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外贸第一大省,易主了
2024-07-17 12:40

中部外贸第一大省,易主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安徽和河南两个中部省份在外贸领域的变化和发展情况。

• 💡 安徽通过超前押注新能源汽车等外贸"新三样"实现外贸飞速增长

• 🚗 河南由于全球电子产业转移带来的波动,正在重塑支柱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

• 🚀 中西部地区借助产业西移和基建狂飙加持,成为内陆开放的领头羊

外贸,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今年上半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1.17万亿,同比增长6.1%,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支撑。


有地方在增长,有地方在调整,区域外贸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日前,合肥海关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67.8亿元,其中,出口2685.8亿元,增长9.7%,进出口、出口、进口全部位列中部第一。


这意味着,连续12年蝉联中部外贸第一省的河南,今年或将被安徽历史性赶超。


这背后,正是地缘、产业双重变局带来的结果。



安徽外贸,靠什么后来居上?


20多年前的安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透明省份”,在全国几乎没有多大存在感,更不用说外贸。


然而,20多年过去,安徽不仅一度跃居经济10强省之列,而且外贸一路逆袭,赶超众多经济大省,位列中部首位。


这背后,除了集体加入长三角带来的助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安徽自身对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的超前押注。


汽车产业,既是安徽工业崛起的最大亮点,也是外贸反超的最大贡献来源。


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车(包括底盘)及零配件出口合计567.4亿元,同比增长23.8%,拉动全省出口增长4.5个百分点。


在传统燃油车为主的时代,汽车制造工业集中于广东、上海、重庆、吉林、湖北、北京等传统工业大省。


但在新能源时代,借助布局奇瑞、抄底蔚来、引进比亚迪,安徽一跃成为首屈一指的造车大省,更成为电动车出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安徽汽车产量达到了249.1万辆,同比增长48.1%,占全国比重8.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同比增长60.5%,占全国比重9.1%。



安徽生产的汽车,不只服务于国内市场,更是大量出口于海外。


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出口汽车114.7万辆,同比增长80.1%,占全国比重23.4%,位居全国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的汽车产业布局,并非省会一家独大,而是广泛分布于各地市,带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目前,安徽已经集聚了江汽集团、奇瑞集团、未来汽车、大众安徽等7家整车企业,形成合肥、芜湖“双核”驱动,安庆、宣城、滁州、马鞍山等多个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


安徽将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形成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有色金属为主的产业结构。


去年,安徽规上工业总营收首次突破5万亿元,跃居全国第7位、中西部第1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西部工业第一大省。



河南外贸,主要受到全球电子产业大转移带来的波动。


10多年前,当电子产业率先向中西部转移,坐拥人口优势、区位优势的河南成为最大受益者。


富士康落户郑州,旋即成为全球重要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并带动河南晋级中国手机制造第二大省,仅次于坐拥华为、荣耀、OPPO、vivo等龙头的广东。


高峰时期,郑州生产了全球一半的iPhone手机,且大部分出口海外,由此带动外贸狂飙。



当地媒体曾直言,一个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的内陆省份,之所以能跻身全国外贸10强省,得益于“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带来的助力。


然而,手机加工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受到全球化、人口红利的强引力,但也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地缘格局变迁而转移。


如今,在种种因素影响之下,苹果手机产业链开始全球重新配置,“印度制造”的概念不胫而走,自然导致原本的工厂产能和对外出口受到冲击。


目前,印度生产的iPhone占比已提升至14%。摩根大通分析,2025年苹果在印度生产的iPhone将占全球总产能的25%。


而经历过一系列波折之后,苹果公司正在改变“富士康依赖症”,逐步将产能分配给立讯精密、纬创等其他代工厂,从而最大可能分散风险。


这一系列操作,让中部大省首当其冲。今年1-5月,河南累计出口手机1100万台,同比下降52.6%,堪称外贸最大拖累。


其实,对于“富士康依赖症”,当地早已有所应对。


一方面,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告别对富士康和苹果手机的单一依赖。


目前,郑州已集聚600多家规上电子企业,形成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等新兴产业链条,剑指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新产业,而新能源汽车,正是重点布局所在。


2023年,比亚迪占地面积最大、产能最高的整车生产基地在郑州正式投产,当年就生产整车超过20万辆,完成产值334.7亿元,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500亿元。


再加上上汽、宇通、一汽等整车制造厂的助力,郑州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超过70万辆,带动汽车产量突破140万辆,整体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可以说,在手机制造之外,郑州正在重塑新的支柱产业。


在汽车产业助力之下,郑州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堪称稳经济的最大“功臣”。


所以,只要能新的产业崛起,就不怕传统产业迁移,也不惧短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内陆省份,靠什么跻身外贸大省?


在传统外贸时代,谁靠近港口谁就接近国际市场,沿海城市外贸、工业双重崛起的逻辑就在于此。


如今,当产业转移成为大势所趋,坐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支点、拥有人口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中西部地区,成为梯度转移的接收地。


产业西移,是过去10多年来最为壮观的产业现象。


大量电子企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强省会迁移,郑州、合肥、成都、武汉、西安是最大受益者。


来自“基建狂魔”的加持,同样不容低估。


随着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人工运河等大基建的突飞猛进,加上中欧班列、航空物流枢纽的横空出世,内陆地区一改过去的区位劣势,变身开放前沿。


借助中欧班列,成渝的电子产品能通过铁路,经行中亚直抵欧洲,而不必再辗转数千公里从上海港、广州港等地出海。


借助航空物流,郑州的手机等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借助“空中丝路”行销全球,郑州获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与此不无关系。


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安徽,既坐拥长江港口,又深度融入长三角铁路网,充分发挥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江淮联运的综合优势,为外贸增长提供助力。


得益于产业西移、基建狂飙的加持,中西部一众外贸大省大市后来居上,成为内陆开放的佼佼者。


中国外贸10强省份,原本都是东部地区的天下,如今中西部已经占据三席,包括四川、安徽、河南。


中国外贸30强市,原本都是沿海城市一枝独秀,如今也多了成都、武汉、合肥、郑州、长沙、西安等强省会的身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