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人研究报告 (ID:diqiuren005),作者:你的外星小姨子,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小红书上,打卡景点的“诈骗”式宣传,最近给不少人看得气乐了。
这也并不是头一回了。
前段时间,人们就曾集体讨伐过小红书上的这种行为。只不过之前那阵,是源于博主们对滤镜的巧用,光影艺术的玩弄。
凭心而论,素人博主们想让照片美一点,其实无可厚非。
但这回有些不同。他们玩的是视觉的魔法,人性的拿捏。
稍微严重了那么一些。
就在这两天,由于此次模型景点“骗局”的事成为讨论热点,前段时间大伙在小红书上受过的歪气都被翻了出来。
比如之前上海武康大楼的郁金花田,照片里花海迷人,其实是郁金花盆。
又比如福州的“阿勒泰”,不在新疆却胜似新疆。
其实是个广告牌。
现在上网看美食旅游打卡点的安利帖,能天天被这么气笑几回。
关键你也不能直接把人家打成“诈骗”,因为景确实是这个景,照片也实打实在这拍的。
就是发现美的视角刁钻了一些,起标题的手法欲盖弥彰了一点。虽然你不能说他骗人,但你是真的想告他。
而类似于此的宣传方式,在小红书上已经不再少见:
从照片到配文,都在挑拨你的心。背后的实情,却好像怕你了解得太详细。
比如现在大家安利各类打卡地点,不说「这有超美阿勒泰风格广告牌」,要说「xx阿勒泰,不在新疆!」适当地略去点实情。
不说「上海开了家新店,它……」,要说「上海人民都收到通知了吗?这家店……」,尽管根本没通知这个说法。
真实情况和细节,都藏在只此一张的绝美照片和半真不假的文案后面。你来了才知道,不来永远看不到。
宣传/安利帖的真实作用反而被略去了,只剩下激昂的情绪。
这种情绪型宣传,其实比起照片,在文案上更加泛滥,有大量网民对此早有怨言。
前段时间,抖音上一位博主@别说话了好不好,就讲了一段当代博主宣传话术的贯口,来了场文案大点兵,给绝大部分网友听得两眼一黑,以为自己正在刷小红书。因为目前绝大部分的安利帖,已经涵盖在这不到一分钟的视频里了。
不信你搜搜看:
想看点美食推荐,永远是「XX你不宣传这个你糊涂啊!」「它唯一的缺点:只有XX有」。
还有「XX人民嘴真严!」看字看得人心潮澎湃,以为能见识暗巷国宴了,点开一看是大凉面。
想看点周边好玩的地点,永远是「人生建议:离开XX前一定要去XX」。
标题打得悬疑感拉满,感觉错过后悔一辈子,最后发现是奥莱打折。
想寻摸个旅游去处,永远是「XX的XX!不在XX」,还有「不在巴黎!在XX」「XX人自己的泰兰德」。
作者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让我这种笨的老得琢磨半天这地方到底在哪。
套路感、情绪化,类似的宣传帖,正病毒式蔓延于社交媒体。不由得让人想起昔日的UC体,以前大家动辄就开始“震惊!”现在变了,两眼一睁就“后悔!”因为后悔没早点来。
而和UC震惊体的风靡一样,这也是前人砍树,后人暴晒的结果:一旦有人发现,这种情绪式宣传别有效果之后,大家自然都不肯踏实说话了。
像是在博主们的“爆款公式”教学里,上述这些文案都是经典案例。
每条都直击内心,看得人热血上涌,马上就想出击。
所以既然能简单套公式、用夸张照片搞吸引,那谁还愿动脑筋。
总的来说,这都是社交媒体上,人们为了争取视线而自然造成的结果。可能还会红极一时,但不会是长久之计。
它自有独到之处,比如能通过调动情绪,拿捏人的某种心理。
但总是如此,早晚会有把人捏麻的那一天。
比如我现在。虽然刷刷手机,就能有200个人给我人生建议,告诉我不去这里后悔一辈子,你永远可以相信这里,听劝就能美到失语,绝美,巨巨巨出片,但我仍然提不起兴趣,只想听点实在的,比如哪家拉面店面能免费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人研究报告 (ID:diqiuren005),作者:你的外星小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