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文娱(ID:hi3wyu),作者:Dkphhh,题图来自:原文配图(菲律宾动画公司 Toon City 为迪士尼制作的《7D》)
看过东南亚动画吗?
可能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这并不让人意外。在世界动画版图上,东南亚还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大部分动画公司只能从事外包工作,靠订单过日子,有33%东南亚动画公司拥有原创IP。
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南亚的动画产业不值一提。据Cartoonbrew报道,美国90%的电视动画都由亚洲公司负责具体制作。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项目制作方来自东南亚,华纳的《瑞克和莫蒂》、《叔比狗》、《猫和老鼠》背后,都有东南亚公司参与其中。
这说明,东南亚的动画产业虽处于行业低端,但已经能承接高端项目,未来的发展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动画历史并不不比中国短。
已故的泰国动画元老Payut Ngaokrachang 在1955年一个人独立制作出了12分钟的动画短片《出现奇迹》(เหตุมหัศจรรย์)。
后来他被送往日本学习动画,回国后,又创作了泰国唯一一部手绘动画电影《Sudsakorn历险记》(สุดสาคร)。
和同时代中国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一样,这些取材自本国神话故事的动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80年代以后,东南亚动画产业初步发展,和世界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1984年,马来西亚动画公司FilmArt成立。1987年,另一家动画公司Lensamation诞生。
同年,美国的汉纳巴伯拉动画(华纳旗下,现已停止运营)在菲律宾开设子公司 Fil-Cartoons。1993年,菲律宾动画公司Toon City成立,这家公司长期为迪士尼、华纳制作动画,参与了《瑞克和莫蒂》前两季的制作。
那么,现在的东南亚动画产业究竟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马拉西亚数字经济集团(MDEC)和日本市场研究公司Media Create联合推出的《东南亚动画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向我们揭开了东南亚动画的神秘面纱。
年轻且贫穷的东南亚动画产业
虽然历史比较悠久,但东南亚的动画产业和中国一样,真正迎来爆发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根据《报告》,现在东南亚有一半以上的动画公司都是近6年成立的,其中成立4~6年的公司最多,占比达到了28%,成立超过15年的就算行业老兵了。
他们不仅动画公司年轻,动画行业的从业者也十分年轻。有43%的动画从业者年龄在18到23岁,超过80%的从业者年龄在35岁以下。
同时公司人数普遍也不算多,40%的公司人数在11到50人之间,人数超过100的公司不到12%,相当于绝大多数公司人数在100人以下。
虽然人数都不多,但具体到公司的产出,不同的公司之间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报告》显示,有55%的公司每年的产量在4个项目以内,但有21%的公司每年能完成超过11个项目。而产能在两者之间的公司只占14%,也就是说两个极端之间出现了空白。
从产出的内容上看,大部分都是儿童动画,青少向的动画比较少,成人向的基本没有。这也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
因为公司都很新,所以他们直接从最先进的3D动画开始做起。
《报告》说,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3D动画是他们的主营业务,2D动画次之。再往下三、四名是视觉特效、建模和美术原画。考虑到视觉特效、建模和动态图像技术都是制作3D动画的关键,在这些领域集中也有利于产业未来的发展。
不过,他们做3D动画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省钱。3D动画有成熟的软件和技术,而2D动画几乎只能一张张画出来。
为什么要省钱呢?因为东南亚动画公司的收入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他们一年下来的收入甚至还没有一部动画电影的票房高。
接受调查的公司中,96%的年收入不到500万美元。29%的公司,收入在15万美元到50万美元之间,这也是收入最集中的一个区间。剩下的公司,有15%年收入在5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有19%年收入在1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
在某种程度上,动画公司收入不高,是因为,在东南亚,动画制作成本较高。例如,在新加坡,动画的制作成本要高于真人剧。一部半小时的动画片可能成本要6万美元,而在时长相等的情况下,一部真人剧花费最多4万美元。
而像美国等动画产业比较成熟的地方,动画的制作成本不会比同等级的真人剧高。普通动画的制作成本大概是一集20万美元到50万美元,但是像《绝命毒师》这样没什么特效的美剧,单集成本一般在300万美元到400万美元之间。
依赖制作订单,从业者工资低
动画公司收入低的另一个原因和他们的商业模式有关。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在东南亚,只有33%的动画公司拥有自己的动画IP,相当一部分动画公司都是靠动画制作的订单维持生活。
受调查的公司中,有29%的公司是直接从出品方手中接订单,另外17%就比较惨了,他们只能从制作公司手上接外包订单。
在东南亚,制作外包发展最蓬勃的是泰国和菲律宾。
泰国主要给日本动画做外包,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提供的数据,泰国是日本动画行业在东南亚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也是世界第六大合作伙伴。泰国动画公司和日本动画公司签订的合约多达54项,仅次于韩国(78)、美国(78)、中国台湾(76)、中国大陆(64)和加拿大(57)。
菲律宾则因为历史原因对美国文化接受程度较高,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了,菲律宾的动画公司与美国动画公司有长期合作的关系。
菲律宾动画公司 Toon City 为迪士尼制作的《7D》
目前,东南亚动画公司的制作订单主要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他们看中的也不是别的,是东南亚相对廉价的人工成本,对于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来说,这太重要了。
根据《报告》,目前东南亚动画从业者的月薪集中在500美元(3500元)到2000美元(14000元)之间。
而美国的动画从业者平均月薪在4000美元(28000元)到6000美元(42000元)之间。像迪士尼这样的顶级大厂,动画师的工资据说在9600美元(6.72万元)到1.04万美元(7.28万元)之间。
具体到不同国家,菲律宾的工资水平是最低的,大概月薪只有1.3万菲律宾比索(1790元)到1.6万菲律宾比索(2200元)之间。
泰国的月薪在1.5万泰铢(3468元)到1.8万泰铢(4161元)之间。
马来西亚和越南的工资略高一点,平均工资分别是3650马来令吉(6180元)和1860万越南盾(5638元)。
越南动画 《Bacon The Series》
这样的工资水平对于公司吸引订单很有利,但长此以往会导致行业人才流失。
同样也是由于商业模式的原因,东南亚的动画从业者大部分都是一线的动画制作人员。人数最多的岗位是动画师,从业比例高达19%,其次是模型师有9%。
整体来看,去掉管理层和技术支持部门,一线制作人员的比例高达87%。
没钱怎么造IP?政府补助、海外合作
因为大部分公司都是依靠制作订单过活,长此以往形成的路径依赖让他们很难拥有自己的IP。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产业基础刚刚形成,只能从事低端的外包工作。因为依赖外包,几乎大部分从业者都是一线制作人员,没有培养出造IP需要的编剧,概念设计等创作型人才。外包的低廉报酬也让公司无力负担起打造IP需要的成本和风险。
像印尼和菲律宾,实际上都陷入了这个死循环,无法跳脱出来。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情况稍好,已经培养出了一些本土的动画IP。例如的新加坡的《恐龙火车》、马来西亚的《元素英雄小波波》,不仅在本土受欢迎,也成功出口到了欧美和中国市场。
《恐龙火车》
想要自己打造IP,钱最关键的问题,他们的钱从哪里来呢?
《报告》中说,东南亚的融资环境相对发展不完善,私人投资基本指望不上。动画公司想要钱,只能依靠政府补助或者商业贷款。
为了扶持本土的影视行业发展,新加坡的信息通讯媒体发展部(IMDA)资助了许多本土的动画项目。2016年IMDA的"开发补助"平均下来一个项目有15万新币(77万元)。
不过,随着东南亚动画产业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他们也在政府扶持之外找到了一条自力更生的路——海外合作。
《恐龙火车》投资方除了新加坡本土的动画公司Sparky Animation和新加坡的政府投资机构,还引入了美国公司The Jim Henson Company的资金,并由它负责在美国的发行。
《功夫鸡》的出品方除了马来西亚的Animasia Studio还有中国的福州零壹动漫。
儿歌视频是另一个突破的方向。和一般动画不同,儿歌对画面精细度的要求不高,而且一部视频时长不会超过5分钟,对于缺乏资金支持的动画公司而言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向。
Didi&Friends
马来西亚的动画公司Digital Durian依靠YouTube,建立起了儿歌IP "Didi&Friends"。现在他们的主账号粉丝已经达到了275万,单条视频播放量最多超过了6300万。
(文中汇率按2019年11月汇率计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文娱(ID:hi3wyu),作者:Dkp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