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球队估值13年翻十倍,卖球队成了又一门好生意
2024-07-13 15:56

NBA球队估值13年翻十倍,卖球队成了又一门好生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懒熊体育(ID:lanxiongsports),作者:彭锦,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NBA球队估值13年翻十倍,卖球队成了又一门好生意

• 💰 NBA球队价值十年飙升,创下高额交易记录

• 📈 转播合约价格飙升,助推NBA营收猛增

• ⚖️ NBA财务分配制度稳定,保障球队竞争平衡

凯尔特人球迷可能不会想到,球队夺冠后,迎来的第一个重磅消息是老板格罗斯贝克想要卖掉球队。


为什么夺冠即卖队?是为了高位套现,是难以承受越来越高的球队投入,还是球队官方声明中所说的出于家族规划考虑?不管外界如何分析背后动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NBA球队越来越值钱,球队特许经营权也成了抢手的投资对象。


2023年,在福布斯和Sportico各自的NBA球队估值榜单里,凯尔特人都排在联盟第四位,前者给出47亿美元估值,后者为51.2亿美元。这表示一旦交易成型,格罗斯贝克都将在这笔长达22年的投资里,获得十倍以上的收益,因为2002年,他收购绿军只花了3.6亿美元。


NBA球队的价值什么时候涨到这么高了?


根据福布斯历年数据,至少在2010年,联盟估值最高的球队纽约尼克斯尚且“只”值6.5亿美元,而2023年,这个数字翻了整整十倍,达到66亿美元。在尼克斯之上,勇士队的估值更是高达77亿美元。近两年,这种上涨势头尤其强。去年,NBA球队的平均估值为38.5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了 35%,比2019年增长了75%。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些估值真不是虚有其表的数字。过去两三年里,通过转让NBA球队股份大赚特赚的,大有人在。目前,NBA球队卖出的最高价是菲尼克斯太阳,2022年,马特·伊什比亚(Mat Ishbia)入主球队花了整整40亿美元。此外,黄蜂队老板乔丹和独行侠队老板库班,一个或许是最知名的老板,一个则号称最爱球队的老板,在2023年分别以30亿美元和35亿美元估值出售了自己的球队股份。


球队估值飞涨之后,甚至有卖队卖到一半开始扯皮的。2021年,明尼苏达森林狼老板泰勒与收购者罗德里格斯和洛尔达成协议,双方约定分三次购买泰勒手中的森林狼股权,但直到现在,本该于2023年12月进行的第三笔交易并没有完成。对于僵持的交易,双方各执一词,但鉴于这笔交易最初成交金额仅15亿美元,而森林狼队现在估值接近30亿美元,许多人觉得,泰勒卖亏了,所以反悔了。


应当说,高价接手球队的交易接连出现,既证明NBA球队的价值实实在在能转化为经济利益,又反过来助推了球队估值进一步上扬。福布斯的报道便认为,太阳、黄蜂和雄鹿(哈斯拉姆体育集团以32亿美元估值收购了球队25%的股份)的股权交易,推动了球队的价值飙升。


NBA自身也在配合这样的趋势,尝试降低球队股份交易的门槛。2021年开始,NBA放开了对私募基金投资球队的限制,允许甚至鼓励私募集团在一定条件下参与收购球队。


在太阳队转让交易达成的一年半以前,私募基金Dyal Capital Partners收购了球队5%的股份。购入股权时,太阳队的估值才15.5亿美元,短短18个月时间内,球队估值飞升到40亿美元。因此,Dyal Capital Partners毫不犹豫在马特·伊什比亚收购球队期间,出售了这些股份。


据PitchBook截至5月底的数据,由于MLB在2019年、MLS在2020年、NBA和NHL在2021年相继放开私募股权投资,当下,有63支北美职业球队与私募资金产生关联,其中包括三分之二的NBA球队。球队股权的充分流动,代表有更多投资者在交易中获益,自然也会吸引其它投资人入局,继而带动球队估值持续提升。


▲2012—2022年,NBA球队转让情况。


那投资者又是如何看待NBA球队钱景的呢?NBA首笔私募资金收购案的主角、Arctos Sports Partners创始人伊恩·查尔斯(Ian Charles)曾如此形容职业球队的价值所在,他说:“北美职业体育联赛是在美国合法实现垄断的方式之一。在美国只有教育、医疗保健和体育这三个行业的收入能实现连续25年每年至少增长6%,并且拥有垄断定价权。


这句话也点出了NBA球队价值上扬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稳定且高效的营收能力。Statista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10赛季,NBA营收约为38亿美元,根据福布斯预计,其2023-24赛季的营收将突破130亿美元。也就是说,NBA有可能在明年实现15年增收100亿美元的壮举。


这其中,转播合约价格飙升,是NBA营收暴涨的重要一环。2014年,NBA签下一份9年240亿美元的转播合同,这使得联盟的全国转播收入从原先每年9亿美元,飞涨至每年26.7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2014年,史蒂夫·鲍尔默以20亿美元估值收购快船,这是NBA历史上第一次有球队出售价格超过10亿美元。


北京时间7月11日,据多家媒体确认,NBA已经完成了一份11年760亿美元天价转播新合同的签订。如果成功,十年前年度营收翻几番的戏码将再次上演,每支球队单赛季的分成将增加1.4亿美元左右。毫无疑问,新转播协议所带来的可能性,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强力的信心支撑,也是近一年多来球队股份交易次数激增的原因之一。未来一两年内,会不会有第二个鲍尔默出现,让球队收购的价格再次被大幅刷新?未必不可能。


除了转播合约带来的增势,过去这十来年里,联盟的门票收入、广告赞助收入、周边收入等等都水涨船高。以票价为例,2009-10赛季,联盟的平均票价是48.9美元,据Sportskeeda统计,上赛季,平均票价最低的步行者队是138美元,最高的勇士队平均票价达到611美元。


与此同时,附加赛、季中锦标赛等全新赛制的提出,体现了NBA在创新和吸引年轻球迷方面的努力,也拉高了赞助收入。从达成100亿美元营收,到增加100亿美元营收,方方面面的精耕细作,为NBA高速航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钱进动力”。


而与此同时,球队估值上涨的速度,甚至要远远超过联盟和球队营收水平节节攀升的速度。


2010年,乔丹收购夏洛特山猫(现在的黄蜂队)的估值是2.75亿美元,当时,这支球队在2009-10赛季营收为9800万美元。球队估值是营收的2.8倍。而2022-23赛季,黄蜂队营收达到2.69亿美元,营收翻了2.7倍;球队估值30亿美元,估值翻了10.9倍,与此同时,球队估值是营收的11.15倍。球队估值的涨幅,远远超过营收涨幅。


这背后的原因,与经历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后,NBA快速摆脱颓势有关。疫情后的两年,NBA整体营收从2018-19赛季的88亿美元连续下跌到64亿美元,但随着疫情缓和,NBA在2021-22赛季一举突破百亿美元营收大关,成为全球唯三实现年度营收破百亿美元的职业联赛。


联盟证明了自己强大的抗风险能力,这足以成为其被投资人广为看好的潜在支撑。从2022年至今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NBA连续诞生了三笔超过30亿美元的交易,在此之前,NBA也仅有3笔估值20亿美元区间的球队转让交易,分别是2014年鲍尔默20亿美元收购快船、2017年蒂尔曼·费尔蒂塔(Tilman Fertitta)22亿美元收购火箭、以及2019年蔡崇信23亿美元估值收购篮网(这实际是一笔33亿美元的交易,其中包括9.5亿美元收购巴克莱中心)


▲2015年和2023年,都是新转播合约签订、球队高价转让(快船和太阳)的重要节点,联盟平均估值陡增。


NBA这种稳定的营收预期,不仅源自伊恩·查尔斯所说的垄断,更源于NBA基于商业优先原则所设立的财务分配、竞赛规则等一系列底层设计。


今年2月份举行的首届大湾区国际体育商业峰会上,篮网队老板蔡崇信曾对NBA的经营能力提供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有两个特点让NBA变得独特和成功,其一是劳资协议协定的系统,让球员、球星以及队伍和老板能获得应有的利益;其二是球队之间的体系,使得NBA没有贫穷的球队,在30支球队之间实现了公平分配。


简单来说,在竞赛层面,NBA的劳资协议限定了球队支出的上限和下限,队伍之间的竞争不会由于富有球队一掷千金,造成实力失衡;同时,相比拥有升降级的欧洲五大联赛,球队不需要砸重金去吸引和签约球员,不会由于金元竞赛而拖垮俱乐部财政,只需要在穷人线和奢侈税之间平衡阵容,通过等价交易提升竞争力。


而在分配层面,NBA所有球队可以共享联盟层面的部分营收,比如转播和赞助收入,且营收偏低的俱乐部可以拿走更多分成。福布斯的报道提到,2022-23赛季结束后,联盟最挣钱的勇士队和尼克斯队的总收入分别增加约 15% 和 23%,而最不挣钱的孟菲斯灰熊队和明尼苏达森林狼队,反而能增收约40%,这是因为后者从前者的营收增速中获得了直接收益。


加上萧华一直在尝试扩军,据福布斯预测,扩军可能为联盟带来两只新球队的同时,也将由于40亿-50亿美元左右的加盟费,给每支球队额外创造2.67亿美元的收入。


由此看来,NBA的财务分配方式,既保障了联赛竞争的长期平衡、俱乐部经营的稳定性,也保障了从球员到球队都能享受联盟收益上涨的福利,而不是赢家通吃,竭泽而渔。这也是为什么常年摆烂的纽约尼克斯可以稳坐NBA营收榜前列的原因之一——它不仅受益于纽约这座城市,更受益于其它29支球队。


收益共享,亏损共担,无异于把运营单只球队的风险转移到了联赛层面,大大削减了投资的不确定性。而且,联赛的封闭性,也规避了球队一旦遭遇降级,球队价值就垂直落体的可能,让投资者少了一份担忧。换言之,NBA包括北美其它职业联赛的球队,并不是简单由竞赛成绩驱动收入提高,联赛整体的品牌价值和营收能力更为重要。与此同时,各支球队将有充分的时间和独家权利开发各自地盘内的商业价值。


“我认为NBA 在实现平衡方面堪称典范。”蔡崇信说。有趣的是,蔡崇信本人也试图抛售手中篮网队的部分股权。据《纽约时报》表示,他将把篮网15%的股权出售给朱莉亚·科赫(Julia Koch)及其家族。而这一交易中,篮网的估值高达60亿美元,这将创造NBA新的交易估值记录。


实际上,并不只有NBA一家的球队估值狂飙突进。北美几大职业联盟,包括NFL、MLB和NHL等在内的整体估值,都以10%—25%左右的年均增长上扬。他们的联赛制度和运营方式与NBA十分类似,他们的增长原因,自然也和NBA十分类似。


最后,稀缺性也是球队升值的保障。不管NBA还是NFL,不管篮球还是橄榄球,顶级职业赛事的席位本就有限,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体育赛事的曝光度也有着天然优势,即便不为成绩和盈利,拥有球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成就,在场内场外可以获得许多隐形福利。


陷入森林狼转让纠纷的棒球巨星“A-Rod”罗德里格斯便是很好的例子。退役后,他一心想成为一支职业球队的老板,参与过MLB纽约大都会股权的竞购,失败后又加入了森林狼的收购事宜中。尽管和泰勒的交易十分不顺利,还曾被合作伙伴洛尔提出增资要求,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今年季后赛期间也仍旧出现在场边观赛。


近些年,NFL和MLB的球队被摆上货架的时候并不算多,但只要有球队出售,往往能售出高价。2022年,丹佛野马队转让时的估值是46.5亿美元,2023年,华盛顿指挥官队更是以60.5亿美元估值转手,创下了北美职业球队转卖的价格记录。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这一纪录很可能将被某支NBA球队打破。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0风险的投资。在一些人看来,体育资产的高涨,就像是击鼓传花,总会有鼓声消停的一刻。


比如转播合约的多年期限,可以保障联赛在一段时间内的收入稳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库班就曾公开质疑NBA能否在新转播协议结束后,拿到足够分量的下一份合约。这也能一定程度上解释他为何要抛售独行侠。


而在另外的层面,本质上,包括NBA在内的四大联盟和MLS都是利益导向的商业赛事,一切都向钱看,这固然无可厚非。但过于商业化后,体育的竞技色彩是否会被营利需求所干涉,甚至影响比赛的公平性,还都有待观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懒熊体育(ID:lanxiongsports),作者:彭锦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