做一些更有意义更有趣的事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社(ID:U_quan),作者:套路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