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奶价格暴跌,上下游如何穿越“周期”
2024-07-10 13:32

原奶价格暴跌,上下游如何穿越“周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鲸商(ID:bizwhale),作者:三轮,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牛奶原奶价格暴跌引发的行业震荡,分析了供需失衡、消费需求不足等原因,探讨了上下游如何应对当前困境。

• 💡 牛奶原奶价格持续下跌,牧场面临亏损风险

• 🔍 原奶供应过剩,乳制品消费增速下滑,导致市场需求不足

• 🔄 政策出台促进乳制品消费,上下游企业需加速调整与创新策略

最近,奶价下降引发了一系列业内震荡。


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透露,2024年牛奶原奶过剩的情况较2023年更为严重,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导致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


到今年5月份,国家奶牛体系监测到奶价下跌到3.34元/公斤,公斤奶利润首次为负,行业亏损面扩大到超过80%。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乳制品公司也受到波及。从源头牧场到终端门店,当下最重要的任务,都成了解决产能过剩,促进乳制品消费。


一、奶价为何“狂跌”?


从2022年开始,国内牛奶原奶收购价格下行趋势就非常显著。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4年5月的鲜活农产品供需月报,国内原奶供过于求形势仍在持续,牛奶原奶收购价格已连续27个月同比下降,下降持续时间为2010年以来最长的一次。


到今年6月,牛奶原奶收购价仍未止跌,为3.3元/公斤,同比下跌13.4%。


一位河南地区的牧场主张明(化名)对鲸商表示:“这些年我们牧场一直在给大型乳企供奶,最新的供奶到手价格只有3元/公斤,今年年初供奶到手价还有3.4元/公斤。”


毕竟,2023年奶价依旧在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生鲜乳(原奶)产量为4197万吨,同比前年增加6.7%。另有数据显示,2023年前40位养殖集团存栏280万头奶牛,比2021年增长25%,集团化牧场扩张速度较快。


也就是说,产能持续增加,原奶的价格却在持续下滑。


这让刚刚扩建牧场的张明焦虑不已。他坦言:“我扩建牧场的时候,在厂房和奶牛上投资金额较大,当前牛价也在下滑,我现在退出行业,亏损会很大。所以现在不得不继续坚持,等待行业渡过难关。”


和张明类似处境的,还有温州奶农李贺(化名)。李贺说,年初奶协给出的一季度生鲜乳交易参考价在3.5元/公斤,乳企也按此价格进行收购,但现在这一价格已跌至数年前的水平,整个牧场都处于亏损状态。


“回想三年前的2021年,当时这里的原奶收购价平均维持在4元/公斤,行情好时甚至能到5.2元/公斤。”李贺回忆道。


现在,市场前景并不乐观,奶价一降再降,看不到头。李贺说:“往年的4、5月份牛奶不算消费淡季,但今年牧场已经进入近年来最艰难的时刻,奶价每个月都在降低,目前合同奶价也只有3元多点。”


温州其他地区的奶农告诉笔者,由于奶价太低,并且很多乳企不断压低收购价格,或限合同到期不再续约,一些本地的中小牧场,已无法生存,被迫下了“牌桌”。


李贺的牧场也采取减少后备牛的饲养比例、淘汰不盈利的奶牛等方式降本求生。他坦言:养牛每天都要花钱。按照一头奶牛一天30元的最低养殖成本来算,他的牧场每天最少就要花费24000元。


此外,“牧场里只养泌乳牛才能维持盈利,我已把大部分不赚钱的小牛和青年牛处理了,虽然会影响后续的牧场经营,但也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


在此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各省份已经开始产能调整,比如宁夏奶牛数量已经从2023年底的91万头,下降到2024年5月的81万头,奶产量从1.3万吨下降到9500吨/天,部分牧场已经不养后备牛,河北、山东等主产区也都有进一步减产。


虽然2024年一季度国内牛奶原奶产量还增长了5.1%,但国家奶牛体系预计,到2024年6月,通过3个月的去产能,全国每天已经累计减少了4500吨原奶,约合计15万头泌乳牛,去产能已经初见成效,国内牛奶主产区的散奶价格已经从不到1元/公斤,上涨到2.4元/公斤,但今年仍要保持-5%的产能增长率才能达到最终供需平衡。


不过,奶价如此震荡,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的呢?


二、“供需失衡”从何破局


其实,自2008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四轮奶价下行,第一次主要冲击的是上游散户,第二次影响的主要是小型牧场,第三次影响的主要是中小牧场,今年这次,千头规模的中型牧场受影响较大


而今年生鲜乳价格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国内养殖端增长过快,需求却不足,导致原奶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


本来国内乳制品消费就低。2023年,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42.4千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如今生产过剩,乳制品消费增速下滑,加剧了供需不平衡的现实。


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受消费者需求调整和疫情的影响,液态奶销售额近年来出现了下滑趋势,具体表现为:疫情期间2020年~2022年家内液态奶的平均增速为0.7%,但2023年的增速下降至-1.5%,显示出消费者对于液态奶的需求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加上本次奶价下行呈现周期长、下降幅度大的特点,对上下游企业都会造成连锁反应。


当然,出现奶源过剩的本质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奶业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到位。例如,目前国内乳清粉、乳铁蛋白的深加工企业太少了,对上游奶源拉动有限。


有相关报告显示,预计国内生鲜乳收购价格将继续下跌。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1~4月累计,奶站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9.4%,增速有所放缓。受前两年产能快速扩张、生鲜乳产量增加和奶类消费低迷的影响,预计国内生鲜乳收购价将维持下跌趋势。


农业农村部数据则显示,去年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即原奶)平均价格从2023年1月份第一周的4.12元/公斤,持续下跌至12月第4周的3.66元/公斤,累计跌幅达到11.16%。


另一方面,进口牛奶的冲击也同样存在。此前,进口大包粉价格更为低廉,由于比国产便宜,国内部分乳企和食品企业放弃使用国内原奶,转而使用更便宜的进口大包粉。


现在进口大包粉价格上涨及国内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跌,二者的价差已慢慢缩小。于是国内生产企业也开始改用国产大包粉。


根据2024中国国际乳制品行业大会发布的数据,2014年至2023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同样来自2024中国国际乳制品行业大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进口乳制品287.8万吨,同比减少12%,贸易额847.2亿元,同比下降8.5%。


虽然进口量和贸易量均在下降,但这仍不是一个小数字。


因此,我国奶业正面临大变局,促进乳品消费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不少牧场、企业,根据当前奶业生产形势,为确保养殖企业生鲜乳交售不断档,加工企业维持生产不停产,与当地相关部门确定2024年第二季度全省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区间。


除了上游源头牧场,再来看具体的下游企业,同样倍感压力,需要找到调整方式。


三、下游企业遭重创


奶价下跌一般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三年为一个周期,不会一直下跌,但短期内拐点也不会很快来到。


目前原奶价格持续下跌,已对奶制品企业的业绩造成重创,2023年多家原奶乳企的净利润大多出现下滑甚至亏损。


其中,优然牧业原料奶业务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18.9%,原料奶平均单价下降6%至4.38元/公斤。


现代牧业2023年实现营收134.58亿元,同比增长9.5%;年内溢利1.85亿元,同比下降68.1%。与此同时,受市场下行影响,现代牧业原料奶平均售价为4.03元/公斤,同比下降5.6%。现代牧业在财报中解释称,毛利率下降主要因为原料奶销售量的增长所贡献的毛利额,无法完全抵补原料奶平均售价下降。


同样不好过的还有澳亚集团,其曾坦言,“就经营环境及财务表现而言,2023年是中国奶牛养殖业十多年来最具挑战性的一年。”


在澳亚集团2023年年报中,其营收约39.24亿元,相较于2022年实现了3.2%的增长;与收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亚集团2023年亏损净额约4.8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澳亚的亏损还波及母公司。今年4月,日本明治控股公司发布消息称,已对其利润预期进行了下调。其中,关于中国子公司的牛奶和酸奶业务,明治预计将会产生约为143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约6.75亿元)的非流动资产减值损失,明治将这一情况归结为澳亚牧场去年业绩亏损带来的影响。


再看西部牧业,其于在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23亿元,同比下降15.22%;归母净利润亏损6424.57万元,同比由盈转亏。


此外,从经销商角度来看,2023年伊利股份经销商数量同比减少425家至1.95万家。2024年一季度,经销商总数量已降至1.84万家,又减少了1100家,可以看出其渠道销售压力。


原奶价格持续下跌,上下游压力越来越大。今年以来,国家也相继出台多种政策促进乳制品消费。如今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


而上游奶牛养殖企业,也需要加快种源自主进程、支持种公牛遗传评估和培育、提高饲料转化率、发展智能化养殖等,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下游企业则需要进行产品创新,拓展销售渠道。坚持之后,或许能渡过周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鲸商(ID:bizwhale),作者:三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