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云飞:流沙河先生灵堂之前,对联是如此动人的告别语言
2019-11-28 09:00

冉云飞:流沙河先生灵堂之前,对联是如此动人的告别语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大家-腾讯新闻(ipress),作者: 冉云飞,原文标题:《妙联趣对忆吾师:送流沙河先生出殡》,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流沙河先生11月23日去世,引起不少人的关注,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名望及操守,学问与才情,在这个时代都是稀有的。


先生于我们一家特别是我本人,无论是为人,还是做学问及写作上,都有很深的影响。所以我的挽联里有“深恩难言报,一家痛失真先生”之语。虽然很想藉此追念近三十年来,先生予我春风化雨般的影响,但形格势禁,有些事情尚无表达空间,况且那些往还细节尚需要时间来深入钩沉。


故这次仅以众多挽先生之联语中,挑出一些我所看到的比较有意思的来言说。同时忆及先生在联语创作上,诸多轶闻趣事,以表达对先生11月27日出殡火化的悼念之忱。



首先我必须声明,这不是对所有流沙河先生挽联的总体评价。要做这样的评价,不仅要才学,且需精细的统计,更需要时间,这是未来写先生传记的人不可忽视的材料,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对先生一生创作、学问、人品的评价。


而且还需特别提请注意的是,这并非一个读过书的人都懂得撰联语的时代,因为童蒙学习中并没有此项基础训练,何况联语中还有分新韵与旧韵,或是二者齐用的情形,因此我不会过多的去追究平仄对仗的问题。


比如我师弟郑万勇撰的联,就在平仄上大可考究,然其内容却颇有特点:


辣手劈雳摧草木斯文扫地锯齿啮痕廿载俯首牛马走呜呼锯匠巨匠乎


羸肩鼎力扛国故皓首穷经白鱼解字米寿横枕庄周梦哀哉斯人诗人也


这比其它同样想要概括先生一生经历与著述的对联,更为恰切入骨,且有动人的情感。上联写先生前半生,下联概其后半生。著作与经历融合在一起而无缝衔接,其实有些对联也做到了,但“呜呼锯匠巨匠乎,哀哉斯人诗人也”特别出彩。尤其是“锯匠巨匠”同列,若先生泉下有知,也当含笑,觉此联固辛酸真实,但更幽默有趣。因为我们如把先生创作的联语,合在一起来看的话,就知道这与他作联语的一惯态度是相谐合拍的。


当然灵堂正对面的两幅对联,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就更为中规中矩。不知撰者为谁的第一幅联:


讲易论庄解字绎经身无曲学难阿世


吟草咏木说诗隔海笔有孤怀自入霄


此联对先生事功著述所言相当贴切,特别是“身无曲学难阿世,笔有孤怀自入霄”极有总结性,将著述与操守表达得不可易移。但先生的人生遭际并无涉猎,自然是个遗憾,不过不应该对此吹毛索瘢。



另一联为先生的好友兼丁酉难友黄一龙先生所撰:


斯人弃斯世 步步远离朽木草


此河留此沙 粒粒坚守真文明


此联有第一联的意思,但表达的清晰度及明了上稍弱,不过嵌入了流沙河先生的名,增添了意趣。



这次有不少外地的朋友送挽联,甚至有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七九级全体同学的挽联。长期给先生送《文笔》杂志或赠送过毛笔的邹农耕先生,从江西发来挽联如下:


士去矣桃李无言草木文章问华夏


心在兹下自成蹊独唱笔墨疏春秋


文章与品格均有着墨,合规矩而不失度。


当然也有用先生送写挽联者的横幅来敷成的,比如南京大学教授景凯旋兄的挽联便是如此:


忆当时言笑晏晏如是说手挥五弦


悲此日音容渺渺终成行目送归鸿


因为2007年8月景凯旋兄拜访先生时,他曾写给景兄一横幅“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这种借力发力的办法,更有在先生的对联上添加语句者,如广东的余少镭兄:


生如书蠹,将典坟蛀透,偶有文章娱小我


逝如流沙,任浊浪排空,独无兴趣见大人


此联借力发力,自然畅达。





但最有趣的是曾与先生合作出版过《刘云泉书流沙河对联》的刘云泉先生:


日寒偶有文章娱小我


毛病独无兴趣见大人


他在上下联的旁边阐释了他如此做的因由,“借先生之联添脚四字好像昨天龙门阵”,“先生爱开玩笑毛病二字也会微笑天堂”。“日寒”未审其特殊精意,或许用自然气候象征人文气候,但“好像昨天龙门阵”,有一股难掩的怅惘失落之情。而先生爱开玩笑,完全是写实。毛病二字在川人的言说里,或言这人毛病不周正,或直说毛病,有否定、有调侃、有亲近者之间的笑骂。说“毛病二字也会微笑天堂”,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天堂何所指,或许说者只是随便奉赠,很多读者也未必深究。



像流沙河先生这样的作手,也不是每副对联,都对得十全十美。有次何满子先生指出他一联的平仄问题,他随即改正并与之成了朋友,其承认是非,服膺真理也如此。其实这副被到处引用的“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的对联,也并非没有可指陈处,将其指陈出来的就是流沙河先生自己。


他在将此联题写给作家、画家包立民先生时说了一段话:“偶有对独无,娱对见,小对人(应为小对大——冉注),皆以仄声对仄声,对不起了,但以蜀腔念之,仍平顺可听也。古今音韵沧桑,何必泥古不化?”(包立民《偶有文章娱小我》,《四川文学》2000第二期)这说明沙河先生撰联谨守的是平水韵,知道自己平仄出了问题,但也拿四川腔来抵挡一阵。


不过包立民接下来的话,也多有问题:“据我孤陋寡闻,古代音韵的语音是以吴越语系,或闽粤语系为注音标准,而今天新编的诗韵又改以普通话为注音标准。”新编音韵以普通话作标准没有问题,但平水韵显然与他所说的两个语系还是有不少差异。由此他推出苏轼也许是因为川腔的原因,而造成其近体诗与词有失粘的毛病。事实上宋朝四川方言与今天的四川方言之差距,其悬殊比想像的还要大。


因为蒙元战争与明末战乱及屠戮,使宋朝的四川话存留下来的概率是很低的。清朝后所形成的四川方言,其主流根本就不是本地语言,因此包立民这样的推断是没有根据的。苏轼有些近体诗、词失粘的情况,或许就像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之犯合掌,李白“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之犯偏枯,才情高的人往往不喜欢约束自己,杜甫晚年特别爱写些拗律,未必没有这种心态的引领。


一句话,流沙河先生的解释,就是知道自己错了,但不想受此约束。事实上,在一个大多数人对平仄无法分辨的情况下,往往是内容决定该对联是否流行,“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亦应作如是观。但更为直接地看准此联之写作缘起,大约把成语“无独有偶”分开来看就容易明白了,一如邹农耕之悼沙河先生联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剖析在上下两联里,此乃写对联最常见的一种成法。


先生一生所涉体裁多样,计有诗歌诗论、书评随笔、小说与唱词(包括翻译小说)、散文小品等。而他的学术著作,用的也基本是随笔体,讲究文笔词章与结构布局,不像那些论文如高头讲章那么八股而令人生厌。他基本不写古体诗,但对联的特性对他写诗的影响却是不能忽略的。他的诗你以为明白如话的,其实暗藏着古典的因子,但你要有分辨能力。


1956年他25岁时写《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只蓝色的大鸟,高举翅膀,向着蓝天,仿佛瞬息之间就会飞向遥远”,“蓝色的大鸟,飞呀,飞上天!”(在诗集《告别火星》里诗句有些不同,且标题名《天壇》,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其实来自《诗经·小雅·斯干》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他把这看成是“可见常去窥察祖宗库存,顺手牵羊,总会有收获的”(《十二象》P122,三联书店1987年版)


若以上的诗还只看得出用典的影响的话,下面的诗句,“人不老,心正雄”(《流沙河诗集》之《重逢》)、“头饮东海水,风扫西天云”(《告别火星》之《登长城有感》)等,看成对联也未始不可。


至于写文章时,其用对子,亦所在多有:如“当面互称同志,背后各诵拳经”(《谁是真同志》,见流沙河等《高级笑话》P31,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Y先生说:‘凭吊老房子’,如读故家史。整理旧衣物,如写回忆录。’”(《Y先生语录》第210则)等。换言之,其它体裁也受他写作对联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影响,使得他写联语出手快捷而较巧妙。



先生一生撰写了多少副对联,目前还不知确数。但以我眼目所见及搜集所得,一、两百副是应该有的。因为《刘云泉书流沙河对联》(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96年版)就收录了四十八副。这书里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记录了先生在文革时所写的一些对联。“夺权须做两面派;盗宝敢爬七层楼”,前句一看就是历史遗迹与现实生活的双重写照,后者可能有具体所指,惜乎未曾问过,但不失其幽默。“锦里驱客何处去;绣川问我几时归”,其解释说:“文革爆发前,我从成都被押回故乡去拉锯。故乡有河名绣川,儿时游泳过,该记得我吧”。面对铁拳,无奈中的温情想像,令人无法忘怀。



我说过流沙河先生是个喜欢自嘲的人,典型的如《这家伙》。在对联中他的自嘲也所在多有,“懒照华发忧日月,闲翻白眼看鸡虫”。这样不上心的打发时日,不仅庙堂之事不在考虑之列,就是江湖也与我何干?对鸡虫也只是无意中看一眼,无意为它多花时间。故有人将其改成“常翻白眼看鸡虫”,便把闲适的自嘲当成拚搏与进攻了,可谓得点金成铁之笨。此种境界在赠人的“窥我用笔窗间鸟,笑人弹冠陌上花”里,也异曲同工之展示。鸟于窗间窥,其实鸟又何知?实写人与鸟之亲近,而衬与人之远也。连陌上花都嘲笑那些弹冠相庆者的洋洋得意,其实陌上花也只是“生前富贵草头露”(苏轼句),“凡是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有限的存在怎能如此放肆呢?


先生另外一些极短的对联,也是精彩而写意的。如“做胡蝶梦;写杜鹃诗”,其中言胡字之被乱添虫旁,以及谈三声鹃与四声鹃的差异,虽短小如彼,然具文字学与博物学的功效。


这样的观点,在后来所出的《白鱼解字》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说明。至于“饮淋漓酒;读痛快书”,大约是文人特别喜欢的一种境界,因为这种境界可以把自我放大出来,而掩盖大部分生活的凡庸。而“濯沧浪水;观灿烂星”后被延展成“诵爽快书临沧浪水,拂光明镜观灿烂星”,仿佛是以上两联的一种综合转化。如果上面那些意象在中国诗歌与联语里,都呈固化状态,一看就有一种承续熟烂;那么与风物及时事结合起来,就因意象的更新,让读者不那么熟悉而生新奇之感。如“始出万里鹏飞马,终归一条滥滚龙”,仿佛说的是为人民服务,做的却是为人民币服务。滥而非烂,值得特意拈出说说。前者有滥伍其间不被察觉的意思,而烂则特意被标举出来,哪需要等到“终归”才识呢?


为大邑安仁镇写的联语则出之以四川话,就更有接地气之感:“人过留名,身后是非悬吊吊;客来耍假,眼前文史活生生”,此处在暗讽地主庄园造假事件,却说得如此诮皮。而“革新你饮拉罐水;守旧我喝盖碗茶”,对于川人来说毋需解释,直接笑而不语。


至于“无事不登三宝殿,有权便搞一言堂”、“岂无老子整人儿子整钱,一家实行两制;更有小贼剪包大贼剪径,百姓吓掉三魂”等讽世联,根本无需解释,因为明白如话,刀锋过处,脓血出焉。至于改作赵藩“攻心联”,那也是对时代有准确因应的出色例证,此处恕不词费。


先生还打捞了一些如他不注意,就可能消息天壤间的好对联。如大跃进时他发配到崇州怀远镇去烧炭时,邻桥面水有一个小龙王庙,其联为:“子胥归来 莫控银鞍白马;留侯何在 空余黄石素书。”此联虽有用钱塘潮来夸张这条小河的水患之嫌,但无论是平仄、对仗还是用典,都很巧妙。


常挂在先生书房中的一联:“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人也多不知其出处,即使记载也说是在清人沈雄的《古今词话》里,且云蜀人认为是杜甫所写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其实这在更早的野史笔记里有载,流沙河先生因此认为这是后蜀周侍郎青城山诗,存官位而不名。以我近三十年交往之记忆,除了如上一联挂客厅外,尚有“知还”横幅久张壁间而不换。“知还”语出陶渊明之《归去来兮辞》,乃先生不与流俗周旋之明志。


先生与“知还”横幅。图源封面新闻,拍摄者为华西都市报记者李丹


复次尚有集句联:“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其实此联已被在欧苏之后的宋人方岳《水月园送王侍郎》一诗所用。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副截句联是:“与尔同销万古;问君能有几多”,把李太白与李后主二位的“愁”给截掉,就成了这样的名句。以前一直以为是先生所截,结果查证日记及相关史料,才得知这是与扬州惹出极大麻烦的才子易君佐为一名歌妓莫愁所写。这四幅对联或横幅都非常精彩,一室皆春,是主人品行与期望之写照。


说起先生与联语的故事,偶在网上看到一个叫“每天学点国学”的公号出了个上联“白岩松下流沙河”,说对下联“蓝天野上关山月”。这对联境界并不高,但用四个人的名字对得还算工稳,不过是如假包换的把对联秩序搞反了,和满大街把常把上下联贴反的情形如出一辙。因为“月”字是极为常见的入声字,按仄起平收的对联格式,无疑应以“蓝天野上关山月;白岩松下流沙河”为是,而非相反。


2019年11月26日至27日感冒中写就,27日凌晨三时半修订于成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大家-腾讯新闻(ipress),作者: 冉云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