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税”风波看特斯拉地位转变
2019-09-05 09:51

从“退税”风波看特斯拉地位转变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汽车人传媒(ID:qcr0505),作者:黄耀鹏,编辑:大华,封面:视觉中国


进入免税目录一直是特斯拉想要的。此前未能进入并非由于外企身份,而是由于“超级充电”不符合国标。现在超充模式仍在,但国产版本已经做了对国标的适配。问题在于,国产特斯拉尚未下线,就已入目录,还不说明问题吗?


9月3日,特斯拉车主一封公开联名信火了。名义上,信写给工信部和国税总局,落款是“爱国的积极纳税人&特斯拉车主”。虽有呼吁舆论站台的嫌疑,但公民个人公开要求退税,在我国税法实践中并不多见。



导火索是特斯拉进免税目录了。8月30日,特斯拉全系车辆进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虽然迟至第26批,但对于特斯拉意向购买者而言是不小的利好。因为这笔费用为计税价格的10%,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进口车的计税价格为到岸价+关税+消费税,好消息是特斯拉为电动车,所以与排量挂钩的消费税为零。


而特斯拉则忙于在同一天上调全系售价,进口Model 3、Model X、Model S三款车型不同版本均涨价,平均涨幅超1万元。虽然特斯拉官方调价是“常规操作”,一年调价多达8次,但在免税的同一天上调价格,有自己的考虑。


特斯拉的另类操作风格


意向客户、下单车主、已付款提车未缴税的拖延症车主笑了,老车主们怒了哭了伤心了。后者涵盖了从2018年1月1日起到2019年8月30日的车主。据说最极端的传言版本是,30日当天上午拿到绿色完税小本本,下午听说进目录了。


特斯拉急于在当天采取“对冲”措施,一则为了分享免税果实,二则也为了安抚老车主。显然,安抚的效果很差。



老车主们第一反应就是拉群,和官方售后反映。售后服务的回答也很官方:


“特斯拉曾多次进行免征购置税目录申请,但是最终能否进入目录特斯拉并没有决定权,也无权对外发布任何相关信息。该目录由中央工信部、税务总局等几部委联合审核并统一发布。企业在提交申请材料后与普通消费者一样只能通过最终发布的目录获知产品进入情况。因此特斯拉并不存在所谓故意隐瞒信息的情况。”


特斯拉官方还奉告车主们,“要建立合理预期”。天上掉馅饼的事儿,还是少琢磨为妙。


也就是说,特斯拉也和普通消费者一样,只能通过工信部官网获知消息,这话没毛病。因为工信部的确没有义务向申请者提前透露审批信息。而特斯拉坚决只认官网信息,拒绝打听小道消息,也没毛病。


这样的事已经发生过一次。刚下单就遇上降价,客户称导购暗示要涨价才匆忙提前下单。因为特斯拉对官方价格操作方式,异于传统车企,引发的价格争议比4S店加价争议性更大,至少后者在理论上不被主机厂所支持。俗话说,官方炒作,最为致命。特斯拉能这么做,因为它对门店的完全控制,也不同于传统主机厂。



而特斯拉的回复,确实也只限于理论上。人是社会人,人也是理性人。居于信息劣势的消费者们,并不相信近期穿梭于北京上海的马斯克,会见了一系列政界商界重要人物,居然没有获知进入“目录”的信息。


不过,即便特斯拉提前得到风声,它敢说吗?万一兑现出了差错咋办?假定特斯拉客户经理们悄悄向客户咬耳朵,“晚点下单,这几天有税收大礼包”。万一没等到免税优惠,只等到车辆涨价,那么客户们是否又会跳脚说特斯拉误导群众?


争取免税,于理有据?


当然,公开信写的很有水准。据说是车主们联合法律顾问起草(或者车主中就有律师)



不过,去掉其中颇具浪漫气质的语言,核心观点有以下几条:


一、此前四部委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免税公告中,指出税收优惠日期从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二、第26批目录未规定免征起始日期。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税务总局规定的,已缴纳车辆购置税,符合退税标准的有三种:其一,退车;其二,设有固定装置的非运输车辆;其三,其他依据法律法规应予退税的。


《公开信》选择拥抱第三种情况,也是无奈之举。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在几乎所有法律条文列举条件时,往往附加上一条“口袋条件”,第三种就属于“口袋条件”,释法权属于颁布法律的权力机关。


《公开信》又煞费苦心地找到《国税总局关于免征车辆购置税公告》,其中一条“符合免减税条件,但已征税,按照免减税额申请退税”。



且不说这个“其他条件”是否应该这样解释,《公开信》最大的逻辑漏洞,在于其回避了税法缴纳不溯及以往的重要原则。特斯拉进入“目录”之前,显然不符合免减税条件。这一条件在8月30日第26批目录公布后才发生改变。税收法定原则没有理由对此前的合法征税予以退还。


实际操作中,不乏这种没“踩上点”的先例,结果是并未发生一例退税。譬如2015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1.6L排量以下汽车购置税减半,如果开发票日期在此之前,则无缘政策优惠。


还有比较近期一点的例子。要知道,在26批目录之前,还有25批分期进入目录,无一例外都将税收优惠的时间分界线卡在进入目录的当天。没有听说哪个缴税车主跑出来喊冤,偏偏只有特斯拉车主矫情、犯了公主病?


从座上宾到“自己人”


其实这样的车主诉求应该在此前存在,只不过他们根本没有形成声浪足够大的舆论,也就没有进入公众视线。



这恰恰说明,不但特斯拉是媒体的宠儿,连特斯拉车主或者准车主们,也颇具网络舆论话语权,至少是具备影响网络舆情的意愿和能力(虽然可能没什么用)。很多车企都嚷嚷客户的年轻化,还各种暗示客户的职业和社会阶层。但特斯拉是真正实现这一点的企业。比特斯拉贵的品牌和产品也有很多,但只有特斯拉消费圈形成了舆论压力。


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对特斯拉给予的种种礼遇,选择恰当。它身上的诸多标签,诸如最成功且惟一成功的美国新能源创业企业、创始人形象最多元的企业、华尔街的前宠儿、纳斯达克的背叛者,中美贸易争端的风向标企业,令其总处于聚光灯下。作为政策实施的标志,再合适不过。


进入免税目录一直是特斯拉想要的。此前未能进入并非由于外企身份,而是由于“超级充电”不符合国标。现在超充模式仍在,但国产版本已经做了对国标的适配。问题在于,国产特斯拉尚未下线,就已入目录,还不说明问题吗?



即便单从马斯克的拜访日程上,也能很容易得出结论:特斯拉的未来在中国。这家企业已被视为“自己人”。它的商业成功,与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改革开放成功,挂上了钩。


一方面,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后,上海方面的支持力度,譬如供应商、税收和土地优惠,资金支持,只会增强不会减弱。


这是国内一大票创业企业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待遇。特斯拉从座上宾到“自己人”,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转变是历史性的,也赖于当前的特殊贸易局面。


另一方面,对此前在电动车上骗补、停留在PPT造车圈钱的企业,构成警告。市场机会窗口正在缓慢而坚决地合拢,特斯拉在中国的成功,对大多数创业企业来说,不是好消息。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汽车人传媒(ID:qcr0505),作者:黄耀鹏,编辑:大华,封面: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