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清奇地说:考量一部商业电影的植入广告部分,基本上也能看出其成色水平——你见过哪一部经典电影里的主角,会捧着个刚上市的网红酸奶嘬一口?
好的植入广告对电影剧情发展有正向帮助,也更容易在观影群体中掀起“模仿”消费的潮流。
譬如《肖申克的救赎》中,让狱友们在天台品尝到“自由の味道”的那款冰镇啤酒。
图片来源:公众号公路商店
狱友们的享受表情和被电影剧情赋予的精神内涵,让这款由美国底特律斯特罗斯家族限量生产Stroh's 波西米亚啤酒大热——至今还被部分文青当茅台一样供奉在家。
这类成功案例还有很多,在本篇文章里不再赘述。
最近,配着“韩文字幕”(都别争了,“小丑”版权也是韩国人发明的)横空出现的电影《小丑》资源,成功打乱了一众国内文艺男女的周末计划。
一时间,一大波《小丑》的朋友圈影评、豆瓣影评相继刷屏。下一波则是公众号推送、混剪视频和B站 Cosplay的新鲜出炉。
但是据统计,这届观众99.99%都没能发现导演设置的一个“彩蛋”:
那就是《小丑》里面其实有一则精妙植入的广告。
要知道,但是哪怕预算捉襟见肘,大多数冲着去“三大电影节”拿奖的导演都是极度排斥植入广告的。
品牌露出不明显,必然遭受来自投资方的压力。植入太明显则极容易“弄巧成拙”,让原本沉浸剧情之中的观众瞬间出戏。
不妨先来看一下它的植入方式:
在电影的1h45min43s处,小丑完成自己的荧屏综艺首秀后,一个ZOOM OUT的镜头出现,由近至远地呈现出一个电视台的总监控台。
画面里的电视都在播放能在哥谭市收看不同的电视频道,且不约而同相继开始播放关于小丑刚刚所作所为的报道,几乎全是播放次序不同但千篇一律的剧情画面。
注意!就像习惯了特立独行,在日本公主大婚时候播放《异形》、在地震开始时介绍信州牛肉的东京电视台,屏幕右下角有一台电视始终没能跟上其他电视的节奏,一直在播放明显不同的画面。
而这就是一则货真价实的啤酒广告。
让我们放大来看一下。
检索一下屏幕上的这个词组:ROLLING ROCK(滚岩,注意不是“滚石”),得到关于这个植入广告的更多信息。
据其官网资料,Rolling Rock啤酒历史悠久,由Latrobe Brewing在1939年创造,配方独特且一直是采用绿色包装,是美国人民心目中“小绿瓶啤酒”的代名词。
在2006年,全美最大酿酒商Anheuser-Busch花费近8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Rolling Rock品牌及配方,时任总裁August Busch IV认为:
“这个‘绿瓶啤酒’较于其他啤酒的优势在于,其消费者的忠诚度极高。”
此言足以说明这款啤酒在品牌文化营造上的成功。
“我们选择少有人探索的那条路,我们寻求尚未被探索的自我表达,释放我们的独立灵魂。”
Rolling Rock官网上这一段醒目的文字,是否让你联想到了《小丑》中的某些关键桥段呢?
Rolling Rock可不是一个时下被鼓吹的高大上“精酿”,而是一个饱含蓝领气质、亚文化传统且关怀社会边缘群体的啤酒品牌。
将其植入进去既不会让《小丑》“掉价”,更契合了电影中的阶级冲突。
为什么导演选择在这个地方植入这个广告呢?
电影开场时的广告牌
主角亚瑟至少有超过十幕以上的镜头,可以在表演时顺手拿着一瓶“滚岩啤酒”——毕竟这是个被社会蹂躏着的边缘小人物,借酒消愁是逻辑通顺且能够被观众理解原谅的。
注意到,桌上并没有啤酒瓶
导演并没有这样做,首先如果是这样植入手法并不高明,更为重要的是画面中大大的品牌logo肯定是会让部分观众跳戏的。
但是,当所有媒体都在报道一则关于脱口秀演员的突发新闻,有那么一两家电视台还没反映过来,或者刚好播完新闻进入广告时间,这种设定比满屏都是小丑的新闻更为合理。
换而言之,说这则广告植入为电影情节的合理性加了分也不为过。
然而它又是那么明显的一则广告,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则平平无奇的啤酒广告——you can say that again,pal~
《小丑》里的这则植入广告,一定程度上宣示了这部电影的制作者们对其的高标准严要求。
众所周知,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是一种将品牌产品在作品中以视觉或听觉的形式呈现的商业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去影响消费者行为的。
翻译过来就是说,这种行为本质是在“带货”。
只能说,拍出《宿醉》的导演还是不忘在《小丑》里也劝你更进一杯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