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公众号:格隆汇(ID:hkstocks),作者:会思考的鱼,数据支持: 勾股大数据,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有人说,现在年轻人面临的三大终极问题是:结婚了吗? 为啥不结婚? 为啥还不结婚?
钱钟书说婚姻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那么,年轻人的婚姻状态,究竟谁最着急?
1 中美离婚率大相径庭
近日,民政部发布了2018年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国内结婚率跌至7.2‰。事实上,自2013年攀至9.9‰以来,结婚率已经连续六年下跌了。但是,国内的离婚率则是连续15年上涨,2017年已经来到3.2‰。真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的真实写照。不过,自2018年8月出台的离婚冷静期之后,似乎这种情况得到了缓解,2018年离婚率与2017年持平。
虽然国内离婚率不断走高引发了很多关于人口减少的担忧,但其实这也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号称离婚如同吃快餐的美国,上世纪70、80年代离婚率也曾一度高达50%,而现在也降低至20~30%的区间。
根据马里兰大学一位社会学教授Philip Cohen的研究,截至2016年,美国的女性离婚率已经降至0.11‰,也就是1000个女性中离婚人数为11人。
Philip Cohen最后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在这代人离婚率降低是因为结婚年龄普遍偏晚。这也就不难理解了,年轻时候积累了丰富的恋爱经验,进入婚姻时更谨慎、也更有判断力,谈恋爱容易,谈婚论嫁难,这才是当代的婚恋常态。
2 发达国家政府不怕离婚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感情是个人的事,但对于国家而言,就需要平衡多个问题。比如离婚率高隐含的人口增长问题。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移民政策还是相对开放和包容的,即使在移民政策收紧的2017年,仍然有超过70万的人选择移民美国,而这占到了当年国家新增人口的30%。移民的基础是有完备的产业链和相对公平的不同种族竞争环境,在这些方面,美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产业造血能力和种族包容程度都有比较优势,因此能够在跌破2.0的低生育率情况下,保持国家的人口竞争力。
另外,美国对非婚生子女同等待遇的态度,也让很多大胆的未婚妈妈生下了非婚生的宝宝。据联合国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有40%新生儿是其父母在没有合法结婚情况下出生的,目前,这一趋势还在稳步上升。这些因素加起来,就是美国的低结婚率和高离婚率下为什么还能保持人口优势的原因。
尽管也面临人口锐减,相对美国的移民优势,欧洲的办法有点捉襟见肘。
虽然英国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硬脱欧”,但欧盟的核心——德国仍然寄希望于这个飘摇破碎的联盟能够继续走下去。在人口问题上,顶着万般不情愿,德国随着默克尔的大手一挥,已经接收了200万以上的难民,而大部分都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
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6月27日发布消息,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第14次人口协调预测结果: 2018年,德国有5180万人处于20岁至66岁的工作年龄。到2035年,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约400万至600万,达到4580万至4740万。如果没有净移民,到2035年,德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约900万。
长远来看,接收难民还将带来教育、养老、社会稳定等一系列后续问题,而且现在外界依然对德国接受难民的事情褒贬不一,但德国国内生育率低导致劳工缺乏的问题确实得到了改善。
如何解决人口困境,我们的邻国日本其实更有发言权。
近年来日本深陷老龄化危机,少子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不少政客都呼吁女性多生孩子,甚至有政客称“不生孩子很自私”。
但时任首相仍回应,“生不生孩子要交给本人来选择,但我们要为想生孩子的人创造适合生育的社会环境。”同时,日本也启动了多项政策来改善人均生产力。
受困于生育意愿低下,日本常年生育率维持在1.4左右。
2015年上任之初,安倍政府将生育率提振的目标设定为十年后达到1.8。先是给生育奖励,为育儿家庭提供一笔日元现金奖励。
2018年9月,安倍提出,为了应对日本的“银发社会”、“少子社会”,日本将致力于打造“终生不退休社会”,将就业年龄提升到65岁,以扩大就业范围。
同时,安倍政府提议,将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延迟到70岁(现为65岁),“如果民众可以延迟到70岁以上才领取养老金,他们将获得更为优渥的福利。”
在应对人口问题上,虽然日本已经走在前面,但毕竟日本人口规模与国内不可同日而语,鼓励生育的政策现在国内已经实施,延迟退休也已经上线。
3 中国应该怎么做?
8月28日,韩国统计厅发布《2018年出生统计(确定版)》,合计生育率仅为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终生生产不足1名子女。韩国成为世界唯一出生率进入"零时代"的国家。
根据自1970年以来每年编制的韩国政府报告,20多岁女性的生育率下降幅度最大。这一创纪录的低水平使韩国接近世界最低生育率的底部。这甚至低于日本,日本多年来一直在与低生育率作斗争,2018年的生育率为1.42。
总生育率衡量的是一个女子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
先来看一组人口数据,这是过去60年左右中美的总生育率变化对比。剔除掉异常数据以后发现,中美的生育率在1991年基本接近,而如果从最近的数据趋势来看,2019~2020年之间,中美的生育率又即将趋等。
人口游戏是一场国家之间的终极博弈。
自从2012年实质进入刘易斯拐点以来,意味着国内的“人口红利”已经挤压完毕。2015年10月,国内正式启动“二孩”,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明显高于此前五年时的年均出生1644万人。但是,考虑到高房价和经济下行的因素,二胎政策释放人口增量的能力正在下降。
北大社会学教授郭志刚曾说,国内对低生育风险的认识仍然不足。从世代更迭的角度来看,出生率至少要在2.0以上,才能让人口稳定在同样基数。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2015年全球人口总生育率为2.50,而1975为4.50,1995为3.10。
计划生育时代,中国已经付出了太多的代价。独生子女政策虽然稳定了人口增速,但失独老人、独生子家庭养老压力增大的问题这几年逐渐成为社会现象。一刀切,不顾历史进程和未来的政策显然得不偿失。
但在“二孩”时代,我们可能继续在犯类似的错误。我们的“二胎”政策只落到了生育环节。首先暴露出来的是哺乳期妇女的产假、受到的职业歧视并没有解决。
其次,主要城市的幼教体系难以支撑大规模的婴儿潮。那么势必造成很多育龄妇女必须全职照顾家庭。
最后,如果生养成本依然高企,那么最后二胎政策未来很有可能造就一大批素质不高的人口。因为少数精英群体和中产家庭会衡量生养成本,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本身就不低,家庭人口增加会导致收支天平的失衡。历史经验来看,人口质量的结构一旦从纺锤型变成三角形,那么社会不稳定因素将急剧增加。
仓廪实而知礼节,人类理想社会是按需分配,但放开生育势必把这最后的理想也付之一炬。
本文来自公众号:格隆汇(ID:hkstocks),作者:会思考的鱼,数据支持: 勾股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